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洋彼岸的杀戮美国凶案纪实-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高帝等人素来不睦,因此愿意出庭指证高帝策划谋杀了卡斯特莱诺。 
  
       随后,联邦调查局又利用高帝指责格拉夫诺的录音,对格拉夫诺采取攻心战,编造出“高帝希望让你永远闭嘴(指暗杀他)”之类的谎言,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格拉夫诺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接受政府提出的“证人保护计划”,成为本案的污点证人。随着格拉夫诺的临战倒戈,另外一位关键证人,那位抢钱抢烟的“金牌打手”弗兰克也接受了政府提出的条件,愿意出庭指证高帝。 
  
       1992年2月12日,案件正式开庭审理。除了由联邦调查局友情提供的录音和录像资料外,还有多位证人出庭。检察机关安排的很巧妙:先让证人出庭,让他们哭诉自己的亲人如何在招惹上高帝等人后失踪或是被杀,然后再让技术人员负责播放FBI监听到的,与证人证词相对应的谈话录音,以此来证明高帝团伙和这些被害人的死之间的联系。整个庭审过程大致如此,前后一共持续了一个多月。 
  
       1992年3月2日,塞米·格拉夫诺出庭作证。高帝恨得咬牙切齿,但也无可奈何;他知道,这次自己高低是跑不掉了。 
  
       1992年4月2日,经过13个小时的深思熟虑,陪审团一致裁定高帝所控罪名成立。 
  
       1992年6月23日,法官判决高帝终身监禁,并终身不得假释。随后,这位“不粘锅”教父被押往伊利诺斯州的联邦监狱服刑。(这部分写的太简短,但真的写不下去了,最近烦心事儿有点多。) 
  
       在美国坐过牢的朋友应该不会对“雅利安兄弟会”感到陌生^^。那是在全美范围内,以各地监狱为根据地,以欺压狱友(有色人种)、收取保护费(对象为白种人)为宗旨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兄弟会的头目有一百多位,分布在全国一百多间监狱,横行一时。高帝入狱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来自这个犯罪集团。 
  
       在外已经习惯了呼风唤雨的约翰·高帝,一时还不太适应听命于另一个犯罪集团的摆布。为了能够在监狱中延续他的传奇,这位前教父拒绝向雅利安兄弟会支付保护费——钱不缺,人丢不起。结果,就在高帝入狱后的第四天,他的脑袋被打破了。 
  
   日期:2008…10…29 19:00:00 
  
       I末代枭雄(十五) 
  
       到哪河脱哪鞋的道理高帝确实不懂。进了监狱就要守监狱的规矩,是虎你得卧着,是龙你得藏着,卧虎藏龙么。而高帝的做法,无疑是对雅利安兄弟会在监狱中权威性的一次挑战,但后者也不想和他来个正面的对对碰,索性派出了一名黑人打手,借着放风的机会,将高帝好一顿狂扁。雅利安兄弟的做法是很高明的,因为众所周知,这个兄弟会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了维护白人在监狱中不受其他有色人种的侵犯,换句话说,监狱中所有的有色人种都是他们的敌人。派出一个黑人殴打高帝,既可以使自己的组织不受怀疑,又可达起到“教育”高帝的目的,一举两得。果然,高帝上套了。 
  
       袭击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高帝就找到了兄弟会的大头目,开价十万美元买那个黑人的性命,兄弟会欣然接受了高帝的请求。一番虚情假意的安慰过后,兄弟会表示只要他们一收到钱就会马上“办事”。 
  
       此时的甘比诺家族已经把大权转交给了高帝的大儿子,小约翰·高帝。爹被人欺负了,当儿子的自然是怒不可遏,马上安排手下人把十万美元打到了兄弟会指定的户头上。结果呢,这对父子教父被人玩了个团团转。 
  
       就在高帝和兄弟会协商买凶杀人的时候,监狱方面就接到了消息。有人说这个消息是兄弟会透露给狱警的,但有人觉得这不太可信,因为一条黑人的性命在他们眼中根本一文不值。不管怎么样吧,打人者受到了监狱方面的特别保护,其他人根本靠不了边。高帝怒火中烧:他娘的,钱已经给你们了,你们也得给老子办事儿啊!兄弟会方面对高帝好言安慰:放心吧,现在实在不方便动手,再等等哈。他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就这样,高帝憋气窝火地等了一个多月,而兄弟会方面的答复永远都是:再等等。又过了一个多月,打人者被转到了另外一间监狱。这下子高帝可不干了:钱早早给完了,现在人都走了,你们怎么给我报仇?退钱!兄弟会方面的态度始终良好:放心吧,那小子不是没出监狱吗,在美国,是监狱就有我们的人,他跑不了的!放心哈。 
  
       又过去了几个月,还是没信儿,高帝简直快被气炸了,几乎天天追着兄弟会的头目要钱。对方当然不会还钱,但态度还是很不错的:再等等,马上就有消息了,我保证! 
  
