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潘季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河之法,当观其全。”他面对的是黄河、淮河和运可三者交叉在一起的 

复杂格局,因而他的主张和措施总是把这三条河视为是一个整体:既看到三 

条河各自的区别,更要重视彼此间的联系和制约。他的这一思想,首先反映 

在他的《两河经略疏》中,以后又不断地进行阐述和发展。他把治理黄河与 

治理漕运,治理黄河与治理淮河,治理黄河、淮河与治理海口,兴利与除害、 

上游与下游等多种关系都联系起来,通盘来考虑,统一来规划。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他的总体规划思想,这就是: 

      “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淮而 

同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 

     潘季驯的这一光辉思想表明了,在公元16世纪时期的中国跨流域的规划 

思想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第四,潘季驯始终强调要从河情地势来出发,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和 

科学技术水平出发来确定治河方针和方法。他在垂暮之年,即将告别河工之 

际,这样阐述了自己治河方略的实践源泉: 

      “臣自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以河事君父者,凡四伍矣。壮于 

斯,老于斯,朝于斯,暮于斯。或采之舆情,或得之目击,或稽之以往,或 

验之将来,水有性,拂之不可;河有防,弛之不可;地有定形,强之不可; 

治有正理,凿之不可。” 

     潘季驯所说的“采之舆情”就是作调查研究;所说的“得之目击”就是 

作实地考察;所说的“稽之以往”就是吸取前人的成果;所说的“验之将来” 

就是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主张和措施。 

     潘季驯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来谈,就是治理黄河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从客 

观规律出发,而不能够凭空来臆度,或者是穿凿附会。 

     潘季驯的主要著作有《总理河漕奏疏》14卷,《宸断大工录》10卷,《河 

防一览》14卷等。其他河工著作还有《潘司空奏议》、《河防榷》、《两河 

经略》、《两河管见》等,但内容大多数是重复的。另外还有《留余堂尺牍》 

等书信集,内容也有不少与治理黄河有关。 

     潘季驯关于治理黄河的理论和措施,首先是直接反映在他给朝廷的河工 


… Page 16…

奏疏当中。这些奏疏多达200余道,是潘季驯4次担任总河,长期的治河实 

践及研究的呕心沥血的结晶。奏疏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从堤工技术到治理 

黄河的行政,从总体的规划到一闸、一坝、一条制度的规定,几乎所有重要 

河工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反映在他的奏疏中了。这些奏疏被后人编辑成《总 

理河漕奏疏》14卷。 

     公元1580年,潘季驯的僚属曾把部分河工奏疏和别人给潘季驯的赠言汇 

编成集,共10卷取名为《宸断大工录》,这本书是潘季驯的第一部治河书。 

     公元1590年,潘季驯在《宸断大工录》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删改,辑 

成了《河防一览》14卷。这本书最集中、最清楚地体现了潘季驯的主要治河 

思想和工程措施,它的流传和影响也最为广泛。 

     清代第一任河道总督杨方兴曾评价《河防一览》这本书说: 

      “司河者略能记诵其《河防一览》中一二语,其所设施,便出人一头地。 

 (潘)公之功其旷世而难泯,公之名虽千载亦不灭矣。” 

      《河防一览》这本书约29万字,精选了41道治河奏疏,其中首任和二 

任时期的奏疏一道也没有收入。由这里可以知道,潘季驯认为三任总河以后 

的奏疏更能代表他的全面主张。 

      《河防一览》全书的内容包括八个部分: 

     第一,皇帝给潘季驯的诏书; 

     第二,黄河图说; 

     第三,治水思想; 

     第四,河防工程的关键地点; 

     第五,修守章程; 

     第六,潘季驯本人的奏疏; 

     第七,黄河源与黄河决口; 

     第八,古今治河重要文献辑录。 

      《河防一览》一书既全面继承了前人治河的主要成果,又系统总结了潘 

季驯长期治河的新经验。它既是束水攻沙论的主要代表作,又是中国16世纪 

河工水平、水利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此后300年的河工实践活动起 

着指导性的作用。 

     潘季驯最常说的名言,就是“未经身历,不敢妄言。”这句名言充分体 

现了他尊重实际的作风。这种作风势必与天神观相冲突。所以他说,把治河 

成败“归天归神误事最大”。他明确提出:“神非他,即水之性也。”人掌 

握了水性,“天心”也会顺应人意。如果治河想靠上天来保佑,神灵来相助, 

人的力量就无从发挥了。 

     潘季驯还反对迷信书本和古人经验,他非常崇拜孟子的一句名言:“尽 

信书不如无书”。 

     潘季驯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人定胜天的思想,是他治河能获得重大成 

就的思想基础。 

     潘季驯治河300年以后,国际水利界曾经对治理黄河下游的方略进行过 

一些讨论。但是结果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西方水利专家 

所提出来的种种治黄方案,并没有一种能超出潘季驯早已论述过的原则。 

     本世纪30年代时,德国的著名水利专家H·恩格斯教授对潘季驯的双重 

堤防作了高度评价,他认为: 

      “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 


… Page 17…

法,此点非常合理。” 

     恩格斯的这种看法说明,潘季驯在世界河工史上也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潘季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科学家,也有 

