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败类到忠犬进化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瑾见她呆愣的样子,觉得有趣,忍不住揉了揉她的脑袋才转身离开,“后会有期,小兄弟。”

话音落时,几道矫健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树林间。

沈秋回过神来,看着手中的木牌无奈的笑了笑,把几人留给她的三条鱼放进柴篓里,抱起小石头,牵着虎子往回走。

“今天晚上咱们喝鱼汤。”

姐弟三人到家的时候天已经擦黑,沈大牛家的吵闹已经停了,可是沈秋家门口却堵着几个人,正是李氏和她三个兄弟,看样子正打算推门进去。

这几个人找上门来,自然是因为玉佩的事,沈秋心里明白,立刻做出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高声道,“大伯娘,你是来还我娘的玉佩么!”

李氏听了这话,火气蹭蹭的往上窜,这几天她被这玉佩弄的焦头烂额,一开始她以为那玉佩能卖五百两银子,但后来兄弟们一说,才知道卖好了竟然能卖两千两,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甚至不放心兄弟,亲自跟着跑了几趟镇上找买家,结果找了几个都说最多给二十两银子。一两银子没得着不说,倒是沈大牛听说玉佩能卖几千两银子,这段时间赌得越发厉害,这才几天,就在外面欠了几十两银子。

“什么狗屁玉佩?哪里来的两千两银子的玉佩?!”李氏吵了一天的架,仍憋着一肚子的火。

李氏气得没了理智,李大壮可是记得他们是来干嘛来了,立刻拉住李氏,对沈秋道,“你这丫头可别瞎说,你大伯娘什么时候拿你娘的玉佩了,别是你娘怕丢了藏起来了你不知道吧,你还是在家好好找找吧。”

他们跑了好多地方,永丰当铺也去过了,说这玉佩根最多就值二十两,可沈秋又说她娘有两千两的玉佩,几人想来想去,觉得很可能是李氏被孙氏骗了,毕竟那玉佩那么重要,说不定是孙氏藏起来,拿了一对假的来骗李氏。

人面对巨大诱惑的时候,总能希望找到一些理由让它们合情合理。有了拥有两千两的可能,他们怎么能接受二十两的现实?

沈秋心中冷笑,面上却愤怒的道,“你们什么意思?!既然不是来还玉佩的,你们来干什么?”

李大壮笑道,“你看你这孩子,这不是你大伯娘几天没见你们了,不放心过来看看么?那天的粮食都还堆在院子里吧?你受着伤,也搬不了,放在院子里容易受潮,你大伯娘叫我们几个过来帮忙。”

沈秋怒道,“不需要你们黄鼠狼给鸡拜年,只要把我娘的玉佩还来就行,我亲眼看见她从我娘脖子上抢走那一对小翠鱼!什么叫没拿?什么叫我娘藏起来了?!你们不要太过分,我要去找里正。”

兄弟几人没理会沈秋的威胁,却是相互对视一眼,李三壮问沈秋道,“你娘的玉佩是什么样的?”

沈秋一副气极的模样,怒道,“是一对小翠鱼,碧绿碧绿的,两只鱼翅上面都有一点红色!我娘说这种玉佩世上只有一对,再不会有一模一样的出现,你们绝对赖不掉的。”

依旧没人理会沈秋愤怒的质问,李氏兄弟三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李三壮最沉不住气,对着李氏冷笑道,“小妹,你可真是我们的亲妹妹啊!还学会藏私了!”

李氏气得胸脯起伏,指着沈秋骂道,“你个贱丫头又说谎,我什么时候抢你娘的玉佩了?什么小翠鱼。”明明就是一对白鱼!可惜她现在也反应过来不能承认拿了玉佩的事情,真是有苦说不出。

沈秋也不多说什么,果断的举起三指,冷冷的道,“苍天在上,李氏若没有抢我娘的玉佩就让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说完对着李氏道,“大伯娘敢发誓么?你若抢了我娘的玉佩就让你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李氏几乎气得想吐血,好端端的发什么誓啊!

