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星救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阔天地中,而我,也将变得越来越冷。

还不到一个小时,我已经冻得发颤发麻了。够了,真的够了。这样下去,不可能作什么长途旅行。

我把加热器打开,直接开回栖息舱。

回到家,我生了很大的气。我的天才完美计划,就这样被热力学给搅浑了。你大爷的,熵!

现在,我进退两难。该死的加热器每天都会吃掉我一半的电池蓄能。我想,把它调小一点也没事。冷一点而已,又不会冻死。但是就算这么省着用,我还是会损失1/4的电力。

这得花心思好好想想。我首先得问问自己……波洛会怎么做?看来我的“小灰质细胞”得出马解决问题了。

日志:SOL68

好吧,你爷爷的。

我是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只不过……还记得不久前我在栖息舱里烧火箭燃料吗?这个方案要危险得多。

我要启用RTG(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

RTG基本上说来就是一大箱子钚。不,不是原子弹里的那种用法。这里面的钚更危险!

钚238是一种极为不稳定的同位素。它的放射性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它自个儿就能把自个儿整得又红又热。你想想,一种仅靠放射性就能把鸡蛋烤熟的物质该有多么危险。

RTG储存钚,将放射性热能利用起来,转化为电力。它不是反应堆,你无法控制它的辐射量。这里面完全是纯粹的原子层面的自然反应过程。

早在1960年代,NASA就已经利用RTG为无人飞行器提供动力。相对太阳能来说,它们的优点很多。刮再大的尘暴它也不怕,不论白天黑夜都能照常工作,完全内置,你也不用费心思在飞行器上安置那么多太阳能电池板。

但是他们从未在载人任务中使用过大型RTG,直到阿瑞斯计划。

为什么不用?原因也太他妈明显了吧!他们不想在宇航员身边安个发光发热、随时都能被它辐射致死的装置!

我稍微有点夸张了。钚放在一堆芯块中,每一个都被密封起来,以防外壳破损后辐射泄漏。所以,从阿瑞斯计划开始,他们决定冒这个险。

整个阿瑞斯计划的关键在于MAV。它的重要程度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为过。它是极少数完全没有替代方案,也不可能有应急方案的系统,是唯一一个一旦不能正常工作,就会导致整个任务完全失败的系统。

太阳能电池对于短期作业来说极其完美,对于长期作业而言,如果有人定期清理和维护,也能正常工作。但MAV可是孤零零地矗立在那儿好几年,安静地制造燃料,造好了就安静地待在那儿等待船员们到来。即便是干坐着,也需要消耗电力,因为NASA需要对它进行远程监控,并让它定期自检。

如果因为太阳能电池板落灰无法清理,就让整个任务完蛋,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他们需要一个更加可靠的能量源。结果,MAV就携带了一个RTG,其中包含2。6千克钚238,大约能产生1500瓦热能,可以转换成100瓦电能。MAV就靠这个运转下去,直到船员们抵达。

100瓦对于加热器来说完全不够,但我其实并不关心它的电能产出,我要的是热量。一个1500瓦加热器足以把车内温度提高许多,我甚至很可能得打开部分密封来散热。

只要漫游车准备停当,刘易斯指挥官就可以乐意至极地开始处理RTG。她从MAV上拆下RTG,驱车四公里,把它埋起来。无论听上去有多安全,它毕竟还是一个辐射源,NASA绝不想让它靠宇航员们太近。

任务指示里并没有为掩埋RTG划定一个特定区域。说明手册上的原文是“至少四公里以外”。所以,我得自己找到它。

有两件事可以帮我定位。第一,当刘易斯指挥官开车送走RTG的时候,我正好在外和沃格尔一起组装太阳能电池板,我看见她是往南开的。第二,她在掩埋点插了一个三米高的杆子,杆子上有一面亮绿色的旗子。相对于火星的背景色而言,绿色再显眼不过了。这个旗子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离它远点儿,以防我们开漫游车或是进行EVA走失时不幸撞上。

那么,我的计划就是:向南走四公里,然后四处找寻,直到发现绿旗子。

现在,既然1号漫游车已经瘫痪,我就得开出那辆变种漫游车了。这趟旅程正好也是个不错的检验。我能借此看看漫游车电池对付真正旅途的本事,还有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拴得够不够牢。

我将这趟出行命名为天狼星2号任务。

日志:SOL69

我在火星上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算不上初来乍到吧,但是我还从没到过视野里看不见栖息舱的地方。今天是头一次。你可能认为这没什么太大差别,不,差别可大了。

在我驶向RTG掩埋点的路上,心理冲击很大。火星可是个贫瘠荒凉的地儿,而我则完全是孤身一人在这里。我当然早就知道这一点。但是知道和真正体验到根本是两码事。在我周遭,除了尘土、岩石以及无边无垠的沙漠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这颗星球上闻名的红色,全都来自遍布各处的铁氧化物。所以,这里严格说来还不是沙漠,而是一片过于古老的沙漠,整个生锈了的沙漠。

栖息舱是这个世界中唯一的文明产物,眼睁睁地看着它从视野里消失,我心里的滋味实在是难以形容。

我甩掉这些想法,开始专注于眼前的问题。我在RTG应该出现的地方找到了它,栖息舱正南四公里处。

找到它一点也不难。刘易斯指挥官将它埋在了一个小丘顶上。她很可能是希望任何靠近它的人都能一眼看到旗子,效果好极了!只不过我的目的不是避开它,而是笔直奔过去,把它挖出来,跟她预料的有点不太一样。

它有一个很大的圆筒状外表,周身布满了加热槽。即便是隔着太空服手套,我也能感受到它的热度。这实在让人心里发毛,特别是当你想到这些热量完全来自于辐射。

放在车顶显然毫无意义,我的计划是将它搬进车舱。于是我带着它进入车内,关掉车载加热器,往回开。

回程还不到十分钟,在我关掉加热器的前提下,车内已经热得不能忍受,高达37℃。RTG果然能让我取暖。

这趟旅程还证明了我的绳结够牢靠,太阳能电池和额外的蓄电池全都各就其位,八公里的坑洼地形显然不是问题。

我宣布天狼星2号任务圆满完成!

