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国千娇-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领道:“有,时而放晴,一个月有十来天、最多不超过十五天。但通常天上云层厚,特别是冬季天冷,晴了之后道路还没干透,又下雨了。我在固镇两年多,时常派出斥候刺探蜀军动静,就很少遇到道路干燥的时候……夏天可能好点。”

向拱听罢,心道:老子不能等半年到夏天才用兵吧?等天晴,头上好受点,路还是难走。

他滑得脚心发痛,满额大汗,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克服难关,强行要求将士进攻一次试试……刚到青泥岭,说不定还能趁蜀军准备不足。

向拱直起腰,又看了一番周围的状况。众军士大部分摔了不知多少次,一身是泥苦不堪言;加上连日行军刚到此地,将士都是疲惫不堪。

走了小半天,终于看见了山腰的一道防线。蜀军在上面挖沟立寨,远远地正瞧着山坡上乱哄哄的周军。向拱杵着一根木棍亲自靠近观看,部将劝道:“将军小心。”

向拱不予理会,又跋涉了一会儿看得比较清楚了才停下。只见那沟壕之间又许多排水口,后面修筑了一道藩篱,还搭建了一些简陋的草木棚。看起来甚有章法。

向拱寻思,弓箭在雨水中使用会损坏,蜀军躲在草木棚里避雨,就能用远程居高临下抛射。因为有斜坡,蜀军只需射几十步远,就能抛射出一百余步……而周军没法在雨中用弓弩,便要仍受一百多步的距离被当靶子射;而且路那么难走,在泥泞中爬一百多步的坡,怕是被弓箭慢慢也磨崩溃了。

他看了一番,感觉胜算不大。便强忍着郁气,放弃了进攻的打算,当即下令:“叫跟上来的人都撤了,今日下山休整。”

……向拱只得一面派人打探那白水路的状况,一面等着青泥岭天晴。

不多久,斥候便回来禀报,白水路一段山崖栈道已被摧毁不通,无法经过……当年郭绍利用这条路突袭在青泥岭背后的蜀军,动静很大,似乎已经引起驻守青泥岭的蜀军将领重视了。

向拱一愁不展;只有走这些前人开通的道路才行,否则走不通还可能迷路。现在只好先尝试青泥岭了。

好在两天之后就得知岭上天晴,向拱不等道路晾干,因为固镇的武将提供的消息是干不了。当下叫人准备好火种、桐油、布条等物,再度率军上山岭。

蜀军战斗力不如周军,向拱还是想试试,觉得那些草木棚是个弱点。及至工事前,便下令将士聚集军队整军备战。

周军在两百步外勉强整顿成军,前面刀盾手,后面弓箭手在“咚咚”鼓声中缓缓向前逼近。泥泞之中渐渐喧嚣起来,鼓声和呐喊声、吆喝声响彻山岭。不出所料,周军尚在百余步外,便遭到了上面的箭矢、弩炮覆盖。

“兄弟们,只要攻过青泥岭,后面路就好走!现在吃点苦,咱们长驱直入!”向拱在阵后大喊道。各部将领也在吆喝,旗帜在摇摇晃晃之中前进。

“啊!”正前方一声惨叫,一个后面披甲较少的士卒中箭,倒在泥泞里惨叫。四下里陆续有人中箭受伤,周军前进得更慢;脚下是很滑的泥泞道路,头上前方还有箭矢飞来,大伙儿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仰射距离又远,不在射程内。

但周军镇兵照样表现出了比较坚韧的忍耐力,愣是冒着箭矢艰难地推进了数十步。就在这时,军中的武将大喊道:“点火……”少倾哐地一声锣响,武将们扯着嗓门大吼:“放箭!放箭……”

