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国使者对此事一无所知。”李虎笑道,“杨朴是渤海人,无颜是大宋人,女真人不会让他们参予此等机密。现在辽人大批投降金国,鱼龙混杂,女真人害怕消息泄漏,防范非常严密,就连我的人想打探消息都很困难。”

“契丹人会上当?”马扩担心地问道。

“契丹人不会上当。”李虎说道,“我和契丹人没有任何信任可言,但人越到窘迫的时候,越喜欢捡便宜,契丹人也不例外。一旦他们看到机会,必定会出手,然后就是一场灾难了。”

赵良嗣叹了口气,“只是这样一来,金人实力更强了。”

“所以,宋军明年冬天务必要发动北伐。”李虎再次提醒道,“这一仗我不能不打,如果不打,我就进不了幽燕,实力也就无法得到发展。实力没有发展,我这个藩镇将来就是刀俎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

马扩三人至此恍然大悟。

李虎最后一句话说到要害了。他要生存,所以要发展实力;他要发展实力,所以和女真人保持默契;女真人实力越来越强,不但威胁到契丹人,也威胁到了辽东义军,所以李虎急切希望宋军北伐,将他从危险中解救出来。

总之一句话,在辽东这块土地上,大家就是互相利用,互相算计,最后看谁最聪明运气最好。头脑聪明,运气好,实力强的,最后肯定是最大的赢家。李虎实力不够,但他头脑聪明,运气好,这次关键时刻他又把自己和大宋的命运捆到了一起,试图借助大宋这条船,安全度过危机。

不过,他的话都是对的,无懈可击。义军处在辽金两国的夹击之中,若想维持鼎立之势,难度非常大,对此李虎有清醒地认识,没有盲目自大,更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正是这种心态才让义军生存了下来,也是这种心态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危机,如果女真人攻占了上京,而大宋继续拖延北伐,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第九十二章 安阳名人

马扩思索片刻后,缓缓问道:“如果……如果宋军未能如期发动北伐……”

“我将联辽遏金,在中京一带挡住女真人继续攻击的步伐。”李虎叹了口气,“金军攻占上京道之后,辽军的防御将在中京以北,这样可以减轻我辽西的重压,如此我和契丹人才有联手的可能。不过,我说过,我和契丹人之间没有信任可言,联辽遏金能否奏效,不得而知,假如失败,我也只能和女真人继续保持默契,竭尽所能抢占燕京,至于山后九州,我就无能无力了。”

一想到老爹的故事,一想到女真人南下杀掠,李虎心里就一阵阵窒息,他真的非常非常担心有那么恐怖的一天,但现在自己毫无办法,为了生存,只能和女真人保持默契,借助女真人的力量发展自己。将来自己强大了,有实力了,才有挡住女真人南下的可能。

“李上使,你认识岳飞吗?”李虎突然脱口问道。

李纲正在考虑宋军能否如期北伐的事,给李虎这么突然一问,愣住了,半天没反应过来。岳飞?岳飞是谁?辽人还是金人?和这件事有关系?

“不认识。”李纲摇了摇头,“岳飞是什么人?”

李虎稍加迟疑,没有回答,而是又问了一句,“韩世忠呢?你认识吗?”

李纲想了一下,看看马扩。马扩摇摇头,忽然,他想了起来,去年在黑山的时候,李虎也问起过岳飞,还说这人是一个大英雄,怎么这次又问了起来?旋即想到了李虎的身世,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李纲要常驻义军,假如李虎哪一天心血来潮,问起他的老家,说到他的往事,李纲必能猜到他的身世,那岂不全完了?

“宗泽呢?这个人你认识吗?”

这次李纲点了点头,不过他很惊讶,李虎怎么会知道宗泽?

