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雨敲窗 朱国良著-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一种放弃,一种自慰,并没有去巧取豪夺、生抢硬盗的意思,我们也要容得下这种牢骚或者自我平衡才好。
  对于一些生活日好、追求雅致的人来说,自慰更是自得其乐、知足常乐的好法子。“无事小神仙,有书真富贵”。这已经上升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高度来看待生活了。旧时的文人往往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既想保持高洁的操守,独立的人格,又想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点事,帮别人一些忙,往往就由衷地感到:种花莳草生欢喜心,读书行善是安乐法。这把陶冶性情看作是莫大的乐趣,将与人为善视为人生惟一的追求,虽说没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大气和襟怀,但也有做人的风雅和气度。
  中国老百姓的安慰语言还极生动形象,不像一些酸迂的文人弄出的文字生涩难懂,读了常常又还给了老师。自聊自慰不公正的,他们一句“降魔要人学悟空,分红要我像孔融”
  的话,就既调侃又发靥。安慰自己要想通看破的,又来一句“家有黄金几吨,吃饭不过三顿”,既琅琅上口又富有哲理。其实,即使是老百姓们一些典型的小市民式的自嘲和宽慰,又有什么不好!生了女孩的父母说:女儿是棉毛衫,儿子是滑雪衫;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胆小的人说:出头的椽子先烂;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受欺压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弄不到官当的人说:无官一身轻,有职多约束;没钱人的太太说:男人有钱要变坏;惧内的丈夫说:有人管着好呀,啥都不用操心;住在郊外的人说:这里出入不便但空气新鲜;住在顶楼的人说:上面安静,爬楼还可健身。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人们的生活不就多了些周旋的空间和可塑的韧性。
  ,别人的安慰是重要的、受用的,但大家如今都在行路急,人人都在讨生活,况且都不易,有的“朋友”之类的同行者还处心积虑地钻门道、走路道在谋钱谋势,实在也顾不了你介许多,还是自我安慰最实用。想来又是那句老话最实惠:天上的明星不如眼前的明灯!

  扫除浮华显真淳
  少年时,我所居住的小巷里,有一位风度儒雅的练功人,闲来晚间读读书,晨起练练功,因有一些古风,又讲武德,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赢得了街坊邻里的尊重。如今回忆起来,也每每受用。我记得他说过:要开拓胸怀和倡导善德,有两宗“功德”是需要“修炼”的,那就是打掉“假我”和锤炼内质。话很平常,但咀嚼起来,深感大实话胜过大哲学。
  “假我”是什么,当然是真我的对立面,这如同假面舞会,面具一戴,就连是你的爱人也认不出了。而生活的周围,却有多少做出来、装出来的假面具,它们将真我紧紧地包装起来、伪装出来,说话言不由衷,办事力不从心,明明是一双很有筋骨的大脚,却假惺惺塞在小一码的鞋子里,明明是一株可成材的好树,却硬生生塞进花盆里,如用布缠小脚的婆娘,似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实在痛苦得很。
  说来有的深谙此道而炉火纯青的“假我”者,将此作为做人的一个法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阳奉阴违,其人格当作别论了!
  对于表面的东西,许多时候是信不得的。看人自然也是这样,“貌似潘安,心如蛇蝎”之语,差不多与谚语“身穿洋装,内心肮脏”同理呢!明人笔记小说中曾有一段记载,说有一贫士沈涵,扬州兴化人,妻亡子夭,孤鳏一人,苟且度日。
  然尽日周旋乡邻间,宣谈义理,振振有词。其自称有“真我”,可不吃不喝,也不怕寒暑。人问:“既有这等本事,何必吃饭穿衣?”沈曰:“此乃‘假我’作祟,‘假我’颇无赖,常借我之名义乞衣求食。此际稍让一步,‘真我’即失。”又曰:“我对饥寒疾病、风雨烈焰,一概以‘真我’抵御,故能战而胜之。”无独有偶,我认识的一位学识蛮高的友人,见一些模样儿墩实,却有硬病钻心的人,也常饶舌地劝人悟道要注意锻炼内质的东西,而不仅仅局限于几块肌肉的漂亮。按他的说法,太极健身、气功驱病便是锤炼内质,别看有的人精瘦,阎王来催还不走呢!此话说得自有道理。举一反三,可咀嚼的地方还很多。
  我们常说“外表气壮如牛,实则胆小似鼠”,这种反差,说明了实际上气不壮,神不扬,“表面好,烂稻草”,又说明这是锈铁上面涂油漆的角儿,迟迟早早要黄出来的,可见内质多么重要。君子坦荡荡,表现在光明正大,还要有“肚里有货色,不怕没人识”在撑腰,这是实实在在的靠山,不是太阳一出就要化的冰山。由此感觉内质的东西,实在于我们大补。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行”。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进步早读书。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方面的素质作血液,没有知书达理的内涵当神经,没有堂堂正正做一个人为脊梁,那么就遑论做一回人,做一个好人了!
  外表的东西,其修整往往只需半个小时的打扮,如女人的涂脂抹粉,一经包装,再加时装,便很像样了。而内质的修炼,没有多年“修功”,怕是难成“正果”的。“道大心胸阔,才高胆气雄”。打掉假我,修得善心,锤炼内质,实现真我,才是最大的“道”呵。褪尽红衣是淡装,扫除浮华显真淳。这个过程,说不上脱胎换骨,洗面革心,谈不上西天取经般烦难,但较外表的装点却有天壤之别,前方分明写道:当用心去锤炼,用意志去修炼。

