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大明-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卷四、三足鼎立势…卷五、勇义铸碧血

第二百五十六章、筹谋南下

勇义铸碧血

第二百五十六章、筹谋南下

摄政王府的大厅之上,聚集了满清各大要员。

摄政王多尔衮正脸色阴沉的听着户部代玉的朝报,只听代玉声调不变的道:“顺治二年元月至三月间突发大雪,天气严寒,幸有摄政王明智之举,及明发放御寒之物于民众,才使死亡之人大大减少。但是,寒冷这个天祸也使得大片房屋倒塌,以致丧失国民三万六千人,其中妇孺老少占了六成,更有牛马羊死伤达六十三万多头,损失甚巨。”

“完了么?”摄政王多尔'沉声的问道。

“回摄政王,情况基本如臣所述。”代玉恭声道,心中却是嘀咕道,难道这些还不够么?

要知道,满清人口本就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过数十万之数,如今一下子损失三万多人,可以用灾难一词来形容。如果不是多尔衮听从程文芳的意见,不顾耗费国库,将所有的御寒之物免费发放下去,只怕死的人也翻上一番。

牛马羊这些死的再多也可以当作口粮,而人口却是需要二十年才能补充得过来。缺少人口,这样一来,在与大明争战之中,未打已经落了下风。

“不知各位对今年的形势有什么看法?”多尔衮语气当中多少有些无奈的问道。尽管他聪明多智,权力通天,却是难以将大清推进大明一步。

“少了人口粮食,南下大明抢夺一番就是了。还能有什么看法?”济尔哈朗笑道,“莫非摄政王久处高位,难道怕了大明不成。”

未等多尔衮出声,便有人抢先道。

“依臣之见。当是组织民众。休生养算。恢复生产。积蓄力量。”被誉为大明第一汉奸地程文芳出来道。“我大清地处东北。所受冻灾较大明尤甚。切不可任意南下。若是中了崇祯之计。损兵折将地话。对大清而言。只怕比冻灾还在甚之。”

济尔哈朗大怒道:“又是你这个汉奸!莫非你认为我大清地铁骑会怕了大明那些不堪一击地士兵?”

“就是。”宁完我附合道。“战争之事。岂可未战先怯?!”

宁完我。乃是清初大臣。字公甫。辽阳(今属辽宁)人。天命(1611626))中归附努尔哈赤。隶汉军正红旗。历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初在文馆办事。敢直言。精通文史。天聪间(1627…1635)屡上建议;定官制、辨服色。论伐明策略。论考试取官。多被采纳。

济尔哈朗笑道:“还是太傅说得对。况且。我大清勇士向无败绩。数次南下。皆是大获而归。此次也当不例外。”

“正如程先生所言。大明同样深受冻灾之影响。而大明官员皆是庸碌无为。又岂会担心底下老百姓之死活。”宁完我分析道。“只怕大明被冻死之人。没有百万也有十多万。正好利用此等良机向大明进发。抢夺人口粮食。增大清实力而弱大明之势。”

“好,好!”济尔哈朗高声叫好道,“这正是一举两得之事!不知摄政王有何意见?”

“太傅,还请明言?”多尔衮问道。

见到摄政王感兴趣,宁完我精神一振:“回摄政王,大明自从南迁以来,内乱不止,先有刘良佐,刘泽清被杀,其部纷纷叛乱;又有张献忠和李闯在大明更是高举替天行道地大旗,若不是崇祯还有运气,张献忠死的太早,此刻大明已经灭亡,如今这些叛乱虽然已经平定,可是大明地兵力也大大削弱,从一百余万到如今的五十余万,又有李自成的大顺朝与大清形成犄角之势钳制大明。故奴才以为,大明对我朝暂无威胁,若是听从程先生之言,必使大明休生养息,多蓄兵力,那才对大清具有大威胁。臣恳请摄政王派兵南下,一是抢夺人口,二是再立大清不可战胜之威,三是趁机削弱大明。“

对于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满清全朝上下无不忌惮,更怕宁完我口中所言,大明休生养息从而积蓄兵力。

宁完我的话听得多尔衮连连点头。只有程文芳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意,恰好被多尔'捕捉道:“程先生不知有什么意见?”

