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汉-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刘琮推行生活补助,和加大医官的培训与扶持,人口逆势而上。

而刘巴和蒲元也没有让刘琮失望,攸县的铁官营,除了产出少量的盔甲之外,还按照刘琮的要求打造出了近一千柄神刀,目前已经装备江陵大营。

而诸葛亮的成就更是显著,诸葛亮制作了一种新型连弩,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矢长只有八寸。而且此弩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发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

“以铁为矢”是科学合理的。连弩的箭采用铁制就解决了三大问题:

第一由于整支箭的尺寸只有“八寸”非铁制的箭,箭体轻,没有太大的杀伤力。铁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次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铁箭就会被吸附在箭槽上,解决了连弩向上仰射时弩身倾角大于90度,箭匣里的矢脱离箭槽倒向反方向,张弓向下俯射时箭支滑落的问题。第三解决了连续供箭问题,连续供箭,连续发射得以完成。

不过缺点是体积、重量大,单兵无法使用,“元戎弩”重达200多公斤,别说搬运困难,甚至箭矢要上弓都是用双脚把弦蹬开,才能把箭矢安装上去。基本上多作为守城武器或是埋伏用。

还有就是全铁的箭加装羽毛困难,无羽的铁箭在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而翻滚,达不到远射武器的作用。

这也是诸葛亮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损益连弩机关互动要求精度高,在野外使用时部件受阴雨等天气的影响易变形从而使连弩发射机关失灵。

尽管如此刘琮还是十分重视,这种弩势必也是一个大杀器!刘琮在见识了元戎弩的威力连连称好,之后随即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生产和保管元戎弩。曹操最大的优势便是拥有大量的骑兵,如果刘琮能够组织起一支颇有战斗力的元戎弩兵,将会是曹操的噩梦!

元戎弩”的威力,在冷兵器时代对人的杀伤力可以说是所有武器之最没有一个重装骑兵的盔甲可以挡得住一箭。元戎弩的出现可以极大程度的抑制曹操重装骑兵的发展,有很大的弩的大量使用有和培养一个重装骑兵的花费,会让曹操头疼不已至于弩兵的战术……其实在三国也曾大量被运用过……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撤退时,已预料到司马懿会派兵追击……故以弩兵设下埋伏,果然张郃中计,死于弩箭齐发……事实上,为什么每次诸葛亮每次北伐失败几乎每次都能成功撤退。其实也是因为由于蜀兵拥有三国里面最强大的弩兵……

正如同,曹魏的精锐之师是骑兵,而孙吴则是水军……蜀汉是弩兵……弩兵的威力,正好是骑兵的克星,让后来曹魏要追击蜀汉的军队都必须小心翼翼……

而在界桥之战时,袁绍也曾经以大量弩兵大破公孙瓒名震一时的白马骑兵。从此公孙瓒一蹶不振,最后终被袁绍所灭……

刘琮深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自己和曹操相比实力上还是会处于劣势,或许元戎弩的大量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劣势。

第二百二十五章 刘璋慌乱

周瑜病逝,曹操转战关中,甚至包括元戎弩的出现,每件事都朝着有利刘琮的方向发展,刘琮也预感到了自己挥师西进的机会正在成熟。

而最直接挤压关中诸侯以及张鲁、刘璋生存空间的便是曹操的战略大转移!

曹操要拿下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汉中,于是曹操命司隶佼尉钟繇征讨汉中郡(今陕西汉中东)张鲁。进兵汉中必须经过关中(古称函古关以西为关中,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于是钟繇进兵关中。

关中此时还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诸将各据一方,互不统属,其中以韩遂、马超二股势力最强。关中诸将以为钟繇将要袭击自己,一时俱反,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等十将合兵十万,屯据潼关,与曹操等军夹关对峙。

