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众家编年体晋史-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咸宁二年春帝正月。(原注:见上)
〔八月,以陈骞为大司马。〕骞字休渊,司马矫第二子,无謇谔风,滑稽而多智谋,仕至大司马。(孙盛《晋阳秋》.《世说.方正第五》)P。115
咸宁三年春但正月。(原注:见上)
〔以王戎为豫州刺史。〕戎为儿童,钟会异之。(孙盛《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P。116
戎年十五,随父浑在郎舍,阮籍见而悦之。每适浑俄顷,辄在戎室久之。乃谓浑:“浚冲清尚,非卿伦也。”戎尝诣籍共饮,而刘昶在坐不与焉,昶无恨色。既而戎问籍曰:“彼为谁也?”曰:“刘公荣也。”浚冲曰:“胜公荣,故与酒。不如公荣,不可不与酒。惟公荣者,可不与酒。”(原注:同上七)昶为人通达,仕至兖州刺史。(孙盛《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P。116
戎为豫州刺史,遭母忧,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棋奕,而容貌毁悴,杖而后起。时汝南和峤,以礼法自持,处大忧,量米而食,然悴憔哀毁,不逮戎也。世祖及时谈者以此贵戎也。(孙盛《晋阳秋》.《世说.德行第一》)P。117
司隶校尉刘毅奏:“南郡太守刘肇,以布五十匹、杂物遗前豫州刺史王戎,请槛车征付廷尉治罪,除名终身。”戎以书未达,不坐。(孙盛《晋阳秋》.《世说.雅量第六》注)P。17
咸宁四年春帝正月。
〔冬,以卫瓘为尚书令。〕初,惠帝之为太子,咸谓不能亲政事。卫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也。后因会醉,遂跪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欲所言者,何邪?”瓘欲言而复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也。”帝后悉召东宫属官大会,另左右瓘尚书处事以示太子,令处决。太子不知所对。贾妃以问外人,代太子对,多引古词义。给事张弘曰:“太子不学,陛下所知,宜以见事断,不宜引书也。”妃从之。弘具草奏,令太子书呈,帝会悦,以示瓘。于是贾充语妃曰:“卫瓘老怒,几败汝家。”由是怨瓘,后遂杀之。(孙盛《晋阳秋》.《世说.规箴第十》注)P。118
〔程据献雉头裘,焚之。〕时御府令萧谭承徐循《仪疏》,作漆画、银○、粉碗,诏杀之。(孙盛《晋阳秋》.《御览》758,又七760)P。119
咸宁五年春帝正月。
马隆讨凉州虏,隆募限腰因弩四十六钧(原注:当作三十六钧,则与《纲目》九石数合),弓限四钧已上。隆捶摽(原注:音标,立标也)悬弓弩,摽侧阅试。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孙盛《晋阳秋》.《御览》348)P。119
肃慎来献楛矢、石弩。肃慎国,武帝时及元帝中兴皆来贡献,成帝时又通贡于石季龙。曰:每候牛马,向西南眠者三年矣,是知大国所在,故来。(孙盛《晋阳秋》.《事类赋》注“牛类”)P。119
肃慎土无盐铁。(孙盛《晋阳秋》.《御览》813)P。120
太康元年。
〔三月平吴,改元。〕王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原注:一作四十二、一作三十三,皆误),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孙盛《晋阳秋》.《三国志注》四十八、《御览》324)P。120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祖逊,吴丞相。父抗,大司马。机与弟云并有隽才,司空张华见而悦之,曰:“平吴之利,在获二隽。”(孙盛《晋阳秋》.《世说.言语第二》注)P。120
吴有葛道(一作衡,当作衙(吾改首)),字思真,明达天官,能为机巧。改作混天仪,使地居于中,以璇机动(原注:一作转)之,天转而地止,以上应晷度。(《三国志注》六十三、《御览》2、752,数值事类赋》注一、《书抄》)P。121
〔五月,封孙皓为归命侯。〕孙盛曰:夫古之立君,所以司牧群黎,故必仰协乾坤,覆焘五物。若乃淫虐是纵,酷彼群生,则天人殛之,剿绝其祚,夺其难免之尊,加其独夫之戮。是故汤武抗钺,不犯不顺之讥;汉高奋剑,而无失节之议。何者?诚四海之酷仇,而人福之所摈故也。况皓罪为逋寇,虐过辛、癸,枭首素旗,犹不足以谢冤魂,污宫荐社,未足以纪暴迹。而乃优以显命,宠锡仍加,岂龚行天罚、伐罪吊民之义乎?是以知僭逆之不惩,而凶酷之莫戒。《诗》云:“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聊谮犹然,矧僭虐乎?且福旗电扫,兵临伪窟,理穷晒迫,然后请命。不赦之罪既彰,三驱之义又塞,极之权道,亦无取焉。(孙盛《晋阳秋》.《三国志注》四十八,《纲目》)P。121
〔封平吴功臣,封羊祜夫人夏侯氏为万岁乡君。〕孙盛论曰:妇人之封,六国乱政。(孙盛《晋阳秋》.《书抄》)P。122
