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将-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的“伙伴”顿时乱了手脚,四处乱蹿。黄维和吴绍周一见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炮兵、花大价钱买来的炮弹竟然把自己人打得血肉横飞,还断了自家的后路,痛在心尖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指着110师驻扎的方向跳着脚骂。
激战两天后,黄维对突围已经完全绝望,只好带着几位参谋缩在指挥所里“打牌”度日了,众人边出牌,还边不住地骂“叛贼”害惨了自己,他们骂归骂,老蒋四下吃紧也顾不上他们了。
12月6日,刘伯承命令对被围困在双堆集及其周围的黄维兵团发起了总攻。
6纵18旅和陕南12旅各一个团攻击敌23师两个营,打得他们鬼哭狼嚎,尖叫声不绝于耳。但仅一个小时后,尖叫声干净利落地没了。黄维守军的第一层外壳被剥掉了。接着又是血战3日,配属王近山指挥的华野7纵把黄维核心阵地大王庄所有房子都炸掉了,然后,冲了进去。可一打就觉得不对劲,对手特别凶狠,成堆成群地上,剩了单兵也上;有炮上,打得没炮了也上,个个枪法准得很,打烂了枪,拼刺刀也十分地厉害!
原来,他们遇上了黄维主力18军118师的王牌“老虎团”33团!
在紧急关头,王近山说:“叫16旅46团上!”
这46团也不是好惹的角色,是6纵有名的王牌团,上来的1营和3营,一个是“襄阳登城第一营”,一个是“洛阳登城第一营”。战士们一听是与敌118师最凶恶的“老虎团”33团对打,嚎叫着:“就是把房子炸光了,也要让这些‘虎崽’断手断脚!”
两支王牌营冲上来。战斗争夺异常激烈,“老虎团”连续15次冲锋都被打退了。打到最后,46团派上来的两个营只剩下1营教导员左三星和3营营长吴颜生,增援的华野7纵59团1营3连全拼光,只剩下营长一个人红着眼睛,边阻敌边流泪。正在33团又黑压压涌上来一大片时,华野7纵的增援部队上来,左三星睁开血眼一看,全是白净清秀的小伙子,正副班长一律是卡宾枪和冲锋枪。原来6纵王近山已没部队好派了,7纵也打得倾家荡产,为了打下大王庄,7纵成钧司令员将自己的警卫连也派来了。
这回“老虎团”也不经打了,一仗下来连老虎皮都剥掉了。最后,敌18军军长吴绍周只得把手下那些汽车兵、后勤兵、伙夫、马夫全派上了,这伙“豆腐渣”也不好对付,警卫连也伤亡很大……但是,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蒋介石的王牌嫡系12兵团彻彻底底走进了历史的墓穴,兵团司令黄维和18军军长吴绍周也永远告别了他们的“军旅”生涯,走进了解放军的战俘营。
战斗结束后,46团1营教导员左三星和3营营长吴颜生,两个血迹污污的山西洪洞县老乡搭着肩膀,在村口一数:7纵150多人的警卫连撤下来,只剩下17个人。
黄维12兵团彻底消亡了,王近山却没有丝毫喜悦,疲惫地对杜政委说:“老杜,让各旅抓紧整顿队伍,认真打扫战场,一切战利品都让兄弟部队先挑选,剩下的给6纵。”
大王庄一战,46团可以说是在关键时刻力挫黄维,打出了威风,后来有人戏说此战,云:
“战黄维,‘襄阳’、‘洛阳’两营齐声唤,偏废了18军的威武团。”
13渡江作战:抱着孩子打仗
二野是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雄师,其中谁称头号主力军?有人说:“只能在‘钢炮’(陈锡联)的11军(3纵)和‘疯子’的12军(6纵)中挑。”事实上,王近山的部队一直是二野中“样样不落”的精锐,但是,与陈锡联相比,王近山却是一位常常叫二野诸首长头疼的角色。
1949年春,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战后,蒋介石的主要军事力量已基本丧失。毛泽东发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在惊心动魄的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险时,王近山又“撒疯”,竟自编自演出一场“抱着孩子打次仗给下属们看看”的大戏。
当时,二野、三野组成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王近山为二野3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和政委。4月初,他率12军进至棕阳、石机头地区,准备渡江。21日,百万雄师渡江作战。
17时正,在王近山的指挥下,12军70多门火炮向着江南敌阵猛烈轰击,霎时对岸火光闪耀,浓烟滚滚,蒋军乱作一团,苦心经营的坚固工事大多被炮火摧毁。55分钟后,副军长肖永银亲率200多只木船乘风破浪,冒着炮弹驶向长江对岸。
这时正值东北风大作,只只战船如箭一般,向着长江南岸急驶而去。王近山站在江岸上,用望远镜观看战况,只见江面千帆竞发,大小战船排成前三角、后三角队形飞速行驶,好不雄伟壮观,高兴地喊道:“好啊!好啊!”
