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绍需要的是一个古文启蒙老师,其实乡村里教蒙学那种私塾先生就足够,可以系统化地教会他古文知识。可是他又不敢请那种人来给皇帝上课,恐怕要被士林笑话。于是左攸就担当起了这个任务。

处理完正事,郭绍就把左攸叫到后屋里去,叫他教授自己基础课程,每天还有临摹练字的作业。俩人几乎每天都在那小屋子里单独相处很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有什么阴谋老是要商议……郭绍不太想被外面的一帮官员看着自己在蒙学。

郭绍学得很认真,他像个好学生一样坐在桌子前面,有模有样地专心诵读没有标点的论语,方法和那些孩童差不多。因为郭绍认识到了在这种环境下,对文言识字断句的重要,不然连奏章都看不懂,还治理什么国家……他想起了明朝的天启皇帝,爱好是干木匠,完全不想亲自处理政务;现在郭绍有点理解木匠皇帝了,因为他是个文盲,作为文盲要处理政务有多难受,郭绍这个“半文盲”感同身受。

读完了当天的内容。左攸便和郭绍说了会儿话。

左攸拿起一份奏章,说道:“此文是一个地方推官写的,他的意思是进言陛下,禁止五十岁以上的官员担当一个地方的最高官僚。”

郭绍问道:“左先生是什么态度?”

左攸道:“此人有些愤世嫉俗,言论大胆,不过也不无道理。在官场混了多年,年纪大了的官员,还有什么前程?升迁无望,必然贪财。这等人一旦掌握一方生杀大权,聚敛家产,骄奢淫逸才是要紧的事,至于政绩如何,民生、吏治如何,他们有什么好处?”

左攸侃侃而谈:“臣以为,不仅是这些人尸位素餐。还有更多的官吏,升迁无望,同样会如此……究其缘由,多年以来,武将可以靠战功升迁,文官却只能靠上峰赏识,这种求贤取士之法,不能惠及大部分官吏。没有出身人脉、没有名气的人,想要有所作为实在太难。”

郭绍点头称是,左攸就是一个底层官吏出身,可能对状况很了解。

郭绍沉吟片刻,说道:“不过解决这种状况,得革新制度,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是当前的要紧之事。当前朝廷首要打开的是局面和格局,要把地盘国防推进到长城,然后才能烹小鲜一般整理内部。

目前我们不宜妄动,影响太多人的利益,否则会造成风浪。当前的吏治虽然不太好,却是百年混战形成的局面,新君登基后很平静,这是好事;咱们没有把握之前,不能轻易去动他们。”

左攸听罢以为善。

郭绍回顾御书房的格局,说道:“我需要一个有见识智慧的幕僚团,是该建立内阁辅政的时候了。这地方的房间不好用,办各种事都觉得施展不开。左先生找人拿金祥殿的建造图来,帮我选一个地方,重新布置一个处理国事的中枢。”

郭绍当下便提起笔写自己的设想。要一个在外面的房间,作为颁发圣旨、传递消息的地方;然后一个内阁官员办公、休息的地方,可以辅助皇帝,也能随时提供建议;一个皇帝办公的房间;一个可以供他单独思考,贴纸、存放军机的地方……还要有专门单独召见大臣密议的所在,以及平时聚集重要大臣议事的。

他一边和左攸商议,一边写下来,准备筹建一个中枢核心,成为整个朝廷的大脑一样的机构。

第五百二十四章药材

内城的小街上,地面也是石料铺的路,只不过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此处不靠集市,平常鲜有不相干的人过来。街面上行人稀稀疏疏,大多都是住在这边的人。

一栋瓦房的阁楼上,小窗户旁边一个挽着袖子的灰衣后生嘀咕道:“这么盯着,眼都看花了。咱们盯个啥玩意?”

