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徽因-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晴朗的秋日,林洙走进了梁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十几年后,她会成为这个家庭的女主人。林洙从小就知道林徽因,因为老家人聊天时,总是会提到这位福建籍的才女。他们津津乐道她与梁思成的良缘。

  当林洙站在梁家门前时,心情既兴奋又忐忑不安。她一生都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迈进梁家的印象和感受:

  我来到清华的教师住宅区新林院8号梁家的门口,在院门口看见那儿竖着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这里住着一个重病人,她需要休息,安静,希望小朋友们不要在此玩耍嬉闹。”我一下子怔住了,不知道是该进去,还是后退,终于我定下心来,走上前去,轻轻地叩了几下门。开门的刘妈把我引进一个古色古香的起居室,这是一个长方形的房间,北半部作为餐厅,南半部为起居室。靠窗放一个大沙发,中间放一组小沙发。靠西墙有一个矮书柜,上面摆着几件大小不同的金石佛像,还有一个白色的小陶猪及马头。家具都是旧的,但窗帘和沙发面料却很特别,是用织地毯的本色坯布做的,看起来很厚,质感很强。在窗帘的一角缀有咖啡色的图案,沙发的扶手及靠背上都铺着绣有黑线挑花的白土布,但也是旧的,我一眼就看出这些刺绣出自云南苗族姑娘的手。在昆明、上海我都曾到过某些达官贵人的宅第,见过豪华精美的陈设。但是像这样朴素而高雅的布置,我却从来没有见过。

  林洙被书架上的一张照片吸引住了,那是林徽因和她父亲的合影。当时的徽因只有十五六岁,眉若春山,睛似点漆,肤若凝脂,她依偎着父亲,一只胳膊轻轻地搭在父亲的肩上,她的面容、神情、身姿真是美极了,这种美是自自然然地流露、呈现出来的。

  林洙正目不转睛地看着,只听卧室的门“嗒”地一声开了,林徽因轻咳着走了出来。她微笑着握住林洙的手自嘲地说:“对不起,早上总要咳这么一大阵子,等到喘息稍定才能见人,否则是见不得人的。”

  林徽因的自然轻松使林洙紧张的情绪顿时松弛了下来。


                           


  爱的一对

  第一次到林家,林洙不知不觉呆了两个多小时。徽因关切地询问林洙报考大学的情况。林洙告诉她,自己认为数学、化学、语文尚好对付,物理、地理不行,最头疼的是英语。

  徽因说:“你和我们家孩子相反,再冰、从诫都是怕数学,你为什么怕英语?”“我怕文法,”林洙说,“我简直搞不清那些文法。”“英语并不可怕,再冰中学时在同济附中,学的是德语,英语是在家里学的,我只用了一个暑假来教她。学英语就是要多背,不必去管什么文法。一个假期我只选了一本《木偶奇遇记》做她的读本,她读一段背一段,故事读完了,英文也基本学会了,文法也就自然理解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徽因了解到林洙在住宿上有困难时,立即答应帮她解决。她还向林洙介绍清华的情况和北京的名胜。当林洙起身告辞时,她笑着说:“我也累了。每天下午4点我们喝茶,朋友们常来坐坐,欢迎你也来。”

  在后来的日子里,林徽因帮林洙安排了借宿的地方,林洙在清华选修了一些课程。她听梁思成讲授中国建筑史和西方建筑史,每周二五下午到梁家上课,林徽因亲自辅导她的英语学习。上完课,徽因总是邀请她一同喝下午茶。在这里,林洙认识了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金岳霖先生、陈岱孙先生、张奚若夫妇、周培源夫妇,还有常来梁家的一些北京大学的教授和营建系的教师们。

  林洙注意到,梁家茶会的话题十分广泛。各种有趣的人和事,政治风云、学术前沿、科学发现、艺术见解———这是一个温暖的寄托心灵的场所,每个人在这里都敞开了自己,他们热爱这种纯精神的交流。

  徽因是茶会的中心,她对艺术的清澈见解,她对丑恶的彻底轻蔑,她自由凝静的仪态,无一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思成虽然话不多,但偶尔谈起什么来,却十分诙谐幽默,富有情趣。一天,林徽因谈起了苗族的服装艺术。她从苗族的挑花图案,谈到建筑的装饰花纹,联想到中国古代装饰图案中卷草花纹的产生、流变。她认为这些卷草花纹图案来源于印度,而印度这些图案最初则由亚历山大东征传入。她指着搭在沙发上的那几块挑花土布说,这是她花高价向一位苗族姑娘买来的,那姑娘本来是要把这几块挑花布做在嫁衣的袖头和裤脚上的。

  说到这里,徽因的眼睛一亮,指着坐在沙发上的思成说:“你们看思成,他正躺在苗族姑娘的裤脚上呢。”梁思成和大家一同笑着,讲起了他在川滇地区调查古建筑的趣闻。在云南楚雄,他被一户人家请去吃喜酒,看到新房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握手互行平等礼”,下联是“齐心同唱自由歌”;然后他拖长了声音笑着说:“横额是‘爱—的—精—诚’。”

  客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还有一次,林徽因讲起当年她和思成逛太庙的故事。徽因说:“那时我才十七岁,第一次和思成出去玩,我摆出一副少女的矜持。想不到刚进太庙一会儿,他就不见了。忽然听到有人叫我,抬头一看,原来他爬到树上去了,把我一个人丢在下面,真把我气坏了。”

  梁思成挑起眉毛调皮地一笑说:“可是你还是嫁给了那个傻小子。”他深情地望着徽因,握着她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林徽因苍白得几乎透明的脸上泛起了一层红晕。

  林洙禁不住在心里赞叹道:“他们是多么恩爱的一对!”


