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6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德芳又在议政殿痛斥朱罗国,收了礼和国书,却在海峡袭击大许船队。但朱罗国太远了,此时毫无办法。

……次日,司天监高守贞进献“牵星板”,得到了郭绍的重赏,并下旨赞其成就与汉朝张衡并列。

望星术从东晋时期就出现了,高守贞也会此术,通过观测星辰来推算方位,但难度极大,只有精通天象的人懂得此术;用处也只有在茫茫无际的海上。

郭绍不溃余力地向海航投入军费,让高守贞揣测到了圣意,便将望星术归纳制作,弄成一种仪器,便叫“牵星板”。

郭绍对此物完全不懂,但根据高守贞的描述,他认为这是一种古代粗糙版的“卫星定位”技术。这个发明极大地增加了郭绍的信心,他在内心深处已开始酝酿第二次远航!

不久大朝之时,郭绍对一干人论功行赏,高守贞也列于大功前列。

上朝时郭绍没有与皇后一起临朝,今天却是携党项女子李贤妃上朝。那天郭绍在养德殿取消了见大臣,白天就和李贤妃共赴巫山,现在看起来更加宠爱李贤妃。

李贤妃得宠,党项首领李彝殷被豁免了大罪,并被封了秦国公、平夏行省大都督。不日李彝殷将前往夏州出任平夏地区名义上的最高职务,并召回逃亡的子孙前往东京居住。

许多官民津津乐道党项美女李月姬的艳名,因为美貌让全家都萌封高位。但中枢大臣则认为此事的因果颠倒……正因皇帝想稳固平夏党项,用李彝殷收买人心,所以才宠爱李月姬。

杨业、高彦俦、刘仁瞻因河东大战的军功,直接受封开国侯,冯继业因俘获李彝殷,也封开国侯。大朝上欢喜一片。

折德扆、李彝殷这等人是国公;杨业等有大功的人才封开国侯,却十分高兴……

大许爵位实际是两套体系,一种是继以往朝代的爵位,有异姓王王(如符彦卿是魏王)、地名国公等名号(如秦国公、夏国公),这种爵位只是地位高,有名声,实际朝廷并不给予俸禄,相当于一种荣誉;而另一种武官通过实实在在的军功得到的爵位,就是大许特有的贵族等级。六国公、开国侯、伯爵,有丰厚的俸禄,分级别的世袭罔替。

杨业等人得到的开国侯爵位,就是后者。这一类爵位有实利,更可以通过战功继续晋升爵位。

李处耘死后儿子继承了开国公,但罗延环死后,护国公的位置还空着。世袭罔替的六国公之一,与大许王朝共享天下,武将们都盯着那位置;直接封护国公的机会太小,除非灭国之战,首先要成为开国侯……这便是诸将激动的主要原因。

接着皇室在金祥殿设庆功宴,君臣同庆。杯盏交错,丝竹管弦,舞姬在木台上轻快地起舞,欢快热闹的气氛仿佛渐渐扫除了数月的阴霾。

郭绍当众喝了不少酒,离开宴席至养德殿休息。这时京娘进来了,她上前抱拳道:“陛下,王使君(王朴)叫妾身禀奏兵曹司的一个重要消息。”

“且说来听听。”郭绍灌着茶水醒酒,随口说了一声。

京娘道:“辽国萧思温卸任北院枢密使,任北院大王;耶律斜轸则新任北院枢密使。”

郭绍听到这里,立刻把茶杯放下了。

辽国最有实权的官职是北院枢密使,掌管全国军事;北院大王契丹名称作“夷离堇”,只是四大院之一,名义上是几个大部落首领而已。

雁门关之围显然让萧思温难脱干系,因此以放弃最高军事首领的方式来化解国内矛盾。

郭绍沉吟道:“这样还不够回报萧思温,不过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第八百七十九章战和

辽国上京已是冰天雪地,寒冷将持续到来年春季。

杨衮裹着厚厚的皮毛,走进帐篷拍了一下身上的雪花,见里面有个人正在砌砖。那是个中年汉儿,身上穿着羊皮缝制的短衣,干着活手上全是泥。汉儿转头看了一眼杨衮,竟未鞠躬执礼,依旧一边干活一边开口用汉话说道,“这叫炕,据说许国皇帝到北方打仗时,夜里难耐严寒,便用土砖砌灶、灶上搭铺,无论多冷的天儿睡觉都不会冷。”

“上京还有别的奸细?”杨衮不理会他的话,沉声道,“万一别的人被逮住,供出你来怎办?”