“回摄政王,下官地意见恰好与宁大人相反。”

“哦,那程先生也说说自己的意见。”

“禀摄政王,下官以为南下抢夺乃是愚蠢之举。理由有三,其一,崇祯强势,纵使明朝受灾重于大清也必派重兵把守于山东与山海关两地,而大清自上年山海关大败,失去近五万精兵,兵力大弱,若是再行被其数倍于己的兵

,再行大损,于国不利;其二,从财力来讲,江南^所派兵士必是精壮之人又备上好装备,只须寻地而伏,大清勇士不识地形,只怕会被其所乘;其三,李自成称帝于京师,明摆着是要固守其成,不会再与大明起大冲突,如若一来,就只得大清独自面对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未识其实力,反而莽撞出击,实乃不智之举。臣请摄政王三思而行。”

听到这些,多尔'已经满脸愁苦。打又不行,不打又是被动。若是一锄一锄地耕地而增国力,实在不是抢夺惯的满清野蛮人所为。

却是听得阿济格冷哼一声,明显是对程文芳老是惦一年自己在山海关之败不满。

“程先生所言差矣。”宁完我大摇其头道,“诚然如程先生所言,但却忽略了一点。大清的铁骑乃是天下无敌,攻城也许不易,但是抢夺烧杀汉狗,却是大材小用了。”宁完我对程文芳实在痛恨,竟然从中破坏自己在摄政王表现的机会,连汉狗也骂了出来。“臣还是那一句,若是任由大明发展下去,我大清危骄。还请摄政王出兵行事。”

“摄政王,萨满大神一直在庇护着满清地子民,这次冻灾正是要让大清的勇士不惧艰难,行那开疆拓土之事。”济尔哈朗大声道。

“请摄政王下令出兵南下。”除了程文芳之外,济尔哈朗而下,人人齐声喊道,“臣等愿为先锋,必定完成任务。”好战的因子体现无疑。

看得多尔衮脸上意动,程文芳心中大骂道,竖子,不足以谋!

听到行那开疆拓土之事,多尔'已经大为心动,听到众人如此的豪言时,多尔衮身上的热血也沸腾起来从位置上大声道:“诸位当真有把握?!”

“摄政王放心,大明士兵目光短浅,见小利舍大义,又善欺弱怕硬。若是对上大清浩浩铁骑,焉有反抗之理。”一旁默不作声的多铎终于发言道。多铎一直与明军交手,自然深知明军地根底,他的话可信度极高。

多尔衮听得大喜,先前地愁容一扫而空:“宁完我真仍孔明之才。”

满清上下喜听三国,常常喜欢拿自己或朝中人物与三国人物比较,甚至痴迷到现实与三国混淆的地步,据野史记载,康熙时,皇帝怜悯一名侍卫跟在自己身边多年,有意对其封赏,将他封到荆州将军,左右都来道贺,那名侍卫却愁眉苦脸,人问之,侍卫却道:“吾此番死矣,荆州仍关玛:(爷爷)死地,吾去荆州,岂不被东吴所灭?”

由此也可知,满人对三国演义痴迷到何种地步,据说许多满人兵法都是学自三国,多尔衮也不例外,直接拿宁完我与诸葛亮相比。

程文芳暗中一阵长叹,若是洪承畴在此便好了,多尔衮对其兵法见识尤其看重,有他出言划策,必定能阻止多尔衮南下打秋谷之意。可惜,洪承畴听从阿济格之言在进攻山海关之明被擒,而后押往京师。被崇祯来个三寺会审,被定为通敌卖国罪、残杀同胞罪,当即游街示众,给百姓用石头生生扔死,尔后将其人头悬挂于城门三天三夜,最后葬于乱坟岗。被誉为大明第二大汉奸地洪承畴,当真是死了也不能去见祖宗。

