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宗棠评传-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炮台各式,以西人铁制为最;次则砖砌,层留炮眼,顶用铁砖,两尺厚者,盖成圆锐形,台身周围囊沙五尺厚
护之,外开三丈阔,两丈深之壕足矣,费较铁炮台为省,而功用相当,台上所安大炮,宜对准船之来路,度炮力所能及,
必无虚废乃可。炮床下宜安活轮,随时取准,可放多数倍而不费曳挽之力。水面阔,安大炮,水面狭,安次者小者。再
能如西人测定坠数,施放则用炮,设台能事毕矣。”他还认为“今议防海之器,似水雷亟宜讲求”。他建议由福州船政
局学造水雷,“如其有成,则海防固而费亦可节也”①。接着,左宗棠又写信给总理衙门,就丁日昌议海防的条陈表示
赞同其“沿海择要修筑炮台”的观点,进一步指出:“西人重城池,不如重炮台”②,再次陈述了炮台在沿海防御战中
的重要作用。所以,此后左宗棠在任两江总督和督办福建军务期间,都非常重视对沿海要隘的防务设施进行修整充实,
主张于“各处均建筑炮台,安放炮位,派兵驻守,可资捍卫而遏敌冲”③。
    中国是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如何才能统一与协调沿海七省的海防,这是清政府长期不予关注与没有解决的
问题。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
    兴起的“海防之议”中,这个问题才被提上议事日程。左宗棠作为非沿海、沿江内地督抚中唯一参与议海防者,提
出了他的看法:“就海防分言之,闽、粤、吴、越、燕、齐及孤悬各岛,凡可收船寄椗之处,均宜逐加察勘而预为之防,
固也。然后七省同筹,则只此一海,如人之一身,有气隧、血海、筋脉、包络、皮肉之分,即有要与非要之别。要处宜
防宜严,非甚要处防之而不必严可也。天津者,人之头项;大江,三江入海之口,腰膂也;各岛之要,如台湾、定海,
则左右手之可护头项、要脊,皆亟宜严为之防。以此始者以此终,不可一日驰也。此处则视如髋髀,然谓者无足爱惜,
固不可;谓其必全力注之,亦不必也。”①这种“合七省同筹”、重点设防的观点是可取的。随后,左宗棠又就丁日昌
《海洋水师章程六条》中“拟设北东南三洋提督”②的条陈指出:“洋防一水可通,有轮船则有警可赴。北东南三洋只
须各驻轮船,常川会哨,自有常山率然之势。若划为三洋,各专责成,则畛域攸分,翻恐因此贻误。分设专阃三提督共
办一事,彼此势均力敌,意见难以相同。七省督抚不能置海防于不问,又不能强三提督以同心,则督抚亦成虚设。议论
纷纭,难言实效。必由乎此,不可不慎也。”③左宗棠不同意分洋设防,这固然与丁日昌设三洋提督以发展海军的主张
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左宗棠所担心的“畛域攸分”的后果也不是没有道理。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分别任李鸿章、
沈葆桢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后,李鸿章独揽海防经费,专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四,页五○至五二。
    ②《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四,页五五。
    ③《派员援台并会商一切情形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三,页四三。
    ①《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四,页五○至五二。
    ②《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九八,页二三。
    ③《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一四,页五六。
    意于北洋,致使南洋大臣沈葆桢在光绪四年(1878年)发出了“派定南洋海防经费,若仍悉数解归北洋,似臣博让
之美名,而忘筹防之要务”①的不满之言。在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左宗棠鉴于福建海军已失的严重情况,
原想得到南北洋大臣的支持,由他们各派数艘军舰援闽,但北洋大臣李鸿章掌握的北洋海军却拒不南下,南洋大臣曾国
荃控制的南洋海军也借口海路受阻而“遇敌不前”。统一海军指挥权已是刻不容缓。左宗棠等人遂于光绪十一年(1885
年)议海防的条陈中,就这个问题提出了新见解:“海防无他,得人而已。今欲免奉行不力之弊,莫外乎慎选贤能,总
提大纲,名曰:‘海防全政大臣’,或名曰:”海部大臣‘。凡一切有关海防之政,悉由该大臣统筹全局,奏明办理。
界以选将练兵、筹饷、造船、制炮之全权,特建衙署驻扎长江,南拱闽粤,北卫畿辅。该大臣或驻署办事,或周历巡阅,
因时制宜,不为遥制,另择副臣,居则赞襄庶务,出则留守督工,权有专属,责无旁贷,庶成效可立睹矣。惟此大臣任
大责重,必品望素著,深通西学,为中外倾服者,始可当之。“②清廷对左宗棠的这个奏折非常重视,慈禧太后发布”
懿旨“称:”海防善后事宜,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会同李鸿章,妥议具奏,醇亲王奕䜣著一并与议,
所有左宗棠等条奏各折片,均著给与阅看。“总理衙门等”遵旨会议海防“,且对左宗棠等人的奏折”公同阅商“后,
在复奏中认为:海防”不外练兵、筹饷、用人、制器数大端,而目前自以精练海军,为第一要务。左宗棠谓宜设海防全
政大臣,或名海部大臣,驻扎长江;穆图善谓海部宜设天津;吴大澂谓宜在京师设水师总理衙门“:”臣鸿章前次复陈
折内,亦有或设海部,或设海防衙门之议。此次臣等会同商酌,窃谓自沿海设防以来,亦尝立船厂,设机器局,制造轮
船、枪炮,历年既多,所费甚巨,未尝不收效一二,而缓急究不足恃“。其原因一是经费不足,二则人才不出。”筹饷、
选将二者,如此甚难。臣等再三斟酌,如左宗棠所称海军宜立十大军,穆图善所称海军宜区四部,杨昌浚所称水师宜设
三大支,臣鸿章亦奏宜设水师四支,皆为统筹全局起见。然与其长驾远驭,难于成功,不如先练一军,以为之倡。此后
分年筹款,次第兴办,自可日就扩充。查北洋屏蔽畿辅,地势最为扼要,现有船只亦较他处稍多。拟请先从北洋开办精