汉儿看了一眼帐篷外面鹅毛般的大雪,低声道:“杨公放心,无论抓住谁也供不出我来。”

杨衮问道:“何以见得?”

汉儿道:“杨公这样重要的人,兵曹司有一条单独的路子,单线联络。上京除了杨公没人知道我是谁,上面分司只有一个人与我联络,负责传递上京到东京的消息;而那分司不在辽国境内……杨公当上了官,愈发怕事了哩?”

杨衮恼道:“萧公一倒,你们就别想威胁我了。”他想了想又恼道,“河东之事,无凭无据,我不会承认!”

那汉人却不恼怒,反而好言道:“杨公,咱们何曾想威胁你?”

杨衮冷笑看着他。

那汉人语重心长道:“将人当作奴隶早已不合时宜,这是相互有利之事。杨公与咱们互通有无,岂能没有好处?比如现在杨公接手了范忠义的细作,在下就有个消息要透露给您,开春后许军会对东北用兵。”

杨衮道:“谁知真假?就算消息属实,之前河东的假消息让辽军吃了大亏,现在没人敢轻信。”

那汉人道:“打探到消息是杨公的事,信不信那是别人的事。”说罢将几张纸从怀里掏出来,递给杨衮。

杨衮猛地抓了过来,大步出帐,回头冷冷道:“干完活赶紧走!”

撩开厚实的帘子,呼啸的风声骤然变大,外面风雪依旧。起伏的旷野上白茫茫一片,上京的房屋、帐篷和人马都仿佛隐藏到了风雪之中。

杨衮仰头看着满天的雪花,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希望冷风能让他清醒。刚才他说了一些比较强硬的话,只是吃准了许国人不愿意卖了他……因为他已官入北院,对许国人用处很大。但是,杨衮又怎敢与许国人撕破脸?那几万将士的性命可不是小事,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牵扯到杨衮头上,他肯定完了!

他站了一阵子,便走进藩篱内的另一顶毛毡帐篷里。一个女人正跪伏在地上,拿竹筒小心地吹着炉子里的炭火。杨衮道:“等炕修好了,呆那边暖和。”

女人点头应了一声,继续“呼呼”吹着火苗。

杨衮便拿出刚才的纸,掌灯细瞧起来,上面写着大辽安插在许国的“奸细”报来的消息,“奸细”是汉儿的缘故,用汉字书写。

就在这时,有人在帐篷呼喊,杨衮出去一瞧,来人鞠躬道:“枢密使请杨府事到府上议事。”

“我换身衣裳就来。”杨衮答道。

北院枢密使现在是耶律斜轸,耶律斜轸多年身居高位,不住帐篷,在上京北城有府邸。契丹人大部依旧是游牧习俗,只有中枢大臣才在北城有定居的宅子。

杨衮来到耶律斜轸府上,顿时感觉暖和多了。

大厅里除了耶律斜轸,还有萧思温、耶律虎儿以及几个部落贵族。耶律虎儿见到杨衮十分热情地打招呼,因为杨衮救过他的命。耶律斜轸淡然道:“咱们正谈起丹东国(渤海旧地)的局面,杨府事对许军颇有见识,我便派人叫你来谈谈。”

杨衮鞠躬罢,当即便把怀里的纸摸了出来,递给耶律斜轸:“下官刚不久才得到的消息。”

几个人传视,果然耶律斜轸嘀咕道:“这消息属实?”

杨衮道:“原来范忠义那些奸细,大多都被许国捉拿了。这些细作是重新收买的人,应该不会那么快被查出来罢。”

耶律斜轸道:“许军在锦州龙山(葫芦岛)修建堡垒,显然有东进之图。丹东国是义宗龙兴之地,决不能有所闪失!”

