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论-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热吗,可是得病的第一天他不发热而恶寒者,这是怎么回事?张仲景仍 



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我在这里替他回答,就是阳明病得的第一天, 



是外来的风寒邪气伤了阳明经表,阳气还没有来得及聚集起来抗邪,还 



没有表现为发热,阳气被伤,温煦失司,所以阳明经表证的初期阶段, 



和太阳经表证的初期阶段一样,也是先见恶寒,所以不发热而恶寒,也 



是先见恶寒。阳明经表证的初期阶段,是风寒邪气伤阳明经脉的阳气, 



最早的时候阳气被伤,温煦失司,恶寒先见,所以这里说不发热而恶寒, 



这也是阳明病,但是这种阳明病,因为阳明的阳气主要作用于人体内部, 



它不在体表抗邪,所以邪气只要一沾阳明经的边,它必然循经入里化热, 



一化热就出现了但热不寒的临床表现,所以仲景接着回答“虽得之一日, 



恶寒将自罢。”你别看他开始有恶寒,但是第一天恶寒就会消失,“即自 



汗出而恶热也”,邪气就会循经入里化热,热迫津液外越就出现了汗出, 



里热盛就出现了恶热,所以这是讲的阳明经表之证,和刚才我们讲的阳 



明外证有不同的地方。阳明经表的初期有恶寒,而外证所说的不恶寒反 



恶热,是指的里热里实表现于外的特征。  



     接着又问了,184 条,“问曰:恶寒何故自罢?”阳明经表受邪,没 



有去治疗,这个恶寒为什么就自己好了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 



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此为阳明病也。”首先说,经表受寒,不用治疗, 



恶寒一天就自己缓解了,就不恶寒而变成反恶热了,说“此为阳明病也”。 



这是阳明病的特征,阳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阳明居中,主土也”, 



阳明在人体最内部,它是居中的,它和广博的大地是同类的性质,主土 



也,大地上的事物,树高千杖,叶落归根,大地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 



世界,所有的生命死亡以后都和大地融化在一起,所以仲景正是以这样 



的比喻来说“阳明居中,主土也”,它就和地球一样“万物所归,无所复 



 ·482 · 


… Page 493…

                               第39 讲  阳明病纲要 



传”。所有的事物在地球所化生,最后仍然和地球融合在一起,无所复传, 



你说地球上的东西,能跑到其它星球上吗,当然我们现在人类有了火箭, 



可以跑到月球上,可以跑到其它地方,可是按照我们一般传统的思维, 



地球上的生命最后终究要和地球化在一起,所以仲景那个时候就是说邪 



入阳明,它就不可能再传其它经,阳明经表被寒邪所伤,这个寒邪就会 



迅速地入里,因为阳明的阳气它不抗邪于表。他只作用于人体内部,所 



以只要一沾阳明经的边,邪气就会迅速地入里,它不像太阳,太阳的阳 



气是抗邪于表的,它有防御外邪的作用,所以太阳病表证阶段,持续时 



间可以是 7 天,而阳明表证的阶段非常非常短暂,这是和阳明的生理相 



关的。“万物所归,无所复传”,所以“始虽恶寒”,开始可以见到怕冷, 



 “二日自止”,你不用治疗,到第二天它一传里,在表没有阳气被寒邪所 



伤的病机了,所以就不恶寒了,说“此为阳明病也”,这正是阳明病的特 



征。  



     我们五版教材对阳明经表的证候,在治疗上的条文都没有选择,所 



以 183 和 184 条,我们都不作为一个重点条文来描述,但是大家知道, 



仲景已经清醒的看到阳明有经表证。  



     186 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外感病的第三天,如果邪气是在 



阳明的话,它的特征是脉出现了大脉,大脉后世医家把它解释成洪大脉, 



这是由于里热盛,鼓动气血,气盛血涌的缘故,也就是我们前面曾经多 



次提到的里热盛,鼓动气血,气盛血涌,血管扩张,所以脉摸上去滑、 



大而数。  



     以上是张仲景为《伤寒论》中的阳明病篇所做的概说。  



     以上的条文重要的是“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病外证云 



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还有“伤寒三日,阳明 



脉大”,洪大脉或者说大脉是阳明病的主脉,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条文。  



     下面我们看阳明病本证,原文221 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 



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这是什么证候, 



仲景直接点出了是“阳明病”。脉浮主热,也就是我们前面多次提到的, 



主热的那个浮脉,轻取即得,重按滑数有力。紧主邪气盛。咽燥、口苦 



                                                                       ·483 · 


… Page 494…

                                 郝万山讲伤寒论 



是阳明经脉有热邪上扰清窍的表现,咽喉和口都是清窍。腹满是阳明经 



