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奇人录-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飞叹道:“古之神技,失传久以。现代的换心手术也表明,在换上不同人的心脏后,人的xìng格会生转变。所以心脏确实主导人的xìng格等方面。所以说心主神明。现在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换心脏会改变人的xìng格,而古人早在几干人就认为心主神明,主意识。而扁鸠来说,不能用常规思想来判断,天知道他除了透视外,还有什么其他能力。这个换心的传说说不定是真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第一个麻醉,华佗时期就有麻沸散了,那么更早的扁鸠时期能用一些麻醉药物不足为奇。第二个,心脏出血问题,还有消毒问题,在加上血管缝合问题。我看这三个问题,可能都不是问题。也许扁鹊可以运用神通,让心脏不出血,不需要缝合,就自然的换上了。扁鸠已经不算是正常的中医了,他应该类似神通类的医术了,所以用常理推测,是没有结果的。当然只有扁鹊到底是不是有这些事迹,历史记载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些都无从考证了,所以四诊来说,望诊只是传说。达到至高境界太难了。”单清说道:“确实,如果真的如同书上记载的那样,扁鸠单凭望诊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诊断了。”a。

第一卷潜龙卧渊396章药性局限

单清说道:“那其余三个诊断呢?

顾飞说道:“闻是搏听声辨病。只需听病人声音,变可知病变脏腑,病变程度,已经如何用药都心中有数了。这个达到也是非常困难。从声音中能辨别出复杂的病情变化,这种能力目前也基本绝迹了。

相术有听音而知人一说,相术来说,一个人的声音反应了多种的贵贱吉凶,从声音来判断此人的贵贱祸福。道医同源”从声音中也是可以知道说话人的身体情况的。比如声音低微者,往往气不足。声音高亢者往往气有余。声音低微而言语清晰入耳者无妨,高亢而有金石之声者也无妨”这两个都代表贵格,身体也没事。就怕声音低微而入耳飘渺”

声音高亢沙哑刺耳,这都是贱格,身体也往往有隐疾。声音断病主要是体现在细微处,见微知著者是也。现在的人达不到闻而知之谓之圣的境界。”

单清说道:“我以前以为望和闻最简单呢,不就是望望气sè,听听声音之类的,没想到还有这样一说。”

顾飞笑道:“这个可不是我说的,是难经说的。难经成书年代也极早了。所以难经是中医十分宝贵的资料。这部经典把四诊分为等级,望和闻最高,分别是神仙和圣人之流的水平。不是凡人所能达到的。只有后面的问和切才是我们学中医的所要考虑的。后世中医一个劲的强调四诊合参其实是很无聊的事情”因为你根本达不到那种高度,合参个什么?你去问问一些临netg比较有经验的名医生,他们诊断真的是四诊合参吗,他们可能表面的上做做样子”实际上心里面的诊断方法根本不是教科书写的那样,四诊合参。其实中医的很多东西都是做给外行看的,外人不懂啊,就觉得如果看一个医生,那个医生”如果这个医生不mo脉的话,外行就觉得这个人是装样子,不是中医内行。所以为了让患者相信,大部分中医就要mo脉,装装样子。其实他的诊断根本不是从脉象上获得信息的。外行对中医有很多误解的地方,认为把脉最难。会把脉的医生就是好医生。所以作为一个中医有时候身不由己,为了让患者相信”有时候不得不装装样子。”

单清说道:“你的意思是只会把脉的中医,不算是好中医?”

顾飞摇头道:“不是这样意思。中医诊断”古代分为四个阶层,分别对应神”圣,工,巧。所以脉被划分为技巧类,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技能。所以相对来说”把脉是最容易掌握的。

但是目前的中医大部分是五流水平”连脉象都掌握不了,谈何其他的。”

单清问道:“问诊呢7”

顾飞说道:“问诊被称为工,这里的工就是正规的医生的意思。

达到工的水平就代表正是被认可了。而脉诊巧的层次离工还差一步”

有投机取巧之嫌,所以算不上正规的中医。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问着,是通过病人的症状而推知其源流,比如对于病理有非常深的认识才能达到。比如伤寒论中”脉象为很次要的地位,而问诊占主要。也就是说”通过病人的口述就完全可以开药了。掌握了六经辩证之理,知道病的源流,就可以对症下药。

所以说,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知道脉如何的”直接通过问诊就可以判断病情了。只要是伤寒大家都可以达到问而知之的程度。所以学好伤寒论,可以达到工的层次。”

单清说道:“那脉诊呢?为什么不能达到工的层次?”

