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曼施坦因-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祥林 张扬 

前 言 
第01章 曼施坦因收义子 第02章 少年军校高材生 第03章 未竟学业陷战场 
第04章 堑壕鏖兵命险丧 第05章 倾心坦克闪击战 第06章 国防军中的精英 
第07章 短命的参谋次长 第08章 恃强凌弱侵波兰 第09章 攻陷华沙再调西线 
第10章 屡进奇计遭排斥 第11章 指挥二线步兵军 第12章 入侵英吉利前夜 
第13章 装甲军闪击苏联 第14章 危险的希仑河畔 第15章 攻地峡独当一面 
第16章 肃军纪痛斩大将 第17章 损兵折将彼得堡 第18章 斯大林格勒受挫 
第19章 冬季风暴空雷鸣 第20章 逞口舌希魔见疑 第21章 卫城作战苦经营 
第22章 替罪羊解甲归田 附 录 曼施坦因年表 

  曼施坦恩        
      作者前言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烟消云散已有50年的历史了,但当人们回忆起那血与火的
日日夜夜,无不为之动容。特别是当人们回忆起那些横刀立马,驰骋沙场,指挥千
军万马厮杀、搏斗的众多战将时,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有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的反法西斯英雄,也有杀人如麻、助纣为虐的战争罪魁祸首。
    德国法西斯将领埃里希·曼施坦因就是其中的一个。
    曼施坦因于1887年1月24日出生于东普鲁士柏林的炮兵将军爱德华·李文斯基家
中。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他的姨父曼施坦因步兵上将而改姓曼施坦因。
    由于出生贵族家庭,曼施坦因从小就接受了皇家贵族阶级的教育。从此,曼施
坦因便平步青云。1900年,曼施坦因先在斯特拉斯堡读书。后来,进入少年候补军
官团学习。毕业后,充任过德国皇帝的侍卫,一年后就升为少尉。1913年,被选送
到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最初作为第2近卫预备团的一名中
尉副官,随部队一起转战于比利时、东普鲁士和波兰南部地区。在一次作战中,负
重伤离开了前线。1915年5月,伤愈后返回前线,分别在加尔维将军和比罗将军的军
团部中充任幕僚。这一经历,为他日后长期从事参谋工作,军事素质、谋略水平的
锻炼与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参加在波兰北部对俄军的攻势。是年秋季,
又随部队参加在塞尔维亚境内的战斗。1916年2月间,凡尔登战役打响,他参加了此
次战役,后又参加了索姆河、艾斯尼等会战。1917年的秋季,调驻柯尔兰第4骑兵师
任作战科科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年代中,曼施坦因担任过各种不同的参谋职务。这期间,
德国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风云变幻,希特勒终于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上了
台。德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1934年,曼施坦因升任柏林第3军区司令部参谋
长。1935年7月,升任德国陆军参谋本部主管作战的第1厅厅长。一年后,晋升少将
并分别担任了陆军参谋本部第1军需部长和首席副参谋总长。1938年4月间,调离陆
军参谋本部,改任第18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对苏台德地区的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曼施坦因成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马前卒。他担任
了为准备进攻波兰而组建的由第8、第10、第14军团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的中将参谋长,
参与策划指挥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挥师东进,兵临华沙城下。1939年10月
24日,奉调西线战场,组织指挥德军新成立的A集团军,担任该集团军总部参谋长。
他草拟的西线战役作战计划受到各方面的称赞。特别是得到了A集团军总司令龙德施
泰特和“坦克专家”古德里安的支持。曼施坦因本人也因此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的施利芬”。而这个计划未能被陆军总部接受,理由是该计划大冒险了。但最
终他的计划被希特勒所采纳。1940年5月,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比利时、
荷兰和卢森堡的边境,长驱直入,迅速消灭了英法盟军主力,迫使法国政府投降,
凯旋门成了希特勒的“胜利之门”。这一成功的结局,不能不记在曼施坦因的“功
劳簿”上。正因为作战有功,他荣获了“骑士十字勋章”。1941年2月底,调任正在
组建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第56装甲军军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夙
愿。随后,他深陷于侵略苏联的罪恶泥潭。
    克里米亚、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成了曼施坦因一个个惨遭失败
的墓碑。在俄罗斯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记录着他的一行行足迹。成于斯,败于斯,
毁于斯。
    1941年9月16日,曼施坦因任南方集团军第11军团司令。
    1942年2月1日,曼施坦因晋升为上将。
    7月1日,曼施坦因指挥克里米亚战役作战有功,为他的军旅生涯书写了最为得
意的一笔。也由此受到希特勒电报嘉奖,并成为二战期间纳粹军官荣升元帅的26人
中的一个。
    8月21日,曼施坦因任列宁格勒地区作战的德军总指挥。
    11月20日,曼施坦因任斯大林格勒方向“顿河”集团军总司令。
    1943年2月,曼施坦因调任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库尔斯克会战失败后,令
库尔斯克地区一片焦土。
