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5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朴从容道:“恐怕确是如此。吴越国一面临海,三面皆为大周之地,孤立东南;天下一统大势已不可违,大周必取吴越。今陛下挟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威,连辽国也不是大周对手,吴越国岂敢与大周为敌,若武力顽抗,其国必生灵涂炭。钱俶请降,乃无奈之举,别无选择。”

郭绍道:“吴越国向来奉中原正朔,姿态谦恭,攻南唐时又与大周军并肩作战,劳苦功高。今日其国主以军民免遭战祸为念,主动放弃祖宗基业,朕必善待之,保其子孙萌君子五世之泽。”

王朴拜道:“陛下英明仁厚。”

王朴又道:“另有一事,陛下此前下旨,要大食人航行至南汉国之造船、航海法子。臣已令李信获得,而今江宁港正在仿造改进海船。”

郭绍听罢大喜:“王使君与李信十分得力!这李信何许人也?”

王朴道:“原东汉国(北汉)枢密院事,当年东汉国人试图抓捕我国造甲工匠,并令李信负责仿造。东汉国灭,李信因此罪下狱,数月前才得释。”

郭绍今天听到的两件事禀报都是好事,心情甚好,当下便道:“河东本是九州之地,而今归复中原,其臣民皆无罪也。李信立功,必得重赏。”

王朴立刻道:“臣自作主张,事前已承诺李信,事成之后,请旨授他客省使……而今便为之请旨,不知是否妥当?”

郭绍笑道:“朕岂能让堂堂枢密使失信于人?即刻便可给予任命状,派人嘉奖其功。”

他说罢又翻桌案上的一堆卷宗,“造船图纸在何处?”

本来看见这么多东西头疼,但郭绍一时间就对更先进的船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朴道:“李信只上了奏章,未有船图。据说建造图纸比较繁杂,三言两句怕是奏明不清。”

郭绍道:“叫李信派个懂的人进京面圣,朕与之谈谈。”

王朴道:“遵旨。”

郭绍又大方地说道:“先建造数艘海船海试,若堪用,造船坊尽可上奏户部或内库,请拨钱粮,朕全力支持此事。”

而今北伐耗费糜大,内库日渐空虚。但郭绍对这等技术进步十分舍得,毕竟观念与古人极为不同。

……王朴从金祥殿回到枢密院衙门,立刻派人以圣旨的名义去有司办任命状。又派人去叫李信来枢密院见面。

等到李信在枢密院官吏的注意下,进入王朴的书房见面时,王朴直截了当地拿出任命状道:“此前说让你做客省使,这是任命状。”

大周依旧是做官这条路最受人追捧,封官对没有门路的人是难如登天。王朴却轻描淡写地兑现了官位,客省使的官位已是不低了!

李信急忙千恩万谢。

王朴又道:“改日朝里应会派官员嘉奖李使君,官家还会赏一笔钱财。”

“不敢不敢。”李信听到称呼,急忙回答。

王朴这人聪明外露,做事也是以实利为手段驱使别人,但有个好处是说话算数,他说客省使,事后必定不会找借口而推诿。

李信被王朴从牢里捞出来,很快就察觉了王朴是怎样的人,所以办事还是很上心的……这样也好,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老子们做官办事,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说那么多没用干甚?

就在这时,王朴看了一眼房门,递了个眼色。

李信躬身看了一眼门口,愣是没明白他啥意思,走到门口,想了一下便要掩上房门,回头见王朴点头,便赶紧把房门小心关上。

他走回来,便听得王朴沉声道:“官家对你办好的事,十分满意,好好干,前程无量。李使君可知本朝的客省使不一般,昝居润以前便是客省使,现在内阁辅政,官家身边随时召见的大臣,他日为宰相也有望……”

李信瞪眼道:“下官不敢自不量力,下官本是罪臣,能求得一官半职已是万分庆幸……”

王朴冷笑道:“封侯拜相,想想并没有错。”

李信沉吟片刻,“王使君有何吩咐?”

