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6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怎地,看到她略有矫情的端庄,郭绍却不经意地产生了一种冲动,想撕开她端庄的捂得严实的立领衣裳,看看衣服底下的风光……这娘们便有那本事,明明一身衣裳捂得严实,一点都不露,偏是通过裁剪的衬托,看起来凹凸有致引人遐思。

陈佳丽着实不如周宪漂亮,但她和周宪不同的是,郭绍没尝过她的滋味。郭绍不得不承认男人的劣性,凡是没得到的女人,就会感觉好奇,想要看看新奇的裙底风光,抚摸那从未触及的新鲜肌肤。难怪人们常有喜新厌旧之诟病。

不过郭绍此时并不觉得自己可耻,他对自己的欲望冲动反而很欣慰……毕竟六宫粉黛,太容易满足了,还能有强烈期待的东西并不容易。人若没有了欲念,恐怕活着真的会无趣很多。

“平身。”郭绍不动声色地道。

“谢陛下。”陈佳丽与周宪一起站直身体,这娘们善歌舞,腰身柔韧,完全看不出生过一个儿子……这也是郭绍没直接召她入宫的原因。

一行人到周宪的殿中落座,陈佳丽便从侍女手里拿出一叠册子递上来,笑道,“陛下管得紧,妾身听说不仅各钱庄的人是官府任命,下面还有暗线卧底哩。”

“钱庄是很重要的机构,朕可不敢轻易放权。”郭绍笑道。

陈佳丽道:“陛下还信不过我么?”

郭绍没有马上回答,他随手翻看了一番,抬起头笑道,“当然信沈夫人。不过一些事,并非信与不信,立场和处境不同,一切都会不同。”

陈佳丽面带微笑,若有所思。

过了良久,郭绍顺手把册子丢在一边。

陈佳丽开口道:“坊间传闻,夏州党项首领李彝殷逃到了陇右,陛下又要用兵西征,可是真的?”

郭绍道:“传闻不假,李彝殷不仅游说诸部反抗朕,今天刚刚收到的消息,党项人明目张胆劫掠战马,阻断商路。”

陈佳丽好言道:“陛下武功盖世,定能再度击败李彝殷。”

郭绍不置可否,随口道:“朕刚才过来的时候坐车,一个人坐在上面,无趣时便常有一些琐碎的回忆涌上心头。沈夫人有没有这种时候?”

周宪正在亲自沏茶,郭绍恢复一副闲聊的口气。陈佳丽也放松下来,微微偏了一下头,看着郭绍柔声道:“常有。”

郭绍沉吟道:“你猜朕想到了什么?一件年幼时的小事……那时候百无聊赖,我常干一件事,便是找来一只死蜘蛛或死蟋蟀,让蚂蚁发现。游荡在外的蚂蚁就好像斥候,发现食物后便回蚁穴禀报,不一会儿便有成群的蚂蚁从蚁穴出来搬运食物。这时我便拿火来烧那些蚂蚁,将外面的蚂蚁全部烧光,再往洞穴里灌水……”

陈佳丽听着听着脸色都变了,看着郭绍说不出话来。

郭绍顿了顿淡定道:“这事朕干了无数次,是常做的消遣。朕幼时家境并不富贵,但小孩感觉不到什么,有父母和姐姐爱护,没有遇到过什么不好的事。烧蚂蚁的时候却觉得很有趣。”

“陛下……”

郭绍看着她的脸:“沈夫人觉得朕以前是个坏人,现在为人君残暴么?”

陈佳丽急忙摇头。

郭绍道:“那是因为长大后明白了黑白对错,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承担后果。不过朕以为,人之初,并非性本善。”

这时周宪端着茶壶走了过来,微笑着看坐在茶几旁边的俩人,“陛下在对表姐说什么呢?”

