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公主-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后这下才算找着原因了。往常,一下朝回来,女儿就又蹦又跳地扑过来,抱住自己亲个不够,可今天,虽然朝堂上的事务件件处理得顺手,回到寝宫役见到女儿,心里空荡荡得像丢了魂似的。原因找到了,但胸中的那块空洞却更大了,因为女儿出宫玩耍至今未回,这不更叫人焦急吗?万一有个闪失,怎么了得。她立刻吩咐身边侍女:“快叫牛光保来。”
牛光保是武后的心腹太监,已在殿下伺候,听到呼唤,立刻来到武后面前跪下领旨。
“你带上七八个手下,分头出宫去接公主。”
牛光保应声而下。
“回来”,刚走几步,武后又把他叫住,十分认真地说:“顺路去羽林军武都尉衙门,传我的口谕,叫他做好准备,候旨行动。”
“是!”牛光保答应了,但迟疑未动,他从武后杂乱的脚步声中,听出她的心情烦乱。奇怪,一向沉着冷静的武后,今天怎么啦,没听说公主出什么事呀?
“听见没有?”武后见牛光保没动,厉声喝斥道。
“奴才听见了,这就去。”说罢转身,飞也似地去了。
牛光保走后,武后在庭院中的那棵桂花树下站了片刻,做了两个深呼吸,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这时,她才感到刚才那么兴师动众似乎有点小题大作。
她对自己今天在下人面前乱了方寸有失威仪的表现很不满意。怎么我堂堂武则天会在这么点小事面前就六神无主举止失态呢?
这其中有她一段隐衷。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武后还只是个“昭仪”,虽然她深得高宗宠爱,但究竟地位低下,又受到王皇后的妒嫉,日子过得很不轻松。她时刻思虑着如何致对方以死地,然后取而代之。
那年,武昭仪生了一女,王皇后出于礼仪前去贺喜,恰恰武昭仪不在,屋里也没有另外的人,只见床上睡着个可爱的婴儿。王皇后因为自己没有生育,见了孩子分外喜欢,抱起来又亲又逗。因过了好一会儿未见人来,便把孩子仍放在床上,掖好被子就出去了。走前,还在小孩脸上美美亲了一口。
高宗下朝回寝宫的路上,武昭仪半道跪接圣驾,奏道:“臣妾为皇上生的小公主快满一百天了,见人就笑,乖巧可爱。请陛下给她取个名字。”
高宗与武昭仪有着特殊的关系,还在当太子时,就背着太宗父皇与她多次偷情,而今自己当了皇帝,把她正式纳入后宫,二人回忆往日的甜蜜,另有一番情趣。加上去年武昭仪生了一子,今年又生一女,高宗对她更是百般宠爱。今天下朝,正想去与她相会,不想她半道上来接,心中自然分外高兴,忙弯腰把她扶起来,手挽手走迸武昭仪的住处。
一路上,武昭仪又把女儿“鼻子像陛下,眼睛似臣妾”的形容一番,乐得高宗喜笑颜开,刚进屋,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女儿。武昭仪走前半步,一边谈笑,一边将被子掀开,抱起女儿一看,只见她双目紧闭,通身冰凉,再摸鼻子下面,无半点气息。
武昭仪顿时腿一软,晕倒在地。高宗及众宫女把她扶上床,又掐人中,又灌姜汤,好容易醒了过来,便哇地叫一声“我的女儿”,接着就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诉说道:“我的女儿死得好冤啊。我来迎候圣驾前,孩子还睡得好好的,怎么不到半个时辰,就不明不白地死了。请陛下做主……”
高宗立刻传唤保姆、侍女们来问,她们众口一词说刚才只有皇后到过这里。
