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为201章

南明老朱家自己个儿打着玩,用不着清军操心,那清军主力就完全可以调回来对付王烁了吧?

嘿嘿,哪有那么简单。

那个干了“嘉定三屠”这件“大好事”的南明降将,高杰部将李成栋,没多久就造反了。

这下,清军想从南边拔出脚来,还真不那么容易了。

这李成栋好好的为啥造反呢?还不是因为他“功劳”大,清廷又不相信他,给他官小了呗。

他给大清立的“功劳”,可不仅仅是“嘉定三屠”一件,那只是小儿科。

剿灭隆武帝朱聿键,是他率先攻破仙霞岭,打到福建的,朱聿键也是他逮着的。

还不仅如此,他还带着清军一路攻占漳州、潮州,接着攻克惠州,接着突袭广州得手,生俘绍武帝朱聿粤。

还得提一下这朱聿粤,被俘后跟他哥哥一样,无论李成栋如何哄骗,他宁死不屈,趁敌不备,自缢而死。

唉,也别说,老朱家这种有种的子孙还真不少。可惜呀,可惜改不了“窝里斗”的臭毛病,光有种有个屁用!

弄死俩皇帝,李成栋这功劳大不大?还不止如此,为镇压反清义士,还把东莞给屠了,方法和嘉定如出一撤。

还不算完,李成栋还打算把剩下的那个南明皇帝朱由榔也给弄死。

有前面那几个死了的皇帝做榜样,朱由榔这回学聪明了,脚底抹油,一个字:跑。

于是李成栋率大清兵在后面追,永历帝朱由榔在前面跑,两个人展开了田径大赛。

李成栋一路攻克肇庆、高州、雷州、廉州、梧州,还是没追上永历。

老余宣布:这一站比赛,永历暂时获胜,他逃到桂林去了,李成栋没他跑得快。

为大清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大清该好好提拔人家,报答人家才对。

可是,多尔衮不信任这些流寇出身的降将。

李成栋为大清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只被大清封了个两广提督,而没多少功劳的佟养甲却被封为广东巡抚兼两广总督,李成栋反而要服从佟养甲的调遣。

那佟养甲原来是刘良佐的部下,手里连五千兵都不到,根本没打几仗,为何反而爬到李成栋脑袋上面去了呢?

原来,佟养甲是辽东世家。当年,他有一个同族兄弟投降了努尔哈赤,他家一族为此获罪,被明朝廷关的关,杀的杀,连他父亲都死在明朝的大狱中了。

无奈,佟养甲连夜潜逃,隐姓埋名跑到内地营生。后来,他才投靠了刘良佐。

这回清军打过来,他算是扬眉吐气,立刻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姓名,把自己身世一说,多尔衮一听,哦,你原来就是我们的人啊,好!

那什么,你肯定不会跟我有二心,你就管两广吧。

得,佟养甲就转眼之间连升三级,爬李成栋脑袋顶上去了。

李成栋能干吗?当然不能。

这个时候,王烁在山西连败清军,俘豪格、打跑阿济格和多铎的消息也传到了李成栋耳朵里。

李成栋一看,你大清也不怎么滴嘛,连蜗居西北一隅的王烁你都干不过,老子比王烁厉害多了,老子干嘛还委曲求全的跟着你混?心里就有了反叛之意。

有人说,李成栋之所以反叛,是受了他沿途进军中那些反清义士的正气感染,良心发现才重新抗清,还编出什么小妾以死逼他抗清的故事来,真是牵强附会了。

那些反清义士都让他杀光了,连没什么事儿的老百姓他都不放过,屠杀光,这种人会受感动?有信的么?

