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流-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刘越清笑着摸了把络腮胡子,说:“我这打谷机,可比老式打法两个人打谷子都还要快。割把子割都割不赢,还要专门配两个递把子的。半个小时就能打一挑田。”
    “这么快?”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高原村一家三口人的就只有五六挑田,半个小时打一挑田,哪不是半天时间就把谷子给打完了?老式打法至少也要两天时间。
    种庄稼的人爱把式。看着这新把式,众人啧啧称奇,纷纷伸手去摸、伸脚去踩,仿佛要将这台机器刻进脑子里,生怕漏过一点两点。
    “老式打谷,是在谷斗的三面围上围席,避免谷物被扬出去,再放上打谷板,把谷把子使劲地打谷板上敲打,把谷子从把子上震下来。而这打谷机,则是将谷把子放在铁滚子上抖两抖,铁滚子的滚动就把谷把子上的谷子给搅了下来。这种打法,有很多好处:首先,打谷时没有扬起来这个动作,可以让谷子全部进入谷斗。其次,没有敲打的动作,只需要用脚踩一踩就行了,手一点都不费劲。第三,速度快。过去打完一个谷把子要四五分钟,现在恐怕只需要一两分钟。”
    介绍完打谷机的妙用,刘越清得意地拍了拍机器,说:“你们说,我这打谷机猛不?”
    “猛。”众人纷纷点了点头,有几个青年眼珠子直转,心想,今年是不是先来帮刘越清家打谷子。随着打工潮的兴起,高原村在家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打谷子的时候不好请人,每年打谷子都采用“换活路”的方法。有的家里本身没什么劳力,就只能出钱请人,但都要排到别家的打完之后。看到别家的收了,自家的还在田里摆着,说不定一场大风一场大雨就要损失不小,心里头焦急啊。正因为如此,基本上每年都是先帮庆嫂子家打,原因就是她家有三个劳力,自家要打的时候,她家还得起。
    可是,今年不一样了。
    众人寻思到,刘越清家有了这打谷机,一台比两个人还中用,如果能够把打谷机请到自家田里,那就不用担心错过收割的时间了。
    二流也多长了个心眼,想借打谷机用一用,便对刘越清说:“越清哥,我家谷子明天就打了,你这机器借给我用用,就算一个劳力,今年我家也还得起。”二流家今年有两个劳力,一个是他,另一个是他爷。
    “行。”其他人发话刘越清还舍不得,二流刚刚治好了刘缓缓的病,他再舍不得也得答应。正因为二流的这句话,一天一个劳力换一台机器使用,便成为了高原村使用惯例。
    刘越能听到二流的话,吓了一跳,说:“二流,你家谷子当真明天就能打?”
    二流不敢说出真实原因,糊弄道:“我也不知道咋的,今年我家谷子黄得特别快。”
    “走,我去看看。”刘越能还是不敢相信,便想去看二流家的谷子。一部分人也跟着二人去了。刘越清也跟在后面,与刚才一同抬机器上来的四五个人一道,把机器朝二流家抬去,反正明天也要在二流家使用。
    看着稻田里金灿灿的谷子,刘越能才真正相信了二流的话。刘越能不仅注意到了谷子,还注意到了二流家门口的两块地里种着的反季节蔬菜,好奇地说:“二流,你家里还真是怪。谷子要早成熟不说,还种起了这些不是季节上的蔬菜。”
    听到刘越能的话,二流吓了一跳。这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本来应该在大棚里才种得出来。而自己种的反季节蔬菜,却在露天坝里面。以前的时候没大注意这个问题,现在一听刘越能的质疑,二流立刻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说:“这些菜只是做实验用的,我要想试试反季节蔬菜怎么种?现在天气好,等谷子打了,天冷下来,就要给它们上大棚了。”
    刘越能将信将疑地点点头,心想我也买本书来看看,试试反季节蔬菜是怎么种的。
    刘越清买了个大家伙的消息不径而走,高原村在家里当家的都纷纷跑到二流家看稀奇,可把二流一家人招呼得忙坏了。看看摸摸这铁疙瘩儿,众人心里痒痒的,有几个年老的思想跟不上,看不懂这玩意,便问:“越清,你这家伙怎么用啊?”
