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是皇帝行刺,他是所图巨大!”

杨坚满脑子都在想着该怎么办?

他想起了皇后先前对他说过的话,不要太着急于处置。眼下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而事情又过于混乱,不论是皇帝还是朝廷,都很难一时间马上弄清楚事情的全部真相。因此她建议皇帝最好是先缓一缓,等局势清楚一些再做最后处置,毕竟晋王并非是普通的亲王,那可是皇帝心中打算是册立的新太子。同时,杨广还是此次即将开始的北伐统帅。

但他又不能真的当此事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他不能容忍。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如何能将此事的影响力和伤害减到最小。

柳述咄咄逼人,指着杨素道:“陛下,右仆射所言只怕连三岁小孩子也糊弄不了,没有人能相信,虞孝仁是刺案的最终幕后人,如果把虞孝仁换成虞庆则这话还能让人相信几分,虞孝仁?右仆射你自己相信吗?”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杨素身为右仆射,不论是爵位还是品级都远比柳述这个新晋内史令要高,可眼下却被他指着鼻子,他心里也是怒极。

“虞孝仁只不过是个台前唱戏的傀儡,真正的幕后提线人是晋王,不管怎么说,晋王也洗脱不了嫌疑!”柳述是咬定这点就不肯松口。说破天,杨素和杨广也解释不清这点。

高颎一直眯着眼冷眼看戏,他在揣测着皇帝的心思,见柳述等人这般卖力皇帝也没有表态,他心里微微叹息一声。他做了杨坚十九年宰相了,在此之前还在杨坚的丞相府里辅佐,而在此之前,他和父亲也一直在杨坚岳父独孤信的幕府中做事。对于杨坚,他自认天下间再没有比他了解的更透彻的人了。他已经猜出了杨坚的几分心思,杨坚虽然心里一样认定刺客主谋是杨广,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并不想现在就把这件事情确定下来。或者说,杨坚还在犹豫,他还没有彻底改变换储的计划。

以高颎对杨素的了解,这个时候继续逼皇帝对杨广定罪是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第372章逆风翻盘

必须得先缓一缓,最终的这一步,得由皇帝自己踏出去。如果皇帝还不想踏这一步,而他们逼的紧了,那最后可能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心思已定,高颎终于睁眼,然后出声。

“陛下,老臣以为此案还有诸多疑点,实不宜立即下结论。”

杨坚闻言微微惊讶,他抬头望着高颎,又喊出了已经好几年没有提过的称呼,“孤独公以为当如何处置?”

高颎心中微微得意,他果然猜对了皇帝的心思,皇帝并没有要打倒杨广的意思。

组织了下思路,高颎道:“臣以为,眼下暂时不宜先下结论,还是当多给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衙时间审理追查此案。一个虞孝仁也只是说明晋王有嫌疑而已,并不能就认定晋王有罪,还应当搜寻更多的证据才能下结论。不过,出于对晋王的保护,臣以为晋王眼下还是应当避嫌,在没有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证明晋王与刺案无关之前,晋王当先暂时留在京中。”

“这样么?”杨坚认真思虑起这个处置方法来。这算是一个权宜的办法,给了杨坚一些缓冲的时间,让他可以更加仔细的思虑,不至于匆忙间做出结果。杨坚越是细想,越加觉得这个处置办法不错,这并非是最终处置结果,而只是一个临时的权宜之策罢了。不管将来调查出来的结果究竟如何,有这段时间杨坚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全盘了。

杨素听了高颎的话后,脸色却变的非常难看起来。乍一听高颎这个计划似乎对杨广有利,可实则不然。表面上。暂时不对直接给杨广定罪,杨广暂时只是刺案的嫌疑人而已。一旦将来调查清楚了,自然会给他说法。可杨素知道。这不过是表面而已,高颎不愧是执掌朝堂十几年的宰相,一出手就直接把杨广往死里整。表面杨广的结果不错,实际上呢?现在朝廷查出来的结果,也不过是虞孝仁是真正的涉案人员而已,晋王虽然很有嫌疑,可却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而现在高颍一句话,暂时不定杨广的罪,却等于让杨广一直背着这个嫌疑。更加要命的是。高颎还借着这个机会,要让杨广避嫌。