而比马超、韩遂更紧张的是益州牧刘璋。这些日子,不断有从关中归来的商人大谈曹操将要出兵关中,有人说这是曹操在荆州、扬州受挫之后,战略转移,欲先平定关中。

而更多的人则认为曹操曾经在重要的会议上讲过荆州、扬州的优势是拥有长江天险,因而曹操派钟繇征汉中就是为了下一步征伐益州做准备,因为益州在长江中上游,一旦占据上游,刘琮与孙权拥有的长江天险将被打破。

因而曹操的战略大转移的重点不是关中和凉州,而是益州!刘璋为人懦弱多疑,初掌益州时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从此刘璋对张鲁的猜忌更甚。

如今曹操欲征益州,要是别人镇守汉中,刘璋还有一道屏障,但汉中太守是张鲁,刘璋担心的是张鲁为报仇,等曹操大军到时便可能立即投降,从而倒戈相向!

本来刘璋胸无大志,欲结好曹操,曾经遣使者张松前往许昌。可谁知被曹操拒绝好意,张松回成都后更是将曹操描述成残暴、穷兵黩武的大汉国贼,如今曹操要征益州看来是曹操早有准备,不然当年也不会拒绝刘璋的主动示好。

慌乱的刘璋在成都随即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对策。

张松第一个站出来:“明府宜早作决断,曹操图谋益州久矣,松当年奉明府之命出使许昌,可那曹操却不肯相见。分明是有意疏远我益州,免得因为亲近益州而今日出师无名啊……”

张松上来便是再吓唬刘璋一番,刘璋听后更是不安,随即问道:“子乔可有良策?”

“荆州刘步昌,向荆州刘步昌求援。当今天下,曹操所惧者惟此人耳。此人是刘景升之子,与明府同为汉室宗亲,又得陛下召见,封为御弟,征南大将军。

建安十三年就曾在樊城击败曹操八十万大军,此后又曾派使者到益州联络欲与明府共同匡复汉室,益州与荆州山水相连,今益州有难明府若是向其求援,刘步昌必定发精兵共拒曹操……”

“不可!万万不可!”薄曹从事王累连忙站出来,先前他听张松出言吓唬刘璋已是不满,等到张松说出欲请刘琮来救更是急不择言:“明府,万万不可啊!那刘步昌狼子野心,非当年刘景升,明府万万不可引狼入室啊!”

这下轮到刘璋犯难了,本来以为张松指了条明路,被王累这么一说又有些犹豫了。张松见状连忙上前几步说道:“明府,王累危言耸听,必误我益州。刘步昌与明府同为汉室宗亲,至今都拥立汉室,并以匡扶汉室为毕生志向,又怎么会是虎狼?

倒是那曹操,以汉相自居,其实汉贼也,若明府不与荆州联手,他日曹操取道汉中,益州危矣!”

“义兄,你的意见呢?”举棋不定的刘璋将目光转向了他的义兄吴懿。吴懿又作吴壹,字子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族父为何进之部将吴匡。懿因其父与刘焉有旧,故效力于其子刘璋麾下。其族弟吴班也一同效力刘璋。

吴懿容貌高大劲健,是益州难得一见的猛将,刘璋常以义兄称之。刘璋也是没了主意,这才问起义兄。

吴懿是一员武将,论行军打仗还行,这种大是大非,他也没有什么主意,只是含糊其辞的说道:“明府以为曹操与刘琮两人谁有篡汉之心,谁会吞并益州?明辨之下便不难抉择!”

他这话等于没说,那意思是这两个人到底谁是谁非,你自己判断。可刘璋经他这么一提醒,倒是陷入了沉思。

说实在的,刘璋之父刘焉也曾有大志,但刘璋只希望割据一方,既不归属汉室,也不会被消灭,做一方诸侯其实挺好。他顺着吴懿的话想到了他的父辈们……

“出雒三刘”,刘焉、刘虞、刘表。刘虞在幽州纵横捭阖,一年之间,鲜卑、乌桓折降,士族倾心;刘焉入蜀,欲取先与,短短两三年,手握蜀中大权,剑指汉中;刘表之江表,在荆南一片哀鸿之时,把一个不知名小城,塑造成三国知名大都市——襄阳。

此三人,岂非豪杰仁士哉?

