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述金瓶梅(节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以“东吴弄珠客”的化名作序的,一部叫做《金瓶梅词话》的长篇小说刊刻本在中国问世了。
  这部小说一经诞生,便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关注与兴趣,它不胫而走,广泛流传。“吴中悬之国门”的话,说明它在当时是一部很走红的畅销书籍。以后的刻本尚有许多。
  1。 新刻《金瓶梅词话》
  就是冯梦龙于1617年在苏州新刻的这部《金瓶梅》,简称词话本、万历本,全一百回。卷首有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廿公《跋》、“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的《金瓶梅序》,次为“词”及《四贪词》,次《新刻金瓶梅词话目录》。此书当在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前后开雕,所谓“新刻”,当为“初刻”之意。尽管有些学者推测在丁巳本之前尚有所谓的“万历庚戌(公元1610年)刊本”,但并无任何确证。其实在《野获编》中早就点出一句话:“吴友冯犹龙见之惊喜,怂恿书坊以重价购刻。”这就说明“东吴弄珠客”即是冯梦龙,《金瓶梅》虽然不一定是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但冯梦龙则是整理者、修订者或最后写定者。
  2。 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本的简称之一,因书名中有“词话”两字,有别于《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和《第一奇书》本等,故名。
  3。 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本的简称之一,因该本卷首有东吴弄珠客序题“万历丁巳季冬”之作,故一般学者认为此本刊行于万历年间,而有别于“崇祯本”。但亦有研究者认为此本刊成发行于天启或崇祯初年。
  4。 北平图书馆藏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藏本之一。此本于1931年冬,北平琉璃厂古书铺文友堂的太原分号在山西介休县购得,后以二千银元售给北平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寄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1975年归还给台湾故宫博物院。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本即据此本影印。
  5。 慈眼堂藏本《新刻金瓶梅词话》藏本之一。藏于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与北平图书馆藏本同版,唯装订成十六册,1941年丰田穰氏于《某山法库观书录》首先披露。1963年与栖息堂本一由日本大安株式会社合成一部而加以影印,世称“大安本”。
  6。 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影印本之一。1931年山西发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由北平图书馆入藏后,于1933年2月,由北大教授、孔德学校图书馆主任马廉集资影印(缩印)了一百零四部,第五十二回缺页由“崇祯本”抄配;又附印通州王氏收藏“崇祯本”插图一百页二百幅,订成一册,全书装成两函二十一册公之于世,有力地促进了对《金瓶梅》之研究。
  7。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影印本之一。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以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本为底本,重印了一千部,遂使广大研究者得睹词话本的基本风貌,实有功于世。然本本影印时,错误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失却了词话本的真实性。
  8。 联经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影印本之一。1978年4月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影印出版。该本的特点是据台湾故宫博物院原刻本一一还原,与原本一样大小,朱笔圈改处及印章均用红色套印,便于辨认,是目前最为接近原本风貌的一种印本。
  9。 太平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影印本之一,全称为《全本〈金瓶梅〉词话》。1982年8月由香港太平书局影印出版,全书共六册。据太平书局影印出版编辑部在“出版说明”中说:本书是根据1933年以“古佚小说刊行会”名义影印的《金瓶梅词话》为底本重印的,实际上该本是据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的一个翻印本。但对原书之显著错误和版面上的墨点等,做了一些修版的工作。
  10。 世界文库本《新刻金瓶梅词话》排印节本之一,郑振铎校点。刊于上海生活书店《世界文库》,每回前附以崇祯本插图一、二页,共出三十三回。本文特点是用崇祯本校勘,附校注。
  11。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金瓶梅》刻本名称之一,简称崇祯本、天启本、天崇本、评像本、绣像批评本、评政本、二十卷本、说散本、明代小说本等,均相对万历本(词话本)而言。全书亦一百回,二十卷。版心上题《金瓶梅》三字,并无《词话》二字。卷首仅有东吴弄珠客序一篇,无欣欣子序廿公跋及《四贪词》等。有附图一百页二百幅。全书加眉批旁评和圈点,对词话本的回目和正文均做了修改,遂使回目更工整,文字更好读,情节更合理,故事更紧凑,并删削了正文中的大量词曲,使小说进一步摆脱其“词话”框框的束缚而更加小说化,然而同时也删去了一些生动真实的方言俗语、生活细节等,有时影响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认识价值。此本的评改者,有学者推测为冯梦龙。目前所知的主要有通州王孝慈藏本、北京大学藏本、日本理工大学图书馆藏本、上海图书馆藏本、天津图书馆藏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本、首都图书馆藏本等。此各本互有异同。
