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医梁有志传奇-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刘告诉梁有志,他认为登上这几段没什么不好。现在是80年代了,人们要锐意进
取,当仁不让,而他的谦虚谨慎,乃是50年代的美德。梁有志觉得有些不快。但是还是把
自己的几个学术讲话稿拿给小刘看,请小刘提意见和帮助修改。他感到了小刘身上有一种躁
动着的冲决一切障碍的生命力。未来毕竟是他们的啊。再说他越老越珍视与年轻人的友谊。
难得有这么个忘年之交啊。
    这篇《梁有志谈医》(续)的发表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影响,有的老中医认为梁有志二
把刀,不懂装懂,胡吹。但多数领导干部和医界、学界的头面人物认为对梁有志这样一个有
影响的领导干部、名医、代表人物应该抱保护的态度。有一位同志上纲说,保护不保护梁有
志的问题,意味着对当前的党的方针政策的态度。他的话讲了之后,各种不利于梁有志的议
论渐趋平息。
    梁有志常常需要接待外国客人。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医学界人士与医学团体的代表团、
考察团、参观团。开始时他很认真,有点紧张,事先反复思忖对一些情况应该怎样介绍。并
事先准备好各种资料,有时当着外宾的面临时查找资料,耽误了不少时间。慢慢地,他也习
以为常了,学乖了。外国人不过就是外国人罢了,他们对中国所知有限,又好奇,又喜欢一
知半解地发表意见。今天发表这样的意见,明天发表那样的意见。这个人发表这样的意见,
那个人发表那样的意见。一会儿把中国说得一无是处,一会儿把中国说成全人类的希望。和
中国人相比,外国人好对付得多了。三分之一介绍点真实情况,三分之一说点不知所云、莫
测高深而又能满足对方猎奇心理的玄虚理论,另三分之一讲天气,讲礼节,讲友谊,讲几句
玩笑话,蛮好了。人们甚至称赞梁有志有“外交才能”。什么叫才能?让你干什么就有什么
才能。什么才能不是人学人练的?什么事不是人干的?
    接待外宾多了,慢慢就收到了外国友好团体与医科学术团体的邀请,从中选择衡量,梁
有志到日本到欧洲各访问了一次,做了有关当前中医学研究情况的学术报告。出国两次,增
加了自信也扩大了影响。人们开始认为梁有志的确是个名医,梁有志也无法不认为自己是个
名医了。名医的成长道路,本来也是各式各样的嘛。
    梁有志有反省的习惯。可能是由于从小受过“一日三省吾身”的教导。可能是由于50
年代学《论共产党员修养》和在党的组织生活中频频开展的严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
近年来工作、地位、生活乃至于腔调的变化常常使他警惕:我做了什么伸手的事儿吗?我能
无愧于心吗?我没有有意无意地沽名钓誉、抬高身价?
    白天他忙于各种工作包括各种医学医术的讨论研究。他感到的是一种智力的激扬和快
乐。这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他已经五十六七岁了,只是这几年他的智力才真正派上了用
场,他的智力才不再是他的累赘、他的短处、他的异己的征兆与不幸的根源。他的一生几乎
都为自己的智力所累,如今,竟然尝到了智力的甜头,智力是财富也是荣光!白天,在各种
活动中,他感到的是胜任的愉快和充实。
    夜晚,特别是在睡醒一觉之后,他总是感觉到有一种不太对头的东西。他得到的东西未
免太多了。有许多,干脆说几乎都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当然,他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的方针。但是在同一个方针照耀下,不是也有许多有价值的人并没有像他这样“得意”
吗?他怎么可能成为医界代表人物甚至成名医呢?这不是懵事行吗?这不是瞎猫碰上了死老
鼠吗?这不是误会乃至有点滑稽了吗。他年近花甲,他长期寂寞,他在寂寞中学到的东西比
在红火中学到的要多。他不会老了老了就丧失自己的清醒。
    那些真正的有成就的中医呢?章国老,世代名医,至今在祖上留下的住宅里,住宅里里
外外全是“妙手回春”一类的匾。然而章老已经84岁了,参加会的时候身旁放着导弹一样
的氧气瓶。推拿圣手骨科世家李宗良呢?医道颇精,口才太差,又从来不关心时事政治,不
读书不看报,据说他连阿根廷与英国的战争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这么说,由梁有志担任
学院院长,表面上看是偶然的、甚至有几分荒唐,实际上却是绝对合理和必然的了。这个结
论真令人吃惊。
    最令他不安的,看来还不是他当了中医学院院长。至少,他不比原来的院长差,也不比
可能的其他人选差。最令他不安的是他当了院长后就再也下不来了。而且,他也就稀里胡涂
地成了名医,成了内科、外科、妇科、按摩科、针灸科、肛门科、泌尿科的权威了。而且,
他成了无可替代的头号代表人物。许多会他必须去,只是为了摆在那里做个样子。他去,据
说就能够提高会议的规格,给与会者以“鼓舞”;他不去,就会使大家泄气,会得罪会议的
召集人。一顿一顿的宴请也使他叫苦不迭。办宴会的人都是一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温暖的人
情美的人物。先打电话,再送请帖,最后还要登门拜访,不把你请去绝不罢休。如果这样请
都不肯去,你的架子大到了什么程度!干脆一句话,不吃这样的“请”就叫“自绝于人
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赋予对象以规格的规格,他能够不慢慢地规而格之起来么?
