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也许他们乐在其中。这高高台基上的明净殿宇,阳光从精雕细琢的窗户洒进来,古色古香又大气精致的环境,墨砚的清香在空气中飘荡;况且,这里是国家的中枢、权力的中心,世人称为“天上”,本身就赋予了高上的意义。人们接触的是明智的思想、影响天下的重要言论,言行儒雅有礼……这些对于人们来说,本身也是一种享受罢。

郭绍收回目光,放下手里的毛笔,起身拿起了墙角的一张弩在手里把玩起来。

他是一名神射手,但平时一向不用弩,而是用弓……操作弩虽然也需要很大的力气,但技术含量很低。可是制造一张弩的技术含量就很不低,郭绍手里这张弩,是单兵使用的复合弩,构造比较复杂,而且不轻。

弩的缺点,一是制造成本很高,需要手艺精湛的工匠;二就是重,而且很容易损坏,动物皮胶做弦还很怕潮,小棕索不怕潮威力较小;消耗的弩矢也得需要大量工匠制造。总之材料、成本都很高昂,大量装备弩的军队都是非常费钱、后勤压力巨大的军队。优点也很明显:对兵员素质要求不高,训练弩手比较容易。

……郭绍的面前的御案上,放着他的一本小册子。字迹依旧不怎么好看,不过现在他写得比较工整了。

上面记录了他平素思考的一些军事思想:农耕王朝对付辽军这种游牧民族,不是国力不如,而是国力、人口、资源难以有效转化为武力。

就像现在的周军,十余万精锐是几十年混战历练出来的精兵,自然有战斗力;但相继吞并蜀国、南唐、南平等地盘后,经济、人口增加几倍,武力却没什么实质性提高。便是因为精兵强将不是只靠钱粮就能膨胀起来的。

想要利用大不多数的人口和资源,迅速转化为武力,只有一条思路:壮丁稍加训练数月,就能组成有战斗力的军队。

所以郭绍的目光关注着面前的弩,这种兵器,就能比较低效率地实现那种军事思想,如果手里有十万精锐、数十万有战斗力的弩兵,而且能不断得到兵员补充,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就很强了……另外战胜辽国之前不能急于使用文官政治,还得保持军国体系,才能保障足够的战斗力。

……还有一种东西可以替代弩,郭绍的册子上写着两个大大的字:火枪。

这个东西,郭绍不知道怎么造,因为前世他没有专门研究过这种东西。

但是他明白火枪是什么玩意:从人类兵器的长期发展方向看,热兵器必定是一条王道。但在短期技术不成熟时,火枪不一定比弓弩有战斗力。

就算造出来了,前期的缺点是射程、射速、精度都远不如弓弩;优点是成本肯定比弓弩低,连训练成本都更低,短距离的穿甲能力可能比弓弩强。

但一想到弩消耗的资源,必须从百姓身上榨取,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饥饿;以及造甲术可能在中长期内泄露。郭绍坚定地认为火枪才是出路!

郭绍曾经好几次想过火器这玩意,但一直没有头绪,这次发生了敌国窃取造甲术的事,他才更加急切地考虑这件事了。

就算对手某一天有了板甲,但我有火枪,只要保持技术领先,对手永远追不上我。

……郭绍不知道怎么造火枪,但知道这玩意一定不用工业就造得出来。

封建社会,科技进步十分缓慢,宋朝和明朝的科技可能差距并不明显……反正戚继光时代就有鸟枪,西欧也是工业革命之前就大规模使用火器。显然它不是用工业和机床生产的玩意。

郭绍立刻召见了军器监兼枢密事昝居润。

昝居润跟着宦官躬身走进御书房时,并不见郭绍,宦官指引,他才走进了后室……御书房后面原来堆放卷宗存档的地方。但现在已是别有一番光景,墙上贴满了图和纸条。那些纸条上写着字,但大臣显然不能仰起头在墙上东张西望。

礼节罢,郭绍便道:“我要交一件给昝公去办。”