后面的简陋木床上,还有个年长的中年人和一个后生在那拿叶子牌赌钱,俩人旁边都堆着一些铜钱。年长的人道:“董将军(遵悔)叫盯着,咱们就盯着,又没少你好处……他眼睛盯花了,换你去,让他过来玩两把。”

“俺刚开始赢,您就要换人。”坐在床对面的后生道。

“少啰唆。”年长的汉子骂道,“里边有个胸大臀翘的妇人,挺好看的,盯住了。”

换回来的人松了口气,伸手去抓叶子牌,说道:“这差事真是挺无趣的,而且鬼鬼祟祟的差点没招惹上麻烦,前天不是反被官府的人盯住了,以为咱们是奸细。”

年长的人随口道:“好像不是官府的人,是宫里管的。据说北汉国有奸细到东京来,比较可疑的人容易被瞧上;不过咱们不怕,董将军是禁军里的大将,咱们有啥事儿?”

“嘿!”就在这时窗户旁边的后生叫了一声,“胸大臀翘的出来了!快来看,还骑马,真是够性子。”

年长的人忙起身跑到窗户前,果然见一个戴着帷帽的妇人骑着马从院子里出来,他当下便道:“你,赶紧回去禀报董将军。我跟上去看看情况。”

……京娘骑在马上,眼睛藏在帷帽的纱巾里微微向斜对面的房屋看了一眼,轻轻“哼”了一声,骑着马慢吞吞地向街口走去。

她心道:我都是盯别人的,你们还盯我?

照顾高氏这事儿,参与的人很少,京娘身边没有趁手的部下,平时顾不上查探周围的情况。不过前天正好有朝廷里的密探过来,被京娘察觉到了,所以便怀疑旁边有眼线。

她走上了大街,行人便多起来,周围一片热闹。京娘骑着马慢行,内城里不准跑马,但骑马骑驴的也不少。她转悠了许久,到了一家药铺里,微微侧目,便看见大堂里的一条凳子上,白仙姑提着一包药正坐在那里。

京娘没有理会,也没去找坐堂的郎中,去抓药那里要了一些东西,没一会儿就离开了。

……过了一阵,董遵诲便乘坐马车来到了这家药铺门外。

一个汉子掀开后面的帘子,弯腰走了上来,抱拳道:“禀主公,咱们盯的那人就是在这里买药。”

董遵诲点头回应,却没有马上说话。他的娘出门了几个月,说是信了道术,要找个地方闭关静养;但董遵诲哪能不管自己的亲娘?总得知道她在哪里,过得怎样。

当时是京娘来接走的,京娘有两次在军中呆过,董遵诲认识她,当然也知道她什么身份。通过寻找京娘,就找到了高氏静养的小院,在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高氏每过一阵子都会带信回来,但董遵诲已经起了疑……左思右想,心里就泛嘀咕,难道自己的娘怀孕了,要给生个弟弟或妹妹?董遵诲除了这么想,实在想不出什么原因来解释高氏的怪异心中。

如果确如若言,董遵诲觉得那孩儿的父亲可能是当今皇帝郭绍!不然干嘛派京娘来理会此事?那京娘是郭绍身边的人,一般的事,她肯定不会亲自经手的。

董遵诲觉得这事儿有点麻烦,但并不恼怒,反而觉得是好事……高氏是他的母亲,又不是妻子,董遵诲不怎么想管她的私生活;而且对方是皇帝!郭绍还是救高氏的恩人,董遵诲完全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地方。他甚至觉得,母亲寡居,若是能进宫封个皇妃,那岂不是好事?

不过他转念一想,现在郭绍把一个寡居的贵妇召进宫做嫔妃当然无所谓,大不了被世人羡慕一个三十多岁的寡妇还能攀龙附凤……但是,若人们知道高氏在没有名分之前就和皇帝偷情(而且照孩子来算,郭绍那时候也没称帝),不守妇道,就对董家、高家的名声都不好了。况且高氏以前还是和郭绍结义姐弟的关系。

董遵诲权衡了一番,对马车上的人道:“我自己去问,你们谁也不准再来这个地方了,一会儿就把人都撤走,不准再管此事。”

部下忙道:“喏。”

只要限制干这事儿的部下一段时间不理会,药铺每天来往的人那么多,谁还记得?