有热。热邪壅滞气机的表现。喘是阳明之热迫肺的表现。发热汗出,发 



热是阳明经有热,汗出是热迫津液外越。不恶寒,反恶热,正提示了阳 



明经脉有热而没有寒伤阳气的因素。身重是热邪壅塞气机。  



     我们在第 6 条曾经谈到“风温为病,脉阴阳俱紧,身重,多眠睡, 



鼻息必鼾。”那个身重就是热邪壅塞经脉的气机,经脉经气不畅,它就出 



现了身体沉重的这种反应。“寒邪盛身身痛,寒邪轻则身痒,热邪重则身 



重”,这是在《伤寒论》中辨身体的这种痛、痒、重的时候,三个辨证的 



基本依据,身疼痛的那是有寒,身上痒的那是寒邪轻,身上重的大都是 



热邪壅塞气机。  



     这样一个阳明经热,看下面的治疗,“若发汗则燥”,如果误用辛温 



发汗,那就会更伤津助热,“心愦愦,反谵语”,伤津助热,胃中燥,胃 



中燥热循经上扰心神,就可以出现心中烦乱,使心主语言的功能失常, 



就可以出现谵语,谵语就是说胡话,发高烧的时候说胡话。“若加温针, 



必怵惕,烦燥不得眠”,如果误用火针,就会伤心神,因为火针本身,对 



病人有一种威慑的力量,拿着烧的那么红的针给病人扎,病人是很恐惧 



的,会伤心神,再加上用火针伤阴助热,所以病人就出现了恐惧不安, 



同时阴虚火旺就出现了烦躁不得眠。  



     前面这一段我们一般了解就可以了。有人说这里的咽燥、口苦是少 



阳病,脉浮而紧是太阳病,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 



明病,说这个病的开始阶段是三阳同病,可是张仲景没有说三阳同病, 



他只是说阳明病。阳明病可以有脉浮、可以有咽燥、口苦。  



     一个口苦的病人,你怎么知道是胃热还是胆热,那你根据其它症状 



来看,他有胃热的其它见证,那他就是胃热;他有少阳胆热的其它见证, 



那他就是少阳有火。  



     有时候我们也根据口苦发作的时间来判断他是病在少阳还是病在阳 



明。比方说这个病人睡到后半夜,到黎明的时候口苦、口干特别明显, 



这多半是肝胆有热;如果是午休起来,口苦、口干特别明显,我们中国 



人有午休的习惯,这常常是胃火。中午人们一般吃得比较多,吃完了马 



 ·484 · 


… Page 495…

                               第39 讲  阳明病纲要 



上躺在那儿,午休起来之后嘴特别的干特别的苦,这常常是胃热。  



     苦为火之味,凡是脏腑有热都可以见到口苦,尽管胆火上炎口苦最 



多见,也最严重,但是我们在临床上没有办法区别,你说这个人口苦至 



多少度是胆火,口苦到多少度是胃火,我们不能这么区别,所以我们一 



个是结合其它症状来判断,一个是结合口苦发作的时间来判断。  



     因此我觉得,仲景既然把上面的证候叫做阳明病,所以咽燥、口苦 



是阳明经有热,腹满而喘是阳明经有热而气机不利,所以我们都把它看 



成是阳明经热,误汗、误用温针都是不行了,最后“若下之,则胃中空 



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热在经,里 



未成实,不能泻下,结果泻下以后就造成了一系列的证候的变化,第一 



个证候是导致邪气内陷胸膈,无形邪热蕴郁心胸,留扰胸隔,就出现了 



虚烦证,它的临床表现和用方是什么?  



     我们休息一会儿再讲。  



                                                                        ·485 · 


… Page 496…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40 讲  阳明热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了。  



     我们上次课,把张仲景对阳明病篇的概说作了介绍,其实那些条文 



之中,比较重要的是阳明病的提纲证,“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 



明病的外证也就是阳明里热里实证,表现于外的证候,那就是“阳明病 



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还有一条比较重 



要的就是阳明病的主要脉象“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这三条是仲景为阳 



明病所写的概说中的比较重要的三条,其他的作一般了解就可以了。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阳明本证中的阳明热证,其中的 221 条, 



是讲的原本是阳明经脉有热的一个证候,不能用汗法,不能用温针,提 



到了汗后的变证,提到了用火针后的变证,温针就是火针,最后提到阳 



明经热“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 



豉汤主之。”这就引出了阳明热证的第一个证候,热在上焦。  



     它的成因,我们刚才已经说清楚了,是阳明经脉有热,在里并没有 



实邪,误用下法就导致了胃中空虚,这时所说的胃就是里,里气空虚, 



于是乎在阳明经的邪气就趁虚内陷胸膈,客气就是外来的邪气,趁虚内 



陷胸膈,动者伤也。由于误下,里气空虚,使阳明经的热邪趁虚内陷胸 



膈。热陷胸膈,郁热扰心就出现了心中懊憹,所谓“舌上胎”,是指的舌 



上有薄黄苔,提示了里有热。这样的特征治疗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  



     大家可能要问到,说太阳病篇就有一组栀子豉汤的适应证,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