    刘越清有心显摆一下,便对二流说:“二流,家里打谷子的东西准备好没?拉出来我们到田里试试。”
    正文 第040章 新式打法(2)
     更新时间:2009…10…15 14:54:02 本章字数:3592
    在他人的帮忙下,二流把家里准备好的谷斗、围席、箩筐、镰刀等东西抬了出来。几个手脚灵巧的青年,抬起刘越清的大家伙和二流家打谷子用的东西,朝二流家的田走去。
    后面跟了一串二三十个人,连老人小孩都有。
    到了田边,刘越清成了这次演习的指挥长,而二流则成了刘越清的下手。他先叫了两个割把子厉害的,从田角的位置开始割,然后把谷斗放在地上,围上围席,把机器放在谷斗之中,将机器的踏板安在谷斗外面。
    不到两分钟,机器就装好了。看着这么轻便的机器,站在田坎边围观的众人小声议论起来。有的没看懂怎么回事的,现在也明白了,原来这家伙是装在谷斗里面的,这跟以前打谷子的方法改变不是很大,而且这种机器不重,相当适合山区地区。
    山区的田是梯田,每块田呈长条形,又长又窄,有的田有几十米长,而宽只有一两米。电视上经常播放的那种收割机,因为地势的原因,在山区根本用不起,这种小巧的机器就行,速度上提高不少,还方便抬上抬下的。
    把子割得差不多了,这块田已经被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那些讨厌的稻飞虱忽然没有了可以依托的地方,纷纷飞了起来,朝其他田里的稻槁槁儿飞去。
    站在这儿看热闹的人,除了二流以外,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些稻飞虱。正因为这没有谁注意的稻飞虱,差点给高原村甚至整个阿南镇灭顶之灾。
    二流发现,这稻飞虱与那天在陈雨峰办公室看到的插图有些不一样。
    二流并没有把这发现当回事,把一个割好的谷把子递给刘越清。
    刘越清接过谷把子,轻轻地放在铁滚子上,双脚一踩,铁滚子便转动起来,只听到“滋滋”的声音响起,把子上的谷子便被铁滚子刷了下来,顺着铁滚子的缝隙流到谷斗里。刘越清把谷把子翻了翻,让另外几面的谷子都能被刷下来。不一会儿,一个谷把子便打完了,刘越清把谷把套了,向田坎边一丢。手一伸,要下一个谷把子。
    打完的谷把很快被看热闹的人拉过去认真地瞧着。过去(web用户请登陆www。①⑹k。сΝ下载TXT格式小说,手机用户登陆wàp。1⑥K。Сn)手工打谷子,谷把子的尖尖还有一些残留的谷子没打下来,这就是谷刁,山村里的小孩喜欢跟在打谷队后面拣谷刁,拣回去喂鸡。而机器打的完全不同,谷把子的尖尖被刷得很整齐,就好像长时间扫过地磨损得差不多的高粱扫把尖尖儿,一颗谷子也不剩。
    众人看着这机器地眼神越发狂热。如果用这机器打。不但速度加快了。还可以多收几斤谷子。一点也不浪费。如果能够搬到自家打。哪该多好?
