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隋-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柄锋利的刀锋,顿时就将唐军撕裂开来。

很快,在他的视线中,唐军前队就有兵马前去支援,将薛万述围在了核心,四面围攻。

“杀!”薛万淑看见唐军势大,就下令。他和薛万述各自领兵五千,本来按照李靖的计划,是让他们放过唐军,任由他们攻打隋军大营,然后薛氏兄弟收兵守住钟山、凤林山两山的山口,就足以获得全胜。

不过,似乎是兄长立功心切,尚未等唐军走出山谷,就领兵杀出,反而陷入了唐军的包围。

薛万淑并不知道,薛万述的出击有着不得已,他隐藏在山间,等待着机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在他藏兵的地方,出现了唐军的身影,而且,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是前来探查的。隋军虽然刻意隐瞒,还是被唐军发现,不得已,他只能领兵杀出。

这是李大亮的计谋,打草惊蛇。提前引出隋军,就能打乱隋军的计划,然后逐个击破。果不其然,隐藏在钟山的隋军被发现,只能提前发动攻击,而此时,在凤林山的隋军并不知道消息,就无法呼应埋伏在钟山的隋军,达到他们的目的。

李大亮虽然不知道隋军具体的计划,可是他的这个招数,恰好打乱了隋军的铁壁合围的计划,使得薛万述不得不提前杀出,而薛万淑为了救他的哥哥,也只能领兵杀出。相比较而言,隋军的士兵并不多,因为他们本身,不是想着要击溃唐军,因此在陷入阵地战之后,就有着劣势。

李大亮瞧着这一切,心中笃定,只要消灭了隋军的伏兵,再进兵樊城,就容易了。

“什么,薛氏兄弟陷入重围?”李靖听到斥候传来的消息,心中就是有着疑惑。这两人,虽然比起薛万均、薛万彻要差,可是或许是因为年纪较大的缘故,就比较沉稳。这个计划,只要不出纰漏,就是好计。只是,如今不管是什么原因使得计划有变,都不该埋怨。及时的处理,挽回钟山的战局,才是正理。

想了一想,李靖就说道:“李将军,你领兵一万,前去相助薛氏兄弟,天黑之前,务必要将唐军阻挡在钟山一线。”之所以说天黑之前,是因为在天黑之前他有信心攻下襄阳。而且一旦天黑,钟山一带树木丛生,在这个季节,更有大量的枯枝枯草,两军都不敢点火把鏖战,唐军只有退却。唐军一退,这襄阳就定了。

“遵命!”李君羡说着。很快就带着一万将士赶赴钟山。

李靖转而瞧着襄阳,不得不说,阚陵的江淮精锐,的确非常的强悍。面对郑军的疯狂反扑,江淮勇士冒着火矢箭雨,滚烫的油汁,攻上了城墙,而且已经逐渐稳住了阵脚,占据了襄阳城的一端,然后沿着那一端,源源不断的隋军向城墙上爬去。

王弘烈自然是不甘心,因为襄阳城位置的关系,隋军是从北面攻城,而其他各门的压力较小或是几乎没有,这就使得王弘烈可以抽调其他各门的精锐,远远不断的赶赴北门。在这个时候,王弘烈只能以士兵的性命去填,为他争取时间,争取唐军击破隋军,攻取樊城,截断隋军后路的时间。

只要等他那个时候,他就可以主攻出击,将这股隋军家在樊城,消灭,狠狠的出一口恶气。

因此,王弘烈不能留力,只能全力以赴,襄阳北城,已经堆满了尸身,鲜血到处流淌,四处都是触目惊心的红。只是攻上城头的隋军越来越多,隐隐的朝着城墙四周扩散开来。

“大王,不如放火吧!”黄岐说着,虽然王弘烈已经宣布投降,可是他还是改不了口。

“防火?”王弘烈说着,顿时眼前一亮,立刻点头,说道:“这是好计!”当即就令人前去府库之中,取来布匹,更是有人搬运了木材,此外还有油汁。

这个时候,隋军的冲车就要打坏城门,黄岐赶紧令人将木材油汁等物撒在城门处,此外还有城墙的阶梯处,然后火石一打,就点起了大火。

在战争中,防火守城屡见不鲜,在熊熊的大火下,能够为守城的一方争取时间。果然,王弘烈烧起了大火,隋军的攻势就缓慢了下来。虽然城墙下不可能处处放火,可是襄阳城池高大,跳下去显然不现实,至于用吊绳之类,恐怕还没有下去,就会被郑军士兵射杀了。

