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李纲正色说道,“我们虽然急切盼望改善当前的财政状况,但不能为了增收赋税而巧立名目,或者在原有项目上肆意加重农户负担。”

李纲冲着皇帝微微躬身,“臣建议,即刻下旨,废除蔡京主政期间所有朝廷和地方以各种名目设立的赋税项目,原有赋税项目则恢复过去的征缴办法,不得以任何名义加重农户负担。”

皇帝不假思索的答应了。现在要稳定地方州县,而稳定地方州县最好的办法就是稳定民心,减赋税是有效手段。

“李爱卿继续说,继续说。”

李纲见自己的第一个奏议就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信心大增,马上说到了榷茶制度。

本朝建国之处曾对茶叶实行国家征榷,但由于弊病较多,仁宗皇帝末年,废弃了榷茶法,改行通商法,即对种茶园户“官收租钱”,对贩茶商人“官收征算”。王安石变法期间,神宗皇帝欲恢复榷茶,但王安石坚决不赞成。

“蔡京主政后,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实行榷茶制度,在各地设置官场收购茶叶,商人只能凭引领茶贩运,不得与园户私相交易。其后朝廷又修改了茶法,废除各州县设置的茶场,商人可直接到茶叶产地官府或京师领取长引或短引,向园户购买茶叶贩运。凭长引可以各路贩运,凭短引只限于本路贩运。”

“官府批给茶引时要‘抽盘’,就是征税。实行此法,每年的茶税收入增加到了四百多万贯左右,为过去的十余倍。”

“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朝廷再一次修改茶法,经过修改的茶法称为‘政和茶法’,综合了禁榷法和通商法,官府不再干预茶叶的生产和交易,但同时又可以获得丰厚的茶利。”

“由于茶利过高,商贩购买茶引所费增加数倍,茶叶销售价格也随之提高。茶叶价格太高,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负担,深受其害,甚至产茶区也是如此,生产茶叶的园户并未因此增加收入,所以,每年四百多万贯的茶利实际上全部来自普通民户,以致于百姓怨声载道。”

李纲建议废止蔡京所制的政和茶法,改用通商法。

皇帝不说话了。茶税的大头是直接拨给皇室御用,如果废止政和茶法,百姓是获利了,但皇帝和皇室就损失了一大笔开支。皇帝现在穷啦,汴京的钱财都被李虎搜刮一净充抵了国库,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李纲没有纠缠,直接说到了一个更严重的制度,那就是被蔡京修改的一塌糊涂的盐钞法。

“蔡京主政期间,屡次修改盐钞法,废除了东南六路食盐官运官卖制,任由商人到榷货务出钱购买盐钞,再凭钞去产地领盐,到指定的地区贩卖。”

“由此可见,蔡京对盐法的变更与对茶法的变更基本类似,其原则就是让官府摆脱对专卖物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直接干预,同时又不失专卖收入。”

“蔡京修改盐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攫取盐利。蔡京屡变盐法,商人买钞后尚未领盐,盐法变更,旧钞已废,又须换领新钞,换领时要贴纳两成的现钱,不贴纳现钱的旧钞领盐时要大打折扣,且极不方便,所以,每变一次盐法,旧钞就要贬值一回,钞价虽未提高,商人却要付出更多的现钱,这实际上就是朝廷盘剥商人的手段。”

“盐价因此大涨,而朝廷依旧命令各地官府强迫民户按户等买盐,以至有的一等户一年要花上千贯盐钱。如此做法,使朝廷的盐利大增,每年收入一千多万贯,甚至高达两千万贯,这在本朝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盐利都是来自百姓,百姓对此之愤恨可想而知。”

李纲为此建议,恢复旧的盐钞法,以平息民怨。

这个建议引起了争议。秦桧就跳了出来,他说蔡京制定的盐钞法本身没有太大弊端,之所以造成天怒人怨,是因为蔡京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盐钞法,蓄意欺骗百姓敲诈钱财所致。这个盐钞法只要固定下来,一直实施下去还是不错的。

有争议,这个奏议自然就要放下来,从长计议。

李纲对秦桧的阻扰十分不满。秦桧是南方人,如果不是资历浅,早就成为蔡京一党被赶出朝廷了,谁知这人因祸得福,蔡京倒了,他反而出头了,现在更成了御史中丞,成为台谏大员。

李纲决定找个机会把他赶出朝廷。现在非常时期,不允许有更多的反对声音,尤其是台谏。

“免役法的蜕变也是触目惊心。”

免役法是王安石的变法内容之一,就是将差役改为雇役的役法。本朝建国之初就有人深感“害农之弊,无甚差役之法”,要求改革。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制定免役法。其法规定,民户不再服原“衙前”等役,改为按户分等定下同数额,随同夏秋两税缴免役钱,穷苦下户免缴。官府雇人充役,按照执役的轻重给酬。说白了,就是用钱来代替徭役。王安石罢相,免役法废止。

“蔡京主政后,免役法得到恢复。最初只是按照哲宗皇帝绍圣时的原样施行,后来各种名目的免役钱便不断增加,而官户和上等民户缴纳的役钱则有所减少。一些地区由于免役钱名目的增加而使缴纳数额大增。比如巩州,在神宗皇帝元丰年间所纳役钱仅为四百贯,到了蔡京主政时期的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增加到了两万九千余贯,整整增加了七十多倍,由此可见免役法的蜕变对百姓的伤害之深。”

这个提议得到了一致响应。

李纲精神大振,再接再厉,说到了川蜀交子。

“自仁宗皇帝至神宗皇帝数十年间,交子一直比较稳定。哲宗皇帝元祐年间,交子价值有所贬损,一贯交子止卖九百以上,即贬值一成。”

“蔡京主政后,为解决财政危机,大量增发交子,并改称为钱引,试图推行到各路。”

