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事欺骗-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守军事欺骗秘密的主要措施是:①严格限制了解欺骗计划的人数。知道欺骗意图的人数越少,时间越晚,越有利于保密。有时组织欺骗需动用很多兵力,不可使其了解总的欺骗企图和计划。②将欺骗活动的组织工作划分为几个各自独立的部分进行,并通 过专门的渠道传递有关组织欺骗活动的文电。在某些情况下,须将所有与组织欺骗活动有关的电报作为专项电报拍发,以限制接触这些机密事项的人员。公函和计划由专人传递,由发件人直送收件人。③对军事欺骗的准备和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同时,密切掌握敌人的动向。若发现敌人对某项欺骗措施将信将疑,应谨慎地采取措施,化解敌人的疑虑。若发现敌猜中己方欺骗企图,应立即中止欺骗行动或借机大肆渲染,使敌误认为这是有意制造的障眼法而下敢相信自己的判断。有时对重大泄密事件不动声色,置若罔闻,反倒能够迷惑敌人。
  任何军事欺骗都不能永久地欺骗敌人。问题在于如何控制被敌识破的时间。欺骗计划实施之前被敌识破,尚可以放弃计划另图别谋;而在付诸实施以后因机密泄露而被敌识破,就会使施骗者陷于骑虎难下的被动地位。欺骗活动接近完成时的泄密通常妨碍较小,有时甚至无碍大局,因为此时敌人可能已经来不及采取补救措施。所以,在欺骗实施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尤为重要,应该作为保密检查的重点。
  七、随机应变原则
  军事欺骗活动中的偶然性较之军事斗争的其他领域更加突出。在制定欺骗计划时,由于双方的抗争尚未充分展开,情况尚未完全显露,加之敌人竭力保守秘密、制造假象,所以,制走计划所依据的情况往往是不充分、不可靠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情报加工制作过程中,在制定计划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出现差错的可能。所以,要求指挥员在军事欺骗实施之前,洞察一切,预见一切,制定出一个尽善尽美的计划,然后完完全全按计划实施欺骗是不现实的。大量不期而至的偶然事件和敌人针对我之行动而采取的反行动,势必会干扰甚至打乱原定计划。指挥员只有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才能达成欺骗目的。
  敌人对于我所实施的欺骗活动的反应不外三种情况。一是作出了预期的反应。这是最为理想的情况,标志着敌人开始上当,原定欺骗计划可以继续下去。二是作出了同预期反应完全相反或比预期反应更为有利的反应。这两种情况,都要求施骗者调整欺骗计划。前者重在寻求新的欺骗措施,谋求接近欺骗目的的欺骗效果;后者重在因势利导,以便充分利用出乎意料的欺骗效果。三是没有作出反应。其原因可能是我所采取的欺骗措施,敌人尚未察觉,也可能是敌人识破了我之欺骗意图,还可能是敌人正在对我所施放的欺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尚未来得及作出反应。这时,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或重新展示欺骗措施,或耐心等待敌人的反应,或果断地改变欺骗计划。如:莱芜战役前,我华东野战军的欺敌计划是围绕诱歼南线之敌展开的。但敌人惧怕被我各个击破,采取了“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出”的战法,向临沂缓慢推进,平均每日前进六公里。我军采取各种手段诱敌突出一路,但各路之敌均龟缩不前,不敢突出,我军未能调动敌人。为实现诱歼南线之敌的意图,我军进一步示弱,后退至郯城、马头地区以北,敌仍不为所动。而北线之敌李仙洲却于此时由胶济路南犯,其先头部队进占莱芜。华野前委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分析了当时的敌我情势,决心放弃临沂,转兵北上,求歼李仙洲集团。诱敌北进的计划改为牵制南线之敌,保障主力歼灭莱芜之敌。为此,我华东野战军采取了一系列欺骗措施迷惑敌人。主力北移前,全军在原地休整,对外装作打南线之敌模样,同时令渤海军区部队停止对当面之敌的袭扰。主力北移后,严密封锁消息,并以一部兵力在南线采取宽正面部署,伪装主力,摆出决战态势,积极阻击敌人。同时,以地方武装和民兵进逼兖州,在运河上架桥,佯称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会合,造成了敌人的错觉,隐蔽了我军意图。敌人先是以为我必固守临沂,而督令北线之敌放胆前进;后又以为我不堪再战,将放弃山东,由鲁西南北渡黄河,复严令全线后缩的李仙洲集团再次南下,终于陷入判断错误、行动错误的苦境和进退维谷的被动地位。当敌发现我军真实意图后,李仙洲集团
  已被我军合围,前进不得,后退无路,终于全部就歼。莱芜战役既是运动战的成功战例,也是欺骗战的成功战例,在其欺敌行动中所表现出的灵活性是值得称道的。
  当发现敌人察觉我欺骗意图时,既可以象莱芜战役那样,修改或放弃原定欺骗计划,也可以佯装不知,表面上继续执行原定欺骗计划,实际上反其意而用之,使敌上当受骗。在实战中,这方面的成 功战例也不鲜见。要做到随机应变,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及时了解敌人的动向和对欺骗作出的反应。为此,必须加强战场观察、情报侦察和谍报工作,建立灵敏、可靠的反馈渠道。如果不能从敌人那里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实施欺骗就象不看病情而开药方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