郭绍笑道:“我们在说蚂蚁,蝼蚁。”

陈佳丽也强笑道:“陛下操持国事,难得有此闲情。”

她已有些惧意,在郭绍面前说话也慢了不少,似在斟酌。

郭绍觉得气氛顿时有点沉闷了,他也不知怎么说起来那件小事……不过刚才在车上着实回忆起了那琐事。可能是西北的乱局,让他心里多了几分戾气。

周宪坐了下来,玉白的手指提起茶壶,将盘子上的两只小杯倒满,她的姿势动作天然有一种温柔的气息,清澈的茶水,似乎让红颜也多了几分清丽。周宪先双手把茶盏捧到郭绍面前,又递了一杯给陈佳丽。

陈佳丽好言道:“承蒙妹妹款待。”

周宪轻笑道:“表姐倒客气起来。”

陈佳丽轻轻抿了一口,那金色花纹的白瓷杯子上留下一道浅红色的胭脂唇印。

第八百三十二章正义

午后,太阳在云层里,阳光并不明朗,空中没什么风,初夏时节已叫人感觉到些许闷热。

郭绍饭饱酒足从周宪宫里出来,转头对周宪笑道:“江南人的口味较中原淡一些,不过那道还是挺好吃。”

周宪轻声道:“陛下若是爱吃,下次妾身下厨做几个菜。”

郭绍又转头对陈佳丽道:“上值时间快到了,便让娥皇陪沈夫人说话。”

“恭送陛下。”

郭绍从宫殿正门的石阶上走下来,却见京娘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他愣了愣,心里顿时想起来,京娘从来都不喜欢陈佳丽。

他抬头看了一番天上的云层,对躬身站在一旁的宦官道:“朕要走走,尔等赶车先行。”

“喏。”宦官忙回应了一声。

郭绍遂与京娘一起沿着砖路慢行,俩人一前一后,京娘守规矩地在郭绍侧后方。一时间无话,郭绍也不知说什么好,便瞧路上的落叶,心道不是只有秋天才落叶,因为大部分树叶的生命无法从春天延续整整两个季节。

不料这时京娘主动开口了:“我一直有个事不太明白,陛下乃明君,心怀天下百姓,不过既得幽云、武功威仪盖世,江山稳固,为何依旧一心南征北战?”

“咦?”郭绍先有点意外。

这个问题若在公众场合,郭绍会用一大堆光鲜正义的话来说,但是和京娘在一起,说那些官话便没什么必要了。

“人多半是为自己。”郭绍转过头看着她,“皇朝并非看起来那么安全。”

他沉吟片刻道:“前些年天下乱世,国土不断缩小、人口凋敝,恐怕长了脑子的人都不会觉得安生,心里会有恐惧;若是自家羸弱凋零,谁能相信陌生的征服者会对咱们仁慈?这世上之所以有国家部族,无非语言、习俗、文化相近的人抱团求存而已,因为熟悉的人群、更能让人们感觉安生。”

郭绍低声道:“正义与否,不过立场不同罢了。”

京娘若有所思,沉默片刻开口道:“那辽国、西北诸部,此时恐怕很愤恨大许朝廷,不觉得咱们有什么大义。”

“理应如此。”郭绍坦言道,“那又怎样?敢情朕还能为了正义、帮别人威胁自己?”

说了一阵话,宣佑门已在前方,车驾侍从也等在那里了。郭绍便与京娘向那边走去,一会儿还得去金祥殿办公。

最近他要确定西征主帅人选。郭绍如今不必经常亲征,他已有的功绩没人比得上了,而风餐露宿不是什么好日子,且只要上战场或多或少总有风险。

郭绍更倾向李处耘,最大可能地保障西征胜利,李处耘办事可靠、有勇有谋。

……

大辽上京。萧府上一个仆人在萧思温耳边说了几句话,萧思温神色一变道:“把他带进来。”

过得一会儿,便见一个衣衫褴褛如同乞丐的人走进了屋子里,萧思温身边的丫鬟也赶紧拿袖子遮在口鼻前,气味实在有点难闻。

萧思温也掏出一张洁白的丝帕来,他一向很注重仪表,时有契丹人诟病萧思温不像带兵武将。

“扑通!”那汉子跪伏在地,颤声道:“在下有负萧公厚望,本愧对萧公……”

萧思温听到声音,确定是杨衮,“你还能活着回来。”

杨衮的声音也有些哽咽:“回来是死罪,不过只要能死在故土,也有些许欣慰。”