  种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清人的主张,很在理。但在现代社会,我感到还要加一句,即“识万种人”。
  “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
  这学习的意义是不用赘述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陆放翁的实践之道,也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但是“识人之举”,却往往被人所忽略。虽然说“识遍天下人,知己有几人?”
  殊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识人”也是一种学习,可谓是读生活这部“无字之书”。处于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注重广泛的人际交往,开展你、我、他的“横向联系”,这种不是互相利用共谋私利的“关系学”,值得我们读一读。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式式”。在我们周围不乏有识之士,开拓之人以及有各种特长的朋友,我们去全面、客观地认识他们,通过他们这面镜子,不是可以感知不足之处和前进方向么!即使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对假、恶、丑的切切痛恨,也能够形成人际之间的媒介和融洽。当然,我们周围往往都是平常的人,就像原始森林一棵树,昆仑山上一根草,但“平凡的人常使人感动”,他们有俗得真实的本真,却无雅得发虚的做作,常常是穷了不倒志,富了不张狂。与他们相识,“识”得他们胸襟中金子般的东西,大补风云之养呢!
  自然,今天的社会处在大浪淘沙的变革中,无可否认,还会在碧波万顷的青水中,看到残渣、碎片、枯枝、败叶。我们在“识万般人”中间,肯定会看到一些虚伪、狡诈和奸滑影子。对这我们也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以致可从积极的沉思中,得到反省和升华。从而鼓起我们去帮助他们向着进步、无私、忘我这个境界迈进。这种识人,不是圆滑,不是世故,并非为了刁钻售奸,并非为了八面玲珑。读人如读书,博大又精深。可以说,这种认识人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的完成阶段。歌德在他的《格言诗》中写道:“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而在“认识人”中,我们得到的不是充足和转变人的力量么!这是给世界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和推动力。朋友,愿你真正认识生活中的“万般人”。

  给人力量
  看了一点书,我知道:历史上凡是成就了一番大业者,多是心地坦荡、襟怀坦白之人。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不是胸怀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欣赏他人,又是如何欣赏别人。一个人如果视同道是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他是伤疤我是花”,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风轻燕子翩翩飞”般和谐的人际环境。
  欣赏他人,实是一种真本相,一种高境界。在这方面,名人的作为就是一面明镜,一根标尺。一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四处打听,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肯定与欣赏:“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写小说的,由于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创作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目标,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国际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
  欣赏他人,需要具有一种宽广的胸襟和一种无私的勇气,也可能是一种超然的智慧和一种普渡的艺术。欣赏他人,可以是出自爱才之心、容才之量,也可以是助人之难、解人之惑。有的时候,这种欣赏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他人的命运。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理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率真率性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小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这是文字和思想的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劝人悟道的魅力!
  欣赏是一种理解的延伸,是一种知性的壮美,是一种激励的本领,是一种无穷的力量。一切力量本身都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它们产生着迟早将和它同等或超过它的力量。欣赏他人则简单地始终在起作用,它不产生阻碍它的对立关系。
  它制造一种平和、平等的关系,它排除误解和不信任,通过呼唤真诚与宽容,从而以人性的暖色、人文的关怀,强化了他人,升华了自我。因此,欣赏他人始终是一种动力和活力。
  这种力量的源泉在于一个人“心中有光”,有一颗仁慈、宽容、博爱之心,有一份热诚、坦荡、无私之情。在这一点上,先哲培根的话最是经典:“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肯定。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赏。这对于不少人获取人格的力量,确立价值的标准,树立向上的自信,鼓起前进的勇气,有时候真有“功夫在诗外”的作用。林肯有一次在信里说:“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