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将-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上下级就颠倒了,颜文斌团长指挥副师长,他说:“副师长,我命令你率团插向东南,狙歼从面粉公司逃窜之敌。”
“是。”副师长应声而去。
副师长受命而去,颜文斌又下令345团集中全团炸药,爆破面粉公司大楼。结果,副师长在侧面阻敌,345团在正面炸,在凌晨1点钟时爆破成功,面粉公司5层大楼被炸塌。惊慌失措的残敌纷纷向东南方向逃窜,被副师长率部堵住,生俘敌师长以下三四千人。345团也俘虏敌两三千人,两个团共俘敌7000余人。
这场战斗打得干净利落,而刘军长破常规做决断,不拘一格用人的做法又在全军传为佳话。战后,四野总参谋长刘亚楼听说此事后,批评说:“你让团长指挥副师长,影响不太好吧。”
刘震笑着说:“我这样安排是有考虑的。第一,颜文斌是位老团长有指挥经验,第二,他已在天津打了3个据点,情况熟悉,第三,这个部队是一支新部队,需要有指挥经验又熟悉情况的指挥员指挥,因此,从战役全局考虑,我决定由他指挥。”
“这还差不多。”刘亚楼说。
颜文斌一个团长竟然指挥了副师长,后来高兴地说:“刘军长高超的用兵之道和精湛的指挥艺术,将永炳军史,光耀千秋。”
8“洋司令”
刘震在军中有“潇洒将军”的美誉,这除了他身材高大,风度翩翩外,还与他爱打扮、爱新奇、敬爱妻子分不开。在东北战场上,钟伟有“好战分子”的绰号,韩先楚有“旋风司令”的绰号,而他因为这“三爱”得了个“洋司令”的绰号。
(1)
刘震人长得高大,英俊伟岸,又风度翩翩。他在东北部队中有“洋司令”的美名,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爱打扮”,他平时穿着时髦,“洋里洋气”。
在东北征战几年中,只要不打仗,刘震不是西装革履,就是穿着洋气的夹克衣,有时还穿着自制的笔挺的吊带裤,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因此,有人说,刘震是东北各纵队青年将领中领风气之先的时髦人物。
刘震常常这么一副洋打扮,不知情的人还都以为他是什么老华侨,或者至少是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布尔什维克呢!可是,人们一打听,他却既不是什么华侨,也没留过学,就连国境线什么样都没见过,他的老家在湖北孝感一个叫刘家嘴的穷山沟里,他不仅出身贫寒,而且还种过田,放过牛,当过雇工,学过木匠,砍过柴卖。一个“穷小子出身”的刘震,怎么会有副洋派头呢?
这说起来却渊源很长。
1931年秋天,刘震在老家参加红军后,不久就在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当特务员。4大队干的是专门“抓案子”的事儿。所谓“抓案子”,就是绑票、抓地主做人质,然后要求他们的家眷拿金银财宝来赎人,以此他们打得财物上缴部队做后勤经费。因为他们打的都是大地主、大资本家。因此除了金银外,还缴获过来自法国巴黎的礼帽、美国华盛顿的胶鞋、英国的“红雪”牌香烟,“什么世面都见过”。由此,这穷小子也养成了对“名牌”的嗜好。1937年,他在八路军688团当政委的,一天,竟然请假去太原,回来时几乎是满载而归,带回手表一只、钢笔一支、日本相机一个。旅长徐海东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曾指着他的鼻子骂:“刘震!你乱花钱,大手大脚!”
