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汉-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不相信刘琮能实现华夏一统,但却也觉得自己以前的三分天下似乎要进行修正,至少在荆州,明面上刘琮还是远远胜过刘备和刘琦。难道自己真的要以刘琮为主公吗?诸葛亮也真正陷入了沉思。

“好一个划江而治,一统华夏!只是益州刘璋也是汉室宗亲,江东孙权也绝非善类,还有那西凉马腾、汉中张鲁……”

“姐夫所虑甚是,益州刘璋虽为汉室宗亲,但却时常想着攻我荆州,况自治理益州一来内乱不断。他若有心匡扶汉室,我便于其一道携手共同对抗曹操,若是有二心,我定要替朝廷收回益州。江东孙权才智一般,机缘却远胜于我,十八岁继承父兄基业,更是有周瑜。鲁肃辅佐。

但他却奈何不了我江夏,数次进犯无功而返。我若有姐夫和庞统先生相助,便胜过他千倍。假以时日,我只需一支水师便可直捣吴郡。西凉马腾虽有骑兵,奈何地处偏远翻不起风浪。汉中张鲁志不在此,我不足为虑。

新野刘备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空有一腔豪情却无从落脚,战事一起,必将被曹操所灭。

较之曹贼,我便是年轻有为。曹操今年已经五十有余,十年之后便是垂暮老矣。我只需挡住他十年,他便无可奈何。”

刘琮将各路诸侯一一分析给诸葛亮听,无非就是想间接说明,自己才是明主,诸葛亮不要再思前想后投效他人了。

“无可奈何,曹操平定北方之后,便是坐拥中原河北数州,带甲数十万。几十万大军同时南征,贤弟如何挡之?”

“先是以汉江之险固守襄阳,令水师日夜巡防于江上,而后派出小股骑兵,日夜去后方曹操大营骚扰,令其攻不能下,夜不能寐,时间一久必成疲惫之师。姐夫若是肯出山,便是姐夫替我谋划,管叫那曹操有来无回!”

诸葛亮和刘琮的对话,诸葛均和刘巴都听在耳中,两人在屏风外不敢出声,屋内也是出现了短暂的沉寂。刘琮生怕诸葛亮拒绝便又继续说道:“其实父亲何尝不是希望姐夫能出仕为荆州百姓做事,只是念及姐夫如今刚刚成家,父母早亡又幼弟要照顾,只好作罢。

又怕你顾及兄长在江东做事特意让我转告于你,父亲并不会计较这些。

琮本不想打搅姐夫清闲,只是如今曹贼势大。琮自问实力不济恳请姐夫助我,还望你看在荆州百姓,看在大汉江山的份上与我共襄义举!”

刘琮越是激动,诸葛亮越是沉寂,屋内的空气渐渐紧张起来。屋外的诸葛均忍不住走了进来:“兄长,均时常听你好友展望抱负,何尝不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二公子是德才兼备的难得明主,兄长切莫要错过。均已成年,家中大小事务自会料理,请兄长放心与公子前往,弟盼望兄长助公子早日逐鹿中原、纵横天下。”

“是啊,孔明先生,我家公子乃汉室难得之栋梁,岂是那新野刘备、江东孙权能比。先生莫非要埋没了自己这满腹才华,抑或是要舍近求远乃至弃明投暗、助纣为虐?”四处“游荡”的刘巴也忍不住了,便跟着诸葛均走了进来。

“子初,不得无礼!”

