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这才觉得自己像个年长的亲人一般,不过她确实比郭绍年龄大,便也不想在意。

符金盏发现郭绍眼睛里的光辉,他有些动容。

他的眼睛里的光是反射的灯光。此时外面的光线暗淡,桌子上摆着的金银器皿、光滑的上等陶瓷反光,星星点点的……仿佛星光一般,符金盏忽然察觉此景此情的气氛十分温馨。

郭绍的嘴动了动,呼出一口道:“只图自保是不行的,现在大周如日初兴,不进攻辽国,必会错失良机!就算咱们不愿意战争,北方游牧部落将来也会伺机南下,咱们岂能一副软弱可欺之相?”

符金盏微笑着看他,郭绍身上的气息,带着积极的希望。

不多时符二妹终于来了,三人便一边用膳一边继续交谈。郭绍的言谈在符金盏看来很有见识,她很喜欢和他说话,哪怕并不是说风花雪月之事。

当晚,郭绍留在了滋德殿,不过他是留在符二妹的寝宫。符二妹才是真正的皇后。

……

或许受了某些微服私访影视的影响,郭绍出宫巡视时并不爱带着皇帝的仪仗,排场极大地敲锣打鼓。此时李处耘陪同在马车上,护卫的人马只有卢成勇的一队马兵。

不过就算这样简单的队伍,在寻常人看来也知道是皇室贵胄。因为卢成勇的皇帝卫队隶属内殿直,衣甲十分整齐鲜明,很容易辨认……由宫廷卫队护卫的人物,怎么可能是一般人?

郭绍一出宫,虽然呆在马车上,也立刻感受到了市井的气息。

马行街两旁卖早餐的铺子非常多,很多官员上朝因为太早了,都不会在家吃早饭,会上街买了一边走一边吃。连街边的阳沟外都放着炉子,蒸笼上白汽腾腾,人们连招牌都不用看,就知道是卖吃的地方。

还有卖各种货物的商铺,门面开得很宽,用木板拼镶,沿途能看到店家和伙计在取木板。

一行人往北走,绕过皇城去北面校场。禁军校场在城北最多,有两处。南城那边是外城,百姓聚集,城外的城厢还有数以十万计的附城而居的居民,地方不宽敞,并不适合建校场。

到了校场上,郭绍挑开车帘,看到了禁军出操的场面。成队列的将士在跑步列阵,远处的马队在驰骋,矫健而有力。

放眼望去,军纪整肃的人马看不到尽头,铁甲在朝阳下皑皑生辉。

竹帘后面,郭绍面目沉静,却掩不住激动的神色,他的目光明亮,眼神专注地观看着外面的景象。

“只有市面的繁荣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这个。”郭绍转头对李处耘随口说了一句。

李处耘抱拳道:“禁军将士无时有过松懈,随时为陛下而战!”

郭绍的口气却十分慎重:“此时只有你我二人,李将军觉得,咱们能打赢幽州之战?”

李处耘面无表情,说道:“陛下是天下之主,没有人能违抗陛下的圣意。”

郭绍放下车帘,卢成勇在外面问道:“陛下要继续巡视另一个校场么?”

郭绍端坐在座位上回应道:“换地方看看。”

他闭上眼睛沉默了良久,忽然又道:“可能会与辽国部分援军交战。”

李处耘赞同道:“陛下所言极是。一旦幽州受到我朝大军威胁,辽人马军从上京等地过燕山也很快。”

郭绍道:“不过他们若要短时间内增援幽州,便来不及动员举国兵力,最先来的应该是上京等地的常备骑兵。”

郭绍做出这番论断,是详细分析过辽国各方面情况后的结论……辽国军队总数很多,但能在都城马上就调集起来的常备军不会太多;动辄十万计的常备军只是吹嘘恐吓别国,或号称。不过因为辽国马兵机动快,动员速度也更快,一般有战争会先从各地动员调拢军队。

