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曼施坦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废除一切迄今为止实行的等级特权,而且每个人均有同等的义务和权利,不得
照顾其出身。”
    此后,有一段时间,德军选拔军官主要以文化水平和本人能力为依据,也确实
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法令颁布11年后的1819年,普鲁士军官团中的贵族
成分下降至54%,这个比例,看上去仍然是贵族子弟占一多半,实际上已经很不简
单,贵族们已经作了相当大的让步。前面说过,这些贵族(往往是军官世家)家庭
出身的子弟,自幼受的就是斯巴达式的教育,长大以后也往往选择军队作为自己的
终身职业,起点和自身的素质高于一般未经过正规训练的平民,因此军官的比例稍
大,也是很自然之事。
    至于强调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的文化水平,则更显得当时的普鲁士王室对军
队指挥官素质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过对其出身的重视:因为随着西方工业革
命的不断深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用于军事领域,每有一项重要的发明,总是优先
考虑用于战争目的,因此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确实难以胜任军队的指挥职务。
    至于说到高级军官的文化素质,西方兵学界广泛流传着英国军事评论家利德尔
·哈特爵士的这样一句话:“英国人最先发明了坦克,但德国人利用坦克发明了闪
击战的军事理论;法国人发明了飞机,而德国人却最先使用了飞机俯冲轰炸的战术。”
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难于发现和总结战争艺术的规律并有所创新的。
    普鲁士的一系列军事改革措施,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就连卡尔·马克思
也认为:“普鲁士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其余所有的欧洲政府都热心效仿它。”
    另一位无产阶级导师恩格斯,甚至还于1841年在柏林的一个步兵师中的炮兵旅
服过役(当时普鲁士的军制,每年都要从外国招募相当部分的士兵服兵役);更为
有趣的是,恩格斯竟然从此爱上了军事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写出了很多非常
有见地的军事论文。后来相继有一些马克思主义者整理了这两位导师的军事著作,
竟然创立了一门崭新的军事科学——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此是后话。
    柏林军事学院1913年度的开学典礼十分隆重而热烈,同其他新生一样,曼施坦
因身穿笔挺的军官制服,正襟危坐。
    德军总参谋部的首脑们,照例要莅临这一德军未来将帅的摇篮,就连德军总参
谋长、在军界享有盛名的毛奇将军也给新生们训了话。
    这位毛奇将军,确切地说,应该叫“小毛奇”,因为他是原德军总参谋长老毛
奇勋爵的嫡亲侄子。小毛奇的训话,给年轻的曼施坦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曼
施坦因日后成为统帅千军万马的集团军总司令之后,小毛奇头戴普鲁士传统的带有
尖叉的帽盔,身穿挂满勋章笔挺的普鲁士军服,威严地站在学院礼堂中的形象仍然
历历在目,尤其是他致辞结尾中,引用老毛奇的一段话,使他永生难忘:
    “永久的和平——这是幻想,而且远不是美妙的幻想。战争却是人类生活中必
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战争中可以表现出人的崇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揭示和显露
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去。不用剑去冲击,我们的政治任务
是不能完成和无法解决的!”
    小毛奇演讲结束之后,全场人起立欢呼。他的这一番演讲,确实打动过当时不
少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军官的心。是的,在他们看来,战争可以说是德国生存下去
的惟一手段。德国比欧洲其他强国更需要市场和原料来源,加之过多和过快繁殖的
人口,也需要辽阔的土地来移民,对于这一点,已有九个嫡亲兄弟姐妹的曼施均因
深有同感,有什么比起生存空间对德国人来说更重要呢?
    德国的舆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国外交国务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演说,
公开声称:“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
了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
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
    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的军官中,非常时髦地流行读两本书,这两本书对曼施坦
因世界观的最后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里或许可以找出后来的希特勒纳粹
党轻而易举地取得自视甚高的德国军官团支持的原因:在这些军官成长的过程中,
所受的教育从本质上说,与纳粹党的理论体系有息息相通之处。这种教育的本身,
已经为纳粹毒瘤的繁殖,培植好了营养丰富的土壤。
    这两本大名鼎鼎的书,一本是1912年出版的名为《德国人与下一次战争》,另
一本是1913年出版的《统一世界》,这两本书不仅对曼施坦因,而且对他那个时期
的整整一代德国年轻军官,都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
    《德国人与下一次战争》这本书,是由德国泛日耳曼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退役
军人伯恩哈迪所著。书中露骨地宣传了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埃里希·曼施坦因对
此是百读不厌的,他甚至用红笔在以下的文字上划上了醒目的红杠:
    “德国在社会政治方面,是所有文明进步国家之冠,但它却被压挤在狭窄的、
非自然的领域之内。
    “如果我们希望取得与我国人民的实力相称的地位,那就必须抛弃一切和平的
空想,把希望寄托在我们的武器上,临危不惧。
    “动用军事力量,为人民和国家创造今后的生存条件,并保障其健康发展。对
于全世界正在成为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的领地这一情况,我们再也不
能忍受下去了。我们同样不能相信,唯独我们才应当满足于40年前命运分给我们那
菲薄的一份。时代不同了,我们也不是过去那样了,只有获得归自己所有的殖民地,
我们将来才能有保障。
    “德国需要在最有利的时刻发动战争,采取攻势和打出第一枪,这是我们义不
容辞的责任。第一枪应该射向谁?应该射向法国!法国必须化为齑粉,使它再也不
能越雷池一步,使之永不复为列强!”