“不敢不敢……”昝居润忙拜道,“陛下的差事,臣定当竭尽全力。”

郭绍道:“我要建一个军器作坊,这个作坊暂时不造任何东西,只要照我的想法去尝试,咱们要研制一种全新的兵器……首先得吸取教训,这回一定要保密,不能让机密轻易泄露出去。”

昝居润拜道:“臣谨记在心。”

郭绍站在一张画着各种房屋图案的皇城布局图前面,指着一处地方,“就在北苑西北角,皇城内划一块地方,修好隔离墙。一般人绝无机会混进皇城内。”

“喏。”昝居润应了一声。

郭绍又道:“工匠不用太多,但要精挑细选。要那些出身没有问题的人登名造册,机灵聪明的青壮工匠。可以带一个妻妾家眷住在北苑内,平时严禁出入;有特别理由告假,需内侍省内务局的人护送。”

昝居润躬身问道:“陛下,这个军器作坊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工匠是何种工匠?”

郭绍脱口道:“铁匠。”

昝居润一不留神,神色微微有些异样。郭绍也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名头叫“郭铁匠”,便注视着昝居润片刻。昝居润立刻低下头弯腰作恭敬状。

郭绍挥了挥手,昝居润便叩拜谢恩,倒退着出了后室。

郭绍坐在凳子上,看着周围的图纸和成片的纸条,以及木架上呈放的各种卷宗,摩挲了一下额头,只觉得脑子有点混乱。

但是他仍旧是争强好胜的武夫,心道:老子就不信邪了,皇帝我都做了,还能被辽国压在头上欺负?

郭绍觉得自己有一种超越今古的神秘力量,在天子名位的刺激下更加自我膨胀!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力量无限,却受困于一些莫名的局限一直不能全力发挥,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能力!就好像一个数学博士,不甘心只教小学数学,会认为能力没有用武之地而苦闷……

他提起毛笔,在纸上轻松地划出了一个枪管,然后就停下。火枪长什么模样他当然知道,但首先枪管就让他有点迷惑了。后世的古人究竟是用什么法子作出枪管来的?

郭绍首先排除了铁棍上钻孔的工艺……显然不可能。这不是费多少工夫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办到。别说用手工钻,钻头工具、技术难以解决;就算用现代机床,能在铁棍上钻出那么长的管路?中间肯定要偏,稍微有一点方向误差,钻得越深偏离距离越大,恐怕用机床都很难做到。

剩下的就只有两种办法,铸造打磨,或者锻裹?

郭绍在纸上写下两种办法,先逐一分析……用铁铸然后打磨不行,他尤记得不久前做玩具时的经验教训,铁铸的东西冷却不均匀、砂眼极多。除非是做那种粗短没有气密性的火铳,否则这种方法做出来的东西内壁太过粗糙,难以加工。

锻裹的枪管,郭绍也很怀疑抗压能力,毕竟不是无缝枪管,会不会承受不住火药压力而炸膛?

郭绍想了半天,有点搞不清楚古人究竟是怎么实现火枪制造的。单凭想象肯定不行,他打算亲自动手尝试一下……因为不敢过分相信古代工匠的系统创新力,因为他们没见过任何相关的东西,只能凭空想象,也没有成体系的理论知识;手艺全靠前人经验传授,所以几千年的技术进步都是非常缓慢的过程。

如果从概念到实用那么容易,从古希腊“汽转球”到蒸汽机就不用一千多年了。

第五百一十二章端慈

四月十五大朝,殿前司都检点李处耘率先上奏书,盛赞先帝之后符氏爱护将士、慈爱百姓,且品仪端庄,宜上尊号“端慈皇后”。大臣们纷纷上书,要为符皇后上尊号。

这事儿郭绍早就和重臣们提起过,朝臣可能听到了消息;再说符金盏以前确实多次为将士求情,还劝先帝善待将士,多年下来,她在禁军武夫们心里的威望本来就很高,郭绍表露态度后,这事儿没什么人反对……只是上尊号的事,首先是李处耘提出来,倒让郭绍有些意外。

