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6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空在陵园中转转,想着那些死去的祖宗们不会打扰自己,没想到见喜又偷空跟自己耗上了。

“二爷,当年内侍省有内侍三、四千人,现在只有二百多人,还要分到各宫伺候,我一个人当十个人用,再不早作安排,累死我也做不完啊,您心疼心疼我吧!”见喜愁眉苦脸地说道。

“唉,没办法啊!谁让我缺钱呢,养不起这许多的人!”赵柽拍拍见喜的肩膀,看着他可怜兮兮的样子笑道。

“二爷,您不要再哄我了,若说去年缺钱尚能说的过去,今年两税及商税入库六千三百万贯,与和往年几乎持平,除却开销外,尚有二千万贯的盈余,已比前代好了很多。”见喜撇撇嘴说道,官家又用此来搪塞自己,刚才算的只是国库的收入,小金库还没计算在内。

“你倒是精明,算盘打得叮当响,是有些盈余,但是这些钱还有大用,发生饥荒怎么办、女真再次入寇怎么办、若有天灾如何,这些钱还需应急的!”赵柽绷着脸问道。

“二爷,那么说来今年还是照去年之例布置准备?”见喜说道。

“不错,钱现在要用到刀刃上,虽有盈余但是也不能铺张浪费,还不如将那些扎鳌山的丝帛做几身衣服的好!”赵柽笑笑说道,心中却感慨这钱来的还是有些慢。

赵柽当政后取消了一些重复收税和中央、地方胡乱摊派,按说税赋在新的税收来源没有培育成熟时应该猥琐,但是税赋并没有减少,这不但应归功于三冗问题的解决,且应该记在官风的转变上。

比如二税的征收上,宋代立国之初就建立在对官僚地主的纵容上,以此显示‘宽容’,官员一边拿着历代少见的优厚待遇,一边照旧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东窗事发时还可以从祖宗遗训中得到法律的豁免。

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不算,还要把这土地隐瞒起来不交税,仅仅京师附近的土地,连皇帝都不敢丈量,这个月下令丈量,下个月就收回成命,自称害怕”扰民“,王安石要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很快就成了奸臣。

赵柽当政后对各级官员进行了清洗和调换,那些贪官污吏都被排除在外,他虽然不能保证一个不剩,但是比之从前已经是天壤之别。在他们的配合下,对全国土地进行了摸底和重新丈量,查出了大量隐匿的土地,使收税的基数扩大,所以税种少了,可税额却没有下降。

另外赵柽对盐茶酒铜铁这些商品依然进行管制,也对盐铁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相关的物品买卖降低了税收,但是对酒喝茶的税收没有降低,反而加重,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的粮食,且少喝点酒,少喝点茶是死不了人,也不会引起社会的动荡。这些管制物品也给大宋带来了二千万贯的收入。

再有算上大头的收入就是商税,随着各地税率的降低和国外贸易的兴起,沿海港口已经逐渐形成固定的税收来源地,将来规模只会越来越大,钱也必会滚滚而来,流进大宋的国库。但是现在赵柽正筹划着一个大行动,消耗的金钱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苦日子还得先过着…

第一百七十章战和又起

赵柽即位三年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整训军队,可能老天爷也看到他的不容易,居然是年年风调雨顺,国家没有发生大的天灾,就是十年有八年受到洪水威胁的开封都没受到水患的威胁。而大宋毕竟底子厚,又占据了丰饶之地,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百业重兴,边贸兴旺,从而迅速恢复了元气。

在强大自己的同时,赵柽不但自己不再给金国岁贡,还切断通往金国的陆路交通,抢劫其它诸国给金的岁贡,还封锁沿海港口,凡是进入金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来自哪里全部击沉。且不断派兵骚扰金境,迫使他们供养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这些手段使金国的财政收入枯竭,经济趋于崩溃,到了兴国四年,金国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根本无法无力侵犯。

但是在这形势好转的时刻,赵柽却想不明白了,过去天天嚷着要北伐金国,迎回先帝的呼声却越来越弱。他即位之初这种奏章常常堆满案头,现在却成了稀罕物,取而代之的却是要求削减军队开支,减少武备,裁减兵员的奏章。朝野上下似乎已经忘却刚过去没有几年的‘靖康之耻’,完全沉浸在经济发展、政通人和的好日子里了。

‘忘战必亡’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赵柽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过和平的日子,厌倦战争,但是富国而不强兵,危机刚刚过去就忙着解甲归田,必然会走老路。自己费劲巴拉的搞经济,恢复民生。不也是为了能外御强敌,内安黎民。可强敌未灭,国耻犹存的情况下。他们忘得太快了,而定州路兵马总管岳飞的一本奏章在朝堂上引起了一场风波…

岳飞上书赵柽‘称军马已经整训完毕,粮草充足,而金军日渐衰弱,应起兵北伐,收复燕云,直捣黄龙,迎回先帝。’有的朝臣却称其好战,国家刚刚稳定。匪寇才平,烽烟未熄,却要再起战事于国于民不利。

而其灭金的言论也引起非议,他们以为应乘此时机不是再战,而是和谈换回先帝,哪怕是耗费银钱。还有人以为现在已经恢复到了辽宋时的旧界,还夺取了云州,已经占了便宜,可以与金媾和。再现辽宋‘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

赵柽在上边听得明白,心里明白在外敌入侵、战乱不断的特定历史条件自己不断提高武人的地位,使武将事权增重、地位和威望提高,与宋朝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发生了冲突。而以文制武的传统国策与武将权力增重之间的矛盾将始终存在。且这个矛盾也会随着抗金形势的变化而升降,如今天下似以太平,这个矛盾便开始增强。

