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瀚海皇图-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能吧。”赫克托叹了口气。

据他的了解,百詹亭的城墙号称“千年不落”,自成为东罗玛帝国首都以来,城墙历经无数次增修加固,成为了现在世界上最为精密和复杂的城防要塞体系,不知有多少国家和民族的强大军队在它的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但在今天,这一神话似乎有被打破的危险。

西方白民诸国发动“圣战西征”后,遭到了东方的戎狄汗国的强烈反击,戎狄汗国大汗博尔金。托穆尔联合周围小国和游牧民族,组成三十三国联军,与西方诸国联军进行了连场大战,斩首十余万,西方“圣战军”被迫后退,东方联军乘胜追击,攻入西方世界,而东西方世界的“枢钮”——东罗玛帝国的首都百詹亭,因为曾支援圣战军向东方进攻,因而成了东方联军要攻取的目标。

在历史上,百詹亭城防军的数目相当少,城市长官辖下的帝国守卫及警卫是唯一的固定武装城防部队。任何对城市所产生的威胁在还未接近城市时都是由地区的野战军队应付。在急需时,如地震或游牧民族进袭,平民也会被征召及武装起来,或会从地区抽调军队过来。

在早年,帝国守卫部队由帝国禁卫军及皇家卫队组成,后来这支部队只沦为检阅部队。后来东罗玛皇帝面对军区军队屡发的叛乱、奉行不受欢迎的破坏偶像主义政策等问题,于是建立帝**团以保障安全。帝**团是帝国远征军的核心,往往也不会驻守首都百詹亭城,但其中两个军团会长驻百詹亭,戌卫在皇宫或其他地方,如一些荒废的礼拜堂。这些部队的人数不多,大约数千人,但他们可与几支分驻在首都附近、索洛斯及比塔多尼亚的军队互为犄角。

城防军数量稀少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皇帝及平民会对大队永久驻军感到不安,害怕发生军事暴动,而且驻军的军费也会带来财政压力。另外,数目庞大的军队驻扎在城内是不必要的,因城墙已提供了固有的防卫能力。在无比牢固的城墙及骨干部队守卫的情况下,这座庞大的城市足以抵御一支非常庞大的军队。

当然,是在火炮这种可怕的武器出现之前。

在东方联军的反击波及到西方国家本土之后,为了保卫百詹亭,在和东方联军战线之间的防御地带,西方圣战军布置了大量的经过改进的防御骑兵的工事。东方联军为了摧毁百詹亭军民的士气,使用飞龙骑兵对百詹亭进行夜袭的次数逐渐增多。

对于飞龙这种可怕的动物重新出现在天空,百詹亭的军民普遍有一种末日降临的感觉。

博学多闻的赫克托知道,飞龙这种东西只是形象过于狰狞,在东方人的眼里,顶多算是一种会飞的鳄鱼一类的野兽,和他们奉为神明的龙神是完全不同的,这种飞龙既不会喷火也不会放电,当然吃人还是能够做到的。很早以前东方便有驯养它们为坐骑的民族,不过似乎消失很久了,而现在它们出现在了戎狄军当中,很可能是托穆尔大汗不知在哪里找到了能够驯服它们作战的人。

夜晚的百詹亭实行了极为严格的灯火管制,不但没有一丝灯光,而且遍布着朝向天空的弩炮,戎狄军的飞龙骑兵只能在高空投弹,因而无法准确的攻击目标。而在飞龙骑兵来到之前,百詹亭人卓有成效的警报系统也使每个人都有了充分的准备。

比起只会在天空飞翔扔下炸弹和投枪的飞龙骑兵,火炮才是更令百詹亭军民感到恐惧的东西。

“这难道不是炸弹?”玉珠看着赫克托手里的厚铜片,又问道。

“不象是炸弹。”赫克托摇了摇头,说道,“炸弹的碎片没有这么厚,这应该是炮弹的弹壳碎片。”

“可戎狄人的炮打不了这么远啊,先生。”一个小姑娘说道,“戎狄军阵地离百詹亭最近的地方差不多也有六十多里,现在的大炮,最远的射程也不会超过二十里,怎么可能打到百詹亭城里呢?”