董遵诲从马车上走下来,拿着一把铜钱进药铺,随便买了点东西,打听刚不久前京娘买的东西。那京娘的打扮和身段不同寻常,抓药的伙计还记得,得了钱便把京娘买的东西抖露出来了。

有雄黄、硝石等物,稀奇古怪,董遵诲从清单上看,觉得是道士炼丹的材料。

他一时间感到有点迷惑了,拿不准高氏究竟是真的在信道士,还是作为幌子在生孩儿……董遵诲打算作罢,等母亲回来,当面问她便是。

……白仙姑走进院子里,在一间厢房里见到了京娘。京娘淡定地坐在椅子上,轻轻抿了口茶。

白仙姑小声道:“真有人到药铺打听圣姑买什么药了,圣姑神机妙算!”

“是谁?”京娘道。

白仙姑道:“我派人跟过去瞧了一下,是禁军大将董遵诲。”

京娘听罢恍然,说道:“不用理会他。”

“是。”白仙姑应了一声,见京娘没有要再说话的意思,也不问她呆在这地方那么久作甚,很快就执礼告辞。

那些保胎的药材,京娘早就在接高氏前叫陆小娘准备好了。她之前为了帮郭绍,在对付赵匡胤、以及在秦凤成阶四州战场上组织人手干过细作的活;早就有经验,不会在这等明显的事上露出蛛丝马迹。

当年在秦凤安插细作,就是出了差错,整个尼姑庵的人都被敌军屠杀了。京娘印象很深,后来再做这等事时,心思是很细密的。

第五百二十五章去去就来

高氏生了孩子!京娘进宫来禀报郭绍,郭绍忽然得到消息,怔了一下,便问道:“男还是女?”

俩人在后屋里,周围的墙上贴满了纸条和地图,没有别的人。不过京娘还是说得很小声:“生了个小娘。”

郭绍听罢又问:“高夫人没事罢?”

京娘不动声色,语气轻巧:“她又不是第一回生养,妇人生第二回有多难,再说通医术的陆小娘还在那边。她没怎么费事就生下来了。”

郭绍听罢心下稍安,但又想着符、李连个妻妾给自己生孩子,他是陪在那里的;高氏却是可怜,不仅独自在一个别院里悄悄生育,孩子马上还要被拿走。

“唉!”郭绍叹了一气,在墙边来回走动。寻思高氏就是个寡妇,她的丈夫已经去世多年;现在自己已是皇帝,就算认了也没人能把他们怎样。

不过,郭绍又想起了上次和高氏见面时,她毫不犹豫的态度。心下稍微冷静一想,时代不同,此时的礼教虽然不如宋明那么严,但不守妇道确实是很严重的事,民间通奸还是一个重罪;要是高氏坐实了不守妇道,老是被人背地里辱骂也挺不好过。

何况还有结义名分……古代也很注重结义。不如当年赵匡胤和京娘结义后,他就不会那么注重影响了;此时的结义,和后世动不动就叫哥哥、妹妹的暧昧关系全然不同。

郭绍终于下了决定,转身对京娘说道:“你把那孩儿接到宫里来,注意保密。”

京娘道:“陛下放心,我会办好此事。”

……郭绍的女儿先被接到府上呆了几天,找了奶娘。然后送到了皇宫里,交给玉莲抚养。

放出的风声是,郭绍以前在府上把一个奴婢的肚子搞大了,又把她剩下的孩子送给玉莲抚养。不过很快隐约就有些流言,说皇帝太宠爱玉莲,孩子是别处抱养给她的。

不管怎样,郭绍是认定孩儿是他亲生女,公主的身份很确定。他还亲自给孩儿取了个名字:郭金锁。把自己亲手打造的黄金锁送给孩子做礼物。

那边两个儿子也取了名字,李圆儿那个大的叫“郭璋”,符二妹的嫡子叫“郭翃”……次子的名字,来源是郭绍翻书典,专门找的生僻字。

不久后,他又下旨筹办册封后妃的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