杨衮明白耶律斜轸提到义宗的意思。当年太祖灭渤海国,辽义宗耶律倍就是第一任东丹国王;耶律倍遇害之后,继任丹东国王的又是义宗的长子耶律阮,耶律阮既是辽世宗……

虽然东丹国之后废除了国王,地盘成大辽朝廷直属,但义宗一脉在这地方安置了很多自己人;故东北渤海旧地是义宗一系的根本所在,也是大辽国力的重要组成。

萧思温道:“许国缺马兵,此番若深入东丹,必能败之!”

耶律斜轸却又道:“大辽这几年折损消耗太大,河东新败,再将仗打下去,恐怕绝非好事。”

萧思温皱眉道:“难道要放弃东丹,契丹诸部落收缩势力,遁入草原?”

“本帅的意思,议和。”耶律斜轸沉声道。

萧思温的脸“唰”地一红:“大辽若是求和,威信何存?”

气氛顿时凝固,别的人都没有吭声。杨衮也不愿轻易表明主张,以免遭人攻讦。他刚刚才依靠耶律斜轸的兄弟在大辽朝廷有了立锥之地,根基未稳,诸事不得不谨慎行之。

耶律斜轸道:“大辽多年内乱,但并未伤筋动骨,真正动摇实力的两次大败,都是与许国的大战。一次幽州耶律休哥之败,一次河东萧咄里之败,精兵损失惨重……另有平夏援救李彝殷时,杨衮也折损了不少。若不能化解此局面,大辽难以维持现今的势力。”

萧思温仍旧摇头:“大辽要以弱示人,才是臣服部落想铤而走险的大祸之源!”

厅堂里就这事儿争论不休,杨衮前来是对战术出谋划策,现在却无从说起。直到旁晚,大伙儿不欢而散。

杨衮和萧思温一起出耶律斜轸的府邸,临别时,萧思温握住杨衮的手叹息道:“原本以为杨业的事儿能成,你立了功,老夫便设法让你官复原职、恢复封地,不料范忠义那厮坏了大事!杨将军身怀大才,却只能做个小小的府事,实在可惜!”

杨衮听罢心里骂了一声,鞠躬道:“多谢萧公,当初下官在平夏大败,能留得性命已是万幸。”

萧思温点点头,上马道别。

……这世上似乎并没有牢靠的关系,昔日的好友和同盟,如今好像在渐行渐远。萧思温感觉到耶律斜轸与自己的政见大不相同。

不能说耶律斜轸的主张是错的,只是考虑不同罢了……萧思温也不愿意相信耶律斜轸是软弱之人!

萧思温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到熊熊燃烧的幽州城,被夺走的土地,被杀戮的无数契丹人!他一直没有轻视“南人”,这几年以来,担忧变成了现实。

要向仇寇和他一生的大敌屈膝?萧思温犹自摇头。

契丹人以武立国,宁折不弯!

更有一件难以解决的事……谋刺许国皇帝郭铁匠,萧思温是罪魁祸首。如果大辽主动向许国求和,这事儿怎么了?郭铁匠会为两国太平,大度地不予计较;还是把萧思温自己当作一个议和的条件?

次日一早,萧思温便去了上京皇宫,皇帝耶律贤已在众侍从的服侍下收拾妥当要处理奏章了。

萧思温上前鞠躬,以君臣礼相见。说了一阵话,萧思温便不动声色地说道:“许国郭铁匠乃淫邪之辈,恐怕小女燕燕已是难逃魔掌……”

十八岁的耶律贤脸上顿时涨红,羞愤之色溢于脸上。

萧思温又好言劝道:“只怪燕燕没有福分,大汗应早在萧氏族中择一人为后。”

耶律贤情绪有点激动,双手握着拳头道:“国家如此,朕哪有心思?”

萧思温好言道:“事关国本,大汗立后亦是国家大事矣。”

耶律贤本不是个刚愎自用的人,虽然很生气的样子,却依然让步:“朕但听诸大臣之言。”

萧思温上前沉声道:“大汗若念想燕燕,族中女子甚多,总有相貌相似之人。”

萧绰是萧思温的亲生女儿,若是相貌形似,多半也是萧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