“这个人反对北伐,尤其反对联金攻辽。”赵良嗣不待李纲回答,抢先说道,“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登州通判,竟然上书陛下,反对北伐。年初,他因为这件事被贬去了官职,一气之下,告老还乡了。”

还真有这个人?李虎上次从马扩嘴里没有问到,这次却从李纲和赵良嗣嘴里得到了确认,大宋还真有这个人。

“皇帝的儿子中间,有个叫赵构的吗?”

这个大家都知道,皇帝第九子,广平王。

李虎心里暗自发寒。岳飞、韩世忠都是武官,大宋军队多,武官多如牛毛,所以李纲他们可能不知道,但现今证实《岳飞传》里的赵构、李纲、宗泽、完颜阿骨打、金兀术都是确有其人,照此推及,《岳飞传》里的故事也有可能是真的,那么或许过不了多久,女真人就要灭了辽国,挥军南下了。

马扩担心李虎一直问下去,急不可耐地转移话题,“使相,李副郎做为陛下的特使,要常驻锦州。”

什么?皇帝特使?常驻锦州?李虎先是眉开眼笑,连道欢迎。李纲,这可是《岳飞传》里的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坚定而强硬的主战派,做过宰相,打过东京保卫战,这种人如果留在自己身边,那等于刘邦拥有了张良和萧何,自己赚发了。

旋即,他反应过来了,这不就是监军吗?在老爹的故事里,监军一般都是太监,皇帝的狗腿子,大坏人。他娘的,不相信老子是吧?竟然派个狗腿子盯着我。不过,李纲可是好人,这种人就算做监军,也肯定是个好监军。

李纲是好人,这个念头在李虎的心里根深蒂固,所以他稍一迟疑,马上又兴高采烈了。

马扩三人面面相觑,搞不懂李虎什么心思。这种事换了谁都不会高兴,李纲更是做好了被李虎软禁的准备,谁知李虎的反应大出意料,不仅仅高兴,还非常高兴,这不禁让他暗自惶恐,担心遭到李虎的黑手。这个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李虎把义军所有机密尽数相告,这令马扩三人深切感受到李虎回归天朝的诚意,这种诚意正是大宋皇帝要的,也是双方建立信任的基础。

马扩知道李虎的秘密,自然知道李虎为什么有这种诚意,而赵良嗣和李纲不知道李虎是一个大宋人,所以从他们角度看来,李虎一则是出于生存需要,二则是出于祖祖辈辈回归天朝的愿望,但不管怎么说,李虎这种态度很大程度上可以坚定皇帝北伐的信心。

马扩和赵良嗣知道时间紧迫,随即决定第二天就返回大宋。马扩留在登州,一方面负责传递两地消息,一方面负责两地回易,确保义军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所需的物资。赵良嗣则带着李虎的书信,日夜兼程赶回汴京,禀奏皇帝,请求皇帝即刻着手准备北伐一事。

北伐事关国祚命运,需要倾尽国力,君臣上下齐心固然重要,但如何确保完成这一策略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皇帝不但要有决心和气魄,更需要一帮精兵强将的鼎力相助。可惜的是,在李纲看来,皇帝身边都是一帮祸国殃民的奸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纲连夜拟写奏章,恳请皇帝在北伐一事上务必用人以贤。北伐策略虽然正确,但仅仅是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若想把它变成现实,还需贤能之士的聪明才智。马扩和赵良嗣劝说李纲不要上奏了,写了也是白写,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坏事。

一路行来,两人对李纲也逐渐了解了,知道他为人刚直,不是趋炎附势之徒,之所以被梁师成看中,不过是有利用价值而已。此次他奉旨出使辽东,不是梁师成举荐,而是蔡京安排的,其用意是想把他赶走,如能借刀杀人,当然更好了。李纲位卑权轻,命运都被别人所控制,无奈之下也只有豁出去了,如今人在辽东,他更不怕了,在奏章中把蔡京等人骂得狗血淋头。

李纲牛脾气上来了,马扩和赵良嗣没办法,只好代其上奏。

凌晨时分,马扩悄悄把李纲喊醒了。他辗转难眠,想了很久,仔细权衡后,还是决定把李虎的秘密告诉李纲,免得李纲在全无防备之下,不慎泄露了李虎的身世,导致北伐出现重大变故。

“你知道河北相州的安阳都有什么名人吗?”

