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将-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嬖虺谴妫绞г虺鞘А钡裙叛怠R蛭逖粼诰律系闹匾裕槭刂噶钇淝仔诺?5绥靖区司令、大特务头子康泽率整编85师23旅精壮人马守备。
王近山原打算先包围襄阳,断敌水陆逃路,再依古训先攻占城南诸山,然后依山攻城。可是,6纵一部攻击城南两座山头,没想到康泽早就做好了准备,23旅凭着城南和西南高地的永久性工事顽强抵抗,并施放毒气,6纵攻击未成,反伤亡了100多人。
这时,6纵虽在王近山这只猛虎的统率下越“打”越强,但全纵刚从大别山出来,人员、武器损失很大,各旅又留下了一个团在大别山坚持斗争,全纵只有6个团,重武器也不多。这次攻城兵力加上桐柏军区及陕南军区12旅等部,和守敌兵力大体相等。但襄阳是座古城,城墙高且厚,城垣完整,城外有护城河,东、北两面有汉水环绕,南面又是大山屏障;而康泽经过长时间准备,山上山下都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因此,6纵退下来后,有人说:城南高地打不下,襄阳恐怕没希望了。康泽也大叫着:“王疯子要取襄阳,除非关云长再世!”一时之间,王近山压力颇大。
但是,退兵以后,他就认为跟敌人死打硬拼不行,必须斗智斗法。
按照自古以来的惯例,打襄阳必先夺取?span class=yqlink》仙剑苑骄痈吡傧碌耐玻拍芄コ恰H绻创舜蚍ǎコ遣慷硬坏嵩龃笊送觯沂奔湟膊辉市怼H粢皇惫ゲ幌履仙剑腥嗽系剑谕饧谢鳎箍赡艽虺梢桓霭苷蹋∮谑牵淮斡忠淮卫吹匠俏鞯耐蛏缴辖泄鄄臁?/p》
结果,他发现襄阳城西有一条约1000余米宽的走廊,直通西门。这是到襄阳唯一没有天然障碍的通道。但南山下却有敌兵占据琵琶山、真武山两座小山,把守着这条通道,就连西门外的铁佛寺里都筑了碉堡。这说明康泽对此也是高度戒备的。权衡各方面利弊后,王近山决心不墨守成规,改变历史上“攻襄阳必先夺南山”的打法,集中主力,用掏心战术,以西面为主,从东西两面构筑交通沟,运动部队,突然攻城。
“取襄阳必先夺南山”惯例几乎没有兵家违背过,但是这一次王近山却要突破陈规,从西边进攻,这是一个大胆又大胆的做法,他真的是关云长再世吗?
在第一次攻城3天后,6纵3个旅和其他部队开始从四面八方突然攻城,李德生17旅主攻西门,16旅配合。17旅49团3营、2营先后攻占了城西敌两个防御支撑点琵琶山和真武山,歼守敌两个加强连。50团一部攻占了西关铁佛寺,47团一部攻占了西关同济医院。至此,控制了城西外围阵地,开辟了城西走廊。
接着,18旅袭占东关护城堤。
王近山一着使得守将康泽大为震惊,急忙把樊城守军全部撤到襄阳城“固守”。可是,他这一撤,王近山的16、17、18旅立即从东西两关抵近城垣,这样襄阳一下就直接暴露在6纵攻击锋芒之下,耸峙于城南的大山马上丧失了屏障襄阳的作用,守山之敌连补给都运送不上来了。王近山破常规的攻城之术马上见效了!
康泽急电蒋介石求救。蒋复电,8个字,令康泽:“弃山守城,固守待援”。康泽拿着这连标点都不全的命令,立即放弃城南诸山,在空军掩护下,将城南诸山守军撤入襄阳城内“加强守备”。
王近山不战而取得城南诸山,完全包围了襄阳城,部队随即转入总攻。17旅49团1营以猛虎下山之势,在火力支援下勇猛通过西关大石桥,5分钟就登上了城头,后续部队乘势向纵深发展,西关被突破,城内守敌完全陷入混乱。经过激烈的巷战,襄阳守敌2万多人被全歼,国民党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特务头子康泽、副司令官郭勋祺被活捉。康泽打得“大脑负伤”,头颅连耳朵都全用绷带包住,只露出半个脸。败军之将郭勋祺被带到了王近山面前时,感慨地说:
“命呀命呀!”