充满了期待

  国民党在军事上节节溃败,开始做南撤的准备。教育部派员到北大、清华传达政府关于学校南迁的意见。

  思成、徽因和他们的朋友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陈岱孙、周培源等早已决定,哪里也不去,就留在北京、留在学校里,静观待变。对国民党的统治他们由不满到绝望,再也不愿意相信这个政府的承诺。

  他们认为,新政权同样需要懂技术、有专业的人。用梁思成的话说:“共产党也要盖房子。”更何况,他们所接触的共产党人曾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的等待中有茫然、有不安,但更多的还是希望。

  这一年,思成和徽因的老朋友费正清在美国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美国与中国》。这本书被称为“最好的单卷本中国史”,经多次再版,成为西方最畅销的关于“中国问题”的著作。

  思成和徽因很快收到了费正清寄来的赠书。一段时间里,这本书成了梁家茶会的中心话题。书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他们过去曾和费正清讨论过,也是眼下他们所关注的。

  林徽因就费正清的书专门写了一封信,这是林徽因写给费正清和费慰梅的最后一封信。以后不久,中国大陆与美国就中断了任何往来。

  1948年12月,北京城战云笼罩。

  中国人民解放军围城月余,傅作义部坚守城池,不战不和。

  清华园地处西郊,与城内交通隔绝。校园内流传着各种消息,有人说城内的北大、燕京已经停课多日,许多教授离京南迁。有人说,东单商场一带改筑机场,周围房屋拆掉很多,北京饭店屋顶掀了一层。还有人说,清华将迁入城内,与北大合并上课。学生中各种反应都有,进步学生为迎接解放做着各种准备工作;大多数学生已不能安心上课。

  国民党政府拟就了北京各大学欲“抢救”的教授名单,梁思成也在被“抢救”之列。接他们的飞机停在南苑机场,胡适夫妇走了,梅贻琦走了,陈寅恪走了,但梁思成、林徽因留了下来,更多的人留了下来。

  物价飞涨,物质奇缺,金圆券贬值,教职工生活无保障。校长梅贻琦南行后,学校事物由校务会议的一干人维持。清华园内,人们对代理校务的人员意见丛生。校务会议主席冯友兰借清华人的一句老话发牢骚:“教授是神仙,学生是老虎,办事人是狗。”

  没有人管理的清华处于“无政府”状态。

  夜里,徽因睡不着觉,只听到平绥路上的车辆声隆隆不断,那声音自北向南,彻夜不停。思成说,那一定是国民党军队在向南撤退。

  12月13日下午,清华园北边炮声响成一片。国民党中央军炮兵团开进了清华,在校园的气象台安放了三尊大炮,学校体育馆以西一带戒严。

  停电了。入夜,静谧的夜空里弥散着紧张不安的气息。一些教职工携儿带女卷着铺盖住进了学校的图书馆。因为图书馆的建筑坚固,可防炮弹的轰炸。

  这一夜月色如水,新林院的人们虽然安居如故,但却忧心忡忡,彻夜难眠。


保护文化古迹



  思成站在家门口,一边听着密集的枪炮声,一边自言自语道:“这下子完了,全都要完了!”他想起当年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先生说过的话:从历史上看,历代宫室,都难逃五百年一轮回的大劫之灾。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是经不起兵燹炮击的。

  大战将至,他和徽因为北京城那些古建筑而忧心如焚。

  12月19日,国民党空军出动,轰炸北京西郊解放军炮兵阵地。清华园多处中弹,燕大蔚秀园亦中弹。第二天,学校停课。在科学馆召开的教授会通过了校园遭轰炸抗议书。

  学校大门口贴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三兵团政治部的告示,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保护学校寺院文物古迹不遭破坏。

  这天早晨,女佣刘妈从自己的家里回到梁家,头两天她因家中有事回了远郊的成府村。

  她一到梁家就讲起了她早上遇到“八路军”的事。

  刘妈早上开门,看见村子里到处都是穿着草绿色军装的队伍。听邻居们说,队伍是半夜开进村子里的。可这么多人居然连一条狗都没有惊动,莫非真是天兵天将么?大冷的天,走在外边连手都伸不出来,可他们就依着胡同的土墙睡了半宿。看上去,他们的人马都很瘦。村里人看着不落忍,请他们进家,没人进,请他们喝粥,没人喝。就连喝碗开水,也是谢了又谢才接过去。

  刘妈兴奋地对思成和徽因说:“我活了六十多了,可没见过这样的队伍。人家都说八路好,往常我就是不相信,今儿个我算是亲眼瞧见了。我出村儿的时候,瞅见一些城里人正排着队举着旗子欢迎队伍呢!”

  徽因和思成兴奋地听着刘妈的讲述,好奇地向她询问有关这支军队的各样事情。

  那是一个让人觉得要发生什么事情的夜晚,空气中流动着紧张和不安。张奚若领着两位身穿灰色军装、头戴皮帽子的军人来到了梁家。他们向梁思成、林徽因行着标准的军礼,自我介绍说:“梁教授,我们受解放军攻城部队的委托,来向先生请教,城里哪些文物建筑需要保护。请你在这张地图上标示出来,以便我军攻城的炮火能够避开。”

  梁思成和林徽因激动了,他们顾不上多说什么,在两位军人带来的那张军事地图上一一标出北京市重要的文物古迹和建筑群落,那是他们视为生命一般宝贵的文化遗存。他们珍爱和熟悉那一切,几乎用不着多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