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洋彼岸的杀戮美国凶案纪实-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新卷 第40节
   
  
   日期:2008…8…10 3:23:00 
  
       XV 格林河杀手(四)  
  
       1984年1月,“格林河专案组”更换主帅,弗兰克·亚当森走马上任。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接过帅印的弗兰克雷厉风行,连续召开数次会议,就许多问题进行了组内磋商,认认真真地对过去一年多的工作进行了反思和经验总结,并且也确实拿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我这里列举6项: 
  
       1。把原来的专案组总部搬到近郊,一个距离凶手以往抛尸地点更近的地方; 
  
       2。把原来的一个大组改成每七人一个小组的形式,各小组明确分工;小组内部,再将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头;这样一来,就从过去的“全组一盘棋”变成了“你们各自为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杜绝了“大帮哄”局面的产生; 
  
       3。采纳鲍勃·凯珀尔的建议,成立一个新的情报分析小组,专门负责整理、分析来自不同渠道的情报,为其他小组的行动提供“智力支持”; 
  
       4。还是采纳鲍勃的建议,将办案原则从原来的“疑罪从有”改成“疑罪从无”。这8个字可能我总结的并不恰当,具体来说吧,就是再发现可疑人员,要先从“他不是真凶”这个思维入手,进行调查取证,哪怕只是查出一项可以证明其清白的证据,就要及时将其从黑名单上排除掉;这样做,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为办案争取更充裕的时间。 
  
       5。将现有手头上的犯罪嫌疑人马上进行分类;有重大嫌疑者,归为A类,优先调查;依次类推分别还有B、C两类; 
  
       6。目标只有一个,但是面对的任务却是多重的,因此务必要确保各方面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展开。 
  
         不知道大家看完感觉如何,反正我觉得上述种种新的举措确实挺不错的,看来会议开的挺成功,可以将其称之为一次团结的大会,一次胜利的大会。可就在专案组成员信心百倍地步出会场,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格林河杀手却已经“棋先一招”。 
  
       1984年2月14日,在西雅图市区40英里外的90号州际公路附近,发现一具女性尸骸;被害人的身份及凶手的作案手法,都让人不由得将此案也归于格林河杀手名下。该被害人名叫Denise Louise Plager,她是1984年警方找到的第一个被害人,却不是最后一个。截止同年的4月末,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又有9具尸体逐一“浮出水面”。 
  
       为什么要把浮出水面这四个字加上个引号呢?因为它只是一种形容。在1983年期间,格林河杀手的抛尸地点已经不再是格林河了,大量的尸体被发现在废弃公路附近的垃圾场里。道格拉斯的理解是,在杀手的眼中,这些从事特殊行业的被害人,都属于“人类垃圾”,需要被清理;清理过后的“垃圾”当然要扔到垃圾堆里了。从此,“格林河杀手”这个名号名不符实,或许叫“垃圾场杀手”更恰当一些。 
  
       专案小组将所有的抛尸地点一一作出标记,由此在地图上圈出了一个“死亡三角区域”,他们相信,这个连环杀手应该就躲在这个三角区域的中心某处。 
  
       1984年春,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接连又有10具尸体先后被人们找到。美国警方在清理现场时,终于有了一项重大发现——凶手在多处抛尸现场留下了鞋印。警方很快对媒体公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格林河杀手脚穿一双大约10。5码的休闲鞋(相当于我国的44号);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确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新的佐证。 
  
       美国警方花了数百万美金搞调查,到头来却为了一个“守株待兔”式的发现如此兴奋,真是丢人哪! 
  
       四月中旬,协助警方的一个志愿者,“通灵师”芭芭拉,预见到凶手将会把一具尸体抛在90号州际公路某处;她连忙将自己预见到的幻象向警方作了报告。当时已经焦头烂额,甚至有些气急败坏的专案组成员根本不相信她的话——也的确很难让人相信。无可奈何之下,芭芭拉带着自己的女儿驾车来到了预见中的地点。那个地方前不久因发现多具尸体,已被警方划成了警戒区,芭芭拉在那里果真发现了一具新的被害人尸体。 
  
       这回警方该信她的话了吧?呵呵,还是不信! 
  
       惊慌失措的芭芭拉带着女儿,急忙跑到抛尸现场附近的一家警局作了报告。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你再继续这样无理取闹,我们将以私闯警戒区域为由逮捕你! 
  
       芭芭拉很生气,出了警局她马上就找到一家新闻媒体,把自己的发现向媒体爆料,尔后又对警方的消极办案大加斥责。在媒体做出反应后,警方终于相信了,他们“匆匆忙忙”赶到现场,找到了那具已经高度腐烂的尸体。(从这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出,为什么深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的盖瑞还能够“胜似闲庭信步”了,警民如此合作,真是令人不堪啊。) 
  
       死者名叫Amina Agisheff,36岁,餐厅服务员,两个孩子的母亲。1982年7月7日,她在下班回家途中失踪。无论从年龄上看,还是从职业上看,Anima 都不像是被格林河杀手所害,但是警方在没有对外界进行解释的情况下,也将其定为格林河连环杀手的受害人。 
  
   

最新卷 第41节
   
  
   日期:2008…8…10 14:39:00 
  
       XV 格林河杀手(五)  
  