“哼,自己生不出孩子,还嫉恨别人,我一定饶不了她!”高宗恨恨地说。
其实,这事纯粹是武昭仪一手策划操作的。此后,她又用了一些手段,促使高宗废了王皇后,把自己立为皇后。
不过为此事武后心中也常常感到内疚,那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女儿。为了扳倒对手,连名字都还没有取,便死在自己手中。有几天晚上接连做恶梦,有次梦见亲手掐死女儿,女儿的脖子在手中不停地挣扎摆动,只听大叫一声,原来掐着的是高宗的大腿,他忍不住痛叫了起来。武后惊醒过来后高宗问她,被她几句话掩饰了过去。
武则天信佛,有次到庙里上香,暗地向菩萨许愿:
“大唐高宗皇后武氏祈祷上苍,请再赐给我一个女儿吧,我将会对她倾注我全部母爱,以弥补我对死去女儿的罪过。如果菩萨有眼,遂我心愿,我一定重修庙宇,再造金身……”
果然不久她又怀上了。
这天晚上,她腆着肚子对高宗说:“你听听,是男还是女。”
高宗摸着那圆滚滚的肚皮,把耳朵贴在肚脐眼上听了又听说:“是个儿子。”
“为什么?”武后问。
“胎音很强。”
“我在娘肚里胎音就很强。我看是个女儿。”
“那我们打个赌。”
事事在武则天面前都输一着的大唐皇帝高宗,这次却赢了。生下来的是个儿子。
但武后很不甘心,见孩子生得清秀妩媚,便叫他“假公主”,还给他取了个女孩的名字:李旦。其用意诚如一般老百姓一样,想生个男孩偏是个女孩,便名叫“招弟”,好叫她招个弟弟来。
武则天耐心地等待着,直到她三十八岁那年,果然生下一女儿。为了她一生太太平平,也为天下有了她而太太平平,便取名为太平公主。
一则因为那段不可告人的隐情,二来因为老来得女,她对太平公主的疼爱远远超过她那些将未可继承王位的太子。武则天对自己的儿子毫不留情,她贬李旦,废李贤,杀子弘,全不念母子之情,只有对太平公主格外宽厚,从不动她一根汗毛;而太平公主也很乖巧,从小就会察言观色,讨好卖乖。还在一、两岁时,每逢高宗与武后下棋,她都在一旁“观战”。起初,只要看到父皇急得抓耳挠腮时,她便伸出小手把棋局抓乱,高宗高兴得抱着女儿直乐;稍稍长大,她变了,一见母后皱眉,便伸手把棋局抓乱,而且至到现在一直都这样。她太会讨好母亲了。长大以后,更是事事顺着母后的意思,是母亲的心腹和帮手,凡母后所欲,她都尽心尽力去办,甚至连自己的情人,她都慷慨地奉献给母亲。母女俩把大唐江山涂抹得花般妖艳,为历史留下许多欢声笑语。当然,这都是后话。
且说武后半日未见着太平公主,派出去接的人也还未回,正在担心怕出意外时,忽听墙外女儿哭喊,一时,竟忘了国母的尊严,寻声朝大门跑去,把身边的一群侍女远远抛在后面。
正在太监背上撒泼的太平公主,远远见到母亲,竟忘了平日规矩,叫一声“妈”,从太监背上挣脱下来,一头向武后怀里扎去。母女像久别重逢似的,搂抱在一起。也许是见到女儿太高兴,也许是看到女儿哭得可怜,铁石心肠的武则天这时也长长地流下两行眼泪。
她把女儿抱起来,从袖子里掏出手绢,给女儿擦了,又给自己擦了。身边宫娥侍女见了,也都拿出手绢在自己脸上擦。
只有几个太监,自知今天闯了大祸,一溜儿跪在阶前,把头埋得低低的,听候发落。
武则天把眼睛死死盯着那些太监,搂着还在抽泣的女儿说:“小心肝,快说,谁欺负了你?”
太平公主指着宫墙外面说:“他打我……”
“什么?谁打了你?打在什么地方?”
“一个野孩子,打我这儿。”太平公主指着自己的脸。
武后捧着女儿的脸,仔细端详一番说:“怪不得我一看就发现左脸比右脸大,原来是被人打的。这简直反了,打起公主来了。你们这些畜牲,是干什么吃的?”
阶前跪的那排太监,听骂“畜牲”,便知指的自己,齐刷刷伏地叩头请罪:“奴才该死!”
