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狙-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在东线的战事虽然现在还没有得到一个结果,但细心的人,像查尔等已经从43年2月德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全军覆没和7至8月间在库尔斯克战役的惨败中隐隐看出了帝国在东线的捉襟见肘和疲于奔命,大家都清楚,照这么下去,帝国在东线的战事迟早会出现大问题,其实,想必元首也是清楚的,只是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头了,正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要想挽回局面,除非德军全部灰溜溜的从东线撤回来并事先做通苏联人的工作,让他们放弃刚刚取得的战场主动权而不要再乘胜进攻,说得难听点就是不要痛打落水狗。不过,如果真这样做了,充满了自尊和骄傲的元首面子上能下的来吗,就是他能够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而那些底下那些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将军和政客们呢?还有,苏联这只北极熊就那么听话,老老实实的在苏联呆着而不伺机报复?呵呵,难啊。

下一个就是非洲战场的问题,隆美尔将军自从失去元首的宠爱后,其在北非的境地变的更加艰难,这不,非洲军团5月份又在突尼斯吃了个打大败仗,将军的意德非洲装甲集团25万人被敌人包了饺子,(因为主力兵团的丧失,意大利人终于尝到了手无寸铁的滋味,两个月后,盟国军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已无兵可阻的意大利纳粹政府在盟军的枪炮下不得不放下架子,宣布这个曾经叱诧一时的政权的完结)。其实导致非洲军团战斗不利的主要原因并不在部队本身而在于德国后方,首先说说后方补给保障问题,以前因为元首的原因还能勉强提供一些,现在倒好,几乎就见不到帝国的补给船过来,当然,同盟国的封锁也是一个主要原因。还有,隆美尔将军在最近的迂回和大幅度迁徙战斗中连续失去了几个得力战将而柏林并没有马上给予补充,这让非洲军团的战斗力上大打折扣,不能不说,军团在非洲的风光和这支军队的指挥官们的出色指挥是分不开的。由于美国的高调参战,同盟国在北非战场上得到了迅速的补充,现在,吃的肠肥肚圆的英美联军已经在北非登陆,武装到牙齿的他们开始向德军正式展开正面主动进攻。隆美尔将军的日子不好过喽,被人撵着打的感觉可不好受啊,不过,隆美尔将军也不是省油的灯,毕竟还是‘沙漠之狐’,论起狡猾和善变,非洲还没有人能够和他比肩,即使接连打胜仗的盟军司令英国人蒙哥马利元帅和后期接任的美国人艾森豪威尔将军也赶不上他的精明和庸智,在北非这块土地上,如果隆美尔将军的后勤能够跟得上的话,敢妄言战胜他,哼哼,想都不要想。唉,也就是造化弄人,隆美尔将军如果要是早出生或晚出生,也许不会有那么一个悲惨的结局。

除了北非,帝国的西线战场也毫无建树,法国虽然是占领了,可他们的海军基地士伦港却迟迟没有被拿下来,就是这个连国家都没有了的法国水兵部队在德国海军背后不停的制造着麻烦,他们今天偷袭一下你的先遣舰,明天围攻一下你的运输船,等等,等等。而且,法国政府虽然已经不在了,他们的陆军已经基本上不再对德国构成威胁,但法国的海军力量却基本上没有损失,这个欧洲海军强国的舰艇战斗力还是不可小视的,屯集在士伦港里,这些水兵凭借着船坚炮利和德军进行着殊死搏斗。以上种种,直接导致了德国海军无法在英吉利海峡放开手脚,这些法国舰船仿佛是一根尖刺一样狠狠的扎在帝国的心头。最后,狂怒的元首下达了必须占领士伦港的死命令才让德军勉强打了进去,可是法国人倒好,见势不妙,便把所有战舰统统塞上炸药,‘轰隆’一下,连船带港全部报销。呵呵,你不是一直惦记着我的舰船和基地吗?给你一堆废铁和一滩烂泥,拿去玩吧。

还有那个英国,真是一个‘又臭又硬’的国家,任凭你怎么打压和拉拢,它就是岿然不动的和你死掐,元首这个时候悔恨啊,早知道英国佬这么死硬,还不如当初在敦刻尔克撤退时一鼓作气彻底消灭了英法联军而彻底绝了它的念想。另一方面,元首也在怨恨空军司令格林元帅,在不列颠空战时,眼看英国人就要顶不住了,偏偏元帅心疼自己的部队而没有倾力出动而延误了战机,导致不列颠空战的无疾而终。(其实,整个战役的关键还是元首的问题,要不是他下令改变空军的轰炸目标,英国人想必早就改姓了,呵呵,正所谓,蜡烛照人不照自己。)还有,不仅在西线,在非洲和其他地方,英国人也总是处处和帝国作对,反正是有德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英国人,真是像冤家一样的令人讨厌,他们拉帮结派、邀朋携友并肩子和帝国拼杀着。

其实,真正最令帝国头痛的还是美国人的正式参战。以前,美国人虽然也叫嚣着反对协约国霸权,但他们并没有明目张胆的公开支持同盟国,充其量也就是收留个被撵的没地儿去的流亡政府或偷偷给同盟国的那些个难兄难弟们捎点武器弹药什么的。现在好了,不知深浅的日本人人心不足蛇吞象,终于捅了天大的篓子,美国人被彻底激怒了,这只被人摸了屁股的凶猛老虎恶狠狠的向协约国扑了过来,正在焦头烂额、疲于应对的帝国面对这只老虎的来袭只有抵抗的份而没有还手的力,不是帝国不想还手,只是点线面拉开的太大了,已经实在是抽不出富余力量再进行反扑。唉,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事情就够多的了,偏偏日本这个倒霉孩子还到处撩事,好像唯恐自己事情不够多一样。不过又有啥好说的呢,自己家孩子,还是有些不舍得打不舍得说的护短情节。

