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实不能太迟。”左攸完全赞成。

王朴道:“从先帝到今上,大周内部出现了一阵动摇(说得比较委婉),老夫原本的主张是仍需稳固国家,准备充分后做好与辽国长期作战的打算。

不过晋阳之役让王朴惊讶之余,对此看法又有改变。若能速战速决攻占幽州,先收复河北,形势会大好。”

左攸对兵事不太精通;而王朴虽是文官,却长期在枢密院任职,对兵事方略十分熟悉。左攸便问道:“假使能攻占幽州,便能收复河北?”

王朴道:“当然可以,至少胜算极大。幽州城是重镇大城,雄踞河北,燕山以南再无这样厚实的大城。占据此城,就有了依仗。”

左攸对这种笼统的说法想不太通透。

王朴似乎也看出左攸在兵事上不是一点就通的人,当下缓下一口气,沉声道:“境况是这样的。从这些年来多次与辽军交锋来估计……(大周军如今比以前更强),周军在野外对阵也不惧辽军,否则进攻就没有什么好打的了;呆在城里与人作战,还谈何进攻?

不过辽军主力南下后,马兵较多,机动更强;他们不可能与咱们摆开后一战出个胜负。只要辽军主将知兵,肯定会不断尝试寻找机会,就算败十次,只要战胜一次就能击退周军进攻,甚至聚而击溃周军步兵主力;而周军就算赢十次,不能彻底消灭辽军援军,也不敢在辽军大军威胁下围城……除非军力远超辽军,才敢一面围城,一面与辽军援军决战;否则被内外夹击败得更快。

但大周一旦据有幽州城就不同了。

步兵守城,骑兵在城池内外活动。辽军若先强攻城外骑兵,马兵则向城池靠拢,步骑协同与之大战;辽军若敢攻城,步兵背城结阵,骑兵随时威胁辽军侧后。

时机不利,周军则退守城池坐等战机。辽军没有机会拔除幽州城,大量马兵出征,随着时间延长,虚耗比我朝更大。”

左攸沉思良久,又问:“幽州粮草够吗?”

王朴道:“辽国一直经营幽州,内外有大量屯粮,且不说就食于战场,以及前期大军攻城后聚集的粮草;便是临时再送粮,也来得及。辽军实力不足以围城,如何阻止大周从国内运粮?”

左攸道:“马兵袭扰粮道。”

王朴一皱眉头,看了左攸一眼:“若幽州在我朝之手,且有强大的进攻实力,辽军主力必驻北面,不然他们的粮道和后路如何办?

河北原野千里,除非辽军可以完全截断幽州南面交通,从外围合围幽州,不然阻止不了我朝补给;袭扰在所难免,战场送粮都会有大量损失,大周军也有骑兵寻机反击,辽军袭扰也同样要冒险。”

左攸听罢长吁一口气,拜道:“下官非有意与王使君争执,不过臣等为君谋划,不敢一知半解。”

王朴淡然道:“老夫了然。”

左攸又故意松了一口气道:“今上善战,或许战阵上的形势比咱们谋划得更好。”

王朴道:“正是,咱们论战,并未权衡两国之主,大周天子比辽国主英明……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终究还得看上下之心。”

他沉吟片刻又道:“老夫改变主张,也有过诸多权衡。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算万一北伐失利,以陛下之明,情况也不会太糟;辽国此时的光景照样不能把咱们怎样。”

王朴听罢愈发豁然,此时朝廷上下都很信任皇帝,因为按照经验准备皇帝征战就不会败,上下一心岂有不胜之理?