所谓避嫌,听起来好听,但实际上却要等于要软禁杨广,剥夺他手上的实职权力。

尤其是这个避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定,而是说要等查明刺案与杨广无关之后。

至于这个案子什么时候才能查出结果来,现在谁能肯定?光是看现在已经浮出水面的这些刺客和虞孝仁,都能让所有的人头痛不已,这绝不是个好查的案子。而案子一天查不出结果。那么杨广就一天有嫌疑,他也就一天得呆在京师的王府里,虽然表面上没定罪,可这比定罪的结果还不如。真当现在就认定杨广是刺案幕后者。说不定皇帝还不会如此处置。

狠准稳!

高颎出手,果然不凡,他根本没有想着要马上给杨广定罪。但他提出的建议,却让杨广等于是获罪了。

一个背着刺杀皇太孙嫌疑的亲王。一个只能呆在京师王府中避嫌的亲王,不能回到扬州藩镇总管府去。在这避嫌期间自然也不适合再担任北伐统帅一职。而杨广从此头上顶着这么一个屎盆子,他的威信他的声望,都将无法避免的大受打击。

杨素汗湿衣背,这个高颎真的狠。可他却还没有办法反驳,总不能说晋王没罪吧,红口白牙空口无凭,这样说有什么意义?

杨坚倒是有些意动,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杨广这边暂时冷处理,先放到一边,不管杨广到底是不是真凶,都可以让他有时间做全面的考虑安排。如果他还想要坚持废勇立广,那他需要时间来给杨坚洗去这个嫌疑。如果他要就此处罪杨广,那他也需要时间来提前安排好后续事宜。不论是杨勇还是杨广,他们都不只是普通的皇子,他们是朝中重要势力的代表,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准备妥当之后,才能动任何一人,要不然,就有可能带来极大的动荡。

让杨广暂时呆在京师,正好合适。这个时候,杨坚也不放心放杨广回扬州了,更不放心这个时候让他继续统帅北伐几十万大军。

“北方战事即将开始,此时岂能临阵换帅?”杨素还在做最后的努力。要是高颎的建议得到皇帝的同意,那晋王这次真的就不死也要脱层皮了。尤其是这北伐战事,晋王一党费了多少心血才达到如今的局面,要是因眼前事被高颍一句话而否决,这个打击就太大了。

高颎面对杨素的焦急,充满了冷漠和不屑,“这是对晋王的保护,也是对陛下的负责。如今晋王身负刺杀太孙嫌疑,这个时候还如何统帅几十万北伐大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几十万将士百余总管将领们如何能相信晋王?更别说,东路元帅可是皇太孙殿下,这仗还没开打,大元帅和东路元帅之间就已经如此关系,你能放心?此战关系国朝命运,举国上下都在祈祷胜利,我们不敢有任何的大意。万一到时出现点差池,越公可想过后果,谁能承担那样的后果,谁又承担的起这样的后果?”

杨素默然。

出了眼下这档子事,皇帝肯定对晋王也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个时候皇帝会轻易的再将整个北伐战事的指挥权交给晋王?会把几十万人马交给晋王统领?若太孙真是晋王派人行刺的,那皇帝把举国之兵都交给晋王后,谁能保证晋王到时不会弄出更大的事情来。

不需要什么确凿的证据,只要一点猜疑,皇帝就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再让晋王统兵北伐。

