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前制订好详细的工程计划,甚至得把工程的预算,以及后勤供应,工役的征召等等全部都计划好,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打仗得先根据实情做好完全的准备,然后还得选对合适的将领,有一个良好的执行领导团队。做工程同样如此,如果只是中央提出一个工程,什么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就立即交给一个并不专业的人来领导操作,那这事情不出乱子还真奇了怪了。

易风仔细思虑之后,下了一道太子教,让百官以及各地官员乃至有识之士,公开讨论运河工程,为工程出谋划策,提供有益意见。并为此给出悬赏,只有是提出的有益的意见,都能得到赏赐,至少也有一万钱的赏赐,甚至特别好的还能得到授勋。此外,易风又让宣传司全力启动,开始为运河项目背书,让天下人都彻底的了解运河到底是什么,运河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挖运河,挖运河对百姓有什么好处。此外,易风甚至在工程还没有正式立项之时起,就已经开始公开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皇家周刊上面,其中有一条很关键的就是,朝廷将从北方银行贷款一千万贯,用于运河工程的专项工程款。而开挖运河,朝廷并不再强征百姓免费驱使,而是采用一个全新的方式。由朝廷向各地招募挖运河的劳工,凡应招为工人的百姓,都有工钱,每天最低为五十文钱,而有各种手艺技术者,还能得到更加的工钱。同时工程方还包这些工人来返的路费、以及在工地上的伙食,提供帐篷等,包吃包住,甚至还发级劳动的衣服鞋袜。同时,还特别让工部举办了一个工程学院,开始提前为运河工程临时培训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洛阳的太学,也新办了一个班,专门从各地征召了一批有经验的办事吏员们,让他们学习如何管理工程,监督工程。。。

总之,在刚刚朝廷收复淮南,紧跟着岭南归顺,七蕃来朝这几件大事之后,现在东都城里,谈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挖运河了。对许多人来说,太子的运河计划真的很新奇,尤其是出钱招募劳工这点更加是觉得不可思议。

对于北方银行的那一千万贷款,许多人反倒觉得不奇怪,毕竟北方银行就是太子的私人财产,现在这样,不过是太子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拿出来国用。

虽然说,一般都是拿国家财政的钱,放到皇家的内库中,这种拿私人钱供国家用还真是少见,但也符合这位如今人人称赞的太子的风格,听说朝廷的军队基本上就是由太子私人钱财供养的。

许多百姓也对这项目交口称赞,不时的打听工程的最新动静,毕竟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如果工程紧,可能就要好几十万的工役,天下百姓每个大隋的男丁,都有每年二十天为国家免费劳役的时间。

而如果工程大,甚至他们还得超期服役,朝廷抵扣他们次年的一些租庸。可听起来一年二十天似乎也不算长,但这得看是什么工程。如果是国家型的大工程,有时往往有穿州过县,光赶到工程去就可能要走上一个月上千里路,做工二十天,来返路上两个月,还得自带口粮铺盖,背井离乡,这绝对是相当沉重的劳役任务。

而现在,太子不再强征他们,只向每个人征收一百文钱的代役钱,就可以免除这趟若役。按原来朝廷的代役标准,本来是每天计绢二尺,二十天的代役,得一匹绢,上千文钱。现在,太子只收他们一百文就免役。同时,如果离的并不远的,也可以报名前去做工,就算什么都不会的男丁,一天包吃包住,包路上来返路费,在工地每天还能拿到五十文钱。许多人都已经在心里暗暗打算,一等官府正式招募劳工,他们立即报名前去。若能拼着干上一年,就能拿一万八千钱的工钱,如果这笔钱都省下来,都能买回来一大一小两头牛,甚至是起一栋新房子,给儿子定一门亲事了。

商人们注意到的则是太子现在简单透露的关于运河收费的问题,运河挖好以后,将来会在运河上设立一些运河关卡,对通行运河上的船只进行收费。不过具体到时运河上会有多少收费关卡,如何收费,过路费多少,还都没有进一步的透露。有些商人对此担忧,但马上有些怀荒的商人,立即笑着告诉他们是在杞人忧天。

如今天下,随着太子的上位,怀荒的商人也已经走遍全国,成为天下最有名的一群商人。他们跟着太子起家,如今个个身家丰厚,有太子与北方银行这两大靠山,这些商人可谓是无往而不利。对于开挖江淮运河,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而对于有些商人担忧什么运河收费问题,他们更是不屑一顾。

历来诸朝抑制商人,可太子却绝对是一个异数。在怀荒之时,正是太子的全力支持,并亲自引导,才有了怀荒商人的兴起。太子在怀荒时也修过路,也设过过路费,但收路费并不高。那点点钱完全不值一提,而太子修路设卡收费之后,也还派人负责巡路防盗防匪保护,并且有派专人一直维护道路,这比商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通往江淮虽也有水路,可船多河窄,经常容易堵在路上,如果付出点小钱,就能有一条顺畅的河道可走,哪个商人会在意这点过路费呢。

第515章亲征

(感谢周东超的支持,谢谢!)