他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譬如他反对打开张福堤,把泗州的洪水泄往 

淮河的建议,认为“祖陵王气不可轻泄”,再如,他极力反对以改进航运为 

目的的开胶莱河、通海运等建议,反映出他的保守态度,等等。 



                         七、沿着潘季驯的足迹 



    公元1593年,潘季驯得了风瘫。 

    公元1595年,潘季驯——这位在中国河工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的治河专 

家悄然谢世。 

    潘季驯去世以后,中华民族并没有停止对黄河——这条既哺育了她的无 

数子孙,又给她的子孙们造成了无穷灾难的大河,进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 

艰苦卓绝的斗争。 

     清代的靳辅 (1633—1692)、陈潢(1637—1688)的治河思想,即以潘 

季驯“坚筑堤防”、“束水攻沙”的理论为基础。 

    公元1677年4月,靳辅被任命为河道总督。在他的主持下,黄、淮、运 

河治理工程于公元1683年底完工。黄河回归故道,淮河出流顺畅,漕运也畅 

通无阻。但以后在治理下河 (洪泽湖大堤高家堰以东的低洼地区)的问题上 

与康熙皇帝及直隶总督于成龙意见不合,于多方联合,终于使靳辅在公元 

1688年4月被革职。 

     革职后靳辅在治河方面仍得到康熙信任,多次受命勘视河工。公元1692 

年3月重任河道总督,可惜年底就卒于淮安官署。 

     陈潢是靳辅的幕客,靳辅被任命做河道总督时,他鉴于自己没有治河经 

验,对治河信心不足。陈潢认为这正是为民除害,为国效劳的好机会,就鼓 

励靳辅说:“只要能实心力行,则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并且表示愿意协助 

他担当起治河重任。从此开始了他们二人共同的治水事业。 

     陈潢在晚年蒙受不白之冤,忧愤而死。陈潢治河后期,在黄河下游两岸 

推广屯垦计划,遭到上层封建官吏及当地豪强地主的联合反对。他们在皇帝 

面前诬告陈潢屯田扰民。康熙皇帝听信谗言,不理会陈潢的申辩,下令削去 

陈潢官衔,解京监候。陈潢到北京不久即含冤积郁而死,时年52岁。 

    靳辅和陈潢治河的主要成就有五个方面: 

     第一,堵塞黄河北岸杨家庄决口: 

    在堵塞这个决口时,陈潢提出的治理方案,几乎完全是按照潘季驯的“束 

水攻沙”、“蓄清刷黄”的治河理论进行的。 

     陈潢的方案是,先不急于堵塞杨家庄这个大决口,而是从下游着手,堵 

塞小决口,疏导黄河南岸,让淮水从清口流入黄河。这样可以借淮水冲刷黄 

河下游淤浅的河道,为水复故道开辟道路。然后又在决口上游从南岸开一引 

河,把河水的一半引入故道,减少决口的水势。这些工作完成后,才正式着 

手堵塞杨家庄决口,堵塞时用几百民工牵引推滚大如陵阜的巨型埽,投置决 

口,在第三次时终于堵塞成功,河水入故道。 

     第二,疏通骆马湖漕运: 

    公元1678年冬进行,并在陈潢的建议下,将北运河口从皂河下移至张家 


… Page 18…

庄,由张家庄运口北上,可以避免黄河数百年北灌之患。 

     第三,疏通南运河口漕运: 

    在陈潢的建议下,南运口改太平坝,以免黄河水内灌,每年节省民力财 

物数万。 

     第四,疏通潭水潭漕运: 

     陈潢亲自组织指挥,废弃旧口,移筑堤工于湖内。先将越城一带接高家 

堰的堤修好,以障淮水北行,尽出清口以敌黄河水,积水潭上游水势减缓, 

减退,便于施工。在潭的四周筑堤,水浅易成。指挥民工就近岸浅处渐次运 

土筑两堤于水中,约筑半里许,将堤的两头坝住,将水戽干,即在两堤之中 

挖土继续筑堤。这样,不仅筑堤取土不远,而且在两堤之中开挖了新河。又 

筑半里许,继续做坝戽水,挖土接堤,连续如此,清水潭数十里之间,成长 

二堤二道,运河船只来往其间,永无漂涨之患。其河即名曰永安河。 

     第五,修筑中河保漕运: 

    根据陈潢的建议,在宿迁以下修筑黄河北岸遥堤,并将修遥堤取土方的 

地方,有计划地联接起来,成为一条施工中可以利用的运料小河道。然后在 

小河的基础上挖深开宽,成了一条全长180里的中河,可通漕运。漕船出清 

口止于黄河,行20里过清河县即进仲家庄闸走中河。中河水缓流平,漕船行 

驶安稳。 

     主要的发明创造有: 

     第一,根据潘季驯“以水攻沙”的道理,发明了“开引堵决法”,即在 

河道决口下面,故道淤积的地方反筑一堰,截其微流,使河底涸出,并开浚 

深沟数道。同时在决口上游相度地形,开一引河,直通故道。把决口上游引 

河口打开,激流直注引河,再趋故道,循数道深沟冲刷河床,使决口不堵自 

灭。 

     第二,发明测水法,即测量流速和流量的方法,用行人速度推算流速, 

用测量法算出河床的宽度与流水的深度,这三项相乘的积,就是流量。知道 

了流量,在设计施工时,就能更准确地设计工程大小,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