这里讲一个故事,您就看出李成栋到底是个神马玩艺儿了。

永历帝的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丁魁楚,是个胆小如鼠,只知敛财的贪官。

李成栋攻陷广州后,丁魁楚派亲信家仆,携黄金三万两及大量奇珍异宝贿赂李成栋,以求活命。

李成栋看在这么多钱财的份上答应了。

丁大学士觉得这下命保住了,放了心。官做不做的无所谓,反正他自万历年开始,做官这许多年,搜刮的钱财几辈子花不完,回家做寓公也不错。

他把多年来搜刮受贿的财物放心的装满四十只大船,想沿着长江送回老家。

这事不知怎么就让李成栋知道了。他写信给丁魁楚,说要他来梧州主持两广政务。

钱财保住了,还有官做,可以继续搜刮,丁大学士闻信大喜过望,急速命船夫加紧赶路,和唯一的儿子一起往梧州进发。

到的梧州,李成栋设宴款待丁魁楚父子。

欢饮之间,李成栋搂着丁大学士肩膀,亲热地道:“东南半壁江山,就靠老先生您与我两人支撑啊。”

并表示第二天早晨就要择一吉时举行封授仪式,向丁魁楚正式移交两广总督的印信。

他自己想当两广总督还当不上呢,还封丁魁楚,有那个权力早就好了。

这丁魁楚也是一时糊涂没仔细琢磨,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临别时还老泪纵横了。

当夜,丁魁楚正做统管两广的美梦,忽然被清兵叫醒,让他下船去李成栋营帐议事。

老家伙匆忙赶入帅帐,见李成栋端坐正中,两旁士兵个个横眉立目,刀剑出鞘。

到这时候,丁当大学士倒过闷来了,知道上了李成栋当了,忙双膝下跪,叩头不止,一个劲儿哀求道:“望大帅只杀我一人,饶过我妻儿。”

李成栋阴森森一笑,问道:“您想我饶你儿子一死吗?”

说着就一挥手,身边卫士上前一刀就把丁魁楚儿子脑袋砍下来了,放置于他的面前。

丁魁楚是欲哭无泪呀,哀嚎未完,也被一刀结果了性命。

接着,李成栋尽杀丁魁楚一家男丁,并把他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均脱光剥净,押入自己帐中,待来日慢慢享用。不用说,丁大学士积攒一生的四十艘大船所载的,八十四万两黄金和珍宝奇物尽归李成栋所有。

李成栋就是这么个东西,一个只认钱财权力的流寇,你指望他良心发现去反清复明,和指望猪会上树,狼不吃肉,也没多大区别。

话说回来,国家都这样了,你丁魁楚有这么多钱财,你拿出点来抗清好不好?

仅这黄金一项,如果拿出来募士卒招买人马,完全可以抵挡清军两年三载嘛。

老贼死的一点不冤,该杀!

第40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南方纷纷反大清

就在李成栋心里有了不跟着大清混的念头的时候,北边王烁率先挑事,狠狠揍了大清俩嘴巴子,这无疑给李成栋注射了一针强心剂,有了效仿的榜样。

事有凑巧,也就在这时候,江西总兵金声桓,副将王得仁造反了。

金声桓原来是明宁南侯左良玉的部将,明朝灭亡时升至总兵官。

1645年四、五月间,清英亲王阿济格大军追剿李自成部进至九江一带,左侯爷好好的病死了,部将跟着他儿子左梦庚在东流县(今安徽东至县)降了大清。

阿济格令左梦庚带领麾下将领往北京朝见,等候大清政府,也就是他兄弟多尔衮处置。

金声桓惟恐去北京后失去兵权,要求率领所部兵马收取江西,为清朝开疆拓土。

有帮着他打架的当然好,阿济格稀里糊涂,连多尔衮也没问就答应了,还授予了金声桓提督江西全省军务总兵官的官衔。

1646年秋,金声桓率军攻克赣州,为清军平定江西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得仁是陕西米脂人,绰号“王杂毛”,明末农民军出身,与金声桓一起同刘良佐和高进库进攻江西,并长期驻兵于南昌。