    另一本名叫《统一世界》的小册子则流行的范围更广泛,这本书由德皇威廉二
世亲自授意,由当时的宰相贝特曼·霍尔维格执笔,免费印发给德国军队内部。书
中除了吹捧威廉二世是“神选皇帝”,“身负有统一世界的使命”之外,还公开鼓
吹种族优劣论:
    “我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人类中最卓越的国民,有教导他民族、诱掖他民族的责
任,即有生杀他民族的权利。”
    这种甚嚣尘上的狂热宣传,口味非常适合于像曼施坦因这样出身行武家庭的年
轻人躁动的心。初生牛犊不怕虎,早就倾心于前辈武功的这班最高军事学府的青年
军官们,渴望着为拓展大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而大展宏图。
    除了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的灌输,军事学院也教授和研讨指挥作战的一些专业问
题。
    柏林军事学院教授内容以高级步兵战术为主,主要是为德军培养精通业务的高
级参谋和幕僚。至于这些参谋们能否当上主官———能当上那当然再好不过——完
全取决于他们在实战中的表现。
    埃里希·曼施坦因在这里接受了新式步兵战术的训练,老的普鲁士陆军步兵传
统战术——线式战术,已经在日益强大火力的杀伤之下,宣告寿终正寝,取而代之
的是一种新式的散兵战术。年轻的曼施坦因身负生父和养父两家的厚望,自是不敢
稍有懈怠,真可谓闻鸡起舞,焚膏续晷。
    1914年6月,正当年轻的曼施坦因在军事知识的海洋中倘祥遨游之际,柏林军事
学院突然被一件从赛尔维亚传来的惊人消息弄得沸沸扬扬起来:奥匈帝国哈布斯堡
王朝皇位继承人弗兰西斯·斐迪南,在塞尔维亚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要知埃里希·曼施坦因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有何感想,且听下章分解。   
  曼施坦恩        
      第三章  未竟学业陷战场
          皇储遇刺把命丧,战争贩子兴风浪;
          中断学业无奈何,预备团里藏锋芒。
    正当埃里希·曼施坦因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从欧洲南部传来了奥匈帝国哈布
斯堡王朝皇位继承人弗兰西斯·斐迪南及其夫人索菲,在塞尔维亚首府萨拉热窝遇
刺身亡这一令人惊愕的消息!
    霎时间,欧洲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不久,邮差给军事学院送来了柏林当天出版的各大报纸,几乎都是用通栏标题,
刊登出这一惊人的消息。
    曼施坦因从柏林的各大报纸上,很快得知了这一事件的详情。
    原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西斯·斐迪南大公,挑选了一个特别的日子,
携同他美丽的妻子索菲,访问了塞尔维亚的首府萨拉热窝,这一天就是1914年的6月
28日。斐迪南大公之所以挑选这个日子访问萨拉热窝,有他自己的理由:一则这一
天是他们夫妇结婚14周年的纪念日,大公想使他的妻子在这里享受到过去在维也纳
享受不到的礼遇,作为结婚14周年的纪念;二则这一天恰好是塞尔维亚人举行全国
哀悼的一天(为了哀悼被异族人杀害的塞尔维亚族人和沦陷的塞尔维亚土地),奥
匈帝国的军队在塞尔维亚边境附近进行了军事演习,大公作为王室的代表要去检阅
部队。
    斐迪南大公原本是奥匈老皇帝的侄子,他漂亮的妻子原本是一位宫廷侍女,虽
然不是出自名门,却也还温柔贤淑。非常讲究门当户对的奥匈老皇帝,本来不同意
自己的皇位继承人选择这样一位有失皇族身分的配偶,但大公一再坚持自己非索菲
不娶,颇有点不爱江山爱美人。
    奥地利老皇帝看侄儿深陷情网难以自拔,最后勉强同意了这桩婚事,但却提出
了苛刻的条件:规定斐迪南大公死后,不得将奥匈帝国的王位,传给索菲生育的子
女。索菲由于出身卑微,甚至不能享受一位皇储夫人的宫廷的礼仪,不能和大公一
起同坐那辆标志大公身分的马车,也不能同大公同坐在剧场的皇族包厢里看戏,当
宫廷举行大典时,不能享受两扇大门同时打开的礼仪,当她进入时,只能打开一扇
宫廷大门。
    由于维也纳宫廷礼节对索菲的种种限制,斐迪南大公颇觉得对不起自己心爱的
妻子,他要在远离老皇帝和维也纳宫廷的地方给索菲以补偿:在塞尔维亚陪同大公
一起检阅部队,接受威风凛凛的将士们的敬意,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对妻子
起码也是个精神上的安慰。
    斐迪南遇刺的这天恰好是星期天,天气晴朗,萨拉热窝街道熙熙攘攘。斐迪南
大公和他娇小玲珑的妻子在萨拉热窝市长、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等要员的陪同下,
乘坐六辆豪华的敞篷式游览汽车,游览了萨拉热窝市容。大公不知道,有七名年龄
最大23岁、最小只有17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正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准备暗杀他
们。这七位塞尔维亚勇士属于一个代号为“新波斯尼亚”暗杀组织,这个暗杀组织
随时准备以自己的鲜血换取奥匈占领者的鲜血。         这天上午10时左右,大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