    他对自己的“理论”感到了汗颜,他对小刘与他的关系乃至哥哥与他的关系的变化,也
觉得不舒服起来。
    干脆不干了。有一个内心的声音这样说。但是不,不能。五十余年了,他终于赶上了国
家稳定发展的时期,那么多好事需要做,他没有权利洁身自好,作壁上观。
    扶植一个更年轻的吧。第三梯队。他又想起了小刘。人无完人。
    他辗转反侧,彻夜不眠。觉睡不好,气血调理不顺,他慢慢地有了脾气。先是在家里发
火,后是在学院发火。后来坐在汽车上和同事谈着谈着也大光其火……他渐渐悟到为什么一
般领导干部都有点脾气了。没有脾气的领导不像领导。没有脾气的领导压不住台。脾气是风
度,是力量,好像也是一种美。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房出了几次发错药的事故,被人写信告了状。梁有志到医院召集了
一个全体会议,批评了药房工作人员。这是他上任三年以来第一次在这种会议上板起面孔批
评他所领导的工作人员。这件事很快传出去了,舆论哗然。说是梁有志:“官腔官调”,
“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不保护下级”,甚至说他是“为了自己升官不惜出卖群众利
益”,“果然异化了”……云云。
    小刘搜集到了这些反映,详细地绘声绘形地报告给了给梁有志。小刘脸上有一种看笑话
的、近乎幸灾乐祸的表情,使梁有志再次感到不快。憋了一会儿,梁有志冷冷地说:“骂就
骂吧,现在都成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了。”他发起火来了,反正小刘不是外人,他愤激地用
反话说:“我看再这样下去中国还得以阶级斗争为纲!你看看,到处都这么松松垮垮,一个
个都跟没吃饭似的。原来大锅饭他倒还给你凑和着,一加工资加奖金反倒不给你干了。谁都
觉得自己吃亏,就不想想自己究竟完成了多少任务!原来江青的时候谁敢这样?发错了药?
先查查出身,再查政历,再接着查言论,阶级报复,故意破坏,杀、关、管、斗,全老实了。
    小刘哈哈大笑,声震屋宇。一笑,他的眼珠子更大更凸。
    不久,“群众”中传出了一种说法,说是梁有志主张把发错药的药房的工作人员抓起
来。一位工作人员托了一位有头有脸的亲戚找梁有志讲情。梁有志七窍生烟。
    果然,省里开会的时候梁有志发言开始指责起下级、指责起群众来了。劳动纪律差,不
服从领导,不学习政治,一切向钱看,受了西方资本主义影响,无理想不道德无纪律……
    这些发言飞快地经过添油加醋传到了“群众”那里。人们叹息:“想不到梁有志一变至
此!”哥哥梁有德也给梁有志打电话:
    “你这是怎么搞的?听说你现在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了,这可是重大的政治是非问题
呢!听说你对人很苛刻,很‘左’,现在可是谁‘左’谁不得人心啊!”……听了这一类的
话,梁有志急切地向哥哥、向许多人分辩,但越分辩越辩不清,越分辩关于他的‘左’的传
闻越多。
    后来他不再分辩了,传言也就慢慢消停了。却又有几个友人来到他这里表示慰问、同情
和不平,表示了对各种流言的愤慨。他无言。
    与此同时,省政府市委都有人议论中医学院班子软弱涣散,梁有志搞庸俗的一团和气,
手软,迁就落后,降低了领导的威信。另外一些领导人则认为梁有志是个难得的好干部。在
对梁有志的看法上,省市领导班子内部存在着分歧的意见。
    这些话由小刘传给了梁有志。梁有志叹道:现在做工作可真难!这差不多是他第一次对
“新时期”发牢骚。
    小刘找梁有志,希望梁有志给他活动一个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梁有志觉得有
点过分,有点罗嗦。他渐渐感到小刘动辄到他这里嘁嘁蠷蠷不怎么太好。他沉下了脸,好一
会儿没说话。好在小刘情绪一直高亢,碰了软钉子以后改谈西欧汉学界研究中国的《易经》
的进展,说得有鼻子有眼。
    小刘的特点是自说自话,自笑自叹,声音洪亮,自我感觉一贯良好,从不会感到被人冷
落。
    到中医学院以后,梁有志渐渐培养起了对于中医学的新的、认真得多的兴趣与热情。五
十几岁以后,他总算找到了自己的专业。底子是薄了一点,确定方向是晚了一点,但总还有
希望。以他的健康状况,他有把握70岁以前保持正常的阅读、思考能力。就是说,他还有
十几年的时间在中医学方面钻研攻关。这是他的真正的事业的开始。与其为过往的岁月蹉
跎,不如把力量集中于从今往后。
    受到一些夹击以后,他更想把心思扑在专业上了。没有几年,也就到了离退年龄了,
“官”没有多长的做头了。当然,在位一天,还要上传下达,团结群众,兢兢业业。他的心
思开始往真正的业务上转,这也是命运。
    当他认真地而不是玩耍地、作为终生事业而不是客串捎带手地学习起医学来之后,他真
正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这个医是真难学啊!想想他自己这个’医”,着实愧煞人也。
    同时,他对另外自己常接触的几位中医也有了些不敬的看法。说真格的,他们离真正的
医道,也还隔着几道门槛呢!
    叹道:医道如海,我辈不过在岸边沙滩上拾捡几个残贝!
    这些看法、想法和心情更加坚强了他的学医之心。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益志于学。
    越来越吸引着梁有志的是中医,更是中医理论,中医理论的一种特殊的思辨模式。腕部
的脉象标志着人体的状况。头顶正中凹陷处的穴位联系着肛门与子宫。针刺上耳梢的一点可
以治肝炎……这是经验吗?这是理论吗?这样的经验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