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金盏的脸微微一红,声音也更柔了,“应该在大相国寺,有木鱼声又见过你的地方,只有那里,都多少年的事了。但我当时没想到,你那时竟也敢那样的心思,我是皇后,你只是个内殿直都虞候。”

郭绍又沉吟道,“阳光从窗户照进来,你回头时,那个眼神,还有嘴唇在光线下特别光滑……我记不清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了……戒指,晃到我的眼睛了,看到了你的手指……手帕在擦我的脸,垫着丝料,感觉到你的指甲了,手帕的气味有股子很淡的香味,说不出是什么香……”

符金盏的眼神迷离,轻声说道:“你想到的都是这样的东西?”

郭绍点点头。

不知不觉间,夜幕已经降临,四处都亮起了灯笼。郭绍坐在这里看着金盏,她也看着自己,他忽然觉得此次此刻很奇妙,离得很近却只能对视。

郭绍忽然露出了笑容,符金盏也被他感染,弯弯的眼睛里露出如月亮般柔和的笑意。郭绍用手比划着圆桌的宽度,笑道:“咱们俩以前离得很远,现在只剩这么一段距离,从桌子这边到你那边。不过这么点距离,要走完恐怕很费事,需要完成很多事才行。”

符金盏笑道:“确实,我还以为你没想到那些事。”

“哪些事?”郭绍随口问道。

符金盏笑道:“不告诉你。”

郭绍忽然觉得这句话在什么时候听过,却一时没想起来。

……

郭绍这几天就等着登基大典,次日下值后,他也不再去滋德殿看符二妹了,只是听说李园儿也进了宫。每天酉时一过,他便找到了一件熟悉的消遣:打铁。

严格说不是打铁,因为材料金属是金和银两种。

在万岁殿西边,有一处院子叫“蓄恩殿”,郭绍叫宦官杨士良在这里搞了铁匠铺的全套设施,东西很齐全……皇城里比郭家府邸好的地方就在这里,比较大,随便就能找到满足他各种活动的空间。这蓄恩殿着实就是个院子,还是个小院子,一道门进去是一条走廊,然后有成迂回状有几套房屋,一套两三间那样的,郭绍瞧着一套也就一百平米左右……相比宏伟的正殿,这里的院子真还有点居家的气氛了,只不过绿化还不如郭家府邸搞得好,院子里就孤零零几棵树。

郭绍先在图上画出了模样,分别是一个披重甲拿剑的小人,一只锁。他打算用金银两种材料各做一件。

其实郭绍觉得能做好铁匠,并非易事。首先得有力气罢?然后从物件造型到设计步骤,都得有一定的想法,而且必须要能从工艺上实现,不能空想……也许一些世家贵胄身居高位的人,并不一定有能力干好铁匠,可他们却莫名其妙地觉得太简单容易、不愿意干。铁匠都干不好,凭拍脑门胡乱治国?

郭绍先没叫人升火动工,正在琢磨怎么做得漂亮精巧,毕竟是个玩具,没有观赏性就没有价值了。

他提起笔在纸上写第一步,铸造。用砂型铸造,熔了金银倒进去冷却就可以,因为东西小,并非难事……但是后期加工,就得用手工磨制了。矬子、磨石、锯子、钻子等等工具都有,钻子还很先进的样子,不过硬度似乎不够,因为这钻子是加工木料的工具。用麻绳和木头做的:非常巧妙地利用了绞力,只需要上下拉动,就能转化为钻子的圆周运动。这个是古人自己造的东西,反正郭绍觉得自己要创造这玩意,恐怕办不到。