萧思温听罢叹了一气:“起来罢,本公不要你的性命,你便不必求死。”

杨衮道:“在下有辱使命,归途历尽千辛万苦,原不必偷生,不过在东岛见识了一些许军稀奇战术,欲告知萧公,方能安心。”

萧思温皱眉道:“赶紧去沐浴更衣,收拾干净来见本公。”

等杨衮被奴仆带出去,萧思温也推掉了今天要见的宾客,径直来到内宅院子里,准备与远道回来的杨衮详谈。

院子里那几颗桃树依旧,不过此时桃花已谢……以前在那里爬树摘桃花的萧燕燕也不在了。萧思温走到这里来,便不免生出伤情。

等了许久,杨衮总算干净了一些走进来,却见他面黄肌瘦,看样子是吃了不少苦头。

萧思温站在廊芜上,一直看那几颗绿意葱葱的桃树,一句话也没说。

杨衮以手按胸,执礼罢,开口道:“日本国海上大败之前,在石见围攻过许军堡垒,五十倍兵力围攻数月,没拿下五百人防守的堡垒,最后被援军打得死伤过半!萧公明鉴,在下以为,许军最难打的是城堡工事!”

他说罢从衣服里掏出一个兽皮袋子来,里面装着一些纸,双手递给萧思温,“在下历经围城之战,将当时战术记录在册,请萧公过目。”

萧思温把东西接过来,却仍然看着那几棵树,一言不发。

杨衮说罢有点无所适从了,因为萧思温什么也没回应。

过得一会,萧思温终于转过身来:“幸好,堡垒不能自己跑,其火器步军也依旧是步军。”

杨衮忙道:“幽州之战时,许军修堡得当,让大辽军吃了不少亏;而今在日本国的堡垒工事,比起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石见国许军堡垒,形状巧妙,无论怎么进攻,都在其火器射杀之内,其火器大致与平夏之战时等同,炮击一里,火铳射程至少五六十步;大军围攻,亦难以靠近。”

萧思温忽然沉声道:“谁也挡不住郭铁匠。”

杨衮顿时愣在那里。

萧思温看了他一眼:“而今不仅考虑堡垒。李彝殷在河西,许军若西征,必为战马而去;郭铁匠到处收罗良马,定是对付大辽!”

杨衮愣愣道:“南人……真能进攻草原?”

萧思温脸色铁青道:“汉朝时,匈奴大单于纵横草原,现在匈奴人在何处?”

杨衮不禁问道:“大辽该如何应对?”

萧思温冷冷道:“如今这局面,整个天下谁奈何得了郭铁匠?只能坐观其变。”

杨衮问道:“李彝殷可曾求助于大辽?”

萧思温道:“咱们帮不了他,河西太远,大辽自顾不暇,已增兵东面、早做准备。除非李彝殷能想办法挡住许军,在西边立住脚跟,不然大辽爱莫能助。”

俩人沉默下来。萧思温抬头便能隐约看到不远处山岗上的宫殿房顶,一时间百感交集。

诸契丹贵族尚无警觉,但萧思温却心中惶惶不安。曾经大辽雄霸草原南北,国势很盛,但现在萧思温有种风雨飘摇之感……契丹人不一定会被许军所灭,如果不能保持武力强盛,草原各族的反抗就能推翻他们的根基!

次日,萧思温带杨衮上王殿面圣,果然有人攻讦杨衮未立寸功。好在大汗耶律贤对萧思温言听计从,当场赦免了杨衮死罪。不过杨衮狼狈回国,要恢复官位和贵族身份是不指望了。

东岛数月臣服,事实摆在面前。大辽许多贵族已十分惧怕许军军力,陆续有人主张与许国议和。萧思温却反而不主张议和,因为担心大辽威信下降太快,反噬自身。

萧思温提出派遣密使前往高丽国,与高丽国修复关系。

有贵族反驳道:“高丽人贪图渤海国旧地,路人皆知。”

“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高丽人还蠢到想要渤海国旧地,无疑与虎谋皮!”萧思温道。

几个人附议道:“高丽与许国来往甚密,一时恐怕不会与大辽结盟,只愿他们不再助纣为虐。”

萧思温朗声道:“平夏行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