“如何感慨命运呀?”王近山问道。
“当年你们过四川嘉陵江时,我这个师长没能堵住你这个师长,可是那回我逃脱了。13年后,我们又在襄阳相遇,这回我这个副司令,没能逃脱你这司令的手!这不是命是什么?”
王近山笑着说:“没有想到呀!不打不相识啊!”
王近山不拘泥于常规,从实际出发,敢于破常规,出奇计,克敌制胜,襄樊战役成为了闻名全国的五路大捷之一,受到党中央的表扬,毛泽东亲自发来贺电。军中以善于打仗而著称的徐向前对此战评价很高,说:“襄樊战役是王近山非凡指挥才能的战例。”朱德总司令也将此役誉为“小型模范战役”。后来有人对此役戏说:
“夺襄阳,王疯子破古例,定下绕山蹚水西门径直破城的战策,6纵3个旅如惊鸿飘至,杀贼一个‘头点地’,捉了康泽。”
襄樊战役胜利后,6纵装备都得到了很大的充实,王近山几路杂牌支队“凑合”成的6纵终成“正果”,“篡位”为刘伯承手下的一、二号主力。
(4)大战“王牌军”
1948年10月,淮海大战即将打响。蒋介石以为毛泽东要夺取武汉,立即派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以徐州为首,津浦路至南京为腰,沿长江至武汉延伸到汉水白河流域为尾,摆出了一条“长蛇阵”。他这条长蛇阵很是奇妙,竟然能做到首尾相应,击其尾则首至,击其首则尾至,击其腰则首尾至。但刘伯承却定出了一个“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其死地”的“牵牛破阵法”。
刘伯承的“牵牛破阵法”很简单,即派出几个纵队把敌黄维兵团和张淦兵团牵制在豫西南,使其不能东顾,尤其让它们不能卷到即将举行的徐州大战中去,这样就达到“击其首而尾巴顾不上”的战略目的。牵牛的任务,主要由王近山的6纵和陈康的2纵执行。刘伯承向王近山交代说:“没有我的命令,敌人追你,就是打你,也不能往东带,只能往西牵,牵得越远越好。”
一天,王近山带着6纵冒着大雨孤零零地向西出发了。
6纵一动,敌黄维12兵团就像嗅出了肥肉飘香的馋狗,跟着撵上来了。王近山率着6纵只管走,黄维使劲追,而“王疯子”有时也停下来,与黄军“打”上半天结果却“力不从心”,又继续“窜逃”。这刺激得黄维这头“蛮牛”越追越紧……在连绵秋雨中,6纵辗转跋涉,与敌周旋,非常辛苦,干部战士都憋着一股劲无处使,大发牢骚。平时遇敌就嗷嗷叫的王近山这次却不知怎的,不管不问,好像又撒了什么“阴疯”似的,一个劲地往伏牛山麓走。“小诸葛”白崇禧一见刘伯承主力6纵孤零零地向西走个没完,“雄心”激起,一心想要吃掉这块“肥肉”,对黄维又是骂又是激将,说:“狗疯了还跳墙,带兵不想打胜仗,就不是好带兵的!”急令黄维“寻歼匪军”,结果,黄维“知耻而后勇”,率领12兵团穷追不舍,号称“夸父追日”。
谁知就在他们使劲追赶“匪军”时,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以东突然围歼黄伯涛的7兵团,黄伯涛叫苦不迭,“小诸葛”这才陡然明白:黄维紧紧咬住王近山这个破钓钩,中了刘伯承的调虎离山之计!
