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盲点-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可能,那是商业的书呀!罗晶抗议说。
  “你的视野不要这么狭隘好吗?凡事要联想,也就是举一反三,不要只会在死胡同里面钻,不然就算你能把蓝海策略一字不漏背出来,仍旧找不到那片蓝海,只看到死海!”他从桌上拿起一本看完的书。“你以前当编辑,这本蚂蚁三部曲的蚂蚁革命你知道吧。”
  “知道呀!不过,我只看了前两本,这本还没有时间看。”
  他像个七老八十的老学究,慢吞吞地翻了翻书。“在三百五十九页的百科全书,提到一九七零年美国学生运动的重要人物…阿兰斯基…所写的革命准则。在第二点,走出你对手的经验领域,开发出他所不知道的……。第八点,明显的不利条件可以变成最好的王牌,应该把每一种特异性当作一种力量……。第九点,把焦点调准到目标上,在战斗中不要去改变,这个目标应该尽可能最小,最明显……。
  “你看,早在七零年代,学生运动的革命家就提出来了。你们仔细去思考这三点,是不是比那本书还容易懂,内容更贴切呢?”
  罗晶和杨亚艺思索了半晌,一个垂下头,一个点头。
  “而且,这本小说中的女主角,我是说人类啦,她以百科全书的内容创作出一首歌,歌词是……我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看同样的世界!
  不再有创造者,不再有幻想者。
  我们是新的幻想者!我们是谁,我们是新的创造者。”
  “做生意,怎么能去幻想呢?”罗晶抓住了辫子,反驳地说。
  “为什么你一定要把焦点放在幻想者这三个字,而不去思考其中的含意,再去扩大呢?以同样的方法看同样的世界,可以意味着在红海挣扎的厂商默守陈规,认为以往所做的事和观念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思动求变,试图改变思维和现状,所以视野才无法远眺另一片天。”
  “新的创造者,就是开发出那片蓝海了。”杨亚艺顿悟似的说。
  “你把我的话抢去了,呵呵……而且,作者所提出的例子,所改变的门坎都不高,只要同业的有心人大都能进入,这片蓝海随时都能变成死海。如果厂商像你一样不做各方面的思考,只求能挖到一片蓝海,那他们跳进去的可能是死海,更可能是沙漠。”
  “我记得书的最后提到适时重启价值创新。就是当蓝海变红海时,就要赶紧去创造另一片蓝海。”罗晶赶紧辩驳。
  “但是在那个标题的前一页,有一则模仿障碍的表格,目的在于营造一个门坎让敌手难以进入。其中一则是新的创新要与传统格格不入,另一项是策略与品牌形象发生冲突。这些就是要让对手怯步不前。但是,如果这家进入蓝海的公司是新企业,当然没有传统上的包袱。如果是旧企业依照这个策略转型,那试问,为什么这家就能克服这些,而别家就不能呢?”
  “但是,好像还有好几点,包括专利、成本之类的。”罗晶说道。
  “如果你拥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专利,建厂的成本必须花费上千亿,而且还必须加上高昂的行销费用,你说,这种市场变成红海的机率有多大呢?就算是死海,他也能傲视群伦,卖卖死海泥,大赚女人的钱。”
  “哇勒,连死海泥你也知道!”罗晶佯装惊愕地说。
  胡麟钟学她眼睛上吊,然后说。“为了让企业逃出红海,作者提出了消除、减少、提升、创造等四种方法检查自己和客户,然后去创造蓝海。但是,消费者是善变的,就算好不容易跳进蓝海,风光了几年,这片蓝海又变成红海。公司只好在这四个上面打转、修改,这样不就又跟自己的传统格格不入了吗?先撇开这个不谈,公司这样改来改去,改到最后是不是有可能又回到原点?”