〔十月胡威卒。〕胡威,字伯虎,淮南人,少有志尚,励操清白,父质出忠清显。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砀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威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而去。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族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相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之,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其吏名。其父子清真如此。于是名誉着闻,历位宰牧。及威为徐州,世祖赐见,与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因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对曰:“臣父清,畏人知;臣清,畏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威弟熊,字季象,征南将军;威子奕,字次孙,平东将军;并以洁行垂名。(孙盛《晋阳秋》.《三国志注》二七,《世说》注一、《类聚》50、85)P。123
〔以乐广为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见广曰:“昔者何平叔诸人没,常谓清言尽矣,今复闻之于君!”(孙盛《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P。123
乐广善以约言压人心,其所不知,默如也。太尉王夷甫、光禄大夫裴叔则能清言,常曰:“与乐令言,觉其简至,吾等皆烦。”(孙盛《晋阳秋》.《世说.赏誉第八》注)P。123
太康三年春帝正月。
〔闰月,李胤薨。〕李敏将家入还而复与子相失,敏子追求敏,出塞,越二十余年不娶。州里徐邈责之曰:“不孝莫大于无后,何可终身不娶乎!”乃娶妻,生子胤而遣妻,常如居丧之礼,不胜忧,数年而卒。胤生不试父母,及有识,蔬食哀戚亦如三年之丧。以祖、父不知存亡,设主奉之。由是知名,仕致司徒。(孙盛《晋阳秋》.《三国志注》八)P。124
太康四年春帝正月。
〔三月,齐王攸薨。〕齐王攸,字大猷,文帝第二子。孝敬忠肃,清和平允,亲贤下士,仁惠好施。能属文,善尺牍。初荀勖、冯○为武帝亲幸,攸恶勖之佞,勖惧攸或嗣立,必诛己,且攸甚得众心,朝贤景附。会帝有疾,攸及皇太子入问疾,朝士皆属目于攸,而不在太子。至是勖从容曰:“陛下万年后,太子不得立也。”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归附于齐王,太子安得立乎?陛下试诏王归国,必举朝谓之不可。若然,宜从亲始,亲莫若齐王。”帝从之,于是下诏,使攸之国。攸闻勖、○间己,忧忿不知所为。入辞,出呕血薨。帝哭之恸。冯○侍曰:“齐王名过其实,而天下归之。今字薨殒,陛下何哀之甚?”帝乃止。刘毅闻之,故终身称疾焉。(孙盛《晋阳秋》.《世说.品藻第九》注)P。125
〔以魏舒为司徒。〕魏舒适主人妻产,俄闻车马之声,问曰:“男女?”从者入反曰:“男也。年十五以兵死。”又问:“寝者谁?”曰:“魏公。”舒默然谢之。(孙盛《晋阳秋》.《御览》361)P。125
太康五年春帝正月。
癸卯,二龙见武库井中。帝观之有喜色,百官将贺,刘毅以为不祥,独表曰:“昔龙○夏庭,祸发周室,龙见郑门,子产不贺。”孙楚上书曰:“顷闻武库井中有二龙,群官俱谓之祯祥而称贺,或有谓之非祥,无所贺。可谓楚既失之,而齐未为得也。夫龙或俯守鳞翼,潜于重渊,或仰攀云汉,游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伴于蛙蟆岂独官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曰龙见光景,有所感帝邪?”(原注:以上亦见《占经》一百二十)帝答曰:“朕德政未修,未有以应受嘉祥。”遂不贺也。孙盛曰:“龙水物也,何与于人?子产言之当矣。但非其所处,室为妖灾。夫龙以飞翔显见为瑞,今则潜伏幽处,非休祥也。含;惠帝二年,两龙见兰陵井中,本志以为其后赵王幽死之象。武库者,帝王威御之器所宝藏也,屋宇邃密,非龙所处。是后七年,藩王相害。二十八年,果有二胡僭窥神器,二逆皆字曰龙,此之表异为有征矣。”(孙盛《晋阳秋》.《晋书.五行志》,后论亦见《玉海》183)P。126
太康六年春帝正月。
〔刘毅卒。毅常奏中正之设,损政者八。〕初,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孙盛《晋阳秋》.《御览》114、《玉海》50)
〔减百姓绢绵三分之一。〕有司奏依旧编调房子、睢阳绵绢,武帝不许。(孙盛《晋阳秋》.《御览》817,818)P。127
太康七年春帝正月。
甲寅朔,日有食之,乙卯又食。(原注:“又食”二字疑衍)诏曰:“邦之不臧,实在朕躬。公卿大夫,极言其故。”太尉亮(原注:汝南王也)司徒舒、司空○上言曰:“三朔之始,日有食之,伏阳节过而坚冰未消。谨案曰:日,君道也、父道也、夫道也、君子道也。阳胜阴,气之常。今阳,冰不消,阴气盛。阴盛者,臣擅君权也,孝道不修也,后宫过度也,小人在位也。”(孙盛《晋阳秋》.《开元占经》九)P。127
〔四月,朱整卒。〕朱整少有名行,官至中书监。魏禅晋,使整与中书令刘良共为诏,世祖践阼,权即用之。(孙盛《晋阳秋》.《御览》220)P。128
〔四月新庙乃成,十一月庚寅,梁又折。〕孙盛论曰:于时后宫殿有孽火,又庙梁无故自折,先是帝多不豫,益恶之。明民帝崩,而王室频乱,遂亡天下。(孙盛《晋阳秋》.《宋志》二十)P。129
太康末,陆机入洛,闻左思作《三都赋》。与弟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水中三都赋。”吴以(原注:一作谓)中州(原注:一作“国”)人为“伧”。(孙盛《晋阳秋》.《世说注》四、《玉篇.人部》)P。128
〔后机见思赋绝叹伏。〕孙盛曰:左思造张载问岷蜀事,交接亦疏。皇甫谧西州高士,挚仲治宿儒知名,非思匹伦。刘渊林、卫伯舆并早终,皆不为思赋序注也。凡诸注解皆思自为,欲重其文,故假借名姓也。(孙盛《晋阳秋》.《丹铅总录》十)P。129
太熙元年春帝正月。
〔魏舒卒。舒子先亡。〕魏舒子亡,诏曰:“唯有一息,足堪负荷思,所以散其忧怀,给阳燧、四望车。(原注:一作“给赐道车四望”)使出入观望,散其衷怀。”(孙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