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星救援-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备降落火星地表前干的最后几件事之一。啊,美好的旧时光,我也曾有队友在身旁。

我够走运,3200公里不算太远。有可能更远,比如10,000公里。另外,我目前位于火星上最平坦的区域,头650公里将是很不错的平地(耶,阿西达里亚平原!),但余下的路程却是崎岖不平、撞击坑遍布的地狱呀。

很显然,上路必须用到漫游车。你猜怎么着?它们压根就不是用来在陆地上长途跋涉的。

看来得做点研究工作,结合一系列实验。我得当自己是个小NASA,搞清楚在远离栖息舱的情况下,如何在火星地表探险。好消息是,我有很多时间来想办法,足足有四年。

有些事很明显。我需要一辆漫游车。它得行驶很长时间,所以我必须携带补给。还需要在途中充电。但是,漫游车没有太阳能电池。也许得从栖息舱的太阳能农场偷点儿过来。整个旅途中我还要呼吸、吃喝。

还是很走运,相关技术细节都储存在电脑里。

得对一辆漫游车进行大改造,基本上就是造个移动版栖息舱。目前,我在打2号漫游车的主意。我和它有点感情,Sol37的大氢气恐怖日,我可是在它那儿躲了两天。

实在是有太多狗屁事要想了。从现在开始,先专注动力问题。

我们的任务有半径十公里的行动范围。考虑到我们肯定不会每次都直来直去,NASA设计的漫游车,充满电可行驶35公里。不过,这35公里得是良好平坦的地面。每辆漫游车都有一个9000瓦时的蓄电池。

第一步是把1号漫游车的蓄电池拆下来,装在2号上。嘿——瞧瞧!一下子就让全充电里程翻倍喽。

唯一的麻烦是:加热。

蓄电池的部分动力专门用来维持漫游车里的温度。火星很冷。通常而言,每次EVA的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但是,我每天将在里头待24个半小时。数据显示,加热系统的功率是400瓦。如果长期开着,每天会吃掉我9800瓦时的电力。总电力的一半都被它干掉了,每天!

但是,我还有一个免费的热力来源,我自己。几百万年的进化,让我有了“温血”科技。我可以关掉加热器,多穿几层衣服。漫游车的绝缘性能很好。这样应该可以,我需要节约每一瓦电力。

再来一点无聊的计算,每移动1公里,漫游车要消耗200瓦时的电力。那么,如果将18,000瓦时全部用于行驶(减去微不足道的电脑和生命维持系统耗能),每天能走90公里。这还差不多。

充满一次电,绝不会真能跑90公里。因为路上有山坡,有复杂地形,有沙地,等等。但这个数字还是很有价值。它至少告诉我,最少需要35天才能抵达阿瑞斯4站点。实际上很可能需要50天。好歹有个奔头。

以漫游车的最高酷炫速度,25kph计算的话,在蓄电池用完以前,我大概能跑三个半小时。我可以在黎明时分驾驶,这样就可以腾出太阳最强的时间段来充电。现在这个季节,每天大约有十三个小时的日光。那么,我需要从栖息舱的太阳能农场偷多少电池呢?

感谢美国的纳税好公民。我一共有一百多平米太阳能电池板,它们是有史以来最贵的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高达10。2%。这很重要,因为火星没有地球那么多阳光,每平米只能获得500到700瓦(地球上的这个数值有1400)。

长话短说,我需要28平米的太阳能电池,也就是14块电池板。

我可以在车顶堆上两垛,每垛七块。它们会从边缘伸出来一截,但只要别掉下来,问题也不大。每天驾驶结束之后,就得把它们铺开……然后等上一整天。伙计,想想都无聊。

好啦,先到这儿。明天的任务:将1号漫游车的蓄电池转移到2号车。

日志:SOL64

事情有时候比较简单,有时候又不简单。把蓄电池从1号漫游车上卸下来挺容易。我将底盘上的两个固定夹移掉,蓄电池立即掉了出来。电缆也很容易取出,只要分清楚几个复杂的插头就行了。

把它装到2号漫游车上,那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根本没地方装!

这家伙相当庞大,我得使很大力才能拉动。别忘了咱可是在火星重力下。

它实在太大了,底盘那儿完全没地方再装一个。车顶也是,那里是计划用来堆太阳能电池板的。内舱里也没有空间,更何况以它的尺寸,根本过不了气闸。

别怕别怕,我找到了办法。

NASA准备了六平米额外的紧急备用栖息舱帆布和极其高效的树胶。正是这些树胶在Sol6救了我的命(太空服的洞就是这么封上的)。

如遇栖息舱泄漏,所有人都必须进入气闸。按规定程序,我们宁愿眼看着栖息舱爆棚,也不要冒生命危险去阻止。然后,等我们穿戴整齐,再想办法评估损伤。一旦发现泄气漏洞,就可以用太空帆布和合成树胶来加以修补。最后栖息舱再次充气鼓胀,万事大吉。

六平米的备用帆布尺幅是六米长一米宽,很好用。我切下几根十厘米宽的布条,用它们做了个简易的背带。

我又用帆布条和树胶做了两个周长十米的环结,每头各铺上一大块帆布。这下我的漫游车就有了走街串巷的人常用的那种挂包了。

越来越像在拍《大篷车》了。

树胶的黏性几乎是即时生效。如果再等一个小时,强度会更大。我等。

然后我穿上太空服,前往漫游车。

我把蓄电池拖到漫游车侧面,用背带包住,打好一头的结,再把另一头从车顶扔过去。在另一边我往背带里装石头。两边差不多重之后,就能把石头往下拉,从而把蓄电池给拽起来。

哇!