这一下把蒋介石气了个半死,他恶声恶气地“勒令”黄维迅速东援,3天内解徐州之围。
黄维转过身来,一脸绝望:茫茫中原,东进之路千里迢迢,就是“飞毛腿”,日夜不吃不喝飞跑,也需要赶上十天半个月呀!何况这20多日“猛追残匪”,上上下下已追得人仰马翻,腿都快断了!3天哪里赶得到?但老蒋已发怒,于是全兵团在黄维的急令下又调转头,向东撒腿增援。11月3日,正当6纵追歼由南阳向南撤逃的敌王凌云部时,刘伯承电令王近山:
“不管王凌云,即追黄维兵团。”
王近山接到命令后,不顾连日下雨,道路泥泞难行,带着部队向东进行平行追击。经过10多天的“特级马拉松赛跑”,他们竟然跑在黄维兵团的前头赶到了涡阳。
黄维率领12兵团向徐州增援,一路是撒腿奔跑,跑得上下怨爹骂娘,但当他们急忙忙赶到蒙城附近时,在南坪集遭到了阻击,一追击,结果又被“诱进”了中原野战军在浍河、涡河地区布设的“口袋”里。他的先头部队一过浍河,就发觉情况不对,立即掉头向浍河南岸收缩。此时,王近山正率领6纵和陕南12旅由蒙城东北板桥集、赵集向双堆集推进,在与准备南逃的老对手吴绍周的85军一部接触后,当即控制了周殷庄、小周庄、马小庄、杨庄一线。然后,6纵与东面的11纵一起从南面和东南方向堵住黄维,把他的12兵团围了个扎实,完成了合围任务。
6纵和陕南12旅所处南线是黄维突围向东南逃跑必经之路,正面宽10多公里,一色平原,便于敌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运动。黄维见掉进共军的“口袋”里,拼死突围,坦克、汽车一个劲地往王近山的阵地冲击。两个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在杨庄、李庄和马小庄一带,一方带着一个多月的追击怒气猛打,一方也是撒疯般带着牵牛憋下的怨气死守,几场昏天黑地的厮杀下来,黄维死伤3000多人,再也鼓不起劲了,只好调整部署,固守待援。
此时6纵也打得精疲力竭,王近山也有些难以为继了。
正在这时,前方突然送来一名俘虏,带到王近山面前。
他带血的眼睛一亮,这不是6月份在河南唐河见过的杨振海吗?!当时他是地下党负责人,现在怎么是敌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副官,还做了俘虏呢?原来他此番是前来与6纵联系敌85军110师火线起义的。杨振海说:
“明日早晨,黄维要组织4个主力师为前锋,向南突围,110师是其中一个师,廖长官拟趁机举行战场起义,请求你们闪开一个口子,让他进入6纵阵地。”
110师是真起义,还是黄维和85军军长吴绍周共同设的圈套?如果他们利用110师假起义进行突围,此战将前功尽弃!这是一个急迫而又难以下决心的问题。王近山和杜义德政委在作战室内研究和商量如何处置这个紧急情况。他们推断了各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想了各种处置方案,每每想好了又推翻,推翻了后又再想另一种办法。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杨振海必须连夜赶回去,王近山在小小的作战室内踱来踱去。突然,拳头一砸:“只要我们有准备,就可以把廖运周接出来,也可以把黄维的突围打垮!”接着,他提出4条办法。
第一,要求廖运周提前行动,110师一通过前沿阵地,马上封口子,并且火力“伺候”,后续敌军一上来就打;
第二,派参谋领路,须按设置的路标通过前沿,到达指定的位置;并且明确告诉廖,一旦离开指定路线前进就有危险;
第三,16旅17旅在指定的路线两旁各派一个团进行监护,一出现意外立即上阵;
第四,部队进行紧急动员,黄维一有突围的企图就不惜一切代价粉碎,决不让他逃掉一兵一卒。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但又层层相防,不管是真起义还是假起义,“两手准备,两手都硬”。
27日晨,110师由王近山派去的参谋武英带路,顺利地通过6纵防线,到达了指定的地域。他们刚一过完,口子立即被堵住了。
110师火线起义后,其炮兵营立即掉转炮口,乘吴绍周另3个师不备,大炮向着他们猛轰,一发发炮弹铺天盖地地射来,昔日的“伙伴”顿时乱了手脚,四处乱蹿。黄维和吴绍周一见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炮兵、花大价钱买来的炮弹竟然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