这样一来,虽然攻上城头的隋兵越来越多,可是面对熊熊的大火,还是素手无策,阚陵瞧着越烧越旺的火势,知道王弘烈就是想要拖延时间,如果能守住襄阳,烧掉这些东西又算的了什么。

李靖瞧着襄阳城中的大火,不由沉思。这个时代,没有橡胶,虽然有水管之类的物品,不过大多是用竹子制成,而这个时候,去哪里寻竹子?就算寻来,又如何引水?不能引水,就不能灭火。

就在李靖想着的时候,阚陵却是派人回来,报告了军情。报告的情况,比李靖的预想还要糟糕。

刘兰成就说道:“看来王弘烈就是想要拼死守住襄阳了,居然浇上了油汁。”浇上了油汁,用水灭火,就难了。因为油比水轻,就会浮在水上,依旧会燃烧。而且此时油汁已经点着,和木材布匹裹在一起,浇水根本是无济于事。

李靖就说道:“不错,看来王弘烈就是希望拖延时间,然后等到李大亮包抄我军后路,尚或是等我军自退。”

“李尚书,不如让士兵在城墙上射箭,先阻止王弘烈继续防火。”刘兰成说着。

“不错!”李靖点头,就吩咐那人回报阚陵。灭火的办法可是再想,但是绝对不能让王弘烈再继续烧火。

王弘烈站在远处,即使是在白日,熊熊的火光依旧映照在他的脸庞之上,红彤彤的一片。因为大火的关系,隋军已经停止了攻击,只能在城墙之上,瞧着大火。看隋军的模样,这场大火很是厉害,隋军都是远远的靠近外城郭,似乎内城郭被大火烤热烤烫,不能站立了。

“继续加油,加木!”王弘烈吩咐着,这个时候,火势似乎渐渐变小了。

“是!”黄岐应着,就吩咐士兵上前。

郑军士兵扛着木材上前,就在这时,隋军突然射出了箭羽,将郑军士兵射杀了数十人。只有少部分的士卒将木材送到了火中,其他大部分的士兵却是死在了隋军的弓弩之下。

“该死!”王弘烈说着,眉头紧紧的皱着。

“大王莫急,我有一良策!”黄岐看到这种情形,就说道。

“哦,你有什么办法?”王弘烈赶紧问道。

黄岐一笑,上前一步,就说了起来。襄阳城中,有着一些废弃的抛石器,这种东西和投石机不同,它是利用杠杆原理来投掷,而投石机则是利用齿轮绞着绳子制造拉力,将石块抛出。黄岐的计策,就是想要利用抛石器,合理的调整力度,就可以将木材、油汁抛到预想的位置。

听到黄岐说着,王弘烈就恍然大悟,急忙吩咐士兵将抛石器运来,准备利用它来加大火势,继续阻挡隋军的攻击。

注一:拍杆,一种战舰兵刃,大体分为两部分,短的在前,安装有重物,用于打击敌舰。长的一端在后竖立,上有齿轮,其中用绳子牵引,士卒拉扯,从而可以操纵安装的重物的短杆,不断的落下,提起,从而打击敌舰。这玩意至少在隋朝就出现,很是常见。隋军取胜,是因为装有铁皮,比较抗击打。

定鼎之章 第七章 城破(下)

洛阳皇城。

琉璃灯亮着,杨浩的神色之间,带着疲惫。虽然有马周、戴胄,甚至还有凌敬等诸位大臣的辅助,可是刚刚平定下的中原,事情太多,这些事情虽多,但是辛苦之后,总有收获。而让杨浩感到忧心的,有两件事。

