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京征调三十万乡丁的事,你又作何解释?”

“这还要我解释?”李虎嗤之以鼻,不屑于回答了,但在刘韐的逼视下,他还是勉为其难地说了两句,“横征暴敛,必然引发百姓们的愤怒。此刻征调三十万乡兵,不亚于火上浇油,一旦宋军北伐,这些人势必临阵倒戈。大宋转眼就得到了三十万援军,如此强大的实力,还怕燕京拿不下?还怕山前七州收复不了?还怕女真人趁火打劫?”

刘韐愣了半天,搜肠刮肚,就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这件事怎么想怎么不对,李虎绝不可能为了大宋,而是另有目的,但刘韐找不到原因,猜不透其中的玄机,只好告辞走人了。

刘韐前脚刚走,铁鹰就到了,耶律大石和萧得里底也从燕京联袂而来。

萧得里底的精神好多了。李虎给大辽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这条路很务实,成功的希望也非常大,萧得里底决心沿着这条路走到底,重建大辽。

按照李虎和萧太后、耶律大石拟定的计策,契丹人在幽燕刮地三尺,把幽燕所有的财富都搬到大漠去,但财富是死的,大辽重建还需要军队,而兵丁的来源就是这批紧急征调的三十万乡丁。人口搬不走,军队可以带走,这一招非常高明。

今天耶律大石来,除了和李虎商量一些具体事情外,最重要的就是请李虎帮忙,和逃亡大漠的耶律延禧联系上,“太后的意思是,最好把秦王找到,保护起来,以防不测。”

“这件事我即刻派人去办。”李虎点头答应了,“燕京的事告一段落,我要回大同了,我们保持密切联系。”

耶律大石和萧得里底把李虎送出了居庸关,目送李虎率军离去。

途中休息的时候,铁鹰犹豫了半天,还是忍不住小声问道:“你让契丹人重建大辽,将来就不怕养虎为患?”

“我当然怕。”李虎笑道,“我问你,燕京是不是信任我?”

铁鹰看看他,摇摇头,“鬼才相信你。”

“那燕京为什么听我的?”

“因为你对他们有作用。”铁鹰冷笑道,“将来,你挡了他们的路,双方就要反目成仇,大打出手。”

“对,所以我要打燕京。”李虎得意地笑了起来,“等他们把幽燕的财富抢到手了,把三十万乡丁训练好了,我就可以出手了。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幽燕掳掠一空,哈哈……大宋虽然收复了幽燕,但拿到手的不过是几座空城而已。”

铁鹰明白了,两眼瞪着李虎,觉得这小子越来越无耻了。

第九十二章 大漠的吸引力

七月初八,李虎到达深井堡。

飞云军主帅侯概和阎王军主帅张高儿从野狐岭赶来拜见李虎。金军从青陂道撤军后,侯概就一直尾随,威胁其侧翼,等到金军撤出奉圣州后,他随即和张高儿会合,再次驻守野狐岭和桃山一线。

李虎把幽燕的形势以及自己对未来的全新构想和两位军帅做了深入探讨。

张高儿现在很崇拜李虎,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回想过去,他很庆幸自己当初在龙化的关键时刻向李虎低头了。李虎有本事,他的才智高绝,这是天赋,没办法,与生俱来的,想学都学不会。李虎的未来构想在他看来就是天方夜谭,党项人立国几十年了,大宋也打了它几十年,但一直未能征服,难道李虎能征服?

张高儿不知道,不确定,因为李虎每次都实现了他自己所制定的计策,屡屡创造奇迹,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李虎都把它变成了现实,所以张高儿越来越崇拜李虎,信服李虎,只要是李虎说的,他都认为是正确的,即使自己有不满的地方,他也无条件顺从。比如这次戍守野狐岭,他心里把李虎不知骂了多少遍,但他忠实执行了李虎的计策,阎王军十损七八,一败再败,最后的胜利证明李虎的计策是正确的,阎王军即使被打完了,这个代价也完全值得,所以他对李虎就是盲目的服从,李虎说打西夏,到西北去打出一片天地,那就去,他相信奇迹一定会出现。

侯概不一样,他经历了太多,他的人生阅历告诉他一个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不放弃的前提是你要活着,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因此他对李虎的未来构想严重缺乏信心。

大西北对辽东义军来说,完全陌生,一无所知,尤其义军的上层文武更缺乏对西北和大漠的了解,李虎的构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纸上谈兵。你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仅仅靠道听途说和自己的揣测来制定策略,显然是非常可笑的一件事。不过他没有把自己的怀疑表露出来。他也没有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既然自己想不出办法,那李虎的构想即使是纸上谈兵,也要去试一试,这就是没办法的办法。

侯概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扩军,尽可能的扩军。打仗要军队,没有军队打什么仗?李虎带着义军整体投宋了,有大宋的实力做后盾,扩军应该没有财政上的问题。

李虎明白侯概的意思。飞云军这次损失很大,先是在野狐岭阻敌,然后又到镇川堡作战,西京大战后期又被调到青陂道阻截金军。损失大了他就想补回来,恢复过去的实力,但李虎的想法和辽西时期不一样了。这次西京大战暴露了很多问题,尤其在镇川堡战场上,军帅们骄横跋扈不听指挥的事屡屡发生,派系之争也愈演愈烈,他要想办法整军了。

“这次我们损耗惊人,不仅将士们伤亡惨重,府库也严重亏空。”李虎对侯概和张高儿说道,“军队肯定要扩建,但就目前形势而已,扩军不现实,我们最多只能保住现有的军队规模,而且兵制要修改。我们现在是大宋的藩镇,不是大宋的外藩,若想从大宋得到援助,就要向汴京妥协,接受大宋皇帝的要求,逐渐在云中路推行和实施宋制,所以军队规模和兵制问题成为我们双方彼此取得信任的重中之重。”

