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幽州大总管。并州势大减,汉王也是输家。而名义上赵王是太子嫡子,赵王成为幽州大总管看似太子一党是最大的赢家。但事实上,赵王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可是大王的人,说到底,这一次咱们是表面上看似输亏,但实际上却是稳赚不赔。真正输的是汉王,他的并州府一下子丢了幽燕十一州之地。太子也是输家,他什么也没得到。”

“这么说来,倒是大大便宜了杨林。”段达笑道。

“赵王也是大王这边的人。”张衡道。

“殿下能保证赵王今后还能继续站在我们这边,就怕他一时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翅膀硬了,就不听话了。”洪州总管郭衍阴沉说道。

杨广眯起眼缝,低头沉思,这段时间,杨广也一直在考虑着这个问题。眼看着私生子如今翅膀是越来越硬了,对于还能不能掌控这个私生子他心里也并没有多少的底。不过杨林表现上对他倒还是很是尊敬,但内心是否如此表里如一他就难以肯定了。但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眼下杨林上升的让他都暗自惊讶,天子重用易风到草率的地步,偏偏他这个名义上的叔父还什么都不能说。他又想前先前他本来和杨林杨素二人私下秘议之时,本来商定好要让杨林来担任北伐大军东路军的奇兵总管,结果最后那天在殿上时,他却食言,自己没有举荐易风,也没有按约定让杨素举荐易风。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谁又能想到,最后时刻,太子和汉王一党突然发难,把他预定的东路统帅燕荣给扳倒定罪,紧接着天子却任命了杨林来做这东路元帅,还顺势从并州分离出了一个幽州大总管府。让杨林坐了这大总管。

对这个私生子丝毫大意这得啊,一不留神。就会出现预料不到的场面。就如同这次一样,谁成想三家争斗。最终却让杨林这个赵王给成了最大的渔翁。

“听说太子和汉王都准备了一份名单,准备推荐自己的人来接替幽州府诸总管刺史的空缺。”张衡说道。张衡这些消息是毕竟可靠的,因为他在宫中有一个极好可信的关系,乃是内侍省的两位主官内侍之一的张权。张权和张衡祖上同族,不过两家隔的很远,但论起来二人却是同辈,只是祖上数世前就分枝了。等后来张权在宫中得独孤皇后之信任,坐上了内侍省主官之一后,张衡便也有意结交。渐渐两人倒又真的走的很近起来,仿佛倒是亲兄弟般。

“我听杨约说赵王也拟了一份名单呢。”段达道。内侍省虽然只有王海和张权两位内侍,但杨素兄弟杨约虽然并不是宦官,但却因为他早年顽皮爬树导致挂破了蛋蛋,成了一个阉人,因此以独特的优势得到皇帝信任,得以在宫廷之中走动,如今名为大理寺少卿,可实际上却还统领着一支皇帝的直属密探。是宫中不次于王海和张权的人物。

宇文述听了后倒没有什么过份反应:“管他们如何争夺,反正晋王现在是不适合再插手幽州府事务。倒是赵王虽得授幽州府大总管,但他原本不过是行于草莽之间,他手上能有什么合适的人物举荐出任总管刺史等高职。要知道,总管刺史可都是三四品的实职高官,他手下的那些绿林喽罗们只怕没这资格吧。”

“我听说。赵王好像准备举荐唐国公李渊还有太师李氏太傅于氏太保韦氏等诸府子弟。”

“原来如此,赵王也想要拉拢朝中大阀豪门吗?”