王朴道:“等下次大朝,你当着文武百官上奏,奏请官家改国号,另兴社稷朝廷。”

李信听罢大骇,袍袖都颤抖起来。

王朴道:“唐朝之后,前后有梁、唐、晋、汉、周五朝,天下裂土分疆,契丹入寇占据河山。今上灭诸国,定天下于一,驱逐契丹,恢复正统,大功盖于古今,理应重兴万世基业。”

李信颤声道:“今上不……不是认大周开国皇帝为太祖么,这样说不会被灭九族?”

王朴道:“周太祖并非今上一脉,虽为同族,实为两家。今上受大周朝恩惠,受封许国,若非有如此文治武功,大功于后世,老臣也不支持此举。但今日今时之业,堪称圣人,已有资格重振华夏大统。”

李信吓得一脸苍白,因为这种事太严重来了!

王朴冷道:“我是给你机会,富贵险中求,一般人想掺和,还没有机会门路。”

“是,是。”李信不置可否。

王朴问道:“你是怕我把你当马前卒,上前送死?”

李信忙道:“下官不敢,下官绝无此意!”

这王朴,说话实在太难听了,稍微修饰一下都没有!

王朴从容道:“你大可不必有此念。是老夫把你从牢里捞出来推荐给端慈皇后,又替你求官;今日老夫招你来书房,单独密谈,枢密院的人都看着哩。你在别人眼里,与老夫的党羽何异?若此大事是个火坑,老夫让你跳了,也会牵连于老夫。”

“是,是……”李信说不出话来。

王朴说话十分犀利直接:“李使君安心,老夫看得很准,咱们不上,也会有人上。老夫不亲自上阵,是因大事必有个过程,不能失了章法,以你的官位身份上书,正好恰当……官家的脸面也好看,不知道的人,以为李使君这等人是求官心切、急欲在朝廷立足,固铤而走险,绝非官家示意。”

李信的脸上特别难看,自己怎么也是读书人,被说得如此不堪实在难受,好在这里没别人,人王朴又贵为枢密使,说两句轻贱他的话也有资格。

反正就算受了王朴的恩惠升官发财了,李信内心也不是对王朴很有好感!

王朴又道:“今日说得急,你且回去安心准备,一面到客省上任,一面想想此事。”

李信忙道:“下官多谢王使君提点。”

王朴挥了挥手。李信当即告退。

等他从枢密院出来,又出皇城,上了马车还有点恍惚,回头竟想不起自己怎么出皇城的!

第七百三十三章头阵

李信此前在兴王府和江宁府之间来往办事,回京后刚升客省使,连府邸也还没有,在东京租借了一处小院居住。

他回家后写好奏章,又在象牙牌上记好要说的话,以免上了朝紧张说不清楚。平常要他说点话当然出口成章,但一到大朝上极可能发懵,把话记在容易看见的地方是必要的。

早早准备好了,但李信心里仍旧十分犹豫。

无论是逼供船员工匠,还是收罗人手办差,李信都能处置得当,但对眼下这等事完全没把握,眼前一片黑!东京朝廷他也不熟,他怎么知道里面的水深?

但是,王朴乃枢密使,把这么要紧的事告诉了他。如果拒绝,以后有好果子吃么?

李信没忘记自己在牢房里好几个月,是王朴把他捞出来的。既然这人能轻易把自己从东京大牢弄出来,再送进去应该也挺容易。

他想起了在牢里吃的饭,有一次碗里不知怎么还有蛆!