刘琮真是不知道感谢刘巴好还是训斥他好,他短短几句话,倒是将诸葛亮的仕途摆得十分明白,要么诸葛亮打算毕生不出仕,学习那襄阳司马徽。不过刘巴此时出来说话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刘琮事先定好的,来拜访诸葛亮之前,刘琮又自己回忆了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和隆中对。为的就是在陷入僵局的时候采取主动。

严格按史书记载,算来从诸葛亮叔叔去世,他自己带着弟弟诸葛均在隆中晴耕雨读已经七年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这七年,过的也并非是与那种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这也并非他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在隆中,诸葛亮认真研读史籍,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密切注意当时的政治形势,冷静地观察与分析各个政治集团实力的消长和斗争的成败。而且经常与当地及因避战祸而流亡到荆州的名士司马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纵论时局变换,交换政见,畅谈未来。

第四十四章 卧龙出山

诸葛亮最佩服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管仲和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乐毅,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立志要像管仲、乐毅那样,干一番有益于天下统一的事业。为此,诸葛亮高卧隆中,静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期遇明主,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

怎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呢?诸葛亮时常在思考!综观其时军阀混战的结果,到赤壁战前,只剩下了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公孙度、韩遂、马腾等人。那么,为什么诸葛亮不投靠已经平定了北方,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或是已“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的孙权,而要为四处奔走,无固定的地盘的刘备出谋划策呢?刘琮认为无非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虽然曹操实力最强,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并先后率军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占领了冀、幽、青、并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举平定南方,一统华夏的趋势。但诸葛亮深知,曹操的手下有荀彧、郭嘉等一批贤才谋士,如投其帐下,难以其施展才能。

同时东汉王朝虽已名存实亡,但在汉末士人中仍有较大的影响。在许多汉末士人的眼中,曹操名为汉臣相实为汉贼。道不同不相为谋,诸葛亮自然不肯为其出谋划策。这也是刘琮一开始就疾呼痛骂曹操的原因。刘琮和曹操等人的心思差不多,但他却不得不高举匡扶汉室的旗帜。要说服诸葛亮,就必须站在道义的制高点!

孙权虽据有江东之地已历三世,但其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而诸葛亮志在结束分裂割据,完成统一大业。况且孙权承继父兄基业,属下早已有张昭、周瑜等一批元老重臣。诸葛亮深知如到孙权之处,同样难以施展其盖世之才。

刘琮后世看书时记得在张昭荐亮于孙权时,诸葛亮不肯留下,人问其故,诸葛亮曰“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诸葛亮明白孙权虽然能礼贤下士善待诸葛亮,却不能委以重任,尽诸葛亮之才。而如今刘琮虽然只是一郡太守,却早晚会成为荆州之主,而且身边拿得出手的谋士也就是刘巴。刘琮不得不得依仗诸葛亮才华。能用其才且能尽其才!

刘备在当时虽无立足之地而依附于荆州刘表,但自起兵以来,虽屡经挫败,壮心不已,为时人所敬重。就连曹操也认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刘备)与操耳。”曹操当时可谓春风得意,刘备却是十分落魄,曹操没必要奉承刘备,也不至于如此奚落刘备,故而只有一种可能曹操看出了刘备的鸿浩之志。

曹操看的出来,诸葛亮当然也看得出来,诸葛亮审时度势,认为刘备可以夺取荆州、益州作为立国之基,效法高祖刘邦,成就帝业。同时刘备身边一直缺乏真正的谋略之士,诸葛亮认为自己辅佐刘备,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其抱负。

历史上是这样,所以刘琮先前放任刘巴调戏刘关张,而且也数次三番强调自己的态度,为了荆州百姓,为了大汉天下,刘琮可以与大哥争,因而绝对不会给刘备入主荆州的机会,这也算是给诸葛亮打预防针,堵死一条算一条。

要么“助纣为虐”投靠曹操,要么舍近求远、弃明投暗,这是刘巴的总结,也是刘琮委婉的告诫!(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能够执行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霸主只有区区那么几个人可选,诸葛亮舍近求远投靠刘璋、马腾更是无从谈起。

前几日妻子黄月英回家说起刘琮的事迹,并对刘琮大加推崇,诸葛亮还有几分怀疑,今日一见,二十一岁的刘琮似乎一点也不逊色于四十二的刘备。何况刘琮的起点更高,加上与自己的姻亲关系,跟容易赢得信任和重用。诸葛亮在心中反复的将刘琮和先前考虑的诸人比较。

显然这个突然造访的刘琮完全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自己制定的了完善的三分天下,是以刘备为君主,若果荆州横空出来个刘琮,那刘备如何夺荆州?