这个时候可是很重誓言的,沈秋没说谎,可是李氏却不能当着众人的面说她私吞了孙氏的玉佩。虽然村里人都知道玉佩在谁手里,但是这层遮羞布却不能揭开。

虽然不是小翠鱼,她确实拿了玉佩,哪里敢发这样的重誓,所以这哑巴亏李氏是吃定了,沈秋故意引导的模棱两可的话,听在李家三兄弟耳朵里自然又是一番意思:李氏确实抢了孙氏的小翠鱼,两千两的玉佩是真的!

其实沈秋的陷阱并不高明,但架不住巨大的诱惑摆在面前,李氏吞了孙氏小翠鱼的理由可比孙氏给了李氏假玉佩的理由靠谱多了……

最终,李氏没来得及找沈秋的麻烦,就被自己的三个兄弟拉走了。

晚上沈秋姐弟三人喝鱼汤的时候,听到沈大牛家那边传来哭嚎声还有吵闹声,自然是属于李氏和他三个兄弟的。

沈秋不由微笑起来,今天的事情应该够他们猜忌一阵子了,总算没空再来找她的麻烦。

……

☆、第9章 赶集

第二天就是赶集的日子,天蒙蒙亮沈秋就起了床,简单的收拾了一下,给睡的迷迷糊糊的小石头穿好衣服,放在布兜兜里挂在身前让他继续睡,然后牵着已经自己收拾好的虎子出了门。

路上虎子有些沉默,偶尔抬头看沈秋一眼,神色中满是期待。

沈秋摸摸他的脑袋道,“今天大姐要买得东西太多了,带不了你,等下次大姐一定带你去好不好?而且小石头也要留下来,如果他醒了你也不在的话,他会哭的。虎子帮大姐照看小石头好不好?”

虎子极力掩饰了自己的失望,乖巧的点头道,“我会照看好小石头的。”

沈秋继续摸摸他的脑袋笑道,“回来大姐给你买糖吃。”

“不用吃糖,大姐,你记得买小鸡。”虎子眼神亮亮的。

“……”这对小鸡的执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下。

大约走了一刻多钟,三人就到了李守贵家,这时天色已经放亮,李家人脸上满是喜色。

桂花婶看见沈秋进来,高兴的招呼道,“秋丫头来了,快进来。”见沈秋疑惑,笑呵呵的解释道,“昨天大夫来看过,你水娟嫂子有了。”

沈秋看向水娟,就见她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了头,沈秋不由笑道,“恭喜柱子哥和水娟嫂子了。”

因为水娟临时诊出有孕,家里人不放心她去集市,柱子也留在家里照看水娟正好沈秋就把小石头和虎子一并交给他们。

沈秋坐在牛车上,好奇的看着那个跟在车后面奔跑的少年,这少年好像比她大一岁,是柱子的弟弟栓子。

桂花婶见沈秋看向栓子,笑骂道,“别理那臭小子,说是要加入白家军的飞鹰骑,练身体呢?”

沈秋微微一愣,随即笑了起来。这个她倒是知道,要说飞鹰骑,就要先说一说白家军,在小沈秋的记忆中,在这边城,大将军白启济的名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李家湾为什么外姓人多?其实不仅是李家湾,东西紧邻的几个村子外姓人都多,就是因为边城常常打仗,前线的人逃难逃过来,李家湾因紧靠英雄山这座天险,受到的冲击少很多,所以多年下来,这村里的人杂姓就多起来了。

祖皇帝晚年的时候雄心不再,只贪图享乐,所以朝政多有敷衍,都是能不麻烦就不麻烦,因此对于边关蛮夷的壮大并不关心,等到泽棘族一统草原,整顿兵马打过来的时候,被酒色掏空的身子再加上年事已高,惊怒之下,竟然一命呜呼,先皇在一阵兵荒马乱中登基,好在祖皇帝年轻时还有一番作为,能臣良将不缺,先皇就派了武将出身的敬国公来镇守边关。

当时兵强马壮的泽棘兵气势冲天,锐不可挡,大云朝的兵很是吃了苦头。好在当时的老敬国公才干还算出色,怀揣着一颗忠君爱国的心,兢兢业业的守了十年,终是没让泽棘族讨到什么便宜。