    1944年3月30日,因前线指挥作战失利,曼施坦因被希特勒召回上萨尔茨堡。他
一手接过双剑栎树叶勋章,一手交出兵权。
    天网恢恢。1949年,曼施坦因被英国军队俘虏。英国军事法庭判处他18年徒刑,
监禁在韦尔监狱。在历史的审判席面前,这位德军元帅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历史让玩火者自焚。
    1955年,曼施坦因出版了回忆自己一生中如他本人所说最具“自我牺牲和勇敢
尽责精神”的那段经历的《失去的胜利》时,已近古稀之年。
    作为一个疯狂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犯,不管他怎样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终
究难逃覆灭的下场。
    作为一个“军人”,曼施坦因又不乏指挥才能。
    正如英国人李德·哈特为《失去的胜利》所作的前言中所述:“曼施坦因元帅
已经被证明他是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最希望他能出任陆军司令。
……总而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
    的确,曼施坦因善于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军事思想与理论指导作战。二战初期,
他积极参与筹划了许多重要战役计划的制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力。后来,
作为一个指挥官,他指挥大兵团作战,又往往以少击众,身先士卒,为希特勒的
“闪击战”屡屡建功。
    正是由于曼施坦因和“曼施坦因”们死心塌地地为法西斯侵略战争卖命死战,
更使得希特勒的狂妄野心得逞于一时。尽管曼施坦因有时对希特勒某些政策、军事
上的瞎指挥持有异议,但这不过是统治集团内部的内讧而已,既不可能形成制止战
争的力量,也丝毫不可能挽救德意志民族及其本人可悲的命运。
    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为了让后人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有益的
经验和教训,我们在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研究曼施坦因的书籍、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
此书。我们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评价曼施坦因这个历
史人物。但由于笔者的政治水平和历史知识有限,书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敬
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马祥林  张扬
                                              1994年10月于北京西郊   
  曼施坦恩        
      第一章  曼施坦因收义子
          普王开疆凭武功,功名利禄赐扈从;
          征战杀伐成职业,将台筑自白骨成。
    德国东部的天气,在每年11月份的时候,时常是寒冷而干燥。
    在这个季节中,来自大西洋的暖湿空气,就像一个温柔多情而又性格柔弱的小
伙子,往往抵挡不住来自亚洲大陆像一位剽悍、粗犷的大汉一样的寒冷气流。
    这位来自大西洋的痴情小伙子,又不甘心就这样离开盘桓达数月之久的丰腴而
多情的姑娘——东部德国的广袤起伏的大地,也时常会像所有热恋中的情人一样,
与竞争者挺身而斗。决斗的结果,来自大西洋的这位温文尔雅的小伙子自然不是西
伯利亚大汉的对手,被杀得精疲力竭、满身伤痕,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心爱的
恋人。只等那位西伯利亚的大汉肆虐一个冬天之后,自己随着春天的脚步,再重新
回到恋人的身边,挟带着多情泪水般的充沛雨水,灌溉着饥渴了一个季节的田野。
    每逢这两种分别来自东北和西南的气流交锋的时候,也正是当地的农人收获的
季节。那德国在全欧洲而言,虽非天府之国,却也是自给有余。德国北部的平原土
地肥沃,多为农田和牧场;尤其是易北河中游的黑钙土带,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
充足;加之德国中北部的森林附近的棕色土壤,比较适合于农田耕作,倒也吃穿不
愁。他们把每三块土地中的一块,种上小麦、甜菜、燕麦和黑麦,而让另外的两块
休闲,待来年之后,再换种这经过休闲的两块地中的一块;这种耕作方法被形象地
称之为“三田制”,反正打下的粮食已经足够一年的吃用,乐得清闲。
    每当冬季的第一场雪之后,这些劳累了一年的人们便拾掇好农具,围起火炉,
喝起了上一个季节酿好的燕麦啤酒,这里盛产啤酒,味道醇美是远近闻名的。家境
稍好的人,往往就近找一个啤酒馆,在品尝啤酒甘美的同时,听一听丰满的日耳曼
姑娘动人的歌声,再即兴跳一会儿充满原始活力的舞蹈,于是,整个劳作季节的辛
苦,就像啤酒上面的泡沫一样,烟消云散了。
    在德国东普鲁士,却生活着一些不靠农事劳作而过活的人,他们靠的是另一种
更加危险、更加充满刺激的方式,那就是杀戮和战争,他们效劳于普鲁土邦国的邦
主,替他来开疆猎土,博取功名;他们不必从事一般的劳作,如果没有战事,他们
的任务就是进行军事训练,造就一个强健的、具有充沛体力和作战技能的军人。
    普鲁士国王自是不会亏待这些卖命的武士,他依赖他们,他们也依赖他;由于
掌握作战的技能要比掌握农民稼穑的技能困难得多,这些武士自然而然地实行了世
袭制,以便在这些家庭中出生的孩子,自幼就接触武功的熏陶,一旦长成,就能效
命于王室。
    慢慢地,久而久之,就在普鲁士形成了职业军人的家族,这些家族中,依仗与
王室的密切关系和握有兵家权柄,其名声和地位远在经商、从政等职业的社会地位
之上。
    单表这其中一个家族,姓李文斯基,其祖上最初乃是普鲁士国王的亲随侍卫,
跟随国王沙场征伐,屡屡出生入死,积有战功,被普鲁士国王分封了爵位,并赐采
邑,是以祖辈相传。         那历代的普鲁士国王,可算得上是马背上的皇帝。大约是在公元19世纪初,普
鲁士还是由日耳曼民族组成的400多个邦国中的一个。以后普鲁士日渐发达,普鲁士
国王尤其重视武功征伐,逐渐吞并许多小邦,1815年,组成“德意志同盟”,日耳
曼邦国从360个合并为39个。
    1871年,以普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