但他仍旧觉得少了一样东西:虎钳。不牢固地固定部件,怎么进行有效率的加工?郭绍不知道古人是弄的,不过好像他们并不这样加工金属部件,金银器精加工全靠手艺。

郭绍可没有那种高超手艺,所以他打算先弄出个虎钳来。这玩意大部分构造并不难,铸造之后打磨一下就可以;最难的东西是那个螺纹,没有螺纹就没法调节钳口的宽度了。

郭绍想了半天不知道怎么在铁上搞出螺纹来,外螺纹也许可以用木头做芯、制作砂模,然后铸造;内螺纹怎么弄?他想了许久……手工在铁里面加工螺纹是办不到的事,还得铸造。

于是他把模型一分为二,准备先铸造出两瓣内螺纹,然后用铆钉将两个部位连接起来……这种方法,公差就必须小,否则两半螺纹没法成为整体。一般的丈量工具不行,他打算做游标卡尺、并自己定下长度的标准精度……游标卡尺用什么材料?木头太容易磨损。

郭绍搞了半天,只觉很不容易。

第五百章既寿永昌

登基前的两三天里,郭绍一下值就来到蓄恩殿捣鼓。今天他走得很急,因为已经铸造出了模型,现在回去就应已冷却。

郭绍急匆匆地下了车,进院子来到铁匠铺房屋里,先清理掉一下螺纹杆上面的砂模。清理完后看了一番,愣在了那里……这玩意看起来像一根狗啃过的骨头。

他拿起一根矬子又清理了一番,左右端详,怎么也不觉得这玩意能咬合螺纹……大量的砂眼、杂质,粗糙得不行,仔细打磨后可能很都难以合格。

炉子里的炭还有热度,表面的灰下面红彤彤有光,郭绍坐在了凳子上发呆。他想了许久,觉得应该是铁料纯度有问题,冷却也不均匀。

如果不用铁铸,用铜怎么样?

但就算铜料铸造出来会好点,打磨的时间也太久了……郭绍回到了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亲手制作几件玩具;现在尝试制造工具不成功,如果继续埋头越走越远,可能做玩具的时间就不够了。

虎钳以后得找人帮忙做,甚至可以组建一个机构;但现在恐怕先用全手工制作金银器才来得及。

……郭绍先在一本新册子上记录,显德六年三月二十九,尝试制造虎钳螺纹失败。并将做出来的铁螺纹描述了一番,总结原因。

他重新开始制作玩具的模型和砂型,一直到天色都完全黑了,这才叫人打水沐浴更衣。

郭绍洗完澡一身轻松地在书房里坐了一会儿,他发现窗户两边有书房装饰,右侧写着“经天”,又看左侧是“纬地”,连在一起是经天纬地。这两张纸有点年头了,不一定是(后)周朝皇帝挂在这里的,东京皇城也不是周朝修建。郭绍不知道谁挂的东西,但忽然能体察到历代皇帝的一种心理:极端的掌控欲。

就算在这么一个视线闭塞的小院落里,皇帝们在这里依旧想要遥控天地。郭绍心道:可惜这世上很多东西,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

这时门轻轻被掀开了,便见李尚宫端着一个木盘子,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陛下,臣妾为您沏了一盏茶。”然后就款款走了过来,将茶杯端下来放在桌案上,顿时郭绍便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茶香。

他坐在那里什么都没干,旁边的书架上放的书,也不是他今晚有兴趣看的……随便扫了一眼,好像有易经、礼记之类的书。

李尚宫大概也发现郭绍正是无所事事的时候,便在旁边轻轻说道:“宫里很多人都羡慕臣妾得到的隆恩,能在陛下身边服侍您。臣妾听到有人说,陛下是出于可怜才这样……”

郭绍听罢转头看着她,自己也觉得这人姿色一般。

李尚宫幽幽道:“不过这宫里可怜的人多了……我感觉陛下是真的喜爱我。”

在这样静谧的晚上,郭绍准备消磨一会儿时间就睡觉了,于是特别有耐心,便温和地说道:“你坐下说罢。”

李尚宫轻轻在一条腰圆凳上坐下,期待地看了他一眼,低头道:“臣妾说得对么?”