后来老敬国公世子白启济青出于蓝,是个难得的将才,十五岁就上了战场,二十岁被封为镇西将军,打得泽棘兵落花流水,从此白家军胜多输少。

待到又打了三四年,终于打得泽棘族放弃了吞并大云朝这种不靠谱的野心,只求每年过冬前过来打几阵秋风,能渡过一个富足的冬天就好。

打仗的地方从来不缺战功,尤其泽棘族算得上是大云朝开国以来最强的劲敌,敬国公府一时风头无两,再加上白启济又娶了盛玥大长公主的女儿崇阳郡主,引起了先帝的忌惮。

多疑是皇帝的通病,何况先皇登基的时机不好,让敬国公捞足了好处,尤其在边关,百姓大有只知敬国公不知皇上的意思,先皇怎能容忍,边境稍稳就将敬国公一家召回。

远在京城的先皇觉得泽棘族打个秋风不算大事,可苦了边关百姓,官员变动少不得有些龌龊,虽说伤不了军队的根基,但总归还是影响不小,泽棘族占不了大便宜,但那些小便宜对边关百姓来说也是性命攸关,每年都有在泽棘族扫荡中死去的百姓,更有不少人背井离乡,迁往他地。

直到三年前新帝登基,已经成为敬国公的白启济再次被派到边关,白家军再次大展神威,泽棘族便再也没有讨到过半分好处,去年甚至都没有踏进过大云朝一步,百姓少有伤亡,所以边关百姓对白家军十分敬重。

不过年年打仗的结果就是年年要争兵役,边关男儿首当其冲,好在新帝对边关将士还算厚待,再加上常常的胜仗,不缺战功,所以对于边关百姓们来说,主动加入白家军反而成为除了科举之外另一个光耀门楣的途径,甚至比读书更简单。当然,少年们可能想的更简单,他们只是凭着一腔热血想要做人人敬重的英雄而已。

少年们都以能成为白家军的一员而自豪,不过白家军招兵很严格,并不是人人都能通过。

尤其是飞鹰骑,飞鹰骑是大将军白启济的亲兵,是一支精英队伍,队员各个以一当十,十分厉害。在边关军人中的地位很高,所以要是谁家的孩子能成为飞鹰骑的一员,可比中了秀才还厉害。

桂花婶见沈秋看着自己的小儿子,笑道,“不用理这臭小子,飞鹰骑哪是说进就能进的?听说能进去的都是有大本事的人,他能不能进得了白家军都是问题呢?他就是个倔脾气,就让他去碰碰南墙好了。”

“哼!您等着,我一定能进去!”少年一边喘气一边不服的叫道,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样聊着,牛车上陆续在上人,走到村口的时候,牛车上就坐满了人,许桂花也和大家伙儿一起聊起来,沈秋静静看着跟在车后猛跑的少年,忽然有些恍惚,多么像当年,她坐在越野车的车顶上,看着那一群丫头跑的气喘吁吁,还不停的出言撩拨,把那群丫头气的七窍生烟……

李家湾离清常镇不远,一行人坐着牛车半个时辰就到了,到了镇口,众人约好了一起回去的时间,就四下散了。李守贵有东西要卖,牵着牛去摆摊。沈秋则跟着许桂花去逛街。

这是沈秋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出门,虽然新奇,但更多的是急于了解这个时代的信息。今天她拿了三两银子,也不知道够不够花,另外,还要看看有什么生计,毕竟这么坐吃山空不是办法。

因为是秋后的大集,再加上今年丰收,家家都有些盈余,所以今天的集市格外热闹,沈秋跟在桂花婶身后,看着她买东西,讨价还价,也顺便了解这个时代的物价。

一趟走下来,沈秋实在是佩服女人逛街的彪悍劲儿,桂花婶篮子里已经装满了家里要添置的各种东西,沈秋虽然有钱,但不太敢乱花,毕竟她要添的是大东西。只给两个小家伙买了几块饴糖,鉴于小石头最多只能舔几口,她又给小石头买了个小拨浪鼓,最后在桂花婶热情的建议,并代替她一通猛砍价之后,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