中原王朝总体也有兵力少说好几十万,但哪怕是战争频繁的年代,首都也就常备几万骑兵,而且养起来很吃力。以现在的运输和经济,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辽国虽大,显然经济底子远不如大周。草原上单位面积能养活的人口更少;大量骑兵长期集中在一个地方,吃草也不够吃的。

郭绍注意到,北汉国晋阳被围后,辽军赶着入援,也经历了一个调集兵马的过程,否则应该更快。

第五百九十八章奇袭

外面的木头车轮转动“叽轱”作响。

李处耘道:“陛下,照目前枢密院的方略,此役实则是一次奇袭。”

郭绍立刻转头看着他,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李处耘的脸。

李处耘继续道:“奇袭不是没有机会。收复河东后,大周军班师回朝,当此时大周与辽国仍旧没有议和,辽国可能会猜测我朝意欲用兵。但他们不知道咱们何时用兵。

今年,或明年后年都有可能;春、夏、冬亦有可能。(秋天草原的马肥,对中原王朝反而不利。)

王使君等人之议,攻取幽州城就有胜算,臣也无异议。不过咱们得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内攻下幽州,否则奇袭就没有战机了。

从上京等地到幽州,一千三百余里,辽军马兵的行程只需半月……这股援兵,只要辽人响应快,咱们避免不了。而辽国要聚拢诸地大军,最快需一个月。”

郭绍点头称是,李处耘谨言慎行,不过他似乎对一切都有自己的见解。

李处耘拱手一拜:“此役定为奇袭,臣欲进言。

首先,不能泄露军机,在开战前不能让辽人知道。否则辽军提前聚集了主力,等我们到达幽州,很快就要面临大军威胁,奇袭幽州也没有了战机。

其次,大周军意图一旦暴露,要迅速逼近幽州;如同晋阳之役,禁军主力很快就兵临城下。奇袭兵贵神速,切勿在半路耽误行程,给辽军以准备的时机。

若能做到这两处,臣也主张奇袭幽州,确实可以一试!”

郭绍听罢赞道:“李将军言之有理。”

李处耘建议被采纳,又忍不住说道:“一旦我朝中途出了差错,应立刻放弃大略,另择良机。此时辽国以守势,大周以攻势,便可以主动寻找恰当战机。”

郭绍点头道:“目前为止,斥候奏报,幽州南部诸城都是汉将。我们也不用劝降,以免打草惊蛇,只要大军到达,那些汉将临时也应该会献城投降。”

李处耘道:“这便是大周在幽州的优势,幽州多汉儿,心向大周。”

此时车队到达了西北边校场,郭绍听到外面的喧嚣声,挑开竹帘看了一眼。他此时兴致很高,干脆下车来,弃车上马,带着一行人往校场上跑马,视线便更加开阔。

很快武将们就发现了郭绍亲自来巡查了,诸将从各处骑马聚集过来拜见。军中一时间轰然喧哗,纷纷向这边呐喊。

郭绍骑在马上,便抬起手向人群中挥手。顿时呐喊声更甚,人们举刀枪大呼“万岁”,声势简直地动山摇。

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坚信自己继续发动战争,依旧能保障周军的士气。

郭绍缓慢地移动目光,望着自己的人马。这时他看到远处有个给马擦洗身体的士卒就似乎毫不受影响,现在还专心地干着他自己的活。

郭绍当然不会计较一两个士卒的态度,他甚至不会直接去干涉军营里的具体军务。

……

擦马的士卒是个四五十岁的老卒,按理这个年纪不能算老头,不过武夫常年风吹日晒,上了点年纪就风霜满面,大伙儿都叫他李老汉。姚二牛就和李老汉很熟。

李老汉生下来就是战乱时代,一辈子都打仗,战阵经验极其丰富,所以这个年纪了还能呆在虎贲军,他做伙夫和杂兵,上头安排什么就干什么……虎贲军将士几乎都是青壮,李老汉这样的人比较少见。

他终于擦完了马身,这才抬起头瞧皇帝的仪仗,不过这时皇帝已经带着马队正在离开。

不料忽然一个汉子气势汹汹地冲到了面前,李老汉吓了一条,转头看时,原来是都头。都头一脸恼怒,猛然挥起马鞭。

李老汉急忙抬起手臂想挡一下,他太清楚马鞭摔在脸上的话是什么状况了,马上就会皮开肉绽。

都头似乎看他头发都花白了,马鞭没有打下来,便愤愤地说道:“老子是不是该嘉奖你,这点功夫就能耽误你干活?”