听得“噼里啪啦”一阵弦响,向拱抬头看时,一窝蜂火箭如萤火虫般呼啸而去。果然点燃了工事藩篱内的草木棚,许多地方渐渐冒起了火光,上面烟雾弥散,闹哄哄一片。

“嗖嗖嗖……”一丛火箭再度飞去,周军连续齐射数轮。那藩篱内已是火光冲天,浓密弥漫。

但因为是晴天,那些蜀军不在棚里,此时仍然躲在半人多高的藩篱后放箭还击。双方在五十步内互相射箭,战阵上嘈杂一片。

第三百二十九章蜀国焉有名将

道路泥泞难行,周军将士疲惫不堪无法形成起有力的进攻压力,双方在数十步外一番弓箭交锋,山坡上大片的周军士兵渐渐溃退了。

向拱看着上面工事后的浓烟,以及周围乱哄哄的连滚带爬的士卒,无法斥责将士。大伙儿并不是神仙,道路状况如此他不能怪人们作战不力。

战斗渐渐缓和、趋于消停。山坡上只剩一些人扶着、抬着受伤的士卒渐渐往回走。向拱转头对静难军节度使折德扆说道:“今日试探,没法一蹴而就。此地蜀军将领是何人?很有点能耐。”

折德扆道:“蜀国焉有名将?”

向拱道:“名将已无,人才还是有。此人挖沟设栏谨慎防御毫不贪功,战术呆板,但非常务实;部下士卒看不出有什么非常之处,不过军纪严明颇有章法。今日我等若是遇到虚有其表之人,抓住机会一鼓作气拿下青泥岭也未可知晓;但蜀军这样呆板防守,咱们反倒没啥好办法。”

折德扆拜道:“向公言之有理。”

……向拱无可奈何,只得率先军下山岭,在青泥岭北扎下大营,等候余下的大军从两路陆续前来。不多时,在中军见到了刚到青泥岭的前营监军李谷,李谷监督各州县运来了第一批粮草物资。

于是向拱和部将一起,接待了李谷,一众人在中军大帐一番言谈。

向拱看向一个头发花白的武将,此人叫王廷义,王景的长子……年纪比向拱大、看起来起码五十几了,但说起来向拱是先和王景认识、曾一起称兄道弟并肩作战;要是客气起来论起关系,这王廷义应该叫向拱叔叔才对。

这样的话有点不好意思了,向拱才四十五岁而且人显年轻,他便称呼道:“王将军,王侍中(王景)身体可好?”

“家父已六十八岁了,身子倒还硬朗,不过长途跋涉有些吃不消,故派末将率秦州军前来效命。”王廷义拜道。

向拱点头道:“王老节帅当年老当益壮,现在提起,我才醒悟老节帅已是高寿之年。”他沉吟片刻又道,“王家曾在凤翔多年,又镇守秦凤诸州三年,在这边应该结交的人多。我得请王将军找一些熟悉蜀道的人来,重新整理一遍去往汉中的道路。”

王廷义起身拜道:“末将领命。”

李谷听罢问道:“向将军不攻青泥岭?”

向拱道:“走陈仓道过青泥岭是最好走的路,当然还得试试;我只不过想提前准备别的法子。”

“向将军预计多久能攻下青泥岭?”李谷又问。

“这……”向拱皱眉道,“我现在的打算,要先派人运石子、炭渣到岭上铺一条路;在靠近敌军工事的地方构筑防御工事和营寨。然后可以逐次进攻。

否则像前天那样急于求成,将士到达战阵已是疲惫不堪,无法攻破蜀军阵线。”

李谷不太高兴,说道:“青泥岭虽然道路难行,但蜀军亦无大城可倚仗。咱们攻个山岭要如此缓慢,何日能下汉中?向将军应知,要从蜀道运粮运物山高路远,两万大军若在这荒郊野岭太久,耗费巨大,我没法向朝廷交代。”

李谷是宰相,又是监军;向拱面色不虞,但也没有发作。他沉声道:“青泥岭大量蜀军的补给,最近的地方也只能靠兴州;蜀军耗费也并不比咱们少。蜀军若是这样凭借气候气势逐层死守,谁也没办法,那只有拼国力了。”

“若是如此,向将军最好亲自上书朝廷,叙述此间状况。”李谷提醒道。

……此时青泥岭上,一个又黑又矮的人正按剑站在藩篱后面,遥指前方说道:“派人去前面把坡上的箭矢都捡回来,洗洗晾干。把住人的草棚在后面重新搭建,远离工事。”