他们不但不在意出这点小钱,甚至怀荒那些有影响力的各大商行的行首们已经在开会商议,准备发起一次募捐,向各行的商铺商队们,公开募集一笔钱,或者向工程捐献一批物资,来资助这个工程。还有一些商人,则在猜测,以太子以往的那些行事风格,只怕这次的运河工程还会引入赞助商系统,到时拿一笔钱来赞助一下,争几个广告位,也是极不错的。

皇家周刊,东都日报,新京报,怀荒日报等许多报刊都在连篇累牍的热炒运河工程,如果只是读报纸,大家或许会有种错觉,现在不是天下动乱之时,似乎没有杨秀弑君篡位占据着关中,杨广占据着荆襄,而高句丽又入寇辽西等等一系列的坏事。大家通过报纸,看到的总是各种各样的利民安心工程,看到的总是各地的良政,各地的一片丰收,安居乐业,商业兴隆等等。大家能看到朝廷在报纸上颁布的削减今年租庸调好消息,宣布的移民均田好消息,宣布的粮食收购设立保护最低价,宣布在各地设常平仓,粮价超过最高警戒线时,朝廷会立即开仓平价放粮,抑制粮价等。甚至各州县开始大规模修建州县乡学校,凡村、乡学校里的小学生,都可以免学费入学,由朝廷派教师教学,给州县乡学校划拔校田,以供养学校开支等等好消息。

似乎天下真的是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对于这种情况,有官员直接向易风提出谏议。认为易风这是在欺骗百姓云云,易风只是笑而不答。让普通百姓生活在新闻联播里有什么不好?何况他并不是欺骗,不过是让大家看到积极正面的一面。同时他也没有真正就把那些不好的忘记,而是在努力解决。易风向来推崇的是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情,打仗让军队去,治理地方派有经验的官吏去,司法诉讼之事交由专门熟识律法的公正官员去。同时,他也只是让报纸等舆论机构宣扬正面,但并没有去刻意掩饰那些坏的事情。

炎热的七月,易风刚刚与新罗、百济、东瀛三家达成一项协议。三国以大隋为宗主国,而易风也以监国摄政太子的身份对三国国王进行册封。正式册封百济武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征东大将军,册封新罗真平王金白净为新罗郡王、征南大将军。册封东瀛推古女天皇为扶桑郡王,征夷大将军。

同时,经易风亲自出面调停,百济与东瀛不再与新罗交战,双方讲和。三家争夺的关键任那地区。易风将原来的伽耶十国,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任那三国割让给百济。而百济则将其中的任那四县割让给东瀛。如此一来,算是三家平息战火,将伽耶国瓜分。当然,易风费这么大力。可不是为了给三国当和事佬的。百济和新罗原来都与高句丽是世仇,连年战争,以应付不断南侵的高句丽。后来高句丽不再继续南下。转在北方向中原的辽东地区吞食扩张,百济便率先与高句丽议和。转而全面与新罗战争,正是百济与新罗的战争。使得高句丽在三韩半岛更加是一家独大,有足够的精力趁中国内乱之时,蚕食了辽河以东地区。

如今三蕃来附,易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这三国讲和,然后想办法诱他们与隋朝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对付高句丽。不过要让他们对付在他们眼中强大的高句丽,易风必须提供足够诱人的诱饵。易风的诱饵就是向三家提供贷款,三家并不真正的拿到贷款,他们的贷款被用于专门购买隋朝的战马、军械、船只。隋朝将向他们大量出售这些军事器械装备,甚至还将向他们提供一批经验丰富的军事教官,为他们培训战士,组建精锐军队。然后待时机成熟之时,隋朝将与统领他们一起进攻高句丽,最后灭亡高句丽后,以汉江为界,江北归隋,汉江之南归百济与新罗,东瀛三家平分。而做为借款的偿还条件,则是当攻灭高句丽后,三国以瓜分到的高句丽土地上的人口等物偿还借款。

条件很诱人,三家得到的贷款总额是一千万贯的各种军用物资,战马、战船、铠甲、武器等等,而这么大一笔贷款都是无息的,同时用攻灭高句丽后得到的人口钱财等还款。一天没攻破高句丽,隋朝都不会追他们还钱,同时隋朝还会派人帮他们训练军队,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事。三国使者都高兴的答应下来,立即带着协议书返回各国,请国王签字去了。

洛阳城喜气洋洋,一片欢欣热闹。

朝元殿。

炎炎夏日里,这里却格外的清凉。

易风躲在一张藤椅中,静静的在消化着刚接到的那个巨大的消息。

杨广死了。

就在今日,特务司刘鹰自江陵发回飞鸽急报,李三一连收到了十八只自江陵飞回的鸽子。每只鸽子都携带着一条同样的紧急消息,杨广死了。

江陵兵变,司马德戡、宇文化及、杨威等人为首,趁杨广的三个心腹重臣张衡、段达、郭衍领大军离开江陵之机,突起发难,绞死了杨广,然后嫁祸给荆王杨弘和大将军元寿,污蔑他们谋逆做乱并弑杀杨广。

易风到此时还有些震惊,杨广居然就这么死了,据说是之前就已经重病,连续昏迷,不能视事,淮南诸将对前途因此悲观,终于爆发了这通兵乱惨剧。杨广就这样死了,对于洛阳朝廷来说这自然是件极大的好事,就是对易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只是内心里,他也仍然不免感叹。其实在心里,易风对于杨广还是满欣赏的,他勤勉、能干,而且既有才又有理想,虽然历史上他最终亡国,可他不是昏庸亡国,而是太勤勉太有理想了,而导致了操之过急,引发了诸多矛盾,最终各种因素综合一起,丢掉了帝国。可比起宋徽宗南唐后主陈后主这些人,总是强过千百倍的。不过这就样落幕,虽然未免惨淡了一些,不过也好,继续下去,他的前途只会越发的惨淡,结束更加悲惨。

收起心中的那些感慨,易风召来了李密,“立即着枢密院准备,我要亲自领北衙十万禁军出征。”

李密惊讶,“殿下,传诏淮南,让高太师与王枢密使移兵西进,接收荆襄就好,刘鹰将军不是说宇文述已经派人前来上书归顺吗?”

易风摇了摇头,“已经到了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