4大队后来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虽然当特务员的不止刘震一人,为什么偏偏他成为了“好打扮一族”呢?[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刘震身为一员战将,这爱打扮的嗜好源自于他长征路上的一次遭遇。长征出发前,全连战士好赖都穿上了棉衣,唯独当连指导员他还是单衣单裤的,后来实在冷得不行了,他才把一件谁也不愿穿的“财主颇”的花缎棉袄穿上,因为紧巴巴地实在难看,他又找来一件灰布长衫罩在外面,以防同志们取笑。然而,这个难以遮掩的秘密还是被人识破,在行军路上,大家都挤眉弄眼,把这当作活跃情绪的笑料,每当军领导走了过来,就有人猛不防地把他那件灰布长衫往上起一撩,露出红艳艳的花棉袄,结果引起一阵阵哄笑。这弄得他面红耳赤的,急不得也恼不得,有心脱去又挨冻,实在是无可奈何。后来,好不容易遇到一户人家,他索性脱给这户穷得难以出门的农家大嫂,换得一块纳着补丁的“口袋片儿”,披在肩头御寒。从此,才结束了那么一种开心不尽的玩笑。
谁知这一路上的玩笑却养成他爱打扮的习惯,以后,戎马倥偬,他从来不穿破衣衫,生怕别人笑话他。就是在那没吃没喝的艰苦岁月,他对穿着打扮仍是一点也不含糊,补丁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折得一点褶皱都没有,凡是有补丁的地方,都缝得方方正正。当条件好起来后,他更讲究穿着了。
到达东北后,哈尔滨是我军驻守的第一大城市,刚刚30岁的他也“神气”起来了,戴手表,穿西装,住在大洋楼里,甚至居然还学着外国人的样子吃起了西餐。他打仗上前线个把半个月后一回哈尔滨开会,只要有空,就西装革履,跳舞、打猎、照相样样都来。因此,终于赢得了一个“洋司令”的绰号。
(2)
刘震“潇洒将军”的得名还有个原因,就是敬爱妻子,用湖北话说就是“爱老婆,舍不得老婆”。
刘震的妻子叫李玲,也和他一样高高大大的,人长得很漂亮,也是个“老革命”了。他们于1939年在344旅时认识。当时李玲刚从延安女子大学毕业,先是分配到八路军总部工作,后经过刘少奇的争取,几十名女大学生调往新四军,可在途经冀鲁豫时与344旅相遇,被杨得志“强行截留”了几个,其中李玲就是一个。此时,刘震是344旅独立团当团长,344旅改编为冀鲁豫支队后,李玲到支队随营学校任文化教员,于是和任1大队大队长的刘震相识了。在整训、行军的间隙,他们一起聊天、谈话,渐渐,李玲就爱了年轻英俊又善战的刘震。打仗分开后,刘震也展纸拿笔给李玲写信,一来二往,两年后经组织批准于1941年4月结婚了。
刘震从小就没母亲,参加革命后长期忙于行军作战,戎马倥偬,基本上是没有过什么异性的关爱。婚后,李玲在生活上关心他、体贴他,刘震感到从未有过的安宁和幸福,一次,李玲把自己由老家投奔延安时带来的一件旧毛衣拆了,给他织了一件新毛衣,他穿上后非常高兴,逢人就说:“嘿!看看!”
“看什么?”对方奇怪地问。
“这是我老婆给我织的毛衣。”他满脸都是幸福地从脖子处翻开衣服,硬是给人看里面的毛衣一个究竟。
李玲怀孕后,他只要有空,在晚饭后就陪她散步。一次,他有事了,李玲一个人出去随便走走,不一会儿,天下起了小雨,结果,他的警卫员竟然给她送来了雨具。
原来是他安排的。
此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日军“围剿扫荡”,部队行动频繁,并常常是夜间行动。李玲怀了孕,在夜行军中,刘震则暗暗对警卫员说:“把大红马拉去。”警卫员会意把大红马拉了去。可但没多久,那匹大红马又空着被牵了回来。原来,好强的李玲坚持自己走。
长期的战斗生涯使得这对年轻的夫妻还是因为革命工作分离两地。
在新四军4师时,一次,6旅旅长谭友林被选为七大代表,在临赴延安前,他专程去10旅看望老战友刘震。两人彻夜长谈,广论抗日战事,充满了抗战必胜的信心。鸡叫三遍了,谈兴仍浓。刘震又沏了一杯新茶递给他,在室内度了两圈,突然微笑着说:“老谭,我还忘了,我俩还是老乡呢。”
谭友林说:“你的老家孝感出麻糖,丝烟也有名,是个好地方。我的老家江陵呢,也是鱼米之乡,等抗战胜利了,我请你的客,到我们江陵去吃鱼,保证让你吃个够,走时还带几条大鱼。哈哈,不过你也不要忘记请我吃你家乡的麻糖啊!”