金声桓、王得仁与清政府的关系,表面看来不错,其实是互相猜疑的。

金、王二人不费满洲一兵一卒,就为满洲人打下那么大一片地方,觉得肯定能博得清廷的赏识,给个大官做。

可惜,这哥俩和李成栋一样,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人家大清根本就信不过他们,在平定江西大部分地区之后,仅仅给了金声桓个总兵官,王得仁更惨,副将。

顺治三年(1646),金声桓沉不住气了,请求清廷另颁敕书,授予他“节制文武”、“便宜行事”的权力。

同年五月,清廷发兵部议奏,结果是驳回了他的要求,只将他的官衔由“镇守江西总兵官”改为“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并且规定,“剿抚机宜事关重大者,该镇应与抚、按同心商略,并听内院洪督抚裁行”。

听着官名倒是比原来好听点了,可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这不糊弄人吗?

朝命下达后,金声桓大失所望,内心里埋怨满清刻薄寡恩,就有了造反的意思。

您可听好了,这“造反”仅仅是因为要官没要着,和什么“胸怀大志”、“良心发现”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事要是就这么完了,也就罢了,可是还没完。

金声桓、王得仁在攻取江西郡县的时候,凭借武力勒索了一批金银财宝,成了暴发户。

清廷新任命的江西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看着就眼红了。两个人危言耸听,造谣生事,变着法儿胁迫他们把钱财交出来。

这俩人也不干呢,这些钱财是老子出生入死,豁着性命挣来的,凭什么给你呀?

说是“挣”来的,有点昧良心,明明就是抢来的嘛。

如此,两人和巡抚、巡按就结下了仇,且这仇越结越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话说有一天,巡按董学成看着王得仁手里有一歌妓长的挺漂亮,就想着问他要过来自己玩儿两天。

王得仁还没玩儿够呢,怎舍得给他?就说这两天不方便,过两天再给他送过去。

不料,董学成恼了,立即大骂道:“老子问你要是瞧得起你,你还不识抬举了。

老子是你的顶头上司,别说问你要个歌妓,就是要你老婆陪我睡觉,你也得给我马上送来!”

嚇,这话忒侮辱人了!

王得仁脸都气青了,按剑而起,大叫道:“我王杂毛虽然作流寇二十年,却也知道男女之别,人间大伦,安能跪伏于猪狗之辈以求苟活?”

想都没想,“唰”一声抽出胯下宝剑,就给董学成来了个透心凉。

杀了董学成他还不解气,又把他的尸首砍碎,才算消停。

这董学成也是活该。平日仗着官比人家大,死命勒索人家,嘴上又这么不积德,就应了那句话:不作不死。

王得仁杀了顶头上司,事后一想,这祸可闯大了!

转念一想,娘的,反正已经杀了,伏法是死,造反说不定还有条活路!昔日当流寇那股劲儿又上来了。

他立刻去找金声桓商议造反。金声桓胆子小,开始还不敢答应。

王得仁道:“老子反正是犯了死罪了,不造反没活路。你要是不肯跟我干,老子就从杀你开始吧!”

金声桓一听,“别介呀,咱弟兄们这么好,你别冲我来呀!”

看王得仁没有罢手的意思,那,那就跟着反吧?

1648年(顺治五年,永历二年)正月二十七,金声桓、王得仁先发制人,擒杀不愿追随反清的官员,宣布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不是吗?复明得找着大明的皇帝才成不是?

俩活宝竟然不知道现在大明皇帝是谁!嘿,这可真有意思,都造反了,还不知道保谁。

俩人一琢磨,原来有个隆武帝来着,那就打他的旗号。掐指一算,今年该是隆武四年,就在发布的安民告示上署隆武四年。

隆武帝都死了八百年了,哪有四年这一说啊?这俩还不知道呢!

后来,他们才知道隆武帝早玩完了,现在是桂王朱由榔当皇帝,都永历二年了,又连忙改告示改文书。

这通乱,看着就没有成事的样子。

尽管这俩活宝怎么看怎么不像成大事的料,但是他们的反正却产生了巨大影响,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