“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一次发行钱引两千六百五十余万贯,当年又增造五百四十万贯。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再此增加五百五十四万贯,比自仁宗皇帝天圣元年(公元1203年)以来长期稳定的发行额一百二十五余万贯多出近三十倍。钱引因此贬值了七成以上,许多大商人乘机投机牟利,普通民户深受其害。”

“纸币的大幅度贬值,完全是蔡京聚敛财富的政策造成的,让朝廷威信尽失,更给了川蜀以沉重一击。”

川蜀的地位对今日的朝廷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中兴大业,所以李纲建议,即刻下旨,在川蜀重新实行交子,废止“钱引”。

这个奏议再次得到响应,皇帝马上下旨,由川蜀四路转运使范直昌负责此事,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重振川蜀经济。

第七十四章 无翻身之日

十月初九,天子一行到达洛阳。

西京洛阳虽然历经战火,但规模依旧,做为陪都非常合适。洛阳国子监、嵩山书院都是大宋数一数二的官方、民间高等学府,同时也是二程洛学、司马朔学、象数学和其它学派的名士大儒集中之地,学术气氛非常浓厚。

新朝廷急需贤能以充实内外诸府,洛阳才俊之士正好成为首选,但宰相李纲、副相黄涉却在这件事上产生了分歧。李纲急于重建东西两府、三司、台省等内外官署,所以奏请皇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贤者用之,而黄涉则坚决反对,认为新朝廷的建立要遵循变革、中兴两大原则,重建内外府署和选拔人才同样要遵循这两个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马虎了事。

两人的争执闹到了皇帝那里。皇帝现在要韬光隐晦,免得被李虎杀了。现在李虎杀他比捏死一只蚂蚁还简单,他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关键时刻丢掉性命,所以他把脑袋一缩,说这等军国大事必须由李大帅处置,一推了之。

两人随即赶赴大元帅府。李虎现在把精力都放在军事上,政事基本上交给两位宰相了,他相信李纲和黄涉肯定能处理好,谁知两人很快产生了矛盾。当年在虎烈府,政事都由黄涉一个人说了算,现在黄涉屈居李纲之下,心里本来就不舒服,但这里是大宋,李纲肯定要做宰相,黄涉想问鼎相位,至少要五六年之后,而且还要政绩。黄涉跟了李虎十年了,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落魄的跛子,他的雄心和李虎一模一样,都是立志要做一番大事,要王霸天下中外一统,所以他对未来的构想和李纲对未来的构想有很大区别。李纲要中兴大宋,黄涉要助李虎王霸天下,在将来,李纲如果成为阻碍,势必要被李虎拿掉,因此黄涉非常强势,他这个副相比李纲这个宰相更有权势。

两人到了大元帅府,李虎听两人把各自的理由讲了一遍后,一张脸顿时就冷了下来,“李相公,我对变革的设想,你没有听懂吗?”

早在汴京第二次兵变之后,李虎就向李纲、刘延庆、折可求等人说到了新变革和以关学做为变革理论基础的想法,随后又与皇帝、李宗振、秦桧等人多次探讨,并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所以在这次朝廷重建上,很多基础国策必须做出调整,而这都需要等待关学大儒李复的到来,然后共同商讨。

李虎决定返回洛阳后,随即请皇帝下旨,急召李复、赵明诚夫妇和陕西秦凤、永兴军两路转运使马扩、河东路转运使张孝纯赶赴洛阳,共商国事。李虎打算修改大宋官制“地方放权、中央集权;官僚分权、皇帝集权”这个基础,这是大宋国祚赖以生存的基石,只要把这个根基撼动了,大宋的新变革才能真正走上正轨,才能避免重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覆辙。

李纲显然对此有所预料,所以到了洛阳后,急不可耐,马上就要按照大宋官制重建内外府署机构和任命官员,如果他抢先把朝廷的架构搭建成功,那李虎再想对官制进行大规模的修改,阻力就非常大了。

“总帅,我们没有时间啦。”李纲以“总帅”称呼李虎,意在拉近双方的关系,但李虎不为所动。李虎对他的印象根深蒂固,从小听《岳飞传》长大的,李纲在他的影响里就是个大忠臣,但因为主战,策略激进,被排挤出朝廷,一辈子郁郁不得志。这种人轻易不会背叛大宋和大宋的皇帝,将来极有可能成为李虎王霸大业的阻碍,所以李虎现在用他,就如同现在他要挟天子号令天下一样,是为了打基础,不过李虎对他抱着一丝幻想,李虎实在不愿意对这样的人下手,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在改变中土的同时,也改变李纲这个人,把他打造成自己的左膀右臂。

“我不同意的理由,黄相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不再赘述。”李虎说到,“新朝廷的组建,遵循的原则就是‘变革’和‘中兴’,这一点毋庸置疑。”

“潏水先生、赵先生和李先生马上就到洛阳了,‘变革’和‘中兴’的策略、理论我们随后拟定,在这之前,朝廷内外府署的组建有几个原则,一是朝廷和地方大员必须由虎烈府、西北将门和关洛士人组成,其中关洛士人主要以关学弟子为主,其它学派可以在不重要的位置上妥为安置。”

“总帅的意思,原契丹大辽的官员要在新朝廷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吗?”李纲眉头紧皱,神情颇为气恼。说实话,他可以接受北方汉人,但实在接受不了契丹人和大宋人同殿为臣。

“我给了你一封名单。”李虎神情冷峻,没有丝毫让步的意思,“其中有耶律马哥、萧得里底、韩昉、李师夔、沈璋、田颢等人,这些人必须在新朝廷中占据显赫的位置。”

李纲沉思良久,终于决定做出让步。皇帝现在做缩头乌龟,西北人现在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