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洋彼岸的杀戮美国凶案纪实-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炸弹的技术。他本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执著精神,勇于攀登,敢于超越,终于,在1979年5月初完成了第二件成品。 
  
       1979年5月9日,在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特区的波音727客机上,从行李舱里突然冒起浓烟。机组人员和全体乘客无不大惊失色,机长被迫紧急迫降。所幸,炸弹由于定时装置意外出现故障,未能引爆。人们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在美国,对欲图炸毁客机属于联邦重罪,联邦调查局马上介入了此案的调查。在相关专业人士将那枚未能引爆的炸弹拆卸后发现,其内部的药量,足够将整架飞机炸成碎片。 
  
       另一方面,卡钦斯基本人在得到消息后一定郁闷异常。自己是谁啊?天才!超级天才!怎么造个炸弹这费劲儿呢?一年前的第一枚炸弹,可以归于经验不足,实际爆炸威力和黑市上卖的大个炮仗差不多,这次倒好,药量十足,还用上精心设计的定时装置,结果是个哑弹。足够卡钦斯基郁闷上一阵子了。 
  
       当时负责跟进此案的,有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小组的组长,约翰·道格拉斯。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分析,他认定:犯罪嫌疑人应该是一个智力超群、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年男子。而后来,又有一位调查局的罪案分析专家,完全推翻了道格拉斯的结论。他认为,真正的元凶只不过是一个蓝领工人,极有可能就是机场的技师。此结论一得出可不要紧,该机场的所有蓝领工人都被一一带到了警局,接受盘查。 
  
       联邦调查局此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UNABOM专案组,以便继续跟进此案。美国政府悬赏一百万美元缉拿真凶。 
  
       要说这有钱能使鬼推磨,就是因为这一百万美金,最后导致卡钦斯基被自己的亲兄弟“出卖”;当然了,我这里也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许卡钦斯基的兄弟并不是为了钱呢,仅仅就是出于最朴素的正义感呢,这也未可知啊!(反正我是不信哪,你呢?) 
  
       卡钦斯基第一件比较“成功”的作品诞生于1985年,受害人是美国空军的一位上尉,约翰·霍瑟;这位美国军官被炸飞4根手指,炸瞎了一只眼睛。 
  
       和前几次炸弹相同的是,这颗也是全手工制作,各种部件以木头为主; 
  
       和前几次炸弹不同的是,这颗炸弹所造成的破坏性太大了。 
  
       警方从炸弹的某个部位上找到了凶手写下的两个英文大写字母“FC”。起初,警方以为这两个字母的含义是“Fuck  Computers”,可以翻译成为“去他妈的电脑”或“该死的电脑”;后来,不知道卡钦斯基是从什么渠道知道了这一“官方解释”,立刻出来澄清:FC指的是Freedom  Club,即“自由社团”之意。 
  
       我的天哪,这差的也忒远了点吧? 
  
       那么卡钦斯基为何要留下这两个字母呢?呵呵,这是他故意为警方摆下的迷魂阵,想以此向警方表明: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也是有组织的人。 
  
       1985年年末,卡钦斯基设计的炸弹终于炸死人了。不过不是他的制造工艺进步了,而完全是凭借“运气”。导致被害人死亡的,并不是其炸弹的爆炸威力所致,而是他用于击发炸弹的那颗钉子!邮包一被打开,钉子被橡皮筋弹出,引燃火柴头,再引爆炸药——都很完美,可就在炸药爆炸的那一瞬间,邮包中的那颗钉子被爆炸带来到冲击波迸飞,如同子弹一般,钉进了被害人的身体里。 
  
       1985年过后,卡钦斯基再次潜伏下来,一忍就是6年。 
  
   日期:2008…9…8 14:08:00 
  
       1993年,卡钦斯基再战江湖。他在当年的第一个目标,是美国耶鲁大学(哇,神驰神往)计算机教授大卫·格伦特尔。被害人被严重炸伤,所幸没有性命之忧。几天后,美国加州大学基因学专家查尔斯·爱泼斯坦在家中收到一个神秘包裹,被害人数根手指被炸飞。几乎在与此同时,格伦特尔的兄弟,同为遗传基因学专家的约伊,收到了一句简短的恐怖威胁:你就是下一个。两年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基因学教授飞利浦也收到了同样的威胁。 
  
       刚才我们提到,卡钦斯基伏蛰了6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忙于钻研理论知识。想想也是,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没头没脑地作一些事情呢?即使要做,也必须要出师有名,也必须为那些没头没脑的事情套上一个理论的光环,这样才和他的身份相符嘛。 
  
       1995年,卡钦斯基把自己研究出来的的理论知识写成一份长达三万五千字的论文,标题是《工业社会及其未来》。这篇论文后来被人们称为“炸弹客宣言”。卡钦斯基后对美国媒体发出威胁:必须逐字逐句地将其论文内容全文刊载,否则,他将继续发动恐怖袭击。由于事关重大,美国的新闻媒体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最后,美国司法部介入,通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两家媒体单位:可以发,不必在意可能引起的公众恐慌。 
  
       两家报社乐的够呛,这新闻噱头,几十年也难得一遇啊! 
  