第五百九十五章一个人的意志

蓄恩殿书房内简洁古朴。中有一张橙黄色的木榻,那颜色却不是上的漆,而是金丝楠本身的颜色。光滑的木面看起来有些陈旧,仿佛磨损严重,却因此在纹理之中泛着好看的流光。

郭绍径直在那张塌上坐了下来,伸手从柔软细腻的黄色袍服里掏出一根木头模型。便是军器监上呈的火绳枪机关。

他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一番,大致的构造早已明白了,但他还是沉下心来继续细看。

一个东西,只要耐心下来观察,时间会让人看清楚很多东西。这是郭绍的生活经验。他的手指从机关一头摸上去,脑子里一面捉摸它的传动。

很快郭绍就发现了个问题。扣动扳机,让夹着火绳的一头按下去点燃火药,这个过程是没有问题的……可是火药要将弹丸推出枪管,就有问题了!

气密性。要让火绳准确点燃孔内的火药,孔的开口是很大的;这个模型挖的孔也很大。这么大的孔没气密性,如何产生膛压?!

不久前还叫昝居润去铸造实物试验,就这么个设计,试验一百次都把弹丸打不出去。

而以前直接用明火点火没有这种问题,因为引线可以做得很细,引线孔比针眼大不了多少,膛压不会消失。

郭绍琢磨了良久,觉得直接用火绳点燃发射药无法实现;还得在上面加一个引药锅,利用燃烧的引药来点燃发射弹丸的火药。

不多时他又发现另一个问题:这种点火方式,可能会造成孔道堵塞而哑火。枪管就不好清理了……或许应该把枪管尾部做成容易拆卸清理的部件。

郭绍以前以为火药枪是非常简陋落后的兵器,至今才发现问题极多。

从火门枪到火绳枪,部件便突然复杂化;而且火门点火的火铳还没什么用处,要向复杂化的火绳枪进步显然没有动力,按理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但郭绍知道火绳枪更先进、无须任何理由,他一个人的意志强行推进了这种发展。

郭绍站了起来,走到桌案旁边,将木头模型放下,提起毛笔开始图文并茂地描述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一些重新改进的设想。

这时门口的光线微微一暗,他感觉有人进来了。

郭绍微微侧目,发现进来的人是董三妹。

郭绍没说话,犹自详细地书写。

“咯咯……”郭绍埋头听到一点细响,抬头看时,茶杯已经放在桌子上,盖子也揭开了,杯子里的水面在左右晃动。他又看了董三妹一眼,见她面带惧意。

“怎么了?”郭绍问道。

董三妹忽然跪倒在地:“我……奴婢听说陛下的大羿转世,我很害怕。”

郭绍当下便放下毛笔,伸手将她扶了起来,好言道:“这等传言,一般人没见过我轻信也就罢了,三妹怎么还信?你仔细看我,哪里是什么神怪?”

董三妹低着头。

郭绍又温言细语地说了几句好话,因为他丝毫没有暴躁的迹象,董三妹便果真抬头仔细打量郭绍……与皇帝对视是极其失礼的举动,不过郭绍在这里显然不管那些规矩。

董三妹看了一会儿,郭绍微笑道:“我是不是和别人一样的?”

董三妹脸一红,说道:“都怪我傻,打搅陛下做大事了。”

“没有。”郭绍比较有耐心地看着她,似乎还在倾听她说话。他是觉得花费一小会儿认真对待身边的人,也许就能产生不同的气氛……特别是董三妹这种年纪不大的姑娘,可能心理抗压能力并不高。

董三妹小声道:“陛下对我真好,幸好遇到了陛下……”

……

次日郭绍大步走进金祥殿东侧的议事厅,留心回顾左右,感觉武将们的神态也与以前不太一样,那种姿态真有点拜菩萨一般的模样。不过郭绍相信能做到大将的人,都是有点见识的,不可能相信那些莫名的流言。

他在上位的椅子上正身坐下来,说道:“都起来罢,坐下议事。”

这时王朴转头看向上位,郭绍看了他一眼,开口道:“今日商议军机,除在座诸位外,不得泄露消息。”

众人纷纷应声。

郭绍沉默下来,侧目看向王朴。王朴起身拱手道:“枢密院奉陛下旨意,谋划攻取幽云十六州之事。诸公皆可表态,叙述理由……”

话音未落,史彦超便道:“陛下想什么时候打?”