  12。 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的简称之一。根据此本图像刻工姓名及书中避讳字等,可定此本初刻于崇祯年间,故相对“万历本”而名为“崇祯本”。此说自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一文中提出,为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
  13。 评像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的简称之一。此本词话本的显著特点是加评点,增图像,故名。亦有称为“绣像批评本”等。此外,又有将词话本作了修改和加些评点,称为“改订本”等。
  14。 王氏藏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藏本之一。原由通州王孝慈所藏,今下落不明,唯见其图像一百页二百幅附于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的词话本前。世界文库本也曾影印若干图像及正文第一回首页书影。据此书影,知其版式与上图乙本、天津本略同;正文每页10行,每行22字;眉批为二字行;回前诗前标名“诗曰”、“又诗曰”,两句一行。图像上刻工姓名比之各本最为完整、清晰,疑为《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系统的初刻本。
  15。 第一奇书《金瓶梅》刻本名称之一,简称张评本等,全一百回。此书的特点是一般于扉页正中,题书名为“第一奇书”,系康熙年间彭城张竹坡据崇祯本稍加修改后评点而成,成为清代最为流行的本子。今存版本十分复杂,主要有本衙藏版翻刻必究本、在兹堂本、康熙乙亥本、皋鹤草堂本、影松轩本、四大奇书本、六堂刻本、全闾书业堂刻书等。一般卷首附有翻刻崇祯本的图像二百幅,及谢颐序《竹坡闲话》、《金瓶梅寓意说》、《苦孝说》、《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冷热金针》、《杂录小引》等专论多篇,其中有的本子多《凡例》、《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等。有的回前有总评,有的无总评。此书的评点颇为细致,颇有新见。此书由张道深(号竹坡)评点而得名,亦称“张评本”,在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6。 多妻鉴《第一奇书》本之一。今存有苏州刻本、四川刻本及香港旧小说社石印本等。亦系《第一奇书》本的翻刻本,间有删节。
  17。 真本金瓶梅《金瓶梅》印本之一,全称《绘图真本金瓶梅》,全一百回,精装二册。存宝斋1916年5月排印。上册附绘真本金瓶梅提要、蒋敦艮序、王昙《金瓶梅考证》。1926年6月,由上海卿云图书公司加以重印,改名为《古本金瓶梅》,曾畅销一时,后有多种翻印本。间有《古本金瓶梅》将卷首序言改成明嘉靖三十七年观海道人“序”及清乾隆四十六年袁枚“跋”,此序与跋均属伪托。
  18。 满文本金瓶梅《金瓶梅》满文译本之一,全书一百回,四十卷。卷首有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序一篇,不题译者名。《啸亭杂录》称和素所译,似是。而《批本随园诗话》谓“翻译《金瓶梅》,即出徐蝶园手”。但又有学者推测为“康熙的弟弟”所译。此本乃据第一奇书翻译,人名等专有名词旁注有汉文。其序言提及《金瓶梅》作者可能是卢楠而为时人所注目。其实,它的影响远至国外,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卡贝伦兹摘译的德语译本即是根据此本译出的。
  除此以外,国外译本亦较多,例如:《新编金瓶梅》系《金瓶梅》日本译文之一,曲亭马琴译;《金瓶梅》(冈南译本);《金瓶梅曾我赐宝》,柳水亭种清译,一勇斋国芳插画;《金瓶梅》(金龙济译本)朝鲜文译本之一;《金瓶梅:西门庆的故事》英文译本之一,由赛缪尔?巴克译;《武松与金莲的故事》,法文译本之一,它是欧美两洲最早的译本;《金瓶梅:西门庆与他六妻妾的艳史》,德文译本之一,弗朗茨?库恩译,在欧美风行一时,影响很大;《金瓶梅》(马努辛译本),1977年由莫斯科文艺出版社出版。

  二 作者之谜(1)

  自《金瓶梅》问世以来,人们争论最多、最热的话题是:《金瓶梅》的作者是谁?因为这个问题涉及作品的人物、题材、主题、源流、民族形式,即真实性、时代性、继承性、艺术性等等以及传统表现手法诸问题。因而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读者普遍的关心。它的讳莫如深,开了一代风气。到底真实姓名是什么?不知道。仅仅只留下一个化名:兰陵笑笑生。“兰陵”,古地名有三:一为山东峄县,一为江苏武进,一为安徽境内。“笑笑生”亦系托名,“笑笑生”是否“欣欣子”?是否“弄珠客”?
  人们知道,匿名、托姓在明末清初的小说中是常见的,这当然与文风、文坛情况有关。一般来看,与当时文坛视诗文为高雅,视说部为猥琐的时风有关,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地位低下,不被重视,作者的社会地位相应也较低,受到种种压制或歧视。但亦可能因专制政治的酷烈易招祸,或其人皆深极愤懑,有不可告人之隐,于是委屈譬喻而出之,可能是不愿、不敢、不屑罢了。于是,一个“兰陵笑笑生”寻觅得我们好苦!四百多年来,读者为了寻找这个“兰陵笑笑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钩沉索隐,剔抉爬梳,锐意穷蒐,但迄今为止仍是莫衷一是,聚讼纷纭,尚未得出一个较为令人信服的结论。《金瓶梅》的作者之谜似乎成为千古之谜!
  其实关于《金瓶梅》之著作者,在明代中(即该书作者的同时代)就原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嘉靖间大名士说首创此说者为沈德符。他在《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附录”《金瓶梅》条中指出:“闻此为嘉靖间大名士手笔。”
  (二)绍兴老儒说首创此说者为袁小修(中道)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在其兄中郎(宏道)家见到《金瓶梅》后所说:“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儒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荡风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余影其诸姬,琐碎中有无限烟波,亦非慧人不能。”(见《游居柿录》第九百七十九条)(三)金吾戚里门客说首创此说者为谢肇淛。“金吾戚里”,不详。据《麻城刘家和〈金瓶梅〉一文》称,系指刘承禧父亲刘守有亲戚梅国祯(公元1542—1605年),字老生,号衡湘,麻城人,常“游金吾戚里间”,“相与裙簪之游,调笑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