练水师一支。“①尽管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会同李鸿章妥议的结果是定下了以精练海军为第一要务、先从北洋开办
精练水师一支的调子,但左宗棠一贯主张的在海防中须统一指挥权的主张还是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为清廷所采纳。光
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日(1885年 10 月 12 日),”总理海军衙门“的正式成立,表明清政府在对待设立一个总揽海防的
机构问题上有了清醒的认识。
    在左宗棠的海防思想中,他把“民为邦本”、“民得所养”视为巩固和加强海防的“根本”。他说:“江南要政,
以水利、海防为急”,且水利与海防互为表里。他指出:“诚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就必须大力兴修水利,“水利
兴,而后旱潦有备,民得所养”,只有“民心定,民力纾”并“更得精力利器辅之”,才能“折骄寇之焰”。“由是言
之,水利固关系国计民
    ①[清]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卷七,页五二。
    ②刘锦藻编:《清朝续文献通考》,第 227卷,第 9731 页,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
    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遵旨会议海防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上册,第 58 —59页,海洋出版社 1982
年版。
    生,亦实海防根本“①。左宗棠提倡在海防建设中兵民联合御敌,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
而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对渔团加以裁撤的动议。他指出”近日浙江、福建均仿办渔丁保甲,似渔团
之有益无损,所见佥同。??而海上新闻纸传播,竟称江南练得渔团二万余人,外人颇为震惊。若令一旦议撤,不惟见
诸实效者为可惜,今并虚声而无之,良可惜也“
    ②。他还亲自组织并校阅渔团,认为“以战以守,均确有把握”③。左宗棠的海防主张,丰富了近代中国的海防思
想,也推进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建设。
    19世纪 70 年代初期,由于俄国侵占伊犁和日本侵略台湾,中国的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几乎同时面临着危机的局势。
塞防与海防之危接跑而至摆到清政府面前。对待海防与塞防的关系问题,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意见不一。直隶总督李鸿章
主张撤塞防而专重海防,强调两者相较,“孰重孰轻,必有能辨之者”,建议停撤塞防经费以“匀作海防之饷”④。可
以称之为片面海防论。湖南巡抚王文韶则主张“以全力注重西征”,强调“俄人攘我伊犁,殆有久假不归之势,履霜坚
冰,其几已见。今虽关内肃清,大军出塞,而艰于馈运,深入为难。我师退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
进一日。事机之急,莫此为甚。”①可以视之为片面塞防论。李鸿章、王文韶固然分别陈述了海防与塞防各自的重要性,
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偏执一端却是错误的,尤其是李鸿章公然主张放弃新疆,这只能是误国之论了。左宗棠评析了这
两种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
停撤之饷匀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
一己之私见自封者也”。继之,他针对“论者拟停撤出关兵饷”等论调指出,“无论乌鲁木齐未复,无撤兵之理;即乌
鲁木齐已复,定议划地而守,以征兵作戍兵为固圉计,而乘障防秋,星罗棋布,地可缩而兵不能减,兵既增而饷不能缺,
非合东南财赋通融挹注,何以重边镇而严内外之防?是塞防可因时制宜,而兵饷仍难遽言裁减也。??若此时即拟停兵
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是停兵节饷,于
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利害攸分,亟宜熟思审处者也”。他还就论者又谓“宜以全力注重西征”的观点指
出,此乃“于边塞情势容有未审”所致。在左宗棠看来,王文韶侧重塞防以保东南的想法不过是一厢情愿,李鸿章专重
海防而摈弃塞防的主张则是更不可取。他的结论是:“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①据此,史学界常把李鸿章
与左宗棠议论海、塞防的争论称作“海防与塞防之争”,这是不恰当的,而比较准确的表述应为:“片面海防论与海防
塞防并重论之争”。左宗棠虽身处西北,仍不偏废东南海防。他说“西事安危,尚不过一时之计;
    ①《出省勘收水利工程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页一二。
    ②《时务说帖》,《左宗棠全集》札件,第 580页。
    ③《校阅渔团回省日期折》,《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六一,页四二。
    ④[清]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二四,页二○。
    ①《筹办夷务始未》(同治朝),卷九九,页六○至六一。
    ①《复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左宗棠全集》奏稿,第 6册,第 188—192 页。
    而轮船则控驭西海,实国家久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