今天余下的时间都在漫游车里搞破坏。压力间隔是由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内部为绝缘层,由硬塑料覆盖。我用一种相当成熟的方法除去了塑料部分(锤子),然后又相当小心地移除了硬泡沫密封部分(还是锤子)。

除去一些绝缘部分之后,我穿好衣服,将RTG带出舱。车内温度下降得很快,我又把它搬进来。温度缓慢上升,但上升速度比我从掩埋点回来的路上慢多了。

接下来我继续小心地敲掉更多绝缘层(锤子),继续检查。如此重复了很多遍之后,我已经敲掉了很大一片绝缘层,散热速度之快即使是RTG也追不上了。虽然这么折腾难免还是要归于失败,因为随着时间流逝,热量肯定会慢慢散光,但是没关系,实在不行我还能打开加热器来进行短程加热。

我把敲下来的绝缘层碎片带回栖息舱,采用先进构造科技(布胶带),将部分碎片大致围成一个方形。我的设想是:如果温度真的下降得太厉害,就用胶带将这玩意贴在车内的空白处,让RTG赢得这场“热能角力”。

明天,将是天狼星3号任务(实际上就是天狼星1号任务的重复,不过不再会被冻僵)。

日志:SOL70

今天,我是在漫游车上记录的。目前,天狼星3号任务过半,一切还算顺利。

一大早我就出发了,围着栖息舱绕圈跑,尽量开在没跑过的路上。1号蓄电池刚好撑满两小时。进行一次快速EVA插拔电缆后,继续驾驶。总之,最后结束时,我开了3小时27分钟,总共行驶了81公里。

这个结果相当不错!不过别忘了,栖息舱周边的地形极其平坦,整个阿西达里亚平原都是如此。我现在完全无法预测,等真正上了前往阿瑞斯4的崎岖路,效率会有多高。

试验结束时,2号电池还剩有一些电力,但我不能把它们全耗在驾驶上。要知道,在电池充电期间,我还需要电力来供给生命维持系统。二氧化碳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被吸收,但是,只要抽风机不工作,我很快就会窒息。氧气泵的作用同样重要。

驾驶完毕后,我开始组装太阳能电池板。这是个苦差,上次至少还有沃格尔帮忙。它们的问题不在于重量,而在于很难摆弄。装了一半之后,我总算意识到,如果不用搬,而是拖的话,速度会快很多。

现在我只能干等电池充满电。实在是无聊得很,所以才会来更新日志。我电脑里有所有的波洛电子书,大概能帮上点忙。反正要等12个小时才能充满电。

怎么搞的?你问我?12个小时错了?我前面说过要13个小时?这个嘛,我的朋友,让我跟你说清楚。

RTG是一个电机。它制造的电力相对于漫游车的消耗来说完全不值一提,但也不等于零,毕竟有100瓦呢。它能让我少充一个小时电,干吗不用?

我很好奇如果NASA知道RTG被我这么玩的话,会怎么想。他们很可能会缩到桌子底下,抱着他们的计算尺瑟瑟发抖呢。

日志:SOL71

正如预期,充满电花了12个小时。一充完我就立即赶回家了。

现在该给天狼星4号作点计划了。我估计这将是一个持续好几天的越野驾驶任务。

现在看来,能源和电池充电问题都解决了。食物不是问题,车内有足够的空间储备物资。水更不是问题,每天只需要两升水就能活得不错。

等我真的开始出发去阿瑞斯4时,必须带上氧合机。这家伙很大,我现在还没打算好怎么对付它。所以,天狼星4号继续使用氧气罐和二氧化碳过滤器。

二氧化碳不是问题。我开始这个宏伟的冒险时,共有1500小时的二氧化碳过滤器可用,外加720小时作应急用。所有系统都采用标准过滤器(阿波罗13号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到目前为止,我在多次EVA上一共使用了131小时的过滤器,还有2089小时剩余,差不多是87天,完全够了。

氧气会稍微麻烦点。漫游车的设计限度是让三个人使用两天,外加一些余量做保险。算下来它的氧气罐能支撑我大约七天时间,不太够。

火星上几乎没有大气压。漫游车内部有一个大气压,所以氧气罐放在里面(这样的话,需要处理的压力差很小)。这为什么重要?因为这就意味着我能带上额外的氧气罐,让其对车内的罐子加注,而不需要EVA到车外进行。

于是今天,我就从栖息舱里卸了两个25升的液氧罐,搬进漫游车。根据NASA的说法,一个人每天需要588升氧气才能存活。在特定的大气压下,压缩成液态的氧气密度大概是气态氧的1000倍。长话短说,有了栖息舱的液氧罐,我就有了能维持49天的氧气,这下够了。

天狼星4号的行程将持续20天。

这个时间听上去很长,但是我心里有一个特别的目标。而且,我去阿瑞斯4的行程至少有四十天。考量这次试验对将来很有帮助。

当我不在家的时候,栖息舱会照顾好自己,不过土豆就麻烦了。我会先用大部分水将土壤浸透,然后关掉大气调节器,这样的话,水分就不会从空气里分离出去。这里肯定会潮湿得一塌糊涂,水分也会凝结在所有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