       同年9月19日,两报纷纷刊载了卡钦斯基的论文全文。 
  
       然而,事出意外的是,美国有一家色情刊物,抢在了美国两家大报的前面,率先转载了卡钦斯基的论文。卡钦斯基勃然大怒,认为这家刊物不够体面,有损他的学术价值,遂作出决定:保留再一次作案的权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简单看看卡钦斯基的所谓学术论文。 
  
       全文使用手动打字机成稿,卡钦斯基在提到自己时,总会使用“我们”或“自由社团”代替,表示自己是一个组织,以此继续迷惑办案人员。未了表示强调,全文使用大写字母拼写;尽管文中有多处不规则连字符的使用情况,但人们发现,整篇论文居然没有一处拼写错误或是语法误用! 
  
       全文开头部分,即是卡钦斯基的一句结论性评语: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后果,对人类是一场灾难。在论文的结束部分,他更是结论性地说道:工业技术体系在未来的变革,将最终剥夺人类的自由。并呼吁广大民众,发动一场反对技术进步的革命。 
  
   日期:2008…9…8 15:10:00 
  
       其实,卡钦斯基在论文中所提到的观点并没有什么新意,在他之前,西方社会曾出现过多位持有与之类似观点的理论家;如约翰·杰詹,赫伯特·马修斯,雅科·埃吕尔…尤其是埃吕尔,法国的社会学家,我们可以从卡钦斯基的论文中多处看到他的影子。 
  
       美国官方之所以支持媒体发布卡钦斯基的论文,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一手段,能够从社会上,从公众中,尽可能多地得到有用的线索。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在论文公开之初,联邦调查局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接听的举报电话都超过一千通;当然了,绝大多数都是毫无用处的垃圾情报,都是冲着那一百万美金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卡钦斯基的亲兄弟大卫,在看完媒体上公布的论文后,居然雇用一位私家侦探,暗中调查起自己兄弟的行踪。这是为什么呢? 
  
       两个原因:一、钱;二、钱。 
  
       当大卫读完报纸上刊登的论文后,他觉得这封信的措辞和中心意思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读到过。他翻箱倒柜,把20多年前自己兄弟写给他的信件找了出来,然后,就像是发现了一座宝藏似的,彻夜对比揣测,怎么合计怎么像自己兄弟干的。于是,在老婆的大力支持下,他花钱雇了一位女性私家侦探,开始对亲兄弟明查暗访。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交给自己雇用的一位华盛顿大律师进行整理,最后,联系美国联邦调查局。 
  
       好家伙,这劲头费的!你要是仍然觉得他是出于朴素的正义感,那我也无话可说。 
  
   

最新卷 第58节
   
  
   日期:2008…9…8 15:58:00 
  
        
  
       但是,由于当时联邦调查局已经陷入了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对于大卫的举报,并没有引起重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为了拿到那一百万美金,恨不能自己的亲生父亲就是凶手才好呢,老子进大牢,儿子数钞票,妙!像大卫这样举报自己亲人就是凶手的何止成百上千哪!直道1996年年初,大卫雇用的那位大律师托尼,再次找到了联邦调查局的一位特工范·曾特,并与其私下里进行了来往,这才使得卡钦斯基正式步入了警方的视线。 
  
       由于“炸弹客宣言”是用打字机打出来的,所以,无法从笔迹上进行比对,但范·曾特在认真阅读律师带来的大卫家书后,确实感觉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遣词造句虽不能说一模一样吧^^,但却有几分神似。最后认定,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出自同一人之手,即卡钦斯基。 
  
       半个月后,也就是在1996年2月,整个专案组把调查重心全都转移到了卡钦斯基的头上。 
  
       1996年4月3日,在卡钦斯基一手搭建的小木屋里,特工将他擒获,从而结束了长达17年的“猫鼠游戏”。此时的卡钦斯基,头发蓬乱,神情憔悴。 
  
       就在卡钦斯基被捕的当月,他受到10项非法运输、邮寄、使用炸弹罪;并受到三项谋杀指控。 
  
       但凡像卡钦斯基这样的罪犯落网,其代理律师往往只有一招可用——“法官大人,我的当事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其神志处于完全的混乱状态,他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诸如此类吧,只不过人家是专家,能把这么直白的话说的很具有技巧性。卡钦斯基的代理律师麦克尔,走的也正是这个路数。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卡钦斯基居然和自己的律师唱起了反调,在法庭指定精神病专家鉴定出他确实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后,卡钦斯基仍然否定这种说法。 
  
       1998年1月7日,在狱中监押的卡钦斯基试图上吊自杀,原因是他已经从律师那里得知,检察机关正在积极准备,无论如何要把卡钦斯基定为死罪。后来,卡钦斯基兄弟,现在的百万富翁大卫,派出自己的代理律师,和检察机关进行交涉。无论如何不要把卡钦斯基定为死罪。因为,把自己的亲兄弟送上断头台是他无法接受的。美国司法特有的人性化关怀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取消了对卡钦斯基的穷追猛打。 
  
       卡钦斯基被判终身监禁,并没有保释资格。他之后被转押至美国科罗拉多州看管最为严密的一所联邦监狱服刑。 
  
   日期:2008…10…1 21:18:00 
  
       1969年8月9日,在美国好莱坞比佛利山庄的一栋豪宅里,发生了一宗骇人听闻的血案。包括房子的女主人,已怀有八个月身孕的莎伦·塔特在内,当晚共有五人被杀。而这栋房子的男主人,是当时影坛炙手可热的名导,罗曼·波兰斯基⑴;案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