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汉-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贼兵掌握了一举一动,那夷陵县衙是不是有问题,都要认真给我查清楚!”

“诺!”黄权是明白人,先前刘琮说让魏延募集新兵要带到夷陵去,县中的户曹又有提醒刘琮钱粮不够,他八成猜到了刘琮想干什么。作为刘从身边最信任的人,机灵是基本要素!

第十四章 回师夷陵

众将领命之后,刘琮把李严单独留了下来。秭归是刘琮最先控制的地盘,虽然只是一个县,但刘琮却很看重,所以自然要嘱咐李严一番,也希望李严能明白自己的苦心。

李严单独面对刘琮也急于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疑虑跟刘琮坦白下。

“主公,这垦荒确实是固本培元之大事,是要立即开展才行,只是……”

“我提你做秭归县令不是心血来潮,在内政方面,你肯定比我在行。垦荒种田需要人力,需要耕牛什么,这些你去想办法,哪怕是免徭役,先将地租给当地百姓都行,反正我要的是结果,至于钱粮方面,我想很快就能解决。

有些必要的衙门你看着建,有合适的人选就把名单交给我。垦荒,水利灌溉、养马都要有专人负责!”刘琮虽然明白自己要是静下心来治理一个县并不一定会输给李严,但他还有更多的使命,绝不能困在这小小的秭归。

“臣明白!”

刘琮自问,身手比李严好,或许训练新兵也要强一点,但内政方面肯定是李严,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刘琮对这东汉末年的风土人情还需要慢慢了解,对于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刘琮还需要慢慢了解、消化。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活交给能干的人去做,而这李严无疑是最佳人选。

三日后,手中有人命的六十名山匪被枭首示众;黄权等人再次感受到二公子的变化。对待有功之士奖励毫不含糊,对待贼人也算是杀伐果断,越来越有大将风范了。

当然黄权也没让刘琮失望,还真查出了秭归县城有人与山匪有勾结,其中两户的家丁就是山匪攻城时做了内应。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另外根据山匪交代,夷陵县令有个亲戚就是匪首之一,夷陵县令小妾有给山匪通风报信的嫌疑,对于秭归通匪的事情,刘琮交给李严去办,让他接着查实,全权处理。

而涉及到夷陵县令,刘琮仔细询问了黄权,并不是他杜撰出来的,而是确有其事,刘琮甚至亲自询问了几个招供的山匪。刘琮就怕黄权立功心切,然后杜撰几个罪名,这样虽然凭着自己公子身份一样能将县令拿翻,只是那样一来,就有了口实在众人手中。

至于要怎么处理那个夷陵县令,只能等肃清秭归全境之后再做打算。期间刘表也来了几封亲笔信,大意是秭归的事情差不多了就尽快回襄阳。刘表估计也不想再出什么岔子;不然没法想自己妻子蔡氏交代。

刘琮觉得襄阳是要回的,毕竟那里才是荆州的统治中心,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秭归未定、夷陵还有悬念,江陵吴巨那个混蛋……总之,时间不等人,能抓紧一天是一天。

要说李严的办事效率就是高,在黄权提供线索后的第三天,便将通匪案了结,李严亲自带人抄了三家,杀了二十余口,抄得黄金三千多,钱一百多万,粮食十万石。盔甲四副,皮甲五十余套,兵器百余。

大族果然比山匪富裕,这三千黄金,合钱三千万,一个士兵一年的生活费用大概也就八千钱,这些钱如果单纯用来养兵就可以供养四千人了。

十万石粮食,那可就是将近五千人一年的口粮,总算是解决了刘琮的燃眉之急。有了三个被抄家的做榜样,群众其他大族也纷纷表示支持新县令,支持都尉大人募兵,每家出三五家丁凑数。刘琮是来者不拒。