马扩深夜把人喊醒,张嘴就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这让李纲有些晕乎,“历史名人,还是本朝名人?”

“本朝,宰执大臣。”

“韩琦,李清臣。”李纲说道。

韩琦太有名了,仁宗年间的庆历新政,就是由他和范仲淹、富弼主持的,但到了神宗朝,他却由一个倡言新政的激进改革者变成了一个因循守旧的保守派,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

李清臣以才学闻名,韩琦非常欣赏他,把自己的侄女儿嫁其为妻。仁宗年间中进士。欧阳修壮其文,把他于苏轼相提并论。神宗元丰年间为宰执,复新政,锐意改革,是有名的改革派。今朝皇帝继承大统后,重用蔡京。蔡京也是个改革派,对王安石十分敬仰,对新法也很有研究,可惜这个人热衷权术,喜欢做墙头草,为人所不齿。蔡京早年曾和李清臣结下仇怨,做了宰相后,他乘着驱逐元佑党人的机会,大肆报复昔年的仇家,李清臣首当其冲,连遭打击,活活气死了。

“你知道李清臣的后人如今境况如何?”

李纲摇摇头,这个他不知道。“元佑党人案”由皇帝亲自发动,惩处极其严厉,牵连甚广,并且两次将“奸党”之名刻碑诏告于天下,两年后因为星变才下旨毁弃了“元佑奸党”碑,并允许一小部分元佑党人的子孙恢复士籍,改过自新。但因为打击太过,很多元佑党人已经家破人亡,他们的子孙后代大都流落他乡,杳无音讯。

马扩突然提到元佑党人李清臣的后代,这让李纲非常奇怪,所以他急忙问道:“你为什么突然说到了李清臣?”

马扩犹豫再三,咬咬牙,郑重说道:“你发誓,我们之间的谈话,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皇帝。”

李纲吃了一惊,愈发好奇,当即发誓。

“李虎就是李清臣的孙子。”

李纲骇然惊倒。

第九十三章 前车之鉴

李虎是李清臣的孙子?这真是匪夷所思,太不可思议了,尤其可怕的是,这件事一旦揭穿,北伐必定产生重大变故。

“你有证据?”李纲呆了半天,好不容易压制住心中的惊骇,低声问道。

马扩点点头,把自己去年出使金国,被黑山义军抓到山里,巧遇李虎的事从头至尾说了一遍,“李虎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自己是大宋人,非要跟着我一起回大宋,我当然不会相信他这番鬼话。后来李虎指挥义军攻占龙化后,再一次对我说到这件事,我就不能不考虑它的真实性了,所以我回到汴京后,马上派人到安阳调查。李清臣的后人遭遇都很惨,儿孙全部被流放边荒,至今没有音讯。”

李清臣和韩琦是亲戚,通过韩家,马扩了解到一件事,李清臣有个义子,这个人叫李长浩,非常有才华,在李清臣出任宰执光复新政的时候,出了不少力,哲宗皇帝还曾数次召见他。元佑党人案爆发之前,李清臣遭宰相曾布打击,出知大名府,李长浩一直陪在左右。元佑党人案爆发后,李清臣气死,李清臣的四个儿子因罪流放,李长浩则不知所终。据李清臣的大舅子说,李长浩一直未婚,没有子嗣,但李清臣去逝那一年,他的小儿媳妇生了个孩子,小名叫虎子,李清臣把这个孩子过继给了李长浩。

李虎的老爹就叫李长浩。李虎因为年纪小,再加上李长浩有意隐瞒,李虎对自己的家世所知有限,仅仅知道自己是安阳人,祖父曾做过大官,因遭到仇人陷害,家破人亡。从李虎的年纪,祖籍,父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