  “嗯,相当有这个可能性!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晶用朗诵的口吻说。“如果把这句话扩大延伸到商业上的话,就如同你所说的。”
  “小晶晶开窍了!胡麟钟像哄女儿似的说。
  “老钟钟,只要你不叫我小晶晶,你要怎样把理论化为唠叨都可以。”她的双掌往前推去,宛如要把小晶晶这三个字回送给他。胡麟钟侧歪着头,带着诡谲的噌怨斜睨她。
  杨亚艺似笑非笑地瞅着她们两个怪异的表情。“老胡,她既然希望你继续发表言论,你就不要辜负她的美意。”
  “唉……知人知面不知心!”罗晶瞪了他一眼。
  “都是你啦,害我忘记刚才讲到那里。”胡麟钟佯装怨怼地说。罗晶正兴奋地打算说话,就被胡麟钟抢了先。
  “创新的原点(蓝鲸出版)这本书你们看过吗?”他们俩摇了摇头。“这本书我认为比蓝海策略还深更广,所提出的策略更能把同业阻挡在外,但是卖的好像比它差,可能名气不够响亮吧!”但是他发现他们两个都没有注意到他最后所讲的,更甭说暗示了。
  “这么说,你认为这本书不好吗?”杨亚艺扭动着脖子,带着困惑的口吻说。
  “我从头到尾可没这样说,你可别冤枉我!我是认为一些读者只见到卖的很好,名气很大,就一窝蜂地去购买,看了之后可能也懒得做各个角度的思考,就猛点头赞同。书中提到的例子有些新闻曾经报导过了,我们在看的当下是否有去思索这些企业的成功之道,为什么要看了这本书才能恍然大悟呢?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不是‘盲点’!如果经理人是抱持这种思维的话,能够去营造另一片蓝海吗?这也是人们常患的毛病,经常不假思索地跟随,甚至崇拜。就像你们两个!”
  “你自己还不是一样,看别人绑架有钱赚,就盲目的跟随。”罗晶赌气地说。
  “我说了那么多,你们还是不晓得我在暗示什么!唉……我干脆归纳一下好了。”胡麟钟搓揉着脸。“一、我们常欠缺联想性,忘了随时要举一反三,只会在一个洞钻,更甭说去延伸扩大,把我们获得的知识和所见运用在别的地方。
  二、忘记多层面的思考,一旦我们认定了这个人与事,别人说怎样就是怎样,也视为理所当然,不会抱持怀疑的态度去思考,或者换个方向去观察。
  三、就是名人效应。对于同样一件事,我们对于名人所说的,是不是比较信服?如果是小人物所讲的,虽然内容跟名人大同小异,我们是不是在潜意识中会忽略?
  “这三点更要相互呼应,彼此扩展……”
  杨亚艺凝看他那恨铁不成钢、为何你们不懂我用心良苦的表情,以及特意归纳的重点,直觉这一切的举止不可能是为了那本书,应该除了趁机教导他们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暗示。杨亚艺蹙起眉头,凝神思索。
  “阿……”杨亚艺睁大眼睛说。“所以,在证人的证词中,也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警方只相信认为可信服的人所说的话,其余的,就可能忽视。而且,连物证也有这个可能性!另外,警方一旦认定我是凶手,就可能懒得再去寻找真凶,以及挖掘其它的证据,只看到对我不利的证物!
  “呼……”他重重吐了口气。“你终于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这些了。”
  “唉……”罗晶忍不住眼睛上吊。“你就直接讲嘛,干嘛还要唠叨一大堆呢?”
  “我是绑匪,你们是肉票,我更不是你们聘请的私家侦探,我们现在的角色正是这样,所以我当然是讲理论,由你们去举一反三,我这个绑匪干嘛要为你们的案子分析那么仔细呢?”
  “哎唷,做人也不必小气到这种地步!罗晶学着她母亲的腔调数落着。“你叫厝边隔壁评评理,是你小气,还是我对你有偏见呢?”