魏延那边也传来好消息,或许是刘琮这一仗奖励太过诱人,短短七天报名入伍的居然有近一千五百余人。

刘琮考虑再三,让魏延从中挑了五百人编入队伍,又选了两百交给李严做县兵,秭归县补满五百。剩下的打发回家,刘琮暂时还养不起这么多兵,也不能一下子把秭归县抽空了,今后李严垦荒肯定还需要人手。而且自己还没有成为一方长官;兵士的户籍也是个麻烦。

另外甘宁这些天收获也不小,捣毁了几个小的山匪窝点,秭归各地百姓拍手称快。只是收获不大,这些山匪看来也还是比不上大户人家,话说回来,要是很富裕基本上也洗白从良了,谁愿意做山匪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啊。不过对锻炼队伍倒是很不错,新老结合对付山匪刚刚好。这好比游戏中带着新人打小怪赚经验升级啊。

眼看着都差不多了,专门嘱咐了李严一些事情之后,重点是要李严将这些天收拢来的粮食收藏好,按照刘琮的计划,这些粮食兴许很快就用得上!

刘琮就带着甘宁、魏延朝夷陵出发。毕竟秭归只是一个小县城,江陵才是南郡治所所在。

如果李严连小小的一县城都治理不好,那就太对不起刘琮的信任了。而且李严也是很自信甚至有点自负的,太多的人在旁指手画脚反而不好。

路上甘宁和魏延对刘琮的态度明显比从襄阳出发时恭敬了许多,尤其是甘宁那些部下,经过夷陵一战,大部分都当上了伍长,什长,这还是次要的。

主要是他们总算有一种遇到了明主的感觉,刘琮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也能和那些襄阳兵一样昂首挺胸了,而其他人也不再小看这些曾经的江匪,毕竟抢了他们功劳的正是这些人。

由于是凯旋,一路上气氛都比较轻松,清晨早早从秭归出发,傍晚时分就到了夷陵县城。

夷陵县城县令张博已经率领县里一干官吏在城门口迎接,刘琮走近一看,这张博长得倒也落落大方。便满脸狐疑的朝黄权看了看,黄权目不斜视,不像心中有愧的样子。

这张博看到刘琮也是大吃一惊,都说二公子文弱,但如今站在自己面前的人完全和文弱挂不上边。甚至有点威武了!

更让张博吃惊的是,刘公子出夷陵时是两千人,第一天中了埋伏,损失了好几百,这次全歼了山匪之后再回夷陵居然有两千五百人,比江陵城内的守军还要多了。

不等刘琮下马,张博便笑嘻嘻的迎上来,走到刘琮的战马跟前,小心的接着刘琮。

看到张博如此,刘琮又将其与吴巨两相比较,当下心情好了许多。下了马刘琮也不客气,弹了了衣冠说道:“张大人辛苦了。”

“哪里哪里,公子一路劳顿,下官已经命人在县衙摆好酒宴替公子接风洗尘。”

“哦,那我就不客气了。”

刘琮知道这张博之所以这么恭敬,一半是冲他二公子的身份,一半是冲他身后这两千五百号人马来的,反正到了饭点,不吃白不吃。

张博见刘琮并不推辞,很是开心。

但刘琮并没有立即跟着张博赴宴,而是回头和众将交代了下:“魏延你率本部人马进城,甘宁部就在城外扎营。甘宁、魏延、黄权你们几个随我去县衙!”夷陵虽是一县城,但匆忙安排两千五百人还真是不容易,刘琮就让甘宁等一千五百余人留在了城外。毕竟吴巨和张博到底关系如何?还有那些山匪与张博到底有没有关?