       几周后,真的有消息了:打人者被保释出狱了。 
  
       约翰·高帝,这位前美国最大黑帮家族的教父,在监狱里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无奈。 
  
        
  
       关于这位末代枭雄的后续故事还有很多,但限于本文的篇幅就此打住。在高帝入狱以后,他的大权由他的儿子接管,开启了后高帝时代。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此后的美国黑帮也与时俱进,改头换面,以另外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示人。2002年6月11日,高帝因喉癌病逝,死在了联邦监狱的医疗中心。高帝的逝世,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美国传统黑帮的消亡。 
  
   

最新卷 第75节
   
  
   日期:2008…10…30 1:32:00 
  
       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次出任国防部长要职的杰出人物,平日里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好话一筐,不如手枪一把。想想老拉同志在美国政府中所处的位置,这句话倒也恰如其分,很符合他的身份。可实际上,最早使用这句话作为人生信条的其实另有其人。 
  
       这个人名叫阿尔·卡彭。 
  
       阿尔·卡彭,全名阿方斯·加百利·卡彭,他和美国黑帮末代教父约翰·高帝一样,也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移民的后代。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用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确实很有说服力。和其他祖籍意大利西西里的美国黑帮分子不同,卡彭厌恶一切形式的和平外交手段;处理问题时,他喜欢采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模式——不是我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是敌人就要用子弹和手榴弹说话,枪地给,炮地给。在他打江山和坐江山的过程中,近四百人死于他的枪口之下。他的处事风格,不仅令美国政府和普通市民闻风丧胆,令同道中人谈之色变,更为他赢得了一个响当当的绰号——芝加哥王。 
  
        
  
       “我是传奇” 
  
        
  
       一、身世 
  
       1894年深秋,老卡彭带着自己身怀有孕的妻子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永远的离开了家乡那不勒斯,来到了美国,这个陌生的新大陆。那个时期的意大利移民,大多数在本国都是乡下的破产农民,穷困潦倒至极才背井离乡出来闯天涯。由于身无长技,语言又不通,所以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在踏上美国这片土地后,别无选择地从事起各种重体力劳动——就像约翰·高帝的父亲那样,就像今日中国的农民工那样。 
  
       老卡彭和这些一起夹着行李卷,拖家带口飘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很多老乡不同,他不但精通英语,能说能写,而且还有一门手艺在身——理发。凭借第一项优势,老卡彭在纽约市区的一家杂货店找到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虽然收入低一些,但他还是感到很满足,至少这是一个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俏活儿,至少他不需要去港口码头抗大包,至少每天晚上回到家,他不用担心自己会有一身臭汗而被妻子踢下床……老卡彭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理发店。为了实现这个并不远大理想,老卡彭一直默默地努力着。 
  
       初到美国时,卡彭一家人随人流来到了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在大大小小的贫民窟里租下了一间斗室。屋里除了两张破床和几把坐上去吱吱嘎嘎的木头椅子外,再没有别的家具。当时,抽水马桶在美国已经很普及了,但布鲁克林的贫民窟除外。每天早晨,简陋的旱厕外面总会排起长龙。排队的人们一个个表情痛苦,高声喊叫着里面的人快出来,再不出来外面排队等候的人就要“排出来”了。 
  
       恶劣的生存环境只会使坚强者更加坚强。老卡彭每天早出晚归,勤勤恳恳;他的妻子尽管已经身怀六甲,但也四处找一些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活计做。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卡彭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开始好转。等到阿尔·卡彭在1899年出生的时候(他是家里的第四子),他家里的境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1906年5月,老卡彭终于拿到了绿卡,成为一名美国公民。于是乎,全家人开始兴冲冲地给自己起美国名。也就是从那儿以后,阿方斯·卡彭才改叫“阿尔·卡彭”。但在家族内部,他们还是习惯以原来的意大利名相互称呼。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这位最臭名昭著的犯罪分子呢?难道阿尔·卡彭童年时期受过虐待?难道他的父亲母亲有暴力基因?难道他在童年时期脑部受过伤?恐怕都不是。还是那句话——环境改变人。 
  
   日期:2008…10…30 3:19:00 
  
       二、少年时代 
  
       阿尔·卡彭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把家搬到了布鲁克林区派克大街69号。尽管这里的环境和曼哈顿区派克大街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但相对于原来的那个贫民窟也算是天差地别了。这里是一个移民杂烩区,事实上,原来的那个贫民窟也属于移民区,只不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移民都是意大利人。与之相比,新家周围的环境就很有些“国际化”的味道了。这里有爱尔兰人,有德国人,有瑞典人,还有很多中国人。多元文化交织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和碰撞。而在这个低收入人群聚居之所,文化方面的摩擦与碰撞,最终都会直观地以暴力殴斗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阿尔·卡彭十四岁以前,他一直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三天两头发生碰撞的社区。耳濡目染,他也不可避免地增添了几分暴戾的性情。只是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阿尔·卡彭始终恪守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在他人生的前十四年里,阿尔·卡彭还真就没被人“犯”过。而第一次“犯”他的人,也不是社区里的小流氓,是他所在学校的一位青年女教师,说起来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当时的意大利移民,基本上都处于美国社会的最底层,丝毫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言。像阿尔·卡彭这样的意大利移民的后代,他们在学校里根本得不到校方的任何关注。有了好事儿想不到你,有了坏事儿就马上“教鞭加身”。没错,那个时期的美国校园里也存在体罚制度,只不过体罚的对象基本上都是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