说得两人都大笑起来。片刻,刘震说:
“这都是在精神会餐,不谈了不谈了,我有点个人的事,想托托你这位老乡,不知能出力否?”
谭友林说;“老乡见老乡,何况又是老战友,岂有不出力之理?”
“那好,那好,我得先感谢你喽!”刘震幽默地说着。
谭友林望着这位“颇有几分文采”的老战友,究竟有何事相托呢?转弯抹角的,于是赶紧说:“老刘,有啥事,痛快点说吧。”
经谭友林这么一“将”,刘震才说:“我的爱人李玲同志,在地方党组工作,就是吴芝圃同志领导的地方党组织。如今,你们旅的政委由吴芝圃同志兼任嘛,你和吴研究一下,能否把李玲调到我们旅来工作?”
“嗨,这好办,公私兼顾,合情合理。”谭友林说。
不久,李玲就回到了刘震身边。
平津战役结束后,谭友林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刘震任军长的39军副军长,两人又走到一起了,从此朝夕相处,南下宜沙战役结束后,部队暂时喘息几日。一天晚饭,两人一起在户外散步,谭友林问道:
“南下一路,只顾打仗了,你为啥不给李玲同志写封信?她一个人留在天津太不合适。”
刘震听谭友林这么一说,连声说:“是,是,是!”
就在这天晚上,他展纸磨墨,给李玲写信,一口气写了好几页,可又觉得“没充分表达”满腹要说的那些话,撕掉重写,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忙了个通宵。
结果,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传开了,到处传说:
“刘军长给老婆写了一夜的信,一张纸不成又重来,废纸就撕了一纸篓。”
刘震因为感情特别丰富,因此爱老婆也出名了。
(3)
刘震的“洋司令”的美名还与他的坐骑有关。
在红军和抗战时期,他是骑马的。对于他的坐骑,却是不一般的。
那是一匹黄膘马,腿长臂圆,浑身一根杂毛也没有,而且毛光亮泽,一尘不染。但谁也不知它的来历,只是传说这匹马很神的!尤其奇怪的是,它和他的主人一样“特爱干净”、“讲卫生”,谁要是往它身上扔个草叶什么的,它就是和谁急,要是朝它身上吐口唾沫,它立刻就翻脸。一次,一位新战士对此半信半疑,转到它一侧,朝它吐了口口水。可没等口水落到它身上,它就暴跳如雷,后蹄腾空向他踢来,新战士躲闪不及,被它踢了个“狗吃屎”。
刘震当时才20几岁,战士们常常看见他从马夫手里接过马缰绳,飞身上了马。这马也真神,当主人刚一踏蹬,就箭一般地穿了出去,转眼就跑得好远了。他们那潇洒的身影,被战士们羡慕极了,称为“虎将英姿”。
但是,“虎将英姿”也有栽了的时候。1940年夏,刘震率部挺进华中。在越过陇海线时,他戴一顶越南式的草帽,在身后,警卫员就拉着他的这匹枣红色的大马。它长长的红鬃毛,刘震高大身材,他们的“倩影”一路上引来战士们的赞叹,有人干脆说:“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和赤兔马也不过就是如此!”刘震为此也是得意洋洋,干脆称它“赤兔马”。可就在他们过了黄河后,一日,在行军途中,突然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战士们睁不开眼,那“赤兔马”都睁不开眼睛,常常碰到树上。结果,这把黄沙把旅长的越南草帽刮飞了,把他和那爱干净的“赤兔马”弄得满身沙土,“平时潇洒全没了”,两人“狼狈不堪”。政委康志强平时则不讲究这些,见状则指着他们哈哈大笑,说:“哈哈,都栽了,都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