想到此处,程文芳心中惊栗不已,若是自己给捉会大明,只怕会死得更惨。不行,大清不能灭亡!现在自己与大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是大清倒了,自己也会悲惨的死去。既然多尔衮想南下,那就由他吧,不过,得想些法子让他们惊觉些,免得入了大明地圈套。

于是,程文芳又出言道:“既然摄政王与众位大臣一致同意南下,臣有些建议,希望能对此次南下能有些许帮助。”

“刚才程先先可是不同意南下的哦。怎么这么快就改变主意了。”宁完我讥笑道,“可真比草原上的变色蛇还厉害。”

为了自己的生命要紧,程文芳不恼反而陪笑道:“太傅见笑了。”

“程先生有话不妨直言。”多尔衮还是想听听程文芳有什么意见,既然南下了,就要做足充分准备。

“正如臣所猜测,山东境界必定布有重兵,臣希望南下之师须避其主力,择小镇而掠之。若遇重兵所违,当弃所掳之物而突击回朝。”程文芳耐心的道,“若避不开其主力,当分兵扰之,以弓箭之远程打打击,以骑兵之速度与其缠斗,好令另一队可从容掠壮丁抢粮夺宝。”

卷四、三足鼎立势…卷五、勇义铸碧血

第二百五十七章、南下清兵

五勇义铸碧血

第二百五十七章、南下清兵

摄政王下令南下罗!

这个命令一下,整个满清都沸腾下来。一个严冬下来,牛马羊损失不说,单是自家的妇孺老少都冻死不少,那些汉狗奴隶更是死得七七八八,偌大一个房间空出许多的地方,不去抢些金银珠宝,不去抢些汉人回来做奴隶,当真是心生郁闷。

摄政王真是英明,于是个个磨刀擦枪备鞍,只等号角一响,便可南下发大财了。汉人多是孬种,窝囊货,刀也根本不用出鞘,几支利箭下去,他们冷拼命的跑。嘿嘿,那时他们就是两条腿的牛羊,任由我们宰割。

这次,满清出动一万五千八旗精兵、一万八千汉军,由多铎为大都督,代玉、阿隆多为副,浩浩荡荡的绕过山海关从极南之处的一处荒山南下,此山不高,却是怪石嶙嶙,一条极为隐蔽的道路闪现在怪石当中。这条道路只可通一匹马,却是满清所知一条最为隐蔽的南下之路,只是这条道路又长又窄,非在紧急关头,实在不宜使用,否则给人排重兵于此埋伏,那就是有去无回了。

多铎走这条路也是极为的小心,先是排一百名斥候前去查看情况,然后再排先锋部队过去,等得先锋部队对那边示意无危险后才全军通过,程文芳的劝诫,不多不少也到了点提醒作用。

其实,多铎也不愿献下,他害怕会遭受大哥英亲王阿济格的败兵。试想一下,只有三万三千多人,却要攻打还有五十多万兵马的大明,心中多少怀着一点忐忑不安,只是对多尔衮的敬服才愿意带兵南下打秋谷。若是给山海关的吴三桂知道,派兵于此处或是在自己回去的道路堵上一堵,那就只死命拼的结果。不过,有着数次南下打劫的经验,却是也并不太害怕,反正抢到了就走,碰上了就打,打不过就算了,明军就是再多也不敢离了城池追击。

……---……………………-

德州东面数十里地官道上,一支军队正逶迤而行,这支军队虽然行进有点歪斜,只是每人地脸上都是一幅凶相,前头额上露出光溜溜的青皮,只有后面留着一根小如金钱般的头发,这就是满清士兵的金钱鼠尾。

在后世,这根尾巴是落后愚味,懦弱地象征,此时,这根金钱鼠尾依然代表着落后愚味,只是绝不是懦弱,反而代表着野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