王朴愣了愣,与旁边的魏仁浦面面相觑。

史彦超道:“我不相信有陛下打不赢的仗,末将请为前锋!”

杨彪拉着一张马脸,冷冷地看着史彦超,一言不发侧头看军职最高的李处耘。

李处耘这才开口道:“殿前司诸部将士士气很高,末将对继续用兵无异议。”

杨彪这才干脆地说道:“陛下说打哪,末将等就去哪儿!”

韩通、高怀德等将纷纷主战,大伙儿也不细说什么理由,却竟无一反对用兵!这场面让郭绍稍微有点诧异,他确定了结果,便是与辽国开战,禁军没有任何不愿意的情绪……大周整体制度依旧延续“五代十国”的局面,军事优先,只要军队拥护,发动战争几乎不会有实质的阻力!

郭绍一向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周围人还是会影响他的权衡判断。因为他相信这些身居高位的文武大臣都不是头脑简单的人物。大将们从战场九死一生、又经历中原剧烈的权力角逐,里面大部分人至少是(后)汉时期就为将的人,没点能耐稳不到现在的地位。

这时魏仁浦起身拜道:“臣有一言。”

郭绍保持着语速较快又镇定的口气:“魏副使有话但说无妨。”

魏仁浦淡然道:“幽云十六州本就是‘中国’之地,迟早要拿回来。

吴越、南汉等虽对大周已无威胁,却始终不愿奉诏归降,天下人仍未真正明白大周的武力,很多地方的事悬而未决。或许此时最强的辽军,咱们还没真正较量过的缘故。

先攻幽云之地,可一举两得。大周震慑天下,传檄而定,可更快地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第五百九十六章李子

幽州城内,一群举着马仗的髡发汉子骑马从大街上大摇大摆地行进,沿路百姓早早就急忙离开路面,来不及走的人纷纷避让,在路边弯腰对着那群人鞠躬。

前方马队过后,中间的人便是南院大王萧思温,他表情平静,不慌不忙。反倒是周围的几个部下一脸凶相,十分骇人。

左侧一个好像没洗干净脸的汉子便是阿不底,同属萧氏,也是萧思温的心腹部将。但萧思温没有理会他,反而侧首对一个文官说道:“再上书,派时节去上京催援兵。”

阿不底听罢皱眉道:“郭铁匠占了河东,高高兴兴回去了,南边一点动静也没有,大王真确定他们要攻幽州?”

萧思温“哼哼”了一声,并不多言。

没过多久,一行马队进了萧府。萧思温在诸将簇拥下在厅堂中落座,房屋内的几案桌椅都是汉人的物什,不过他们的着装却完全不相称,有人甚至照习惯穿的兽皮。

一个契丹将领说道:“请上京援兵,还不如先把涿州等地的汉将撤了,调契丹人和奚人过去守关。汉儿靠不住,几年前周军北伐,南边几个城没一个汉将放了一箭一矢,拱手让给了周国人。”

萧思温不以为然道:“辽军不能分散兵力,要守只守幽州。”

就在这时,一个奴仆在门口把手放在胸口鞠躬道:“禀大王,汉官范忠义求见。”

“叫进来。”萧思温道。

一个汉人官员走进了大堂,仍然戴幞头穿长袍,只是交领的方向和中原人相反。

契丹人习惯把头顶的头发剃光秃顶,还有人扎小辫,男人也戴耳环,帽子衣服一概不同……不过幽州南院倒是几乎不强行要求汉儿也改变衣冠,以便减少抵抗。于是,哪怕这些在辽国官府做官的汉官,也大致保留了服饰,毕竟汉儿觉得秃顶并不美观。

范忠义从袖袋里掏出一本薄册,拜道:“拜见南院大王。”

萧思温向下面的一个侍卫递了个眼色,那侍卫上前去接东西。

范忠义道:“下官近来结交了一些从晋阳逃来的人,已完全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