10多分钟后,几十只突击船已驶到江心,江南岸敌火炮、机枪向突击船猛烈射击,江面上水柱四起,子弹横飞,火光冲天,有的木船中弹漏水。王近山见状边命令炮兵向敌阵猛烈轰击,边拿起报话机高喊:
“火力船火炮、机枪瞄准敌火力点射击!”
顿时,枪声响彻云霄,滚滚浓烟在江面上形成一道道长长的烟幕。突击队的勇士们愈战愈勇,有的“小老虎”干脆放弃炸破的木船,跃入水中进行泅渡前进……20分钟后,突击团全部登岸,并火速占领了九鼠山、凤形山等敌主阵地。很快,肖永银也上了岸,12军突袭部队全部过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南岸守敌。
看到突击队神速渡江,王近山心情异常激动,迫不及待地要过江去指挥部队,命令作战科:“赶紧备船,指挥所随我过江!”
将门虎子,在这万炮齐鸣的激战中,王近山4岁的儿子蛮蛮跟在父亲身边,在指挥所里四处转着,看着这火光冲天的壮观场面,拍着小手哈哈大笑。在匆忙过江中,王近山连儿子都来不及送走,抱起他,就匆匆上船了。第二日早上4点多钟,王近山抱着儿子随指挥所到达了长江南岸,然后与肖永银副军长负责的军前指会合。肖副军长前来汇报战况,迎头一看:军长怀里抱着孩子!小蛮蛮一见到他,大声嚷着:“叔叔!肖叔叔——”
他一愣:
“军长,你怎么把孩子也带来了?”
“嘿嘿,老蒋是秋后的蚂蚱,我们打不了几仗啦。我抱着孩子打次仗给你们看看。”王近山笑嘻嘻说。[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肖永银等人哭笑不得。
此时,长江天险已被突破,驻守江防的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狼狈逃窜。王近山一听把孩子往警卫员怀里一扔,命令35师为前卫,34师为第二梯队,36师为侧翼机动部队立即前进,他随即指挥多路人马追击逃敌。当他们追击到长江南岸的贵池县境时,当头蒋军早已逃之夭夭。二野司令部命令12军原地休整一天。但王近山果断地说:
“现在不能休息,继续追击!”
结果,红军3个师继续向南猛追,一举解放了石隶、太平、淳安、寿昌、兰溪、金华等地。
金华解放后,3个师圆满完成了截断浙赣线的作战任务,但由于连续作战,官兵十分疲劳。几个师长于是打算在金华地区休整一天。中午时分,突然,王近山亲自驾着一辆美国吉普车从岩寺来到了兰溪,一见作战科参谋劈头就问:
“部队现在干什么?”
参谋回答说:“正在停止待命。”
他严肃地说:“现在不能休息,要去吃肉!”