郭绍沉吟片刻,点头喃喃道:“说得对,你这样的妇人不比那些小娘,知道好歹,稍微对你好点,你就打心眼里在意。我为何会对你有好感,可能也是同情心的一种,或许……”

他露出一丝笑容:“这世间,很多事儿没法解释,只可感受。”

……

次日便是四月初一,天气晴朗,旭日初升。金祥殿内外全是人,起码有几千,今天便是一个典礼。绝大部分具体的布置,郭绍都没过问,在礼仪方面他此前只是稍微学了一下仪态……此时的礼仪已经不是特别严谨,唐朝自由开放把以前的礼仪改了很多,唐末以来天下纷乱,更不注重严格的规矩。

甚至郭绍身上穿的衮袍,图案做工也比较粗糙,因为是临时这几天赶工出来的东西……青色打底的袍服,上面绣着很多图案。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实力和威严,道具只不过是一种象征罢了。

他在御辇上先听到了一阵宏大而缓慢的音乐,编钟的声音和鼓声特别明显,还有别的乐器,郭绍听不出来。他不怎么懂音乐,但还是能欣赏,这种被称之为“韶乐”的交响乐非常有气势,很宏大从容。

郭绍从车上走了下来,身上的宽大袍服和头上的冕疏(像挂着珠帘的盖子,在郭绍看来像冥币上的鬼神戴的帽子)十分不活动,于是他的动作很慢。

他没有转头东张西望,从余光里看到了广场上的光景,无数的官员、将士,中间居然还有人在跳舞,拿着盾牌和羽毛的男子在那里跳,跳大神一样的古怪舞蹈……郭绍实在不太懂,幸好朝里很多文官懂。

他缓缓地从中间的大门走进正殿,后面的宦官宫女弯着腰远远地跟着,此时郭绍倒感觉有点孤单,没人靠近他,也没人说话。只有编钟声、鼓声有节奏地缓慢回响。

大殿上居然还有一群穿着长裙的妇人在跳舞,袖子特别长,甩来甩去。不过她们在郭绍跨进门槛的时候,就排成两列向两边退下了。留下中间的地毯直通上面的皇位。

“叮、当、咚、咚……”郭绍听清了恢宏曲子中的节奏,昂首挺胸慢慢向前走。大殿上数以百计的文武官员躬身侍立。

郭绍现在的动作十分做作,他的双手按在腰带上,四平八稳昂首走直线,而且走得非常慢;脖子也直着,头不能乱动,否则脑袋上的冕疏容易歪。他自己都觉得在演戏,好在所有人都一本正经面目肃然,这样的演戏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渐渐地,他从分心的状态渐渐沉浸,沉浸到了这种宏大而庄严的气氛之中……也许这只是一场戏,但天下只有这里才能演,别的地方敢演就是僭越,逮住要罪及全族。

那高高在上的御座,郭绍第二次走了上去。比起第一次,这回的感觉又有所不同。他先转过身面对大殿,抚平了袍袖,正身坐了上去,手从腰带上放开,分开放到了两侧的扶手上。脑门上的珠帘还在乱晃。

这时候,下面的大臣们一起跪伏在地,三叩九拜,高呼:“陛下圣寿无疆!”

敞开的殿门外,随之传进来更多的声音,“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在宏伟的庙宇之间、宽阔的皇城上飘荡,仿佛久久不散。音乐也渐渐停息了。

“众位爱卿,平身。”郭绍尽量放缓语速,大声说道。

“谢陛下圣恩。”一群人像是彩排过的一样,喊得非常整齐。

这时出来一个文官,站在上首,便开始念一卷文章。大部分话郭绍没听懂,有些词写在纸上他还能看懂,这么念出来很难明白啥意思。郭绍看着下面,有一些很熟悉的人,王朴、魏仁溥、李处耘、王溥、左攸等等,但此时都好像变成了陌生人,每个人都不看对方,各顾各的举动。

接着宦官杨士良向上位躬身一拜,郭绍没吭声也没任何动作。杨士良便走上前去,展开一卷祥云图案的圣旨,大声道:“诏曰……”

接下来的内容郭绍倒是明白,因为这份诏书是他昨天看过,然后自己拿了玉玺盖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字。

诏书内容比较长,先是阐述登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