顾飞说道:“单纯的根据脉象开药”其实就是一种技巧,比如根本什么脉象,用什么药,都是类似的经验方。这样的医生都说经验用药。出现这个脉象了,他就会根据这个脉象去用药”这个形势是固定的。所以被称作技巧。这个跟工厂的工人没啥区别的”所以这类医生往往把握不住病的本质,单纯的技巧用药,治愈率也比较低。所以只能说属于中医的最下等。当然我这个说法是古代难经的观点,现在的很多人可能都不会认同我这种说法。因为现在的中医衰败了,能到达巧的地步就是一名不错的中医了,而达到工的地步就是大医国医了。所以,同学们不要对其他随便说我今天讲的内容,会引起别人反感的。”

单清笑道:“一个四诊,没想到有那么多的内容。确实在今天来说,能到巧的地步就不容易了。不需要强求太多了。”

那个提问题的女同学问道:“照你这么说,那中医教科书上说的四诊合参是错误的了?”

顾飞笑道:“这个问题我不是已经说了么,四诊可以合参,面对面看病人,合参没什么不好的。但是看病也不是需要非要合参,离开合参就看不了病了。单个的分开来诊断,只要水平到了也一样。明白么?这个四诊不是死板的东西”不是必须非要一块看的,当然中医初学还是合参的好,到了一定程度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单清苦笑道:“你别纠结了,顾飞就这样,他的〖答〗案全都让人意想不到。颠覆教科书的内容的。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么?”

另一个女同学问道:“中医里的十八反和十九畏惧,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一起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一起用?”

顾飞笑道:“你先给我背背十八反和十九畏吧。”

那个女同学开始熟练的背了起来: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hua鸡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笈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杉民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xìng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享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烧炙博莫相依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顾飞笑道:“背的很熟啊”可惜呀,你背这些东西没什么意义的。

这个十八反十九畏”应该是元朝左右时期才开始流传的。在伤寒论里面,有专门甘草跟甘遂一块配伍的方子,而别思邈的千金方中,也有很多一起配伍这些禁忌药的方子。现实当中我也常用乌头配半夏,治疗风湿xìng类的疾病效果很好。所以这些东西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不论是药理上,还是现代仪器化验其成分上都说不出原因来,所以这个东西不知道是哪个医生提出的,可惜啊,竟然被历代医生视为经典,轻易不敢越雷池,真是可笑啊。你仔细看看这些药物,其实大部分都是有毒xìng的药物,有些甚至有剧毒。这类的药物”不管什么时候用都要谨慎,跟十八反没有关系。这种没根据,没道理的东西,偏偏流传了下来。也说明汉唐以后,中医的衰败。中医的衰败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脱离经典,胡乱编造理论。不论从医理上”还是药理上,都出现了这种情况。狼毒,〖砒〗霜,乌头这类剧毒药物,有点常识的人也会知道”

不管什么十八反,十九畏,也是不能随便就用的,用不好要出人命的。

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真的意义不大。该用的时候就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要用,不需要考虑什么禁忌。”

那个女生说道:“晕死,竟然是这样的〖答〗案。你的回答完全跟教科书不一样。”

顾飞笑道:“我的〖答〗案要是跟教科书一样,你们还找我干啥。

中医大学教科书就是约束中医的工具,学生们背了一肚子条条框框,一肚子的禁忌”这也不能用,那也不能用”那你还看什么病?当什么医生?所以中医教科书的东西不要太当真,看看就行了,考试的时候用。真要是看病的时候,你要是再用,那么就是典型的庸医了。这样说我给你的忠告。”

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在历史上出现的奇怪。明明唐代的时候,医书里面没有这些禁忌,到了明清时期不知不觉就流行起来,以至于现在的教科书还在延续这种观点,甚至还写进了药典。凡是触犯了这些禁忌的方子,必须医生本人签字,药店才给抓。真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为啥早期经典没出现的东西,后期出现了?这些没根据的说法,药典竟然也采用,根本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所以中医的药典需要改草,这种中医的误区比比皆是。明清以后,以误传误,以讹传讹,导致中医衰败很

第一卷潜龙卧渊397章搭脉

硕飞接着说道:“后世朝代”看似中医得到展,其实不然。现在提起中医名人来,很少人能想到张仲景,往往会提到李时珍。尤其以前的初中或者高中课本上,对于明清朝代的中医宣传比较多,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往往提起中医名人来说,就光知道扁鸠华佗之类的,他们也许医术高明,但是他们并没有流传下来医术,所以说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大的。真正一个好的中医,不单纯是要看好多少病的,还需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流传后世的。但是这个著书立说又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假如自己的水平不够,又会误了后人。所以在古代,写书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

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现在写书,只要是赚钱,就可以随便写的,对于自己的书所造成的影响根本不去考虑的。所以说,过去书籍少,现在的书却多。但是反过来,过去的书往往都是经典,可以读一生的。而现在的书,看完一遍都嫌多了。过去人很看重读书,认为知识是无价的。而现代人没有多少人去读书,觉得知识无用。在〖日〗本城市里面,经常有十几层的书店,而在我们国家城市里,高层的全是酒店。从这个现在就说明。我们目前不是没有书可看,而是我们浮躁的心情并不想看书,所以就算开书城,也只会赔钱。所以现在很多人可能知道李时珍。因为一年课本上学过但是如果提起张仲景来,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就是现代教育的悲哀。”

单清说道:“要是不上中医大学,还真不知道张仲景呢。张仲景做出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