原来他从兵团得知敌5个师正沿义乌、东阳、缙云、丽水和桐庐方向流窜,企图从福建沿海溜掉,结果,亲自驾着一辆刚缴获的美式吉普车赶来了。在路上,他多次遭到散兵游勇的拦击,险象丛生,可他哪管这些?开着吉普车一路狂奔,就急急地赶到了金华。
3个师长率部立即追击。
为了抢速度,35师副师长贺光华跑到金华火车站,找了一列火车,结果,战士坐上去赶往义乌、东阳。由于行动迅速,火车进站时,国民党义乌县县长和县保安团团长竟误认为是溃退而来的“国军”,率领一大批士绅、军警站在站台上,列队“欢迎”,还振臂高呼:
“向劳苦功高的国军致敬!”
可当火车进站后,车上跳下来的全是戴红五星军帽的解放军,他们全都傻了眼!义乌县即被解放。
在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中,12军在王近山的指挥下,官兵不顾疲劳和饥渴,发扬连续作战和猛打、猛冲、猛追的战斗作风,以疾风扫落叶之势,追击千里,连克县城18座,歼敌35万余人。但渡江战役结束后,王近山抱着孩子渡江打仗的事情却没有完。
首先,他的爱人韩岫见着他直埋怨,说:
“你发神经呀,让蛮蛮跟着渡江多危险呀!”
对于老婆,王近山有绝招,笑着说:“怕什么?我是副司令员,又是军长兼政委,警卫有一个连,哪有比这还安全的?”
在渡江作战中,军长怀里总抱着个乱蹦乱跳的儿子,许多人看见了。战后,此事传了出去后,引起议论纷纷。在一次民主生活会上,一位团长憋了好半天,还是终于忍不住向老领导“开炮”了:
“军长搞特殊化,儿子相当于团级干部的待遇了。”
王近山一怔,随即反驳说:“他哪里是团级待遇呀?我舍不得吃的都给他了,他是军长待遇呢!嘿嘿你们看,你们王军长抱孩子、打仗,两不误!这次我们12军歼敌35万,缴获……”
他这一说,反把这位团长闹了个大红脸,很长时间不自在。
老婆这关过了,下级这一关,王近山照样轻轻松松过了。谁知这件事不知怎么弄的又让二野司令员刘伯承知道了,他桌子一拍:
“他又撒什么疯?军长怎么啦?军长就可以抱着孩子打仗?师长团长呢?营长连长呢?他们可不可以抱着孩子打仗?还要这样打仗给下属们看看?真是糊涂之极!军有军规,必须写检讨!”
结果,王近山没法过“独眼老师长”(刘伯承在战争中一只眼受伤)这一关,只好乖乖地写了份检讨交了上去,承认抱着孩子打仗不对,刘伯承一看,说:“不行,还得重写!”
结果,他又补上一条,说抱着孩子打次仗给下属们看看也不对,交上去,刘伯承照旧一扔:“继续重写,直到真正认识错误为止!”
最后,他又在检讨上补上第三条:批评提意见的团长更是有错。刘伯承这才放了他,但还用棍子戳着地说了句:
“这样的事情,革命军人只能有一次,下不为例!”
据说,在渡江作战的百万雄师中,王近山是师级以上干部中唯一写检查的。
14胜利之日,父亲被火车撞死
1949年6月,渡江战役胜利后,全国大陆解放在即,全军上下欢欣鼓舞。在部队休整的间隙,一些家属陆续来部队与亲人团聚。
早在1930年,王近山跟着詹才芳参加红军就离开了家。1947年跃进大别山时,他本来可以同父亲会上一面,却因大腿骨折而留在后方治疗,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以后他虽知老父仍健在,但戎马倥偬,一仗连着一仗,关山阻隔,他没顾得上父子团聚的事。渡江后,大别山地区也解放了,进军西南的任务还没有正式下达。在这个难得的间隙,老战友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特地派两位干部到湖北黄安桃花乡,准备把王近山的老父接到部队来,让分别19年的父子团聚。
这19年可谓是天翻地覆,王近山已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兵团副司令,而他历尽艰辛的老父也已是容颜苍老,背都驼了。陈锡联派去的两个干部到达王家时,王近山的老父正在给别人家挑水。听说儿子派人来接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