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汉-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你说沈老先生啊,其实,他现在已经好了……”刘琮问起此事,张仲景便又耐心的解释一番。

原来张仲景察看了病情,确诊是忧虑成疾。张仲景给他开了药方居然是吃五斤面,行医多年的沈槐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逢人便说,每次都是哈哈大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

这时,张仲景来拜访他,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在鲁班门前耍锛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张仲景接着又说:“先生,我们做郎中的,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青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

沈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感动。打算广收门徒,将自己毕生的医术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的郎中。

“先生真乃神医,沈槐老先生也是高风亮节。刘琮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先生能否应允?”

“二公子客气,二公子的事迹老夫最近也是有所闻啊,只要老夫办得到,老夫一定竭尽所能。”

“其实刘琮是想在江陵建一个大医馆,除了治病救人之外,还要大批量培养医生。想必先生在对付疫病方面也是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刘琮想请沈槐老先生和您一起前往江陵,平时给年轻的郎中们传授些治病救人的知识。同时抽空整理一些对付疫病的方法,若天有不测,再出现前些年那样的大瘟疫也好有个应对。”

“公子深谋远虑,情系子民,老夫佩服。公子所言正是老夫所虑。

如今汉室衰微,天下群雄并起,大兵之后必是大疫!这些诸侯们若是个个如公子这般,则天下大幸啊。奈何他们都对百姓的生死不闻不问。一些民间庸医更是乘火打劫。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对片刻,便开方抓药,只知道赚昧心钱。

更多的人,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张仲景越说越气愤,刘琮心中暗想,果然是医圣,连华佗都被他骂进去了。

事实让华佗医术不差,可却和张仲景恰恰相反。华佗毕生都以自己是医官不能入仕为耻。甚至在给曹操治病时,都耍小聪明,怕给曹操治病断根了便得不到重视,结果被曹操识破丢了性命。

这张仲景当着官还开堂坐诊,两相比较确实差距太大。

“先生既有此心,刘琮恳请先生与琮一道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由琮提供场地和资财,凭借先生的医术……”

“老夫定当尽力!”

“如此刘琮替荆州黎民,替天下百姓谢过先生!”

“二公子休要客气,这是医者本分,只是将来可能还要多多仰仗公子。”张仲景是何等聪明之人,他虽然立志控制瘟疫蔓延,但个人力量毕竟有限,这二公子如今在荆州可是风光无限,一般的公子才不屑于操心这种事。如今刘琮很主动提出,张仲景自然十分愿意合作。

第九十三章 武陵蛮乱

能诱拐到医圣;也算是刘琮再次回襄阳的意外收获;回到江陵之后;除了第一时间给部下封官加爵外。就是组织力量修建医馆;开办医校。张仲景的儿子也从襄阳搬到了江陵,同来的还有张仲景的许多同行以及那位看张仲景笑话的沈槐。

为了解放张仲景,刘琮专门安排了人给他打下手,重点研究对付瘟疫和整理伤寒病治疗理论。而同时在南郡大肆选拔年轻人有意攻读医学的,免费到江陵的医馆就读,凡属能够顺利通过考核的,进入军队便领九品俸禄,自己开医馆诊所的,刘琮也负责资助。

也就是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在后来的数十年对荆州乃至整个华夏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这是后话。刘琮遵医重教,张仲景自然乐见。刘琮也等着张仲景的研究成果和培养的医官,计划将来在军队配备晚上的医疗体系,确保战时受伤能治的同时也要防止非战斗减员。

回到江陵没多久,各县的晚稻陆续收割,收货单也陆续报到刘琮手里。李严的秭归收粮五万石,夷陵、枝江两万石,公安三万石。刘巴负责的江陵及周边五万亩地收获十五万石。这些都是屯田的额外收成,虽然是第一季稻田产量有些低,但就是这个产量也足以养活近万人。

来年有了绿肥打底,产量再增加几十万不成问题,于是征兵再次被刘琮提上日程。一来冬闲练兵不耽误农活,可以适当扩大规模,那些不合格的还可在开春之前回家干活。

刘琮征兵令一下,李严那边便有报告来,原来李严早就自作主张在秭归募兵一千。

尽管李严已经被刘琮擢升为校尉,但各县的兵制还需严格统一,不得已,刘琮便与文聘、诸葛亮等人商议,决定在郡内改革兵制。除了江陵保持正规军编制外,每县保持五百县兵,再允许一到两营预备役,每营五百人,什长以上军官由江陵选派,预备役平时在县中训练,由县尉统领。

郡内将根据需求随时调拨预备役到江陵,而后各县可以继续招募预备役。根据此法每县最多可以维持一千五百兵,虽然是预备役,但如果除去襄阳直辖的三县一级公安、江陵,各县满员编制的话能够藏兵一万八到两万。当然被允许招募两营的预备役的也只有李严这种完全归属于刘琮且有进行屯田能够养活的县,如夷陵、枝江等。

各县募兵,江陵也大肆开展征兵工作。新的一期征兵计划还是维持在四千到五千人。一来训练不会太仓促,二来武器装备也跟得上。当然这些主要是文聘和诸葛亮的任务。刘琮参与的主要是精兵训练,这些人将来都是基层军官,除了要有过硬的身体、军事素质,还有就是建立良好的感情和对刘琮的忠心。

十一月初,刘琮照例在训练新的一批兵王,武陵太守金旋派人送来信函说是秋收结束之后,郡内武陵蛮又开始出来作乱,希望刘琮能派兵除之。本来这种事情应该直接上报襄阳的。

金旋之所以先请刘琮除了对刘琮的看重之外,也有巴结之嫌。

刘琮一听武陵蛮,顿时来了精神,如今荆州看似风平浪静,可两年后曹操南征那可是八十万大军黑云压境,自己正苦于找不到练兵的机会呢。自从刘琮入主南郡一来,原本在郡内作乱的匪徒不是被剿灭就是逃窜他乡,谁也不想在一个拥有八千郡兵的好战分子辖内混。

