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洋彼岸的杀戮美国凶案纪实-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宗案件的审理过程以及最终的审判结果无不表明了当时美国的陪审团制度的漏洞和缺失。前面我把自己对陪审团制度的认识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其实,陪审团制度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为使陪审团成员能够做出主观、公正的判断,在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中,必须要把陪审团成员和外界信息隔离开来,这在英语当中叫做sequestration of the jury。  因为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一旦陪审团成员接触到外界媒体关于案件具有倾向性的报道、受到外界关于被告人负面信息的干扰,那么,我们可以说,后面的庭审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因为在他们心中早已给被告人做出了有罪或无罪的判决。 
  
       遗憾的是,在当时美国的“陪审团成员隔离”十分不严格,致使多数陪审团成员是带着对赛姆·谢泼德的偏见坐上陪审团席位的。当时的主审法官,在10多年后被新闻媒体称之为“本身即带着私心出庭”,“忙于自己的连任竞选”,“为获得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陪审团的隔离置若罔闻”,“从未提示陪审团要忽视外界新闻媒体对被告的抨击onslaught”…。 最终导致媒体的力量塑造了大众及司法界相关人士对于本案的认识,甚至可以无视、甚至可以更改客观事实本事。The power of the media to shape opinions and even to alter objective reality itself。。。 
  
       1954年12月21日,陪审团一致裁定:被告人赛姆·谢泼德,二级谋杀罪名成立,被判终身监禁。塞姆就是在这样一种完全不合情理、完全不符法律程序的庭审中被定罪。大约半个月后,也就是1955年1月7日,塞姆的老母亲在家中自杀身亡;又过了不到两周,塞姆的父亲,理查德·谢泼德死于胃溃疡出血。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事人赛姆·谢泼德内心的痛苦: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自己最爱的三个亲人都离开的人间,而自己却还要为自己的清白而抗争。 
  
       其实,在这期间,还死了一个人,那就是赛姆·谢泼德的代理律师;他的两个哥哥又为他聘请了Bailey作为其attorney, 以审判过程被严重干扰为由上诉联邦最高法院,很快被最高法院驳回;直到11年之后,最高法院对这起案件才有了新的认识;最高法院主笔法官在判决意见当中严厉的谴责了初审法官的渎职行为以及新闻媒体对司法公正的野蛮干预。 
  
        1964年6月16日,塞姆暂时重获自由。大法官Weinman声称,当年的审判是对司法公正的一次嘲讽,审判过程中严重侵犯被告人的五项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 
  
       1965年5月,联邦上诉法庭又恢复了原判决。 
  
       1966年11月1日,二审开庭。经过长达16天的庭审抗辩testimony(这个词我不大会翻译,暂译为庭审抗辩吧),法官宣判:被告人塞姆·谢泼德无罪,当庭释放。就这样,塞姆经历了逮捕、定罪、释放、在逮捕、在释放,前前后后经历了11年的牢狱之灾。而该谋杀案本身仍然悬而未决,成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宗cold case。 
  
       塞姆被释放以后,又经历了一场失败的婚姻。他本人沾染上了酗酒和吸毒等恶习;1970年4月6日,过度酗酒的塞姆死于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在他死前,这位曾经的骨科医学博士已经穷困潦倒、身无分文。 
  
       他的儿子,塞缪尔·谢泼德,至今仍在为查找真凶,为父亲洗刷冤屈而四处奔走…。 
  
       “塞姆杀妻案”推动了美国司法系统的进步,从这一点上看,该案和我国的“孙志刚案”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塞姆杀妻案”在美国被改编拍成电影电视剧,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就是好莱坞于1993年上映的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The Fugitive, 中文译名《亡命天涯》。只不过,电影当中的那个医学博士有着“好莱坞式的结局”,而现实当中的结局却是无比冰冷的。 
  
       时至今日,在美国民间,仍有许多人在关注此案,仍有许多人争论不休:塞姆有罪、塞姆无罪、有罪、无罪…。 
  
       本文写到这里,也该告一段落了,但我的心中却泛起一阵阵痛苦的波澜:有罪还是无罪?这是个问题。希望司法能够永远公正,希望坏人难逃恢恢之天网,希望好人不要只能在梦里回归故乡…… 
  
       难得有人褒奖,我就在这里自白几句。 
  
       写纪实报告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学创作。比如说我要写小说,写散文,写回忆,这些都属于思维加工生活的过程;这正是纪实报告与之不同的地方。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天涯上发了3个凶案纪实,第一个我很不满意,因为是刚刚入手,自己思维加工的东西太多,客观的案情介绍太少;至于后两个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大致计算了一下,一篇凶案纪实从整理材料,翻译梳理,到最后加工成稿大约要花费我5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里发表的其实只是我整理完的一个大致的梗概,更多的细节,如警方的侦破进程,庭审的过程要么一代而过,要么完全不提,唯恐文章繁冗,使网友兴趣索然; 
  
       发表之后,感觉网友的反应很冷淡,跟帖者寥寥;不知道是我写的太滥,还是大家不喜欢这些恐怖暴力的东西;唉,真是羡慕我岳母,就算是提前告诉网友文章暂停更新,每天的点击也不少于5000,呵呵,再发两天看看吧,如果还是这样,我就得挪挪窝喽! 
  