部将领命而去。

发号施令的蜀军将领叫侯茂,不过人们背地里一般称他“猴子”,因为矮小的身材容易被人戏谑、而且不幸又姓侯。猴子本来是打算读书科举的,但做的文章被人骂狗屁不通,只好继承他父亲的衣钵干武将,靠熬资历混到了兴州防御使的位置。半路出家武艺是完全不行,正是文不成武不就……自然不是什么名将。

侯茂在前方跋涉巡视了一番,回到山岭上的营寨,只见更多的人正在运送材料修建简陋房屋、搭建帐篷。山的背面,无数的民夫弯腰缓慢地拉着大车,后面还有人推。一辆四轮板车上装满了木料,不幸陷到了一个泥坑里,前方一个浑身污泥的民夫连拉带爬地使着力,麻绳深深勒进了肩膀上的衣服里,后面几个人上前帮忙推。

“一二,起!一二,起……”带着汉中口音的人吆喝着。崇山峻岭中生存的人们,还是非常能吃苦耐劳。

侯茂刚走到山顶,一众人便纷纷弯腰拜道:“侯将军……”

“贺喜侯将军首战得胜,他日荣归‘蓉城’,只待凤池夸。”一个文官客气地说道。今天大伙儿对“猴子”有点另眼相看。

侯茂反应并不热情,哼了一声便走,及至中军,便对一个当他幕僚的亲戚说道:“给我写封信去汉中告急,要求人和物大量增援青泥岭!”

那亲戚的个子却比“猴子”高整整一个头,纳闷道:“咱们打了胜仗,不请功却告急?”

侯茂道:“蜀军能挡住周军首战,只因依靠地利;这边路不好走,但不止一条路,战线太长。等周朝大军一到四方突进,咱们这点人很快就扛不住。”

侯茂一口的成都口音,西川语气比较软;东川(重庆那一带)口音较硬。他是川西本地人,不是后唐时期跟着孟家入蜀的那批迁徙者。

“将军何不守兴州城?”一个小辈亲戚提醒道。

侯茂哼了一声:“你要像别人骂的那样,蜀人四面环山不长见识?汉中的城坚,比河北、河东诸镇何如?便是比南唐国寿州城何如,要看周军将领再‘立军令状一月下兴州’?”

他转头对幕僚道:“写清楚了咱们的状况。蜀军战力完全不如周军,决战必败!”

幕僚道:“怕山南西道军府不高兴。”

“等周军夺取了汉中就高兴了?”侯茂一张黑糙的脸十分难看,“青泥岭一带地形,道路难行、人烟稀少,补给作战都十分不便;但周军也不比咱们好过。守险不守城,就拼消耗,看谁耗得过谁;蜀国富庶,耗起来不比周朝差。

但若依城决战,靠得就是将士战力,蜀军面对常年南征北战的周军,便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

几个人只得一起说道:“但凭侯将军做主。”侯茂在军中没什么威望,这回赢了一场,一时间倒让诸将士认可了。

青泥岭上依旧一片烂泥,所有人像在泥泞里打滚挣扎求生一样。

……

但成都却是另外一番光景,花都蓉城,非浪得虚名。

肥沃、湿润的平原,已经收割完的水田白晃晃的,哪怕在冬季田野上也绿油油的种着不少蔬菜。数十年的太平,广袤西部平原和各地丘陵山区的丰富物资运到成都,让这座蜀国都城十分繁华富庶。丝竹管弦之声日夜不息,古色古香的大街小巷人口稠密,贩夫走卒在其中做着各式各样的小吃,香味在冬季的街上一直飘荡,叫人们垂涎欲滴。

皇宫里更是雕栏玉砌、画栋明净,南方连冬季都有不少花草树木不会凋零,此时亦有葱绿点缀其中,十分生动活泼;比起北方东京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番光景。

但这阵子气氛不太好。

西北周军两路南下,动静太大,孟昶早已获悉此事。周朝恐吓他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这次好像是动真格的,大军都调动过来了。孟昶震恐之下,便想积极应对……但一上朝就是扯皮,他也不知该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