林林总总,说不清道不明,总是烦恼在心头,帝国就在这种纷纷扰扰中度过了1943年。下坡路,已经慢慢的显现出来,当然,这种现象也就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看出来。包括元首在内的帝国大多数高层大员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认为这只是过程中出现的小麻烦,抗抗也就过去了,现下帝国的一种普遍思想认为只要能把苏联问题解决好了,剩下的都将不再是问题,一旦打趴下苏联,帝国的铁蹄将所向披靡,称霸欧洲也就是举手之间的事情,再接着就将会出现占领非洲、占领亚洲、占领澳洲,最后就是占领美洲,到时,整个世界都将尽入帝国囊中,纳粹旗帜将插遍地球的各个角落,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构想啊,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帝国上下虽然现在被眼前的障碍暂时绊住了前进的步伐,但大家仍旧信心满满,士气十足。

1943年底,查尔被元首调派到纰漏百出的东线担任中央集团军担任作战参谋处处长,同时把他破格授予少将军衔。为使他能够在前线更加卖力工作,元首又给查尔颁发金橡树叶铁十字骑士勋章,这可是帝国颁发的第一枚金橡树叶勋章,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帝国上下为之沸腾,大家有羡慕、有赞叹,当然还有嫉妒。其实,元首给查尔这么高的荣誉还是出于自己的考虑,面对千疮百孔八下漏风的帝国,希特勒已经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国际上,苏联人公开叫嚣的战略反攻和美国人自意大利的步步进逼把希特勒压得透不过气来;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小团体趁着帝国多事之秋的时候开始秘密动作,这也让希特勒疲于应对寝食难安。总之,他隐隐感到纳粹政权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危险境地,正是在这种危机感的促使下,他开始了对查尔的破格提拔,因为他必须要趁着自己还能操控住帝国这条巨轮的时候便把以后的事情都安排好。本来按照元首原先的打算,他是希望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来接下帝国这副担子的,但这个小子现在看起来明显不厚道;而另一个被希特勒给予厚望的副元首赫斯却像神经病人一样的跑到英国去了。面对这两个不争气的人,希特勒不得不重新挑选一个接班人来顶替他们。就在这个时刻,查尔成为希特勒心中人选,他的智慧、他的镇静、他的眼光和他的谦虚都令希特勒非常欣赏,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条,那就是查尔对自己从始至终所表现出的无比的尊重和服从。希特勒想,如果把这种人推出,想必他还是能够把自己的精神和信念传承下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开始迫不及待的把查尔提拔起来。

当元首把任命决定告诉查尔的同时也语重心长的告诫他,苏联前线局势并不容乐观,其一方面是战争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人的原因。厌战、惧战已经成为前线的一种风气。每天,前线都会出现逃兵,大量的军事装备被整车整车的丢弃而无人过问。将领们或各自为战,根本不去管兄弟部队的死活,或整日无所事事的怠惰而不作为。还有一些做法更令人发指,那就是有些将领们眼中没有根本法制和纪律,他们任意草菅人命、贪墨公款等等。元首接着告诉他这次让他去就是想让其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毕竟查尔是希特勒身边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也等于代表了元首的态度,而且,这种得罪人的买卖也只有一个有着坚强后盾和深厚背景的人才能担当,以上两点查尔的条件都符合,所以只有他出任才能令这点那些无法无天的将领们不敢公开和他叫板,只要查尔秉公办事,前线将领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人都要买他的面子的。元首说了这么多后,看到查尔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才满意的停住了嘴。临出元首办公室房间门时,元首再一次把他喊停:“汉斯,记住,少说话,多做事;少严厉,多和蔼。还有,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而且,还要一招制敌,绝不留后患。不要顾虑太多,我在你身后呢,没有人再敢对你不利。你这次到前线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好好把握,争取一下就把那些跋扈的将领们镇住,要让他们对你既尊重又敬畏,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元首的话虽然含义很深奥,但查尔还是明白的,他尊敬的向元首举手敬礼后坚定的离开了。偌大的一个房间里,留下元首一个人默默的注视着查尔的背影发呆,没人知道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卒子,他的名字叫查尔。汉斯,经过短短的三年多时间,他一跃成为帝国陆军少将,而且还获得了元首亲自颁发的铁十字骑士加橡树叶勋章,这种火箭式的提升在帝国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看来,只有获得元首的赏识才能拥有这样的运气,这个叫查尔。汉斯的小伙子真不知是哪辈子修来得好福气,真是羡煞了个人。看来,这个年轻的少将一定会前程似锦。

正文 第五十五章 心动时刻来了

听说查尔即将到苏联前线赴任,朋友们纷纷赶过来为他送行,帝国中央保安总局情报处旗队长施蒙。米勒、党卫队中校约夫。凯特林、陆军人事局上校多尔曼。迈尔、空军少校余所夫。米勒和帝国后备役司令部上校科内尔。史陶芬堡等等,大家聚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笑闹着,那场面可一点也没有上次送别查尔到苏联前线时的悲伤和压抑,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时过境迁,现在的查尔可不再是两年前的那个‘任人宰割’的毛头小伙子了,现在的他更成熟、更老练,背景也更加深厚,元首对他也更加器重,这次查尔到前线想必元首无非就是让他在军队中树立一定的威信和争取更多的人脉罢了。如果不出意外,查尔的苏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