    这时。二流又递给刘越清一个谷把子。刘越清在机器上轻轻一搅。又打完了一个。而两个割把子地还没有割完一个把子。这机器这么快地打谷速度。两人割起来感觉有点吃不消。
    刘越清对着人群大喊一声。说:“再来两个割把子地。”这感觉。好像站在南阪坡地张飞。
    “好。”有两个脑子快手脚快地。跳进了田里。拿起镰刀脸上充满笑意割了起来。这其中一个就是刘越能。
    等两人开始割了。其他人才回过神来。今天这两人看似白忙活了。实则不然。这可是第一次实验。这两人参加了。明天二流家打谷子就有了他们两人地名额。以后。要借到这打谷机基本上是板上钉钉地事情。
    看着两个割谷子地脸笑成了花。其他人才觉得后悔。为什么刚才自己手脚不快一点?
    四个人割把子,刚刚够上刘越清打谷子的速度,一会儿功夫,这块田已经打了半块,小半挑田的格式,打出来有一挑谷子。二流这个递把子的可忙坏了,为了赶上刘越清的速度,他不得不随时随地保留小跑的速度。
    刘越清喝了一声“停”,割把子的便停了下来,不可思议地看着刘越清。
    刘越清清了清嗓子,说:“看来,这一台打谷机需要十六个人才走得转,八个割把子的,两个递把子的,两个打谷子的,两个挑担子的,还有两个晒谷子的。老式打法只需要八个人就忙得过来,现在十六个人,人数增加了一倍,但速度却提高了两倍。就一个字,值。”
    “明天二流家打谷子,现在我们已经有六个人了,加上二流他爷、他母,刘越干那里两个,还差六个”刘越清高喊一声:“谁来?”
    “我。”众人齐声答道,有几个人还象学生一样举起了手。
    刘越清点了六个身强力壮的,对其他人说:“其他没点到的,也不用担心,我们换着轮子来,等到大丰收的时候,一天可以走两家,保管让大家在短时间内都打完。”
    试了一下新机器,又听说新机器打谷子每人都有份,众人便心满意足地散去了。打谷机对众人的感官是震憾的,重来没有看过这种洋机器,也重来不敢想念,自家的田居然在半天时间就可以收完。
    刘越清又指挥着,把谷斗里面打出来的谷子找一人挑了,又安排人打谷机搬到二流家中,明天好用。
    这边散了,二流又被老支书刘堂河叫去了。
    很简陋的村部活动室,设置在刘堂河家的二楼,除了一面党旗,几幅标语,就剩下一张干干净净的长圆桌,十来张破破烂烂的桌椅。虽然乡镇干部一年来村部的次数一个手掌都数得过来,但是,刘堂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但就是把村部打扫干净,因为,这是一个辛苦一辈子的老农的事业和地位。
    二流走进村部,看见刘堂河坐在村部的主位上,正等着他。
    二流恭恭敬敬地说道:“堂河叔,你找我什么事啊?”
    “你当团支部书记的事,我给镇上汇报了,团镇委已经同意了。”刘堂河笑着说:“不过,现在还不到换届的时候,你就只能先委屈一下,当当代理团支部书记。今天找你来,主要是为了秋收的事,听说你家明天就要收了,不错,不错。其他家秋收还要四五天,等你们收了,我们开个秋收动员会。到时候就你来主持这个会议,锻炼锻炼。”
    读大学的时候,二流因为善于开玩笑,在班上的小晚会上经常表演节目,但是让他主持节目,这还是第一次,有点诚惶诚恐,说道:“这会议要怎么主持,我可没干过。”
    “简单,到时候就我和越清两个人讲话。你让大家安静下来,先叫越清讲,接着再叫我讲,我讲完了,就可以散会了。”这开会程序刘堂河熟悉无比,自然娓娓道来:“到时候你准备几句开场白和结束语,开场白把秋收的意义讲一讲,结束语就讲如何落实我和越清的讲话精神。”
    “喔。”二流答应道,这主持会议,还是新姑娘做轿子——头一回,二流有点忐忑,但新姑娘轿子始终是要上的,二流也就答应了。
    想到稻谷的异状,二流便给刘堂河汇报:“堂河叔,我们高原村的稻谷得了稻飞虱,上次我到镇上找过陈雨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