……宦官曹泰不动声色地抽身离开了金祥殿,急急忙忙地赶紧去滋德殿报喜。

上尊号这事就是人活着的时候给予尊称,所以历朝都没什么礼仪规矩,和死后记载青史千百年的谥号相比,这种称号并不重要,当然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对于符金盏就不同了,这是很重要的事。

因为郭绍虽然不改国号,但符金盏的名分地位仍旧比较尴尬,所以郭绍登基后符金盏基本不再露面;现在大臣和皇帝若给他尊号,就是公开肯定她的地位,是表明新朝廷对她的态度。

曹泰看了一眼正在符金盏身边的杜妃,杜妃向符金盏微微屈膝,欲行回避。不料曹泰马上就把事儿说了出来。

杜妃立刻留步,一脸高兴地执礼道:“恭喜大娘娘。”

符金盏端坐在榻上,微微点头,十分从容。

曹泰又急道:“一会儿散朝,陛下就该把奏书送到娘娘宫里给你看了。”杜氏听到这里,觉得是喜事、且不是什么秘密,便留下来陪着符金盏。

过了许久,果然听到宦官禀报皇帝驾到。符金盏坐在御塌上没动,只是目光向门口看去。杜妃也微微侧目,等着新君露面。

终于看见一个穿着紫色团花袍服的男子走了进来,周围的人纷纷跪伏在地,杜妃愣了一下,赶紧也行叩拜之礼,众人呼道:“叩见陛下。”

“平身。”那男子的声音说道。

杜妃忽然发觉自己耳热心跳的,心口起伏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一开始以为是见到了天子紧张,很快她就明白不是那么回事,要说权势,郭绍登基前,符金盏的权势地位不比皇帝低,杜氏经常和她呆一块儿也没觉得紧张。

“今日大朝,群臣上书,为皇嫂上尊号,这是众多大臣的意见,请皇嫂观阅。”郭绍捧着一堆奏书走了过来。

越靠近过来,杜氏越是紧张,虽然皇帝根本就没注意她。

杜氏实在太久没见过须眉男子了,好几年以来,见到的不是妇人就是宦官……宦官起初也是男子,但杜氏从本能上就感受得出巨大的区别。

听郭绍的声音,虽然客气温和、却有着与宦官宫女全然不同的气息。她不禁悄悄抬头注意郭绍,高壮魁梧、挺直的身材,被太阳晒成铜色的脸,略显粗糙的皮肤,隐隐散发出一些难言的气息,他抬手握拳时,宽大的手掌、手背上的筋都凸显了出来,完全没有妇人们的细白精致,却处处有些简洁、阳刚之气。杜氏好久没有感受过了。

就在这时,郭绍明亮的目光忽然投到了杜氏脸上,杜氏吓了一条,急忙低头垂目动也不敢动。好在郭绍继续和符氏说话了,并未在意。

但这时杜氏才意识到,皇帝可能看不透自己的心思,但旁边的符氏肯定看在眼里了……因为女子心细,有点蛛丝马迹就有察觉。

杜氏作势不经意地观察符氏,果然大娘娘看自己的目光有些不同,那种微笑的眼神,叫杜氏一时间羞愧难当。

杜氏这才明白一个道理:有些微妙的小动作,往往自以为别人发现不了、或者不会多想,但往往事与愿违。

她的注意力已从郭绍身上、转移到更加关系她命运的符金盏身上,发现符金盏雍容端庄,说话舒缓有礼,从仪态到口气都十分正派。

……上尊号有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除了要去太庙祗告,在京二品以上的官员、诰命夫人都要到宫中进献祝贺的奏书,由皇帝进献金册、宝印,方算完成。这样一个仪式之后,权贵们就都知道尊崇者的名声了。

有仪式就有准备,议定五天后、即四月二十在宫中举行典礼。准备的事项除了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