武陵蛮……刘琮知道这武陵蛮虽然不如那山越影响大,可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处于今湖南西部至贵州东界的武陵蛮,自东汉王朝建立后,即不断进行反抗。孙吴统治时,武陵蛮攻占城邑。孙权以黄盖为武陵太守,蛮夷前来攻城,时郡兵才五百人,盖乃大开城门,俟蛮兵半人而夹击之,斩获数百,余皆奔散。

后来黄盖尽收诸部落,诛杀各大小头领,经过数月反叛尽平。史称“诸幽邃巴、醴(俚)、由(俚)、诞(蜑)邑侯君长,皆奉礼降服”。吴黄武元年(222年)春,刘备举军东下击吴,自佷山(今湖北长阳县),通武陵,使亲信马良以金帛赐五陵诸蛮夷,授以官爵。刘备被吴将陆逊击败后,马良亦死于五溪。

黄龙二年(230年),武陵蛮叛吴,次年,孙权令潘濬会同吕岱、吕范、朱绩等督军五万人前往镇丵压,经过三年战斗,始获胜利。史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

吴主孙休永安六年(263年),蜀灭于魏,武陵蛮夷与蜀接界,吴人惧有变乱,乃以钟离牧为平魏将军,领武陵太守。魏亦遣郭纯为武陵太守,进屯迁陵县之赤沙(今湖南保靖县),诱致诸夷邑君,进攻西阳县城。

郡中震惧,抚夷将军高尚以为:昔潘太常督兵五万,然后以讨五溪夷耳,是时刘氏连和,诸夷率化,令既无往日之援,而郭纯已据迁陵,而明府以三千兵深入,尚未见其利也”。

牧不听,率所领晨夜进军,缘山险行,垂二千里,斩五溪魁帅百余人及支党几千余级。于是五溪蛮夷又归属吴。钟离牧此后历任公安督、濡须督,又“以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死后,家无余财,士民思之”。说明武陵各族人民对于清官还是乐于拥护的。

金旋在武陵先是按照刘琮的以盗治盗安定了郡内,但要施恩于武陵诸蛮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刘琮可不想自己还没入主荆州,武陵就发生动乱。

如今金旋主动请援,刘琮手里有兵,又是平南将军,可谓师出有名。于是刘琮便连夜上书襄阳,表示将答应金旋请求出兵平蛮。对于这种小事,刘表肯定不会加以干涉。

文聘和诸葛亮对刘琮要出兵平蛮有点想法,当听说刘琮要带六千人去时更是吃惊。要知道现在整个江陵也就八千老兵。

“主公,区区蛮夷,又远在武陵,何故劳师动众?”

“先生真当不知?”

“请主公明示!”在诸葛亮看来,金旋所说的武陵蛮不过四五万人,而是分数几十个部落,散居各地,就算作乱也只不过骚扰武陵郡内一两个县城。而现在正是刘琮在江陵练兵的好时机,如此大规模率兵前往,武陵蛮必定躲进山林避而不出,刘琮此去八成是要落空。

“我平蛮是为安定境内,也为兵源。”

刘琮是后世来的,山越对孙吴政权的影响历历在目。汉建安三年,袁术遣人激动山越,大合兵众,图谋共攻剁策,还好孙策应付得当,破了山越,不然只怕江东便成了袁术的地盘。

建安五年分遣诸将镇抚山越。

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正待破城之时,山越复起,严重威胁别;吴后方,迫使孙权撤兵。

建安九年;派吕范平鄱阳,程普诗乐安,太史慈领海昏,以黄盖、韩当、周泰、吕蒙等充任山越活动最频繁地区的县令长,悉平各地山越。

但是直到建安二十二年,陆逊还在征讨会稽、丹阳、新都三郡的山越,陆逊明确说出讨伐山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充军队,仅陆逊即从山越获得精兵数方人。

吴嘉禾三年,别权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诸葛恪移书相邻四郡,令各保疆界,然后分兵扼诸险要之地,将山越分割包围,只修缮藩篱,不与交锋,待其谷物将熟,纵兵掠夺,以饥饿迫使山越出山求活。

诸葛恪将其中精壮四万人选为兵士,余者迁至平地充作编户。

第九十四章 初会蛮夷

加上其他将领贺齐、全琮、钟离牧、韩当、蒋钦、陈表、凌统、朱桓、张温、张承、顾承等所获兵数合计,至少超过二十万。至于用以补户的羸者自然更多。这就是孙吴所以能在江南立国八十余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前后三十年,山越也牵制了孙吴政权大量精力,导致了多次后方出乱,不得不错失良机回师,刘琮如今对武陵蛮高度重视,心里也是想着别和剁吴一样,被这武陵蛮牵制了大量实力,这样话,还怎么争夺天下?

所以刘琮想要学习为未来的经验,抓丁充军,赢着补户,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刘琮才不觉得是劳师动众呢。

“兵源?”文聘不知道后来的事情,自然奇怪。要知道武陵蛮藏于穷山恶水当中,素来刁蛮,出兵平蛮肯定要折损不少将士,刘琮却是说为了兵源?

“是的,我等大兵前往,势要将武陵蛮夷全部迁出,壮者为兵,赢者补户!”刘琮耐心的解释道。

“全部迁出……此事恐难为。”文聘虽然对付大规模敌军有经验,但是这武陵蛮可是以部落形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