“死了便宜了你们。你们快说,把今天公主被犯上作乱的刁民打了的经过从头讲来。”武则天一字一句地吐出这些话,早把那些太监吓得魂飞天外。半晌,也没有一个敢回话。
这时,太平公主从母后的怀中跳下来,指着伏地发抖的太监说:“我挨打的时候,他们一个也不在,要是有他们,那野孩子敢打我?”
“那,我要问,你们一个个都死到哪儿去了?”武则天厉声问道。
一个胆大的太监心想就是死,也死个明白,便说道:“启奏娘娘,公主钻到人堆里去了,我们在外面没看见。”
“那我问你,是公主力气大,还是你们力气大?她一个小小的女孩子都就钻进去,你们一个个五大三粗的能钻不进去?”
那太监本想说:“公主身子小,从人缝中一钻就钻进去了,我们大人可不容易。”但听了武后那番话,不敢再说,只叩头如捣蒜,连称“奴才死罪”。
“伺候公主不周,全不把我的吩咐放在心上,还要狡赖卸责。左右,给我掌嘴!”
武后话音刚落,便上来两个太监,架住那“狡辩”的太监,左右开弓,照脸上一阵猛打,直打得鲜血长流。直到牙齿也打掉几颗,武后才命暂歇。
自武后掌管后宫,流血、掌嘴、动刑,乃至杀人,已司空见惯,就连小小的太平公主也见惯不惊,所以她看到不但不怕,还在一旁叫使劲打。武后还为自己有这样胆大泼野的女儿而十分得意。
这时,那领乌龟韩父子进宫的胖老头慌慌张张跑进庭院,在台阶前跪下说:“奴才王伏胜给娘娘叩头。”
看王伏胜如此卑躬屈膝的样子,武后胸中掠过一丝快意。不过她想,哼,你已经晚了。便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道:
“那父子俩现在哪儿?你看,该定个什么罪?”
“启奏娘娘陛下,那两个该死的东西在外院睡着哩……”关于下面的问题他感到很难回答。他在宫中多年,跟了几茬主子,惟有她难伺候,特别是因为那次他发现她与郭道士整夜在秘室的事向高宗奏知后,她就处处找岔子,尽管自己再小心谨慎,也难免得咎。……
“我问你呐,王伏胜。”武后见他不接着说下去,便慢吞吞地一字一句说话,给他点压力。
王伏胜明知武后的提问是个圈套,不管你怎么回答,她都可以挑你个不是,便说道:“奴才愚蠢,还望娘娘明示。”轻轻把问题推了回去。
玉伏胜的估计不错,武后因他向高宗告密,惹怒高宗,险些废掉自己,早就想除掉他了。因为他是高宗亲信,又是宫中老太监,不是等闲之辈,不能操之过急,但一时又难消这口气,便在酝酿实行一个除掉他和他的同党的大计划之前,让他先尝尝敢与皇后作对的滋味。今天派他保护公主出宫游玩的差事,表面上看,是对他的信任,骨子里却让他疲于奔命,担惊受怕,吃了苦头还落个不是。
果然,王伏胜劳累了一天,现在却在这里跪着等候宣布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的处罚。
其时,武后对他们已经一一定了罪,作出了处分决定:那父子俩,犯上行凶,杀!几个太监,保护公主不力,各打一百,罚苦役三月。玉伏胜嘛,只在于羞辱他、警告他,罚俸三月。
事又凑巧,武后正在宣示时,被太监提回的笼子突然翻倒,里面大大小小的乌龟纷纷爬了出来。太平公主忙从母亲身边跑过去,从太监提回的布兜里取出小鼓敲起来。那乌龟果然训练有素,听见鼓声就依大小顺序排列整齐,准备表演。但因公主的鼓声杂乱无章,乌龟们无所适从,一个个伸出小脑袋东张西望不知所措。
太平公主见乌龟不垒塔,也不转圈,更使劲敲鼓,那些乌龟则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便都伏在那里不动。气得太平公主把鼓一撂,跑到王伏胜身边,叫他把那玩龟的人叫来。
武后也被那些小生灵呆头傻脑的样子所吸引,感到很有趣味,不免动了恻隐之心,便问王伏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