“诺!”三人回到铿锵有力,让张博吓了一跳,随即又裂开嘴笑道:“公子治军真是有一套啊。”

刘琮也不理会,这会无论是谁都知道这张县令接下来的话八成都是奉承、拍马的。将士们忙着扎营、安顿,几个将领也不闲着,大步跟在张博后面直奔县衙。

同众人一道来到县衙的还有刘琮亲卫队,一百来号人,有一半是骑兵,真当是威风凛凛。

众人进了县衙之后,亲卫队便留在了县衙外,只有一伍亲兵跟在刘琮身后。

赶了一天的路,众人早饿了,张博准备的晚宴很是丰富。

第十五章 夷陵县令

在秭归的时候,刘琮对甘宁等人都有严格的约束,主要是想给李严和秭归百姓留个好印象,因此吃住基本上和普通将士在一起,今日有次难得机会,甘宁、魏延也不再拘束,频频站起来敬刘琮酒。除了战场上一起厮杀,这酒桌上也是交好二公子的好时机。

酒过三巡,黄权在刘琮的暗示下站起身来:“张大人好客,我等不胜感激,只是为何不见尊夫人?”

古人女子不上堂倒也没什么,甘宁、魏延倒是没在意。但刘琮是荆州之主刘表的二公子,又是南郡都尉。张博是夷陵县令,第一次吴巨和刘琮率兵讨伐山匪就是从夷陵出发的,那次张博小妾可是全程陪吃陪喝的。要说面子,刘琮不比吴巨差。

何况刘琮这是凯旋而归,张博小妾又是个好客之人,没道理避而不见啊。等到黄权提起,甘宁、魏延两人也是觉得蹊跷。很是有一副替刘琮抱不平的架势。

刘琮便接过黄权的话问道:“是啊,为何不见嫂夫人,莫非看不起我刘琮不成。”

张博先是脸色大变,接着便起身离席,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下官该死,下官该死!”

“张大人,刘琮不过是开开玩笑,你何故如此!”刘琮等人被张博的举动吓了一跳,就算张博小妾有意怠慢刘琮,张博也是一县长官,何止如此。

黄权见状连忙放下酒杯,起身去扶张博;“我家主公说得对,权只是一时嘴快,随便问问,张夫人要是不便也无妨,我家主公又不是小气之人,张大人还请快快起来。”

甘宁和魏延也在一旁劝道:“是啊,张大,你这是何故?”

“非贱内不便,而是下官不察,下官该死啊,请大人饶恕!”

“到底怎么回事,你先起来说话。”刘琮越听越觉着糊涂,先前黄权调查处一些线索,便想在酒席上敲打敲打张博,不曾想张博却突然来这么一招。

莫非他这是在给自己演苦肉计?也不像啊,张博一个劲用头磕地如捣蒜,甘宁也走过去,和黄权两人将张博扶起。。

张博站起身望望几人,便又要跪倒,被刘琮制止了“到底发生何事,你且说清楚再跪不迟!”

“诺!”张博连连点头,一边说道:“不瞒大人和诸位,贱内已经于昨日被我斩杀。事情是这样的……”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都是一愣。

“你是说你小妾与山匪勾结?然后南郡太守吴巨也是你小妾娘家远亲……”

张博所说大大出乎刘琮等人的意料,不过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先前黄权的调查。还了黄权一个清白!

“正是如此,公子那日兵败,张博得到消息百思不得其解,以公子和吴太守所率三千五百余精兵出征。秭归山匪不过千余人,固守县城还可一战,断然没有出击的必要。

而后吴太守仓惶逃回江陵,下官在城门口等了公子两天不见人,便以为公子遇害了。便让人四处打探,不曾想却在无意中发现贱内与他人有密切往来,起初还以为她不检点,便派人跟踪,后来才知道她竟然与秭归山匪有勾结,其中一个匪首还是她娘家堂兄。

我得知之后便劝她断绝与山匪的往来,她却不肯定听,还说要我不要管此事。我便威胁她要休了她,她却反唇相,说我要是坏了她的大事,这县令便做不成。

后来她听闻公子欲秭归回夷陵,她更是意图谋害公子。

下官蒙将军大人赏识,做得县令已经五年,断然不能让此事发生,便假说查案为由欲外出,暗中派人返回县衙将其扣押。本想念在夫妻情分上将其押入大牢,待公子离开后再行处理,谁知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