       1984年5月26日,两个在路边玩耍的小孩发现了一具尸骸。后经警方证实,该尸骸属于15岁的被害人Colleen Brockman,现场再次发现凶手的鞋印。 
  
       同年8月,在旧金山监狱服刑的两个犯人,向狱警声称他们了解关于格林河杀手的详情,引起专案组的高度重视。但是调查仅持续了两天就宣告结束,因为那两个罪犯完全是在吹牛皮。可能是监狱生活太过苦闷,他们才想出了这个法子拿警方开了下心。 
  
       虽然专案组被两个罪犯给耍了一下,但是这件事却给鲍勃·凯珀尔很大的触动。他决定寻求另一个等待执行死刑的连环杀手,泰特·邦迪的帮助。 
  
       泰特·邦迪,影片《沉默的羔羊》中的人物原型之一。生于1946年11月24日,读书时因家庭贫寒遭到初恋女孩的拒绝,从此自卑内向、性格偏激;后经不懈努力,成为华盛顿特区一颗政治新星。在其政治生涯最辉煌之时,曾出任华盛顿州共和党主席罗斯·戴维斯的竞选助理。此前拒绝他的初恋女孩又对他主动投怀送抱了,这更令邦迪对世间女人厌恶至极。1975年,邦迪被美国警方逮捕,等待他的是50多项谋杀指控;而美国民间说法认为,被害人数超过100。1989年1月24日清晨,他被执行电椅死刑。其人其事曾被改编拍成多部影视剧作品,最有名的一部是《美国精神病患者》。 
  
        
  
       当年抓捕泰特·邦迪时,鲍勃·凯珀尔可谓功不可没,也由此成就了一世英名。邦迪欣然接受了警方的邀请,以自己“独有”的视角和思维模式分析了格林河杀手的心理特征。这对曾经的豺狼与猎手开始了鸿雁传书,鲍勃也曾先后几次到高度戒备的监房去探视过邦迪。就是这个情节,被《沉默的羔羊》所借用。 
  
       可以说,泰特·邦迪确实给警方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终日被关在监房,此前丝毫不了解案情的邦迪,居然给出了警方花了很大力气才得出的诸多结论。然而,如果想据此就将凶手缉拿归案,那也是路漫漫兮,差的远矣。 
  
       截至1984年年底,美国警方先后找到被害人尸体28具,另有14人下落不明。 
  
       1985年6月,美国俄勒冈州,一个农夫开着推土机在自家的地里推出来两具尸体。这两具尸体分别属于23岁的Denise Bush和19岁的Shirley Sherrill,二人均是西雅图市妓女。这一发现更令专案组成员抓狂——格林河杀手的活动半径居然都出了州了。 
  
       是啊,凶手越来越嚣张了。不过这次还不算什么,过不了多久,他的活动半径就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美国公众开始发飙了。 
  
       大家注意到没,除了在本案的开头部分,曾提到过有一些热心市民协助警方破案外,美国公众的身影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尽管失踪人数、被害人数不断攀升,市民们却似乎很“冷静”,没什么太大的反应,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只需看看被害人的职业就会明白了。 
  
       可是,为什么他们突然又不冷静了呢?原因也很简单,旷日持久的调查工作毫无进展,花了多少纳税人的钱姑且不去说,杀手的高频率作案令市民们日益胆寒,安全感尽失。不得了啊,这犯罪分子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地了,想杀就杀,知行合一;而警方呢,倒像是个跑龙套的,还是个“死跑龙套”的,只会跟在杀手的屁股后面颤颤巍巍地迈着三寸金莲,似乎永远也追不上杀手的脚步。人们开始担心,罪犯的魔掌如果有一天伸向普通民众,那么以警方现有的办案能力,何日是个休啊! 
  
       西雅图市民的愤怒和恐惧情绪终于达到了一个沸点,聚集在专案组门前、市政厅门前游行的人群越来越多;而新闻媒体则更是毫不客气地,将专案组的行动称之为“一群滑稽小丑的瞎胡闹”。 
  
       智商只有80的格林河杀手,三年多的时间,从未止步; 
  
       由精英构成的专案组成员,三年多的时间,也是情怀依旧…可就是他妈的抓不着啊! 
  
        
  
       接下来,格林河杀手沉寂了4个多月。 
  
       这一年冬天,人们再次发现3具尸体,其中还有一具是无头女尸。这具无头女尸后经警方证实,和1983年冬天发现的一个被害人的头颅是同一个人。警方对此的反应是:杀手试图以此迷惑警方的调查工作。新闻媒体和美国公众对警方的这一反应做出的反应是:这只不过是杀手对警方的嘲弄而已。 
  
          
  
       1986年2月,调查工作终于取得了新的突破:一个热心关注案件进展情况的市民,进入了警方的视线。该市民多次被警方传讯至专案组,他的住宅也遭到了警方的严密搜查。这个最新的嫌犯,正是盖瑞·瑞基伟。 
  
       负责审讯盖瑞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吉姆·多伦。具体的审讯过程我们不得而知,但在“疑罪从无”的指导思想下,盖瑞很快就被警方解除了嫌疑。这是他第二次从警方的鼻子底下溜掉。 
  
        
  
       上任两年多一点的主帅弗兰克·亚当森被上级主管领导撤职,原专案组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人数多达40%,试图以此来缓解社会上的不满情绪。第三任主帅名叫詹姆斯·庞贝,人们幻想着这位有着古罗马帝国将军姓氏的主帅能够拨云见日,早日了解此案。 
  
       就在“庞贝将军”走马上任的当月,格林河杀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