张高儿一直以来都反对投宋,这次迫于义军生存危机,他不得不接受投宋以换取援助,现在义军把金军击败了,他又张狂了,“总帅,凭我们的实力,足以做一个外藩。”

“不……”李虎摇摇手,“我们的实力最多也就是一个藩镇,我们地盘太小,军力和财政严重不足,外敌环伺,这种情况下想做外藩,等于自寻死路,但外藩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要击败党项人,攻占大西北。从现在开始,我们的目标就是河朔,就是河西,然后由北而南,席卷陕西。”

李虎这几句话透漏出一个强烈的讯息,他的策略将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他要对军队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整顿,这次整顿将对侯概和张高儿这些大军主帅的切身利益产生很大影响。侯概在义军里资历老,张高儿是大山会盟的老班底,但他们都不是李虎的亲信,这次整军明显对他们不利,两人为此忐忑不安。

七月十一日,李虎回到大同。

董小丑、霍六哥、李纲等王府官员和各军主帅于白登山相迎。李虎和众人一一寒暄之后,没有回大同,而是直接进了白登山大营。

到了帅帐,董小丑当即把近期发生的一些事详细禀报。

金军再次向云内发动了攻击。

根据双方的初步协议,汉军退守白水泺和德州一线,金军则于鸳鸯泺暂驻,但金军考虑到自己的牲畜不足难以满足大军需要,于是要求取道金河,攻击云内各州,大肆掳掠。

虎烈府没有理由不答应,双方握手言和,再次结盟,而且相约共击辽夏,你拿什么理由拒绝?再说金军的目的是掳掠,不是攻城掠地,他们把辽夏军队击败了,把牲畜抢走了,虎烈府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到云内,这种便宜事到哪找去?所以李虎一口就答应了。

“完颜昱和完颜宗望率军西进,冒雨进击。李良辅措手不及,被金军击败,急忙强渡金河,准备撤向黄河,不料金河因为连日暴雨,河水暴涨,西夏军来不及撤退,几乎全军覆没。”董小丑说到这里看了看李虎,暗自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的感觉很奇怪,不知是高兴还是郁闷。党项人在义军最困难的时候,趁火打劫,两次攻打偏头寨,致使义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迫使虎烈府不得不以最快的速度举起了大宋的战旗,但是,仇恨归仇恨,一个月前,夏军还是成了义军的盟友,大家在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联手击败了金军。之后仅仅过了半个月,李虎就翻脸了,和女真人再次握手言和,反过来又联手打辽夏军队。这次金军能把李良辅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报了杀虎口大败之仇,正是得益于义军的策应。李良辅对此可能有所预防,但他还是低估了李虎的狠辣,被李虎害得差点葬身金河。

“李察哥的军队可有什么动静?”李虎转头问原野。原野已经从府州返回,而宇文虚中则去太原了,和河东路四司具体商谈一些镇戍、回易等等各方面的合作。云中路是藩镇,河东路和它毗邻,双方的密切合作直接关系到云中路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宇文虚中这一趟的使命非常重要。

“至今没有渡河迹象。”原野回道,“党项人对代北局势的急骤变化好象准备不足,察哥的主力军队至今还在金肃军和宁边州一带和宋军对峙,而且目前也看不出来他有第三次攻击偏头寨的意图。”

“他现在不敢打偏头寨了。”李虎笑道,“我是大宋的藩镇,又和金国结成盟友,三方合作强强联手。此刻党项人在黄河一线同时遭到三个对手的攻击,只有防守了。”

“金军如果拒绝撤出云内怎么办?”霍六哥担心地问道,“如果他们暗中和西夏结盟,倒过来和西夏人打我们怎么办?”

“那女真人就永远无法征服大漠,永远丧失了一统北方的最佳时机,永远都无法成为北方雄主。”李虎笑了起来,“至于说什么中外一统,更是天大的笑话。”

“大漠对女真人的吸引力有那么大?”霍六哥还是不敢相信。

“你知道鲜卑人吗?”李虎问道,“鲜卑人就是起自白山黑水,他们有个首领叫檀石槐,他率领鲜卑人统一了大漠,成为北方雄主,然后鲜卑人屡屡南下,尤其在五胡祸乱中原之际,鲜卑拓跋部更是统一了黄河以北,形成了一百多年的南北两朝对立格局。女真人若想建立类似于鲜卑人的功业,那么很显然,能否征服大漠至关重要,这是每一个北方强虏必然要走的路,如同我们汉人统一必须征服中原一样。在北方,得大漠者得天下,在南方,得中原者得天下,此乃恒古不变的真理。”

霍六哥不说话了。既然李虎这么有自信,那就无法说服了。

董小丑接着又说了几件事。

罗青汉在汴京的谈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汴京竟然答应了虎烈府提出的方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虎烈府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治理云中路,这样双方的矛盾就小了,非常有利于义军的发展。

汴京对这次谈判极其重视,派出了两位大员,王安中和李邦彦,还有赵良嗣和马扩。马扩还奉旨到虎烈府就职。

听到这个消息李虎很兴奋,一切都很顺利,甚至汴京把马扩都送到了大同,所有的条件现在都具备了,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是关于折家的。”董小丑低声说道,“你看这件事要不要在这里谈?”

李虎略略思索了片刻。目前自己所作的事对大宋都有利,也就是说不管是宋臣还是自己的部属,短期内都能精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