我把2号漫游车的蓄电池电缆拔掉,插上1号车的蓄电池。接着,我从气闸进入车内,仔细检查所有系统。一切正常。

我开着车兜了一会儿,确保背带的树胶粘得够牢。我故意驶过一些个头很大的岩石,背带完全胜任。太他妈牛逼了。

我脑子里闪过一个任务:怎么才能将新加的蓄电池与主电源相连呢?结论就是:去他妈的。

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持续电源。要是1号蓄电池干了,我就出来,拔掉1号蓄电池,插上2号。这样不是很好吗?也就是每天多十分钟的EVA而已。虽然充电的时候还得再折腾一次,但那又如何?

今天余下的时间都在清扫太阳能电池农场。很快,我就会洗劫它们。

日志:SOL65

太阳能电池比蓄电池好对付多了。

它们很薄,很轻,而且平摊在地上。此外,我还有一大优势:当初就是咱摆放这些电池的。

好吧,不止我一个人,沃格尔和我一起。伙计,我们可没少训练这个。花了将近一周时间,什么也不干,光是训练装配太阳能电池阵列。后来一有空闲,他们就逮住机会让我们继续训练这个。电池阵列是任务关键点。如果损坏了电池元件,或是不小心让它们失灵,栖息舱就会失去电力,任务就会以失败告终。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我们在装配太阳能电池阵列时,其他船员在干啥?他们在装配栖息舱。别忘了,我这个神圣王国里的所有东西都是装箱运来的。Sol1和Sol2,我们得把它们组装起来。

每个太阳能电池元件都放置在极轻的晶格中,摆放角度为14°。我承认这个14°有点莫名,好像是跟太阳能利用率最大化有关。总之,拆卸这些电池不算麻烦。而且,这点损失栖息舱承受得起。整个系统需要支撑的人从六个变为一个,仅仅减掉14%的电力产出,不会有太大影响。

接下来是把它们堆到车顶。

我考虑过卸掉岩石样本容器。这玩意就是附在车顶上的一个大号帆布袋,用来装太阳能电池板太小了。仔细想想,还是决定把它留在那里,可以当个还不错的垫子。

电池板堆得很稳当(就该如此,它们就是这么运来火星的),在车顶上码放整齐。它们从左右边缘各伸出一截,不过我又不会经过什么狭窄隧道,不用管这个。

不妨再滥用些栖息舱紧急物资。我又做了些布条,把电池板彻底绑紧。漫游车前后各有个外把手,本来是帮我们往车顶装岩石用的。现在对我来说,它们是两个极好的布条固定点。

我向后退了几步,真心赞赏当前成果。嗨,我搞定了。中午还没到就把活儿给干完了。

接下来回栖息舱吃午饭,余下的火星日都在侍弄庄稼。自从种下土豆以来,已经过去了39个火星日(大概40个地球日),是时候进行收获和补种了。

长势比预想的更好。火星上没有害虫或寄生虫,也没有枯萎病要对付。栖息舱在保持温度和湿度方面更是天衣无缝。

它们的个头比你常吃的要小,但这没什么关系,只要能有足够的块茎来培育新一批作物就成。

我把它们挖出来,尽量不破坏植物本身,然后切成小块,确保每块都有一个芽眼,然后再将它们埋入新土。如果接下来继续按这势头生长,我就极有希望在这儿活相当长一段时间。

干了这么多体力活儿,我得歇会儿。今天把约翰森的电脑翻了个遍,找到了几乎永远看不完的电子书。她似乎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粉。披头士、克里斯蒂……我猜她准是个亲英派之类的。

我还记得小时候为大侦探波洛电视剧特别版回归高兴过。那就从《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开始吧,这应该是第一部。

日志:SOL66

是时候(凶兆音乐渐渐响起)干点实际任务了!

NASA通常都用神祇之类给任务命名,我干吗不行?就这么定了,漫游车试验任务将被称为“天狼星”任务。懂了吗,仔仔们?还是不懂的话,去你的。

天狼星1号任务将在明天执行。

任务:充满电,车顶堆上太阳能电池板,出发,直到1号蓄电池耗尽,测算行驶距离。

我不是傻瓜。我才不会一根筋地离栖息舱越来越远。我会在半公里范围内来回开,确保步行能走回家。

今晚我会给两个蓄电池都充满电,这样,明天就能进行一些试验驾驶。估计能撑三个半小时,这样一来得带上干净的二氧化碳过滤器。此外,因为关了加热器,我至少要穿三层衣服。

日志:SOL67

天狼星1号任务完成!

更准确地说,天狼星1号任务在开始一小时后被迫放弃。我猜你肯定打算称之为“失败”,但我更愿意叫它“学习体验”。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不错。我开到一块离栖息舱大约一公里的平坦地,然后在五百米范围内作往复驾驶。

转了几圈后,我开始意识到这个试验简直是搞笑。因为这么开的话,地面会被压得越来越紧实。好家伙,硬地驾驶,这效率可不是盖的。而这恰恰是长途旅行里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所以我只能把路线弄乱,尽量曲里八拐地开。但还是要保持和栖息舱的距离不超过一公里。这才能叫像样的实地测试。

一小时后,开始冷得受不了了。我没夸张,真的很冷。

每次刚进漫游车都会感到冷,但如果没把加热器关掉,温度很快就会上来。我预料到会冷,但是,耶稣基督在上!

一开始还没什么大碍。我自身的加热系统,外加三层厚衣服还能保持热度。再说,漫游车的密封系统也是顶尖的,从我身上挥发的热量基本上都留在了车内。但是,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密封系统,最终,热量会慢慢泄漏到外部的广阔天地中,而我,也将变得越来越冷。

还不到一个小时,我已经冻得发颤发麻了。够了,真的够了。这样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