  以上是讲预有欺骗计划的随机应变。实际上,许多欺骗行动是根据战场实况临时采取的,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只有头脑灵活、善于应变的人,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留下随机应变的杰作。拿破仑麾下的缨拉元帅诈敌夺桥就是随机应变的成功一例:法军逼近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后,拿破仑命缨拉迅速夺取通向维也纳的唯一一座桥梁。奥军在桥下堆满了炸药,随时准备炸桥。缪拉将突击队员隐蔽在桥边丛林,自己带着几位将军大摇大摆地走向桥头,并把路障一个个推到旁边。奥军见状就要点火,缪拉大叫:“法奥两军正在签定停战协定,你们还炸桥于什么?”奥军犹豫之时,缪拉来到桥头,又高喊:“我们是来谈判的,你们的司令官在哪里?”此时,法军突击队开始向桥头冲击。奥军见势不妙,又要点火。缪拉厉声恫吓道:“你们炸了桥,上级定会怪罪你们的!”奥军士兵点火的手又缩了回来。此时,法军突击队闪电般地冲上来,解除了奥军士兵的武装,后续部队迅速攻占了整个桥头堡。缪拉诈敌夺桥连遇险情,全凭着随机应变才化险为夷。其处置险情的方法在事先想好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对方的反应采取相应的诈术才成。前面提到的“泰勒智闯敌占村”也是如此。随机应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八、精心协调原则
  军事欺骗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可信性。敌人总是力图从对方各种欺骗措施的互相矛盾之处识破真实意图。所以,在实施欺骗时,必须进行精心协调,以确保欺骗行动的统一性。协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战略欺骗、战役欺骗和战术欺骗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协调。通常,高层次欺骗规定着低层次欺骗的方向和内容,并为低层次欺骗提供广阔的背景条件,增强低层次欺骗的可信性。低层次欺骗是高层次欺骗的组成部分,体现着高层次欺骗的要求。三个层次的欺骗必须彼此协调。如果各个层次的欺骗行动相悻,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导致军事欺骗的失败。②各种欺骗措施之间的协调。比如,为了制造进攻的假象,必须把模拟部队的调动与集结、在前方仓库贮存弹药、修筑急造军路、输送工程装备、组织炮兵试射等欺骗措施有机地协调起来。又如,模拟部队所使用的通信设备的数量和功率、占领地域的面积、电台活动的频繁程度以及活动程式,必须同被模拟的部队完全一样。如果某一项欺骗措施不协调,就象一台大合唱有一个声音走了调一样,马上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上一章曾经说过,欺骗措施的多样化对于达成欺骗目的具有重要作用,这里不要忽视一个
  前提,就是这些措施必须是彼此协调的。丢掉这个前提,欺骗措施越多,越容易自我暴露。据说埃及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曾采取了近200 项政治、外交和军事欺骗措施。如,故意让以色列破译其“解放—23”密码;巧妙地把半动员令输送给以色列的的“米特卡尔”谍报小组;通过部队向运河区来回调动完成兵力部署;在“金字塔”报上刊登埃军总司令同意朝圣的军官进行登记的消息,和以该报记者名义发表的关于 10 月8 日(即战争的第2 天)埃及和罗马尼亚两国国防部长将举行会谈的消息,都是这些欺骗措施中的一部分。由于这些措施围绕一个共同的目的——使以色列认为战争不会发生——进行了精心协调,所以达成了预期目的。以致当美国把埃及在运河西岸集结大量军队的情报提供给以方时,以色列的高级官员仍然认为“战争还早”。直到埃军渡过运河,他们才恍然大悟。③隐真与示假之间的协调。若在战场上某一地域使用假装备和模拟音响制造装甲部队集结的假象,就绝不允许暴露真集结地域内的装甲部队。如果这边煞有介事地模拟某师前出的假象,而被模拟的某师的电台仍在原地活动,就会被敌人识破。④先后采取的欺骗措施之间的协调。欺骗内容必须前后一致,否则就会露出破绽。在制订计划时,必须合理地安排各种欺骗措施的先后顺序,使之符合逻辑。例如,要模拟一个假的战场设施,不能让其在一夜之间矗立在地面上,而应按照建造一座真设施的顺序和工程量,分成若干天来逐步完成。假铁路要逐日前伸,假仓库要逐日成形,假工事要逐日完善。后采取的措施应是先前采取的措施的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发展。请看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为欺骗德军在多佛尔修建假输油码头的例子。这座冒牌的输油码头,占地三平方英里,几乎完全是用伪装的脚手架、纤维板和旧下水管道建成的,其中包括伪造的输油管道、储油站、发电站、消防队、高射炮兵、警卫室、货车车场、栈桥等等。凡是真正的石油码头该配备的都应有尽有,整个工程按事先制定的进度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相关措施周到而自然:鼓风机扬起冲天的尘土,好象码头建设正在加速进行,而实际上只有几十个人在码头上工作;军警严密地守卫着码头区,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不断在上空盘旋,好象在保卫这一重要设施;国王和蒙哥马利元帅亲自到码头“视察”;艾森豪威尔在多佛尔白崖宾馆的一次晚宴上向“建筑工人”致词;多佛尔市市长发表谈话,对本市“正在建设的新设施”表示满意,并且认为尽管该设施的“确切用途到战争结束后才能公布于世,但将给该市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这一切,都是这座巨大的输油码头的建造所必然带来的合乎逻辑的反应。这些前后一贯的措施多侧面地证明了这座码头的重要性和真实性,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德军对盟军登陆方向的错误判断。
  总之,各种欺骗措施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相互印证,才能造成无懈可击的完整外观,使敌人信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