  胡麟钟摇了摇头,转身进入房间。过了一会儿又出来,站在他们面前,气呼呼地指着两人。“绑到你们,算我衰!我出去买点东西。”然后思考什么似的兜了两圈,这才出门。
  “他又怎么了?”罗晶说。“老是做一些奇怪的事,有事没事就讲一堆长篇大论虐待我们的耳朵。”
  杨亚艺耸了耸肩。“你也别这么说。说真的,我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他不厌其烦地说那么多,也是要加深我们的印象,逼我们去思考,希望我们的视野能宽广,凡事不要只看一面。不然,我也不会联想到警方在侦办时,是否有重要的盲点疏忽掉?!”
  “什么不厌其烦!他是闲闲没事做,只好跟我们唠叨!罗晶扮了个鬼脸。“你呀,就是人太好了,容易忘记坏的一面,才这么多年了都没跟钟文庆那个家伙划清界限,打死不相往来,最后惹来一身腥。”
  杨亚艺只是笑了笑,他知道罗晶是故意抬杠。“不管他了,如果警方真的漏掉证词和物证的话,那我不就够冤了,还让我爸妈天天担心受怕!我失踪这么多天,邵琴一定担心死了!”
  “听你的口气,就知道你依然爱着她,只是想太多了,感情又陷入一时的意乱情迷,才不愿意跟她复和。”
  “剪不断,理还乱,我也搞不清楚真正的原因。”你还好吗?我很好,不用担心我!他望着窗外,在心里幽幽念着。
  “也许就如老胡说的,我们往往不愿意去面对必须选择的事,而喜欢盲从,这样就不需要思考,更不用费心去抉择了……”
  那你还嫌他唠叨,而且你的唠叨可不输他!这句话杨亚艺当然不可能说出来。
  “你的玉照又上电视了。”罗晶挪了挪下巴说。
  “再这样搞下去,玉照可能变成遗照了。”
  “我看,警方是要逼你出面,不然新闻不必一直重复播出你的照片,毕竟又没有线索证明人是你杀的。”
  “我们还真的很倒霉,居然碰到乌龙抢匪!”他禁不住哀声叹气地说。
  “为什么没有我失踪的新闻呢?至少也让我上一下电视嘛!她一脸懊恼地说。
  “我都这样了,你还说风凉话。”
  “当肉票的日子还是必须过下去的,所以搞笑一下嘛!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胡麟钟就回来,也带了两瓶饮料给他们。他回房逗留了一会儿,然后拿着纸笔出来,分别递给他们。“你们转过身,背靠着背,不准讲话,写出我刚出门的打扮。”
  “什么?当肉票还要考试!”罗晶惊愕地说。“这是什么世界呀,ㄏ一ㄠㄏ一ㄥ喔,失德喔!您祖妈归去来兮!”她哀声叹气,用台语唠叨着。
  “你一直嫌我唠叨,我看你的废话比我还多!快写啦!
  “喔。”她嘟着嘴开始回忆,他刚才出去有换衣服吗?好像有喔!而杨亚艺不像罗晶喜欢跟他抬杠,早就边想边写了。
  罗晶所写的,浅绿色的格子衫,深蓝色的休闲裤。杨亚艺写的是蓝色格子衫,牛仔裤。胡麟钟只是笑了笑,然后进房把刚才所穿的衣服拿出来,是墨绿色的衬衫,牛仔裤,棕色休闲鞋。
  “我在出门前和现在穿的都是蓝色格子衫,牛仔裤,还有这双灰色的鞋子。而且出去时我把手表戴在右手,不是左手。
  “人都有直觉反应。我这套衣服你们看得最久,因此印象也最深刻,在匆匆一瞥之后,要你们描写出我的穿著,潜意识就会把你们最深刻的印象释放出来,因而可能产生张冠李戴的情况,或者混淆在一起,就像你们刚才写的,以及所忘记的。所以目击者认错的情况并非不可能,甚至不同的目击者所描述的也可能不一样。”
  “阿!所以那个目击者看到的手表不一定是长方型,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