其一,就是襄阳的战局。

此刻,他的身边,凌敬坐在一旁。这个时代,虽然皇权森严,可是还没有后世,尤其是宋那般严谨,大臣或卧或坐,与皇帝商议大事,直到宋之后,才发生改变,变成站立。而且此时,只是杨浩与凌敬的闲谈,就显得轻松了许多。

“凌卿,依你之见,这襄阳何时能下?”杨浩问道。

凌敬就点头说道:“陛下,此番李君羡率洛阳降兵南下,那王弘烈知道洛阳已下,定然是兵无战心,若是兵无战心,襄阳旦夕可下。”

“可是,襄阳依汉水而建,取汉水护城,那护城河又宽又深,据说宽足有四五百步,能够在哪护城河之上行驶战舰,虽有降兵,恐怕还是难攻啊!”杨浩说着。按道理,李君羡应该早就到了襄阳,如今数日过去了,尚未有任何消息。

“听说李渊已经撤回了夷陵的李孝恭,添兵攻打襄阳,要攻取襄阳,就要先击败李大亮这个掣肘。”杨浩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最近一些私事缠身,使得他的思绪受到了一定影响。

“李渊攻取了襄阳,才能制止我军南下,同时壮大实力,届时南下攻取江陵,就如探囊取物。因此在此刻,李渊攻打孤城襄阳,比攻打虽有内患但拥兵仍有十余万的萧铣就容易了许多。至少就目前而言,襄阳比起江陵,更为重要。”杨浩继续说着,沉默了片刻,话锋却是一转,说道:“只那王弘烈在两大势力之间,是守是降?”

“陛下,襄阳虽然坚固,可是如今情形却不能久守,恐怕王弘烈就会投效李渊。”凌敬分析着。

“不错,朕正是有此担心啊!”杨浩说着,叩着案几。在杨浩看来,在王世充已灭,大郑只余下襄阳一郡的情况下,李大亮的最好办法,不是攻打襄阳,而是联合。只是不知道,是王弘烈主动还是李大亮主动,只是,不管是谁主动,两军合作的可能性极大。而这,就对隋军不利。

“陛下,李尚书因李孝恭退回巴东,故此循着汉水北上,准备与刘兰成汇合,攻打襄阳!”凌敬说着。

“哦,二哥居然改走汉水。”杨浩闭眼,默默想了半响,叹口气道:“这一次,可是辛苦二哥了。”山河大势,杨浩虽然不清楚具体的布置,但是大致的走向,仍在脑海中清晰的出现,只是这一路艰辛,却是必须。风险越大,收获越大,逼退李孝恭是最好的结果,这使得李渊的战略,出现变化,同时隋军就避免了襄阳未下,而水师深入敌境的局面。就是因为李靖大才,故此这个任务,非李靖不可。

“陛下,微臣还有一件好事,要向陛下禀告!”凌敬说。

“是何事?”杨浩问着,他实在想不起是什么好事,如今这皇宫之内,就有让他头疼的人,小喜昏迷之后,虽有苏醒,但情绪并不稳定,杨浩去瞧她时,总是捂着头,显得痛苦,医者却是检查不出具体情况,只说小喜的头似乎受到撞击。于是杨浩只能让人小心的伺候着,远远的瞧着她,不敢靠的太近。杨浩的打算,就是等着洛阳情况处理完毕,就让人去寻名医。这个时代的神医,杨浩知道一个,写《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的孙思邈,据说死人能救活。只是不知道此人在何处,若是在河北中原,只需官府贴出告示,就能寻到,可若是在关中巴蜀,恐怕就难了。

“陛下,李尚书南进之时,杜伏威雌伏大隋,就在今日,奏折送来,说是想要入京,交出江淮军的兵权。”凌敬说着。这个消息,得到不久,此刻就禀告。

“这杜伏威倒是聪明,知情识趣,懂得明哲保身。”杨浩说着,就想起了历史上的杜伏威,这个人,虽然果断入唐,可是最后,还是因为辅公佑的叛变,被李渊赐死。大小将军也是死于非命。正史中,杜伏威没有交兵权,是因为当时李唐的国土与他并不接壤,后来李唐平定萧铣,这才有了接触,只是那时辅公佑骗取了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