这个小姑娘话音刚落,远处的另一条街上再次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升腾起的火光映红了站在街上的人们那一张张惊惧的脸。

“戎狄人的才艺并不发达,很可能是得了能人异士之助,弄出了比西方诸国更厉害的大炮也说不定。”赫克托想起了那位在大成国北地巧遇的年轻将军自己设计的重型火炮,一时间不由得有些恍惚,“这才艺智慧的力量,的确是令人难以想象啊!”

正象赫克托所估计的那样,为了能够轰到百詹亭,戎狄汗国的工匠们已经成功研制了三门巨炮,每门大炮都有七里的射程——这恰恰就是从百詹亭到置放大炮的所在地“鸟语森林”的距离!

刚才爆炸所产生的可怕破坏,就是这些被称为“托穆尔大炮”的青铜钢铁怪物造成的。

此前在同西方圣战军的战斗中托穆尔大汗已经接触到了火炮,见识过这种武器的威力,开始使用夺取的敌军火炮作战,并让工匠向敌军俘虏学习,铸造火炮,部将李广杰和晏南天又多方从戎狄帝国辖境搜罗懂制造火器的能工巧匠,又从大成边境通过走私的途径得到了一些轻型火炮,很快便建立起了戎狄自己的火器部队。东方联军反击取胜后能够这么快的攻入西方国境,这支新组建的火器部队可以说功不可没。

在决定进攻百詹亭这座东西方交通要道上重要的名城前,善于用兵的托穆尔大汗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在得知百詹亭城高墙厚之后,托穆尔没有马上进兵,而是向部将和能工巧匠们咨询,能否击破百詹亭的城墙,而巧匠们当中恰好有一位名叫塞伊特的麻札兰国的铸炮师,技艺精湛,自称能够铸造一种巨型火炮,击毁百詹亭的城墙。在看过塞伊特献上的巨**纸后,托穆尔大汗便任命他为制器总管,全面负责铸炮事宜,塞伊特在晏南天和李广杰两位将军的帮助下,开始秘密制造那空前的巨炮。

第279章 随军考古

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戎狄汗国为塞伊特提供了应有尽有的原料。工人们挖掘了巨大的专用铸造窖池,融化了青铜和钢铁,开始浇注这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器。当模具被击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青铜和钢铁造成的怪物。这尊大炮炮长达16尺,重35000斤,炮筒厚达7寸,以便承受开炮时的巨大冲击力),口径则高达24寸,足以容纳一个成年人爬入,所用的炮弹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打磨的花岗岩炮弹,重达1300斤,一种是用青铜和钢铁铸造的开花弹,里面装有火药,威力极大,西方各国无有出其右者。大炮铸造成功后,托穆尔大汗下令在草原举行了第一次试射。大炮置于山坡上,装填冗长费力但十分顺利,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轰鸣,花岗岩炮弹没入4里外足足6尺深的泥地。塞伊特实现了他的诺言,而托穆尔大汗则有了令他成就不世功业的利器。

此时,如何将巨炮顺利运往450里外的百詹亭城则成为了对托穆尔大汗新的挑战。好在大汗手中掌握有巨大的资源:于是动用了400人以及60头牛作为搬运队——搬运过程极端缓慢,每天只能前进8里——同时专门有一队工兵负责在前面架桥开路。塞伊特的铸造厂持续工作,但此后的大炮在体型上往往比不过第一门巨炮,虽然有些火炮的长度也达到了惊人的13尺。