刘巴被刘琮制止只好又退了出去,诸葛均见兄长迟迟不肯表态,只好给两人续了点茶水也退了出去。

剩下刘琮焦急的看着诸葛亮,怎么办?怎么办?说到底还是自己以前给人的印象太差了,要不然也会像现在这么被动。

嗯,要不?像哄蔡琳一样?试一试吧!

“我知道姐夫一直在等待时机,刘琮我何尝不是,兴许你也有耳闻,当日我娶琳儿之时,便有人造谣说我欲借蔡氏实力压制大哥,也有人说蔡瑁欲借联姻进一步掌控荆州。

为了以正清白,我甚至故意疏远琳儿,直到父亲让我领兵出征,我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琮虽不是文武全才,却也绝非懦弱之辈。这次的太守之争,我也不想过多的依靠岳父更是想要向世人证明,我刘琮能行!

我之所以急匆匆的来请姐夫,完全是因为时局紧迫,时不我待!

姐夫,你又在等待什么?琮不敢自夸成为一个明主,但只要有姐夫在从旁指点,绝不会输给那孙权、刘备!为了荆州百姓,为了大汉江山,请姐夫不要再犹豫了!”刘琮能用的招全用上了,要是跪下大哭管用,估计刘琮也不惜如此。

诸葛亮真正关注刘琮也只是刘琮在江陵取得胜利开始,大部分是庞统、崔州平等人传递过来的消息。期间黄月英到刘府做了一次客,回来之后便对刘琮大加赞赏。最直观的接触便是早前刘琮与刘备等人的冲突那场戏。刘琮虽不是主角,却和当日在将军府争太守一样赢得干净利落。

加上这连番的豪情壮语,确实很符合诸葛亮的胃口。先前诸葛亮担心的是刘琮是二公子,废长立幼的袁绍就导致了河北大乱,结果被曹操个个击破。从当日争太守来看,撇开刘表的感情因素,刘琦已经完全不是刘琮的对手。

今日诸葛亮亲眼所见,确实被全新的刘琮所震惊。

当然最打动诸葛亮的还是那句匡扶汉室、整肃朝纲。让诸葛亮下定决心便是时局紧迫,时不我待!匡扶汉室是诸葛亮的志愿,他自然不想等到曹操将刘表孙权等人一个个都灭掉再去投靠刘璋、马腾、张鲁之辈。

刘表年事已高,用不了多久这主政荆州的定是刘琮。

荆州无疑是对抗曹操、匡扶汉室的最佳基地。何况刘琮并不比其他人差,至少在礼贤下士上不输给刘表、刘备。这是一个二十一岁的贵公子,在诸葛亮看来也算是十分难能可贵。

刘琮,刘备。刘备,刘琦;刘琦,刘琮。诸葛亮将几人反复比较。不得不承认胸有大志的刘琮确实比其他两人有优势,而且三人当中刘琮年龄最小,却是独掌一郡。

短暂的沉默之后,诸葛亮突然起身拜倒刘琮脚下:“公子所言极是,亮愿效犬马之劳!”

成了!刘琮心中一阵狂喜,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快步来到诸葛亮身旁,附身蹲下准备扶起诸葛亮:“姐夫请起!”

诸葛亮随即挣脱刘琮的手:“主公,既为君臣还是莫要荒废了君臣之礼,请主公今后直呼亮之姓名。”

“好好好!孔明先生请起!”只要诸葛亮肯定答应帮主自己,刘琮这个时候说什么都答应。

“谢主公!”诸葛亮略带歉意的一笑,然后缓缓起身。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恭喜孔明先生!!”在门后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