“就凭他。想必把热脸凑上去,也只能换来几大门阀的冷屁股。”郭衍哈哈大笑。京中这几大阀那可是连皇帝都要忌惮几分的顶级门阀,那势力大的连几位皇子都要示好拉拢。一个新晋的皇孙赵王,想要凭举荐几个总管刺史就把他们拉拢过去,那真是异想天开了。

郭衍这样说也是有理由的,不提杨林其实是晋王私生的这件致命的事情,就算杨林赵是太子嫡子,可他毕竟曾经流落草莽多年。如何就算认祖归宗还得到天子喜爱,但一时之间,他空有赵王之名,幽州大总管之职,可想把这转换为一股强悍的实力,却非短时间能做到的。如今的晋王之所以成为太子最大的对手,就是因为晋王杨广开国之初就已经出镇地方,先后坐镇数地,又几次统领大军出征,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才有了如今这份实力。而如汉王杨谅,那是比起晋王和如今的赵王更得庞者,但汉王坐镇并州快两年了,真正的实力却并没有多少,比起晋王来是远远不如了。

“切莫大意失了荆州。”突然一道声音响起,却是晋王妃萧美娘进入杨广的书房,她与杨广的几个心腹也是相当熟悉,因此突然进来倒也不算太过唐突,不过杨广依然有些不太高兴的皱了皱眉。

“王妃怎么来了?”杨广问。

萧美娘向众人行了个礼,然后对杨广道:“刚刚蔡夫人派人来府上,捎来一个消息。”

杨广知道这个蔡夫人说的是宫里如今极得皇帝宠爱的两位夫人之一,容华夫人蔡氏。蔡氏捎出来的消息,肯定十分重要,要不然萧氏也不可能这么贸然的闯进来了。他脸上不由的凝重起来,“是什么消息?”

萧美娘长叹一声,然后道:“蔡夫人让人传话予奴,说她听到皇后与陛下商议,准备为赵王选赵王妃,于京中诸大阀中选娶一位名门闺秀大阀嫡女为妃。初步已经圈定李、韦、于、裴、元、独孤、郑、张、王等几大豪门。”

听到这个消息,书房里的众人都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消息可是十分重要,背后透露出的意思就更加令人深思了。

“赵王不是早娶了北齐那个白发公主为妻了吗,怎么现在还要选妃?”郭衍急问。他们当初都是见过高浅雪的,知道赵王的这个妻子是北齐亡国公主,也是一个白发白眉的病女人,而且赵王当初一开始其实算是入赘高家的。既然赵王有了妻子,那么现在就当直接册封这位高氏为王妃就是了。哪有必要再选一个王妃?

“皇后说高氏病体不足任赵王妃,赵王做为皇家嫡长孙,东宫嫡长,更应当选一位品行端庄,门当户对的大阀千金为正妃。”

杨广只觉得牙齿疼的厉害,皇帝皇后要给杨林选一个妃子,这事情肯定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刚刚郭衍还说杨林根基太浅,就算一时得宠也没有相对应的强大实力。还说杨林就算举荐诸门阀子弟去他所辖幽州府任职,也并不能就真的拉拢到诸门阀。可现在皇帝给他选妃,若选一门阀之女为其妃,那这个门阀与杨林之间可就是联姻关系了。一个正当红得宠的赵王,如果再联姻上一个实力强劲的门阀,那杨林可就实力剧增,不可小觑了。

杨广甚至都有些妒忌易风了,他怎么就不能如易风一般得到皇帝皇后如此的宠爱呢。这些年他为大隋江山辛苦操劳,坐镇地方,殚精竭虑,可上有太子,下又有汉王。这次他好不容易在太子和汉王都畏缩的情况下,争取到了北伐统帅之职,但皇帝转眼间就把他在河北苦心经营的摊子给全拔了。而易风呢,顺风顺水到让他羡慕妒忌恨!

这个私生子是一个难以把握的变数啊!

“禀告大王,宫中来人传达陛下圣喻。”侍卫禀报,打断杨广的思虑。杨广听说宫里来人,连忙起身赶到前厅迎接宫里使者。

“至尊和圣人有谕旨下达晋王夫妇,今晚二圣将驾临赵王府第摆设家宴,皇室子孙室宗皆当前往赴宴。。。”宫中来的火者当面通传圣谕。

第314章皇家

(感谢18991899、吉士粉深v的支持,谢谢!)

圣驾随着一支庞大的队伍降临赵王别府,降临的队伍如同一条由金银与锦绣交融而成的河流,浩浩荡荡的一路开进光德坊。皇家禁卫多达千人,由勋贵官员子弟们组成亲勋翊三卫五府侍卫,以及备身府执掌御器械的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备身等这批最精锐的御前带刀侍卫们组成。凛烈的北风吹拂着他们头顶高举的一面面天子旌旗,旗帜上的九条飘带不断舞动。

侍卫的队伍里有少易风熟悉的面孔,在队伍前导护卫的禁卫骑士中,身上披挂着明光铠甲的是亲卫一府的都督刘文静。而帅气英武的御前带刀侍卫千牛备身唐国公李渊,则身着戎装挎着千牛刀紧随在中央的天子车驾旁边。李渊紧紧护卫在由八匹高大雄骏白马拉着的御车前,易风发现天子今天乘坐的马车居然也是怀荒新出的四轮马车,只不过这马车更加的豪华。这已经不能算是普通的马车了,而应当属于是一辆房车了。那八匹马所拉着的巨大马车厢,就算是坐上二十个人都不会拥挤。连曾经向来提倡节俭,因为地方官员进贡地物产时用了布袋来装,就毫不留面子的批评官员的杨坚,如今也已经公然接受这么豪华的马车,易风觉得,他先前跟清漳王、元家一起合作的马车生意,必然将财源滚进。

皇帝夫妇的御驾之后,是太子的旗帜与东宫卫队。大隋设立了十六卫府,统领天下府兵。而太子做为皇储。他的东宫不但有一套仿朝廷而设的官职机构,也还有一套仿十六卫府设立的太子十率府。太子的十率府除了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外。太子的其它六率是实实在在的统领着一批府兵的,这些府兵名义上直属东宫太子统领指挥。比起诸皇子们手上只有少量直属的私兵亲信外。太子手上却是拥有着一支实实在在数量不少的府兵。

杨勇带的太子侍卫约有三百余人,很是显眼。不过太子的这些侍卫看起来,却比天子的禁卫们差的远了,不论是精气神还是年龄装备都大大不如。原本太子的侍卫也很精锐的,但在年初之时,皇帝却下旨把东宫侍卫中的精锐者都抽调进了皇帝的侍卫中去了,当时高颍等太子党都感觉到了一种不好的感觉,连忙向皇帝请奏,希望能保留太子的这些精锐侍卫。当时杨坚生气的回复。你们说太子需要精锐侍卫护卫,难道朕反而就不需要精锐侍卫护卫了吗?一句话说的众臣惶恐无言,从此杨勇的侍卫中精锐者不再,只剩下了一群明显年老平庸者,可就因为皇帝的那句话,使得杨勇自己统领的太子六率中下面还有精锐府兵,可他也不敢再调到宫中侍卫了。

杨勇也是坐着马车来的,同样是辆豪华的四轮马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兴城中的豪门勋贵们家家都拥有了这种四轮马车,而且一家比一家的豪华。

易风带着府中上下的人早早就已经站到了坊门前迎接圣驾到来,车驾进得坊门停了下来,马车门打开。天子杨坚从里面走下来,然后站在车厢前扶下一个雍容的贵妇来。那是个看起来风韵尤存的贵妇人,在她的脸上能感受到岁月的痕迹。可那掺着银丝的发髻下,依然是一双锐利的眼睛。贵妇头上发髻插着一支百鸟朝凤金步摇。手里拄着一支龙头樨杖,远远的就看着易风。然后笑着过来,一把抓住他的手臂,手劲十分有力。

“须弥啊,转眼间你已经从一个婴孩,变成了国家栋梁了。”贵妇上上下下的仔细打量他一番,然后笑着说道。“跟武元皇帝那时真像。”

武元皇帝是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柱国大将军,也是当今天子之父,隋朝建立之后,天子追封父亲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杨家能有今日天下,其实大部份功劳倒都应归到那位武元皇帝头上。杨忠年青的时候,家族只不过是北魏武川镇的一般军官家族,北魏末年六镇起义,风云板荡,杨忠英雄起于时势,最终与武川镇的那些子弟一起建立了西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