“晋王多年来一直出镇在外,为国操劳,这次就让他在京好好休养一阵子吧,至于北伐战事,另选统帅。”杨坚思虑了一会,最终还是无法让杨广继续统领北伐大军。

临阵换帅,虽是兵家大忌,可总好过几十万人马失控的好。

“何人可为帅?”杨坚问。

杨广其实是个很合适的大军统帅,这样规模的战事,按照南北朝以来的惯例,肯定得派宗室挂帅的,甚至有时需要皇帝统军亲征,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可能让外臣统兵。杨坚向来对臣下防范极严,绝不会放松这点原则。不过他对于御驾亲征的兴趣不大,他的长处不在统兵打仗上,况且是这般规模的大战,哪怕只是挂名,他也不想。一来他对军事并不熟,二来他年纪也大了,再则他身为皇帝更需要坐镇中枢,总揽全局。

“臣请陛下御驾亲征,统领三军,北灭突厥!”杨素奏道。让皇帝出征,总好过让其它亲王出征,尤其不能让太子借此机会统兵北伐。

不过他的提议直接被杨坚否了,杨坚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人。

杨素抢在高颎出声之前再次奏道:“臣以为可由皇太孙挂帅,指挥北伐。”

杨坚有些意外杨素竟然举荐杨林为帅,不过略一思索,他也觉得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提议。杨林先前被任为东路元帅,对于北伐的前期准备参与极多,这个时候让他挂帅,也能迅速的接管北伐大军。而且杨林是皇太孙,在朝中其地位也极高,统御指挥众将当然没有问题。不过杨林为帅也有些不足之处,首先就是他太年轻,资历不足。这毕竟是几十万人的大战,杨坚也不敢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易风身上。

果然,柳述很快得到高颎的示意,立即出列反对。

理由就如杨坚所想的一样,皇太孙太过年轻,根本没有资历,恐诸将不服。

“当年卫王统兵北伐之时,也不过和皇太孙如今年纪相当,可两次统兵北伐都取得极佳战绩。再说了,皇太孙为帅,也只是挂帅,并不需要真正的亲自决策指挥。只需要皇太孙挂名为帅,陛下完全可以择几经验丰富稳重的大将为太孙辅导。”杨素反驳。大规模的战事,确实惯例宗亲挂帅,可这也仅仅是为了避免让外姓臣子为帅,同时也是一种对统兵将领的一种监督罢了。多数情况下,这些大帅也确实仅仅是挂帅而已。就如隋朝的多次大战,平陈之役,杨广挂帅,可实际上平陈大军的真正指挥者是长史高颎,其中行军元帅杨俊指挥一路平陈军,但真正的指挥者是他妻子的伯父。以及去年杨谅东征,同样是高颎挂帅,还有卫王杨爽的几次挂帅北伐,一样并非真正的统帅。每次这些亲王们挂帅,实际上朝廷都派出了重要的文臣或者武将,由他们出任副职,实际指挥调动军队。这些挂着大帅名头的亲王们,更多的只是掌握着帅印,在需要的时候按印发令而已。因此杨素推荐太孙为帅,其实资历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皇太孙,有这个就足够了。

杨坚有些犹豫不决。

第373章五王对调

高颎知道,这个时候必须争取了。虽然皇太孙是太子之子,可这个太孙并不完全站在太子一边的。因此,他也上阵了。

“陛下,臣以为,当由太子挂帅,统帅三军。”

“太子?”杨坚惊讶。

“陛下,此次临阵换帅虽属无奈,可也确实会对军心造成不良影响。虽然皇太孙也足以担任大帅,但臣以为,若是由皇太子亲自挂帅,则当更好。原本因换帅所动荡的军心,将会因为皇太孙亲自统帅三军而士气高涨。”高颎直指皇太子挂帅的好处。

皇太子挂帅当然不错,不过杨坚担心的是杨勇敢不敢上阵。之前选帅的时候,杨勇就怂了。现在,他敢上吗?

“为国效力,这是太子的荣耀。”高颎道。

杨坚想了想,“召诸国王进宫入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