但他们都是局限于宗室身份,以致不能有所作为,或者说,他们都太看重大汉。刘虞在幽北,心思献帝;刘焉在蜀,双子丧命李郭;刘表在荆南,粮草供给雒阳。

三人之中,刘焉曾有大志,平定益州之后,准备再征汉中,但是连与刘焉同出一王的刘表都不能容忍刘焉如此作为,言刘焉有异志,生生把刘焉之志向打残!

作为宗室身份,他们又是别人眼中钉,是以公孙瓒、袁绍不容刘虞;袁术、孙坚不容刘表;刘焉、刘璋困守一方。后世人评论三国,常言刘表、刘焉昏庸,但是他们却是基于刘表、刘焉不曾图大事来论断,可谓不善观人。

刘表一心倾汉,他死之前,曹操又不曾萌发废立心思,刘表怎么可能会有称帝心思?

大汉末年,宗室之悲剧者,又岂三人哉?若刘繇、刘岱兄弟者亦多矣!他们在大汉末,不为有异心者所容,又为朝廷忌讳,何其难也!

思到此处刘璋却是认为吴懿是在说刘琮同为汉室宗亲,与自己一样,同样局限于汉室宗亲身份,不会心存大志,自然也不会趁机吞并益州,倒是曹操这些年来南征北战,众多诸侯被他一一除掉。

相比刘琮,曹操就是吴懿认为的那个有篡汉之心的人!

见刘璋犹豫,王累更急了:“明府,不可啊,不可!”

刘璋心中逐渐有了主意哪里听得进去王累之言,而此时许靖许文休站了出来。他本是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汉末时著名人物,年轻时即为世人所知。后经刘翊推举许靖为孝廉,担任尚书郎。后受到益州牧刘璋邀请,受任为巴郡、广汉太守,此次也是被刘璋急招回成都商议大事。

刘璋见许靖有话要说,连忙摆摆手示意张松、王累先行退下。

许靖年轻时代就与堂弟许劭并为世人所知,不过与许劭关系不佳,所以当许劭担任汝南功曹时(郡守的人事长官),令许靖得不到录用。之后刘翊来了做大守,才推举许靖为孝廉,任尚书郎。

在董卓掌权时,周毖和许靖负责吏部,任命了孔伷,韩馥,张邈等。许靖被任命为巴郡太守,但没有上任。后来韩馥等攻打董卓,董卓于是杀了周毖,许靖担心被杀遂转徙各地。

第二百二十六章 天赐良机

许靖先后投靠豫州刺史孔伷、扬州刺史陈祎、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王朗被孙策击败后,又逃往交州避难。后来受到益州牧刘璋邀请,受任为巴郡、广汉太守,在原蜀郡太守王商过世之后,又转任蜀郡太守。

历史上当刘备包围成都,许靖想要背叛刘璋越城逃跑,但失风被捕。由于这件事情,刘备颇为看轻许靖,因此并不予任用;但参谋法正提出建议,认为许靖虽然年老无才且没有节操,但是却闻名天下,如果不予任用,可能会给天下人不良的观感,造成以后人才召募以及政治号召上的困难。后在在法正的推荐下担任要职,位列三公。法正评其为“有名无实”。

这种典型贪生怕死又贪慕虚名的无节操之辈,你能指望他提出什么好建议?刘璋也真是急昏了头。或者说刘璋敬重许靖,基于两人大概是同一类人吧。

果然,许靖没出什么好主意,他全盘赞同张松的意见:“曹操势大,益州独木难支,今操所惧者不过荆州刘琮、扬州孙权耳,孙权远不能及,刘琮乃与明府同为汉室宗亲……”

经过许靖这么一说,刘璋基本上就拿定主意了,便问道:“子乔,接下来当如何?”

“明府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