直到一个多月后巨炮才运抵百詹亭,此前戎狄汗国的工兵们已经做好了火炮发射的场地准备(诸如清除灌木,平整地面,等等),并且在据城墙700尺开外修筑了一系列火炮工事。

托穆尔大汗沿百詹亭城墙的薄弱地点布置了16到18个炮兵阵地。“托穆尔巨炮”(也被对面的格瑞克人称作“野蛮人大炮”)布置在托穆尔大汗帐篷前的显要位置,以便托穆尔大汗随时监督战果。炮兵阵地通常布置一门主炮,同时环绕大量小口径火炮作为辅助,东方联军士兵称之为“巨狮周围的幼狮”。它们可发射从200斤至1400斤的炮弹。虽然有目击者夸张的称,托穆尔大汗拥有极为庞大的火炮阵容,但实际上他很可能只拥有200门大炮,不过在现在,这仍然是一支惊人的炮兵力量了。当然,攻城部队也少不了装备一支传统的投石机部队作为辅助。

为了安装这些笨重的金属大炮,工人们动用了复杂的滑轮系统,为了预防守军火力摧毁这些昂贵的兵器,特意安装了木质的护盾为大炮提供防护,而炮弹则用船队经水路运来。火炮班由训练有素的两组炮手构成,全面负责火炮的布置、装填、发射乃至维修。

操作这些重炮需要很长的时间、耐心和技术。首先要向炮筒装载火药,接下来再小心地放入适当口径的炮弹。调整射击俯仰角度则全靠炮兵往炮架下嵌入不同尺寸的木楔子。一些巨型木梁垫在火炮下以便发挥减震器的作用。

经过多日的准备,导火线终于装入了托穆尔大汗火炮的火门。这支庞大的炮兵部队在前线足足占据了13里宽的位置。这个时代的历史上首次炮兵协同齐射开始了。这时的百詹亭战场,恐怕是战争史上体验火药威力最直观和震撼的场所。齐射开始之际,天翻地覆,地动山摇,这是当时西方人从未领教过的。石弹发出致命的尖啸,将百詹亭巨大的石墙砸成碎屑,并慷慨地给附近军民带来绝望和死亡。对城墙薄弱地点的选择性射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时炮弹摧毁了整段的城墙,有时候是城墙的一部分,有时是一座塔楼,或一段胸墙——没有哪座城墙足够坚固,可以抵御这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一位当时的目击者这样形容道。世界围城战的景观从此改变——炮弹所经之处,伟大的千年城墙分崩离析,守城者目睹此景,无不瞠目结舌,惊惶不知所措。

部分重型炮弹甚至穿越城墙,深入城区达3里左右,一些击毁了民居、教堂,一些杀死了市民,一些坠入了市区中的果园。在方圆6里的地界内都能感觉到强烈的震动,甚至在港口中抛锚的战船也不能幸免。

炮击对守军心理上的打击甚至更为剧烈和有效。炮击的轰鸣,烟尘和震动,即使经验丰富的百詹亭骑士和以特雷佣兵也感到恐慌。对平民来说,这更似世界末日的征兆。四处是狼奔豕突的人群,妇女晕倒在街上,无助的市民只能聚集在教堂,徒劳地期盼上帝的拯救。

机智的守军运用了各种方法减轻炮击的破坏。一种手段是用泥浆和砖灰即时加固、修补受损的城墙,或者用羊毛等软物装填的袋子,甚至贵重的挂毯去填充塌陷的地段。守军也试图用他们寥寥无几的一些火炮击毁敌人的炮兵阵地,然而他们急缺所需的硝石来制造发射火炮用的火药,并且戎狄军的火炮防护严密,守军无机可乘。更为糟糕的是,城墙和塔楼都被证明并不适合用作火炮的发射平台,因为它们都难以承当发射的后坐力及震动,这样勉强的发射,对城墙的破坏甚至超过了敌军的炮火。雪上加霜的是,守军最大的火炮很快又被摧毁——百詹亭将士们由此对“托穆尔大炮”更加恐惧。

但守城部队仍然在坚持着。随着部队伤亡的增大,托穆尔大汗开始感到焦躁。他决定集中炮火轰开一段城墙,发起总攻,以便快速解决战斗。然而,操作巨炮极端费时费力。“托穆尔大炮”一天最多只能发射9次。火炮时常出现故障。春季的雨水也使大炮在后坐力下经常从炮架上滑落至泥浆中。大炮还容易出现炸膛事故。对托穆尔大汗的巨炮而言,每次发射都是一种考验,开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