李老汉心里不是滋味,这小子的年纪还没他儿子大,倒在面前自称老子。

不过对方是武将,李老汉只是个杂兵,上下尊卑很明显。他又想起今天就要发饷了,赶紧提心吊胆地弯腰道:“小的知错了、知错了。”

都头冷冷道:“你的身子骨还好?”

李老汉忙活动了一下胳膊,紧张道:“还很硬朗,干活不必别人干得少。将军饶俺一回罢,俺打过很多仗,平素干活,有时拿起刀枪还能当战兵使唤!”

都头“哼”了一声,懒得再理会他了。

李老汉见他走了,这才长吁一口气。旁边一个杂兵转头看着自己,李老汉已不似刚才那般作态,顿时好像什么事也发生过似的,说道:“谁不犯点小错?只要别去挑衅将领的威信,一般都没事。”

那杂兵听罢忙道:“受教了!”

等干完了活儿,几个杂兵便找个没那么开阔的地方呆着偷闲。刚才那年轻人上来便问:“李老汉有儿子?”

李老汉笑道:“儿子比你还大。俺们家的地就在开封府,俩儿子都在家种地。”

那人摇头道:“怎地不叫儿子来从军,李老汉就好回家清闲了哩。”

这些年轻武夫多半都没啥心眼,什么话逮着就问。李老汉也不计较,笑道:“俺就是不准儿子从军,自个来了。”

“为啥?俺觉得从军没啥不好。”

他看了年轻杂兵一眼,说道:“上回在晋阳爬城墙,你没去罢?”

“您不也没去,咱们在石岭关呆着,不是等辽军么?”

李老汉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说道:“你去一次,就不会在这里问俺了。”

他们消磨到中午,便听到人说该他们去领军饷了。李老汉赶紧和众人一块儿去军营里,打听了一下,不仅有铜钱、麦面,还有盐。

盐也是受士卒们欢迎的东西,这东西在市面非常贵,不仅能自家用,多的还能卖给街坊,只要稍微便宜点就很好出手……朝廷发的,不算贩卖私盐。而且殿前司也常发盐,他们直接从官府调,盐本身并不是值钱的玩意。

每当这个时候,李老汉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时候他除了大部分拿回家,还能买酒喝喝。多年以来是什么世道?不仅能让全家人吃饱穿暖,还能有酒喝,已经很不错了。

第五百九十九章心境

东京内城大街上铺着砖石,马蹄踏在路面上的声音额外清脆,“哒哒哒……”每一声都干脆利索像豌豆落进盘子里。

郭绍看着外面的光景,目光很快被一处未建完的建筑群吸引。他左右看了一下位置,随口问道:“这里就是咱们叫工部派人督建的功德阁罢?”

李处耘忙点头称是。

随着马车前行,郭绍的头也跟着转动,眼睛良久观看那片地方。他收回目光,看着坐在对面的李处耘,李处耘也忙欠了欠身。

“李将军百年之后,画像也能挂在里面。”郭绍用随意地口气道。

李处耘抱拳道:“功业都是陛下的,臣不敢居功。”

李处耘的姿态很拘谨,郭绍说话却很直接:“可是我的画像不能挂在这个地方,应该在太庙里。”

李处耘一时间面露难色,似乎这句话难以回应。郭绍这才寻思……要是李处耘附和罢,好像自古皇帝比较忌讳死亡,不然怎么有万寿无疆这句说法。

“罢了,咱们不谈这个。”郭绍挥了一下手。

李处耘忙左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