李信坐立不安地呆了片刻,见奴仆在门外扫地,他的家眷仍在河东,身边就几个干些买柴米做饭洗衣等活的随从。李信便道:“我想吃羊杂碎,还有粟米粥,要用河东粟米煮,你给我弄些来。”

“老奴这就去做。”奴仆应答道。

等李信吃了想吃的东西,又想着自己许久未近女色,今后还不知有没有机会。又叫奴仆拿钱去就近巷子里的窑子雇个小娘回来。

但那奴仆年纪有点大了,办事实在不怎么妥当,找的窑娘十分看起来脏兮兮的,身上有股子臭味混合着脂粉的复杂气味。李信弄了半天,愣是没成功。

李信住的是座小小的民宅,那妇人不知他是当官的,出言不逊道:“不行还找窑姐,吃饱了撑的!”

李信听罢顿生怒气,冷冷地看了那妇人一眼,想对付个窑子里的妇人,实在太容易来了,这妇人实在没见识过李信怎么拿人逼供的手段!

但他最终还是打发了钱让她走人,实无必要与一个窑子里的妇人一般计较。

他坐在椅子上仰头长叹了一声。

数日之后,恰逢十五,金祥殿大朝。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要去朝贺,李信准备妥当出发时,天还没亮。时至冬季,昼短夜长,李信骑着匹马,黑漆漆的路上空气干冷,风吹在身上分外难受。此时他如同是去上刑场一般,求富贵实在不是那么容易,根本就是提着脑袋去。

等到了金祥殿,场面就全然不同了。灯火亮如白昼,里面暖和华贵堂皇,编钟金鼓之音营造出的光明大气的气氛,李信也受鼓舞起来。

皇帝身穿龙袍走上御座,坐下时听到“哐”地一声锣响,仿佛是为天子的举止配乐似的。文武群臣即刻叩拜行礼。

暂时还轮不上李信说话,先是吴越国主在群臣注视下上前朝贺,恭贺皇帝收复幽云十六州,献上丰厚的贡品。皇帝高兴地赏赐了绶带袍服等物,并下旨在宫中赐宴,要亲自与吴越国主宴饮。

群臣激动,又是一番冠冕堂皇的说辞。

李信心里有事,跟着应付了事。饶是他没参与国政,见到吴越国主,也立刻明白:这厮来投降的罢!

此时他心里又多了几分信心,周天子连灭蜀、唐、汉、南平等诸国,而今收复幽州诸地,吴越国又来献土投降,劝他改国号做开国皇帝,似乎也说得过去了!

而且今天吴越国主来投降,皇帝省了打仗的钱粮和人命,心里一高兴,李信的风险又小了几分。

当然吴越国主今日只说进京朝贺,并没说投降献土。但吴越国主都跑东京来了,还回得去?他敢来就是准备投降的,无论愿意不愿意、朝廷必定要他把吴越国交出来;只要国主献表,其国内更不敢武力反抗了,否则大周朝占据大义,以帮助国主讨逆的名义更是名正言顺,吴越国没了国主一时间要拧在一起也更难。

不过这些事儿李信见识不到,操作过程也不会在大朝上说。

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朝,大多数时候就是个过场,展现皇家威仪,也让诸臣看看皇帝身体健康;几乎没人拿正事在这种场合说,要说也说一些无关痛痒的歌功颂德。

而李信今天感觉自己是个例外。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长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李信一咬牙站了出来,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李信拜道:“臣客省使李信,有事禀奏陛下。”

宦官看了他一眼,退到了御座下侧。

李信弯腰,看着捧在手里的象牙牌大声道:“唐代既终,经梁、唐、晋、汉、周五朝,天下裂土分疆,契丹入寇;周太祖立国,天下仍有诸国并列,太祖虽称帝,实属诸侯之一也……而今陛下灭蜀、唐、东汉、南汉等诸国,定天下于一,开创基业;驱逐契丹,恢复华夏,得国以正。臣请陛下重兴国号……”

“哗!”偌大的庙堂之上,群臣哗然。

看来没想着这事儿的官员仍是多数,人们十分惊讶。稍许,大殿上又渐渐安静下来,比起先更静,人们什么声音也不敢发出来了。

上面没发话,李信便躬身站在原地等着,他只觉得头皮发麻,整个脑袋里都空白了,豁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