岳飞不过是个三边守臣。一封奏表却引起他们这么多言辞激烈的言论,不外乎是担心战争再起武人们必然再受重用。进一步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反而不如趁现在的机会阻止战争的爆发。什么为国为民多半是借口。对于此事赵柽反常的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没有驳斥他们的言论,而是保持了沉默,可事情却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持续发酵。

先是太学数百学生于清明日祭拜成为靖康之变殉难烈士之后,群情激昂,他们以血为墨写了封奏表进到宫前。宣德门再次上演了‘伏阙上书’的一幕大戏,太学生们宣读讨金檄文,朗读殉难大臣们的诗赋,呼喊口号,吸引了大批百姓围观,一些反战的朝臣被追打,辱骂,只能避在宫中不出。

太学生上书的次日,各个军校的学生也‘自发’的到枢密院上书要求出兵北伐,而他们的态度却比之太学生们‘文明’多了,一直保持着严整的军容,进退有序,严守军纪,更没有发生打人、骂人的事情,始终保持着克制。

在文武两学的学生们群体上书后,又有京中各行会联合上书。这些人从各个坊市聚集到宫门前,来的不但有各行的大佬,也有杀猪卖肉的摊主,瓦子的伎人,酒楼的泡汤,上灶的大厨,游方的道士、和尚,形形色色、服饰各异,不一而足。

过去说是七十二行,可宋朝是大发展时期,京中却有一百零八行,可谓覆盖了各行各业的每个基层,而且人数众多,来到宫前的就不下万人。他们的‘大游行’一时间轰动全城,而他们比之学生们的游行却实惠多了,捐出各色物资、银钱合计百万贯以资军用。

事情越闹越大,百官们一时毛了爪,又纷纷上奏,有的要求皇帝下旨安抚百姓;有的以为不能助长此风,借以要挟朝廷,应调兵镇压,以免引起动乱;有的说应该听取民声,朝廷应民所想;还有的人认为民心可用,正是北伐的良机,灭金国雪国耻。

皇帝依然没有表明态度,宰执们也不敢妄下论断。可事情还在发展,是战是和的争论从朝堂向民间蔓延,从京城向四周府路、江南扩散,而各地官员也纷纷上奏,他们的态度反而比较鲜明,力主北伐,对金开战,而这些人多是赵柽即位后更换的主战官员。

主和的声音反而多是来自一些曾被赵柽打压的士人和官僚集团,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借此挑起文武间的矛盾,使以李纲等士人重新站队,从而逼迫皇帝重新启用他们这些人与金媾和。而江南的民间的声音又比江北弱了许多,他们许多人没有经历过金国入侵,对亡国的感触要淡一些。可江北却被金军扫荡,他们家破人亡对金国恨之入骨。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赵柽忽然得到登州水军的奏报,称在巡海中俘获一艘从辽东开出的商船,可船上的人却称自己是大宋的御史中丞秦桧。他们找人辨认,确认无误,正是汴京城破之时被金军掳走的秦桧,现在请皇帝定夺。

赵柽有些好笑,自己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许多良将因为自己的出现而变得无声无息,消失在历史当中。他本以为秦桧这等奸佞也终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变成红尘中的尘埃,消失的无踪无迹,没想到他又重新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中,不知道其为何又来找死…

………

秦桧登陆之后表明了身份,说明了‘脱险’的经历,立刻获得了礼遇,受到了当地士人的热情款待,只因为其在靖康之变中力主抗金才被金人所忌,将他掳走,是大家心目中的忠臣义士。这些让秦桧心中稍安,对自己回归的使命有了些底气,可有些担心新君对自己的态度。

原来金国在之前制定了几项对宋策略,可却都无法落实,而形式对他们却越来越不利。为此,金国女真最高决策者于年初再次聚首开会,会议的中心内容即是商讨如何才能灭亡南宋的问题

会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远房侄子陈王完颜兀室,担心“宋氏之再隆”,可是单凭军事力量又“不可以威取”,于是认为要想方设法从宋内部进行破坏。为了实施以和议佐攻战的计划,他们又进一步地分析了南宋大臣们的情况,认为李纲等人志在于复仇,宗泽等人则习于兵事更为强势,这些人“势难先屈”,也不可能为金国女真人所利用,商量着派内奸打进宋廷为内应。

于是有人提出只有派遣在金国的宋臣先归,对宋进行威吓,使之归顺,我们“佯不从而勉强听之”。大家都觉得这条计谋很好,但派谁合适呢?他们提出孙傅等人,可却被宗翰否认了,认为其已经‘失节’,为宋朝上下怨恨,回去也不会获得原来的地位,他提出了不如派秦桧回去。

宗翰说他很喜欢秦桧这个人,所以才把他“置之军中”,不到半年,“其言皆验”。他认为秦桧不仅已经投靠了金国,而且做事十分有策略。“若纵其归国,必是得志,可济吾事”。同时,还认为秦桧在靖康末年,给金国上书请存赵氏,成为俘虏,在宋朝廷里也留下了‘忠义’的名声,是以‘天下高之’。有了这件迷人的外衣作伪装,送秦桧回去,就容易掩盖其内奸的真面目,而且还能取信于宋廷。

其他人也觉得宗翰所说的话有道理。而秦桧自卖身投靠金国女真人后,的确不断用实际行动表明他是真心实意为其金国主子服务的。可大家还是不太放心秦桧,一帮人又对秦桧多次试探,终于下了结论——‘南臣贫薄,唯桧温实’,也就是说,他们对秦桧经过多次考验以后,对秦桧是完全信赖得过的!

所以,金国女真统治者们就把决策告知秦桧,要他回宋后‘俾结和议为内助’。即是要秦桧南归充当内奸,从内部破坏宋的抗金事业。秦桧当然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