       IV “BTK扼杀者”(上) 
  
       2005年2月25日,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帕克城(威奇托市市郊小城),有一名犯罪嫌疑人落网了,他叫丹尼斯·雷德,等待他的,将是十项一级谋杀指控;就在他刚刚被捕之后,威奇托市(美国飞机制造业的中心,堪萨斯州第一大城)警察局长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界宣布:我们终于将BTK绳之以法了!下面的新闻记者欢声雷动,甚至相拥而泣。 
  
       这个人的落网,标志着美国历史上一桩著名的“冷案”尘埃落定。而那个丹尼斯·雷德,他就是过去31年里美国国民的噩梦——BTK扼杀者。 
  
       所谓BTK,就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bind(捆绑)、torture(折磨)、kill(谋杀)。此案之所以这样臭名昭著,除了因为实施作案手段凶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凶手在1974年首次作案之后,在随后的17年里,先后用同样的手段杀死10人,并成功地逍遥法外长达31年。他为何能够如此频频作案、屡屡得手还不被人所知的呢?案情又为何在沉寂了31年之后柳暗花明了呢?还是请各位看官静下心来,听我从头说起。 
  
   

最新卷 第5节
   
  
       丹尼斯·雷德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市,可以说是生于斯、长于斯、杀人于斯,家中还有三个兄弟;1964年丹尼斯进入威奇托州立大学,念了没两年,他就跑去参军了。刚才我交待过,威奇托市是美国飞机制造业的中心,那么丹尼斯加入的也正是美国空军。从1966年到1970年,他在空军作一名机械师,服役时间长达4年,先后被派驻在希腊、土耳其、韩国和日本的冲绳县。光荣退役以后,丹尼斯回到家乡,继续攻读学位。 
  
       他先是在巴特勒郡社区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随后转学至卫斯理大学;1973年的秋天,他饶了一圈儿,又回到了威奇托州立大学,并于1979年获得了司法行政专业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 in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大家跟我一起掐手指头算一下:从退役后算起,这个丹尼斯拿个学士学位就花了近10年的时间,他怎么这么笨? 
  
       丹尼斯当然不笨,否则也不可能成为那个让大多美国民众闻名丧胆的“BTK扼杀者”了。事实上,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他的生活重心不是学习,而是工作、结婚、生子、杀人——奇怪的组合,不是吗? 
  
       1970年到1973年,当装配工,继续发挥服役期间的特长; 
  
       1971年5月22日,结婚;娶妻保拉,德裔美国人;据说这对夫妻的感情那叫一个情比金坚哪,两人分别于1975年和1978年育有一子一女; 
  
       1974年11月到1988年7月,在一家名叫ADT的家庭保安公司工作; 他负责到客户家里安装监控系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加入这家公司以后,该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位保安公司职员背地里干的那些事情,成功地给民众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1989年,担当人口普查的外勤业务主管,并积极热心社区教堂事务,义务担任童子军队长;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教孩子们如何打绳扣——汗一个! 
  
       1990年到2005年被捕前,在威奇托市政部门的动物监管中心工作,主要负责处理那些和动物相关的麻烦事儿,也分管土地区域划分和丈量。他在工作中的表现被社区居民誉为“极度热情、严格自律”。在邻居们的眼中,丹尼斯绝对算的上是一个谦谦君子。 
  
       好了,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位谦谦君子的另一面。丹尼斯应该属于很典型的人格分裂症患者,从1974年到1991年,他先后使用BTK的手段杀死了10人;每次作案的手段都大体上相同:耐心观察,选定目标;掐断电话线,偷偷潜入或找理由进入或强行闯入受害人家里;胶带封口,五花大绑——他很擅长于此;殴打折磨;掐死。 
  
       以下是遇害人名单。 
  
       1974年,奥太洛夫妇,连同他们五个孩子中的两个,9岁的小约瑟夫、11岁的约瑟芬; 
  
       1974年,凯瑟琳·布赖特;另外,其哥哥被丹尼斯连开两枪,后经抢救幸存下来; 
  
       1977年,雪莉·韦恩; 
  
       1977年,南希·福克斯; 
  
       1985年,马瑞安·海兹; 
  
       1986年,薇奇·韦泽勒; 
  
       1991年,多洛丽斯·戴维斯。 
  
       此外,在1979年,也就是丹尼斯大学毕业那年,他的一个目标——安娜老太太侥幸逃脱;说来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丹尼斯预先潜伏进老太太家里,准备来个“守株待兔”;可是左等人不回来,右等人不回来,直到最后,丹尼斯失去了耐心,狂怒着离开了安娜老太太的家。 
  
       在被捕后的审讯过程中,丹尼斯承认自己正在准备“重出江湖”,他甚至还选好了日子——2005年10月的某一天;并且,他在被捕前已经开始偷偷跟踪观察他的“狩猎”目标了。 
  
       我在这里仅提供一个丹尼斯作案的细节,来向大家展示丹尼斯的变态程度:根据当年进入第一案发现场的警官兰德维尔的描述,丹尼斯在第一次作案时,将被害人之一,11岁的约瑟芬带入地下室,用绳子套住她的脖子,然后掉在管子上,一边看着垂死挣扎的小女孩,一边自慰…。 
  
       IV “BTK扼杀者”(下) 
  